APP下载

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探索

2021-07-22刘秀英

成才之路 2021年20期
关键词:创新思维培养策略优势

刘秀英

摘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是初中数学教学的要求,也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社会要求。教师可采取以下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优化重组教学内容,突出内容对比性和创新性;合理设置课前导入环节,激发学生创新兴趣;借助数学文化,强调知识的迁移性,引发创新思考;合理设置课后练习,深化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

关键词:初中数学;创新思维;创新能力;意义;优势;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1)20-0047-03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为基础,以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为根本。创新意识是指人们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引起创造前所未有的事物或观念的动机,并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出的意向、愿望和设想。它是进行创造活动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力,是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前提。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若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就应该从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出发,从学生的视角,结合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引导学生发掘课本中、生活中的创造创新类事物,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得到有效锻炼与发展。

一、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意义

1.为学生养成创新习惯打下坚实基础

青少年学生是最少保守思想、最容易接受新生事物、最富创新精神的群体,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从培养青少年学生的创新意识着手。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可以为学生养成创新习惯打下坚实基础。初中阶段是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和行为习惯的关键阶段,一些初中生升入高中后,不太适应高中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节奏,主要是因为没能养成良好的习惯,在思想意识和创新思维方面存在明显的滞后性。因此,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帮助学生养成创新习惯,这种习惯往往具有很好的适应性。初中生在创新习惯的帮助下,在升入高中后能够更快、更好地适应学习生活。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成绩,而优异的学习成绩又可以让学生的状态变得更好,变得更加自信,进而更加积极、主动地探索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创造创新类事物。

2.使学生的思维习惯更加符合新时代社会发展的新要求

在新时代背景下,社会发展离不开具有创新思维习惯的创新型人才,而创新型人才的基本特征就是具备创新思维习惯。换言之,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不仅要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还要具备创新思维,具有非凡的创新能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要想培养创新型人才,首先要培养其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从幼儿教育到小学教育,再到初中教育,其实每个教育阶段的教育内容都包含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内容。但受限于幼儿阶段及小学阶段学生的心智发展水平,有关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工作的质量并不突出。但是在初中阶段,初中生已具备一定的观察事物、分析事物、提出问题及总结问题的能力,这为初中教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打下了基础。特别是数学课程由于具有很强的探究性、引导性和问题总结性,所以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更为直接。总之,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符合新时代社会发展的新要求,有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二、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优势

1.数学内容具有探究性优势

数学知识具有明显的探究性特点,这是利用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优势所在。探究性学习活动可以为培养初中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提供有利条件,也可以为教师提供更多教学机会。初中生在探究性学习活动中,可以主动探究数学知识,在教师的教学引导下针对具体探究任务展开相应的探究学习。比如,从教学内容的角度分析,整式的加减、几何图形的初步认识及平面直角坐标系等内容均具有较强的探究性,教师教授这些内容时,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使学生在合作探究过程中进行自主思考和思维碰撞,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习惯,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2.数学教学具有引导性优势

数学知识的逻辑性非常强,相较于其他科目,数学教学的思维引导性比较强。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正视学生的個体差异,根据学生的学情灵活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因材施教,在课堂提问及课下练习中对学生进行不同的指导。这样,可以使学生在个性化学习过程中挣脱大班学习和传统学习节奏的桎梏,为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创造条件。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数学科目的引导性优势,通过课堂提问环节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互动,而有效的交流互动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关键步骤。在与学生沟通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抓住学生的创造创新想法,因势利导,引导学生以此为基础,更好地发散思维,进行创新性学习,进而锻炼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三、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方法

1.优化重组教学内容,突出内容对比性和创新性

对比教学模式可引导初中生在学习新知识时,与旧知识进行对比,与其相似或相对的数学概念、数学原理进行对比,从而促使学生在“找相同”和“找不同”学习模式的引导下,充分发散自身的思维,锻炼自身的思维逻辑性,为萌生创新意识,形成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打下基础。比如,讲解正数和负数、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三角形及全等三角形等内容时,教师可以总结课本中具有对比性特点的内容,并结合此类内容的特点,挑选不同的课堂例题,再通过讲解针对性较强的例题,引导学生对比不同的数学知识。比如,讲解正数与负数等相关内容时,教师应明确本部分内容的教学难点。具体而言,正数和负数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理解其各自概念并不难,但学生在实际应用时往往会在符号认知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为此,教师可以在备课过程中准备好教学辅助材料,如微信账单、银行汇款账单等,并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这些材料,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正号与负号的具体含义。接着,教师还可以利用PPT为学生展示各种不同内容的例题,如身高的增长、温度的升高与降低等,促使学生对身边的具体生活场景产生数学思考。同时,教师还可以借助具体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比如,在之前的教学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对正数和负数的理解,并列举出具体的事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可以在思考过程中充分发散自己的思维,强化自身的创新意识,锻炼自身的创新能力,将正数、负数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加深对正数与负数知识的理解,还可以锻炼自己的创新思维。

猜你喜欢

创新思维培养策略优势
矮的优势
画与话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谈“五老”的五大特殊优势
第二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