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教育的“有为”和“无为”

2021-07-22夏智

教育·教学科研 2021年6期
关键词:训诫北海侄子

夏智

如果把这段话用在我们今天的教育上,可能我们今天从事教育的人大多是做着南海之帝和北海之帝在浑沌面前做的事情:我希望你好,我希望你和我一样,我的教育过程就是要让你和我一样。结果呢?七天之后,浑沌一命呜呼了。两千多年前的庄子似乎看到了我们今天义务教育的现状———教育没有让那些“浑沌们”能好好地生存下去。

也许庄子是虚无的,他不认同太多的“有为”。但在人的教育面前,“有为”和“无为”究竟该怎样操作,大概到今天我们也很难说得清楚。关于人的教育,“有为”是有价值的,我们需要看我们“有为”的出发点和它的价值指向。没有“有为”,“浑沌”终究还是“浑沌”,我们希望我们的“有为”能让“渾沌”产生“视听食息”,让他成为“文明人”。但要是“有为”的行为,不能保障“浑沌”的基本生存权利,我们的“有为”在“浑沌”们面前就是灾难。

也许,两千多年以来,我们习惯于以教育者的身份去教别人。古往今来,涉及到“诫”之类的文章就数不胜数,连陶渊明这样崇尚“无为”旷达的人,也要给后人写下一些劝慰之类的话,自己一生清白自守,希望子女们要和睦相处,应以先贤为范,慎重治家:“吾年过五十,少而穷苦,每以家弊,东西游走。性刚才拙,与物多忤。自量为己,必贻俗患。”

“诫子”“家训”充斥着我们两千多年来的教育,这种对子女采用的训诫式的教育到底成就了多少有才之人,我们不得而知。

还有人,训诫家人、弟子还觉得不过瘾,连自己的亲朋好友也不放过。苏轼就给侄子千之写过信,告诫侄子:“可读史书,为益不少也。”不知道苏轼的侄子在他的劝勉之下,成才了没有。

我们今天的教育呢?不“有为”肯定不行,只奉行“有为”可以吗?其实,我们都知道,教师自己一味的“有为”替代了学生自身的“有为”,不能让学生将学习认识为需要内化才能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的行为,我们培养出来的只能是接受知识的学习机器。就今天的学校教育现状来看,我们真的该静下来想想,在“有为”面前,我们是不是可以多一点“无为”?

前两年我在一个学校任教了每周一节的古诗文欣赏课。在和学生聊天的时候,和他们聊起了数学的学习问题,我问他们(30个人的一个班级),新学期新书发下来,一本数学书的内容,他们能不能自学完成,需要有多长时间自学完成一本书的内容。出乎我意料的是,大部分孩子都说,不超过15天,最多20天他们就能完成一本数学书的自学。说实话,我当时听了心里很沉重。在今天的教学上,我们选择了“教”,我们扮演这南海之帝和北海之帝的角色,我们恰恰不敢选择的是“无为”。

在教育面前,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夸美纽斯说:“只有受过一种合适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那么,什么是合适的教育呢?杜威说:“教育即生活。”叶芝说:“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

在教育的“有为”和“无为”上,我们今天能说些什么呢?

猜你喜欢

训诫北海侄子
李文亮等来道歉如何规范“训诫”
女性身体的越界与轮回
锻炼
南阳宛城:二次训诫促涉罪未成年人反思悔过
北海四季
北海之魅
最忆是北海
怎么不早点儿问
门口
认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