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北行(一)

2021-07-21潘晓林

河北教育(教学版) 2021年4期
关键词:延安草原

○潘晓林

我家的“邻居”

张家口距离内蒙古很近,算的上是“近邻”。我是满族人,骨子里对草原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情结。趁着休假,几个好友便相约向西北出发了……

内蒙古草原是我国北方少数民族繁衍生息的地方,这里的历史像一条长长的河古老而久远……这里也是我国的第二大高原,地域辽阔,东起茫茫的兴安岭,西至阿拉善戈壁。绵亘2000多公里的草原,让我们一直沉浸在一种“天苍苍,野茫茫”的童话世界里。“父亲曾经形容草原的清香,让他在天涯海角也从不能相忘;母亲总爱描绘那大河浩荡,奔流在蒙古高原我遥远的家乡……”虽然还未进入内蒙古地界,那悠长的歌声却一直在飞扬。

中午,到达集宁。集宁是乌兰察布市市府所在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西部,阴山山脉灰腾梁南麓,距呼和浩特市130 公里。印象中,集宁是一个地处边塞、甚为荒凉的地方。进入市区我才知道自己错了。在一片看似荒漠的大地上,竟然矗立着这样一座现代化的大城市:整齐的街道、气派的学校、成规模的小区……感受最深的是集宁一中:那是内蒙古自治区一所“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据介绍,学校分南北两个校区,一百多个教学班,一万多名学生,是内蒙古自治区占地面积最广、建筑面积最大、在校师生最多、独具特色的“塞外名校”。在集宁停留的时间很短,但是集宁一中“让每一位学生都走向成功”的草原豪气却深深地烙在了我的脑海里。

下午,来到了黄花沟,漫步在辉腾锡勒草原上。六月的草原还不那么绿,只见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云影不时掠过,斑斑点点的。沟里树上的新绿很密,绣球绒菊开得正旺,到处弥漫着一股淡淡的清香。这一切,使人想起一样东西——生命。

此刻,在阳光下,在草原上,忽然想到一句话:“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穹庐下,感受着生命的滋长,恍然明白,人生最好的状态,不是避开车马喧嚣,而是在心中修篱种菊。你爱的人和爱你的人在你的身边,这于我,便是整个世界。

路经包头,做了一个匆匆过客。常言道“走马观花”,我们却是“坐车看景”。“包头”的蒙语据说是“包克图”,意思是有鹿的地方。一路走来,鹿没有看到,却看到了阴山下怒放的山桃。六月本该是初夏,于内蒙古而言,却是晚春。真应了那句诗——“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穿行毛乌素沙漠

夜宿鄂尔多斯。绵绵夜风中,想起几年前曾来该市学习过,那个时候,他们已经成立了教育电化程控中心,集电教、仪器、教研于一体,统一发布信息,协调处理各个单位的教学教研。这样,既避免了资源的重复使用,又能群策群力,把有限的或最佳的人力资源以及设备资源最大限度地调配使用。这对于欠发达地区,不失为一条良策。在此,他们远远走在了前面……天下教育是一家,我呀,走哪也忘不了自己的本行……

向陕北一路走去,我们要穿越一段毛乌素大沙漠。毛乌素大沙漠,又称鄂尔多斯沙地、毛乌素沙地,铺展在内蒙古南部和陕西省长城一线以北,是茫茫一片32000 多平方公里的不毛之地。在这一片沙漠里,也留下了无数可歌可泣的故事:全国治沙英雄牛玉琴30 多年治沙11 万亩,使不毛之地变成了“人造绿洲”;补浪河女子民兵治沙连在14 任连长的带领下,累计推平沙丘800 多座,营造防风固沙林带35 条……“敢叫日月换新天”的英雄气概说的就是他们。

路上,我看到了一片片坚韧生长着的柳树,那生长的姿态极为特别:很少有内地挺拔与披展的“潇洒”,而是多了一份桀骜不驯的坚毅:一般高两三米,两三米处便孤立地长着或多或少的纤细的枝条。怎么形容它呢?像倒举着的北方农民扫院子用的大扫帚,但极稀疏。听人说,之前因为方圆几十里可能都没有烧柴,人们便极小心地砍一些已长成的枝条,或烧或用来编制农具;同时又极耐心地守侯着它,等着它再慢慢地长……

晚上,我们到达了榆林。这是一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我想,每个城市对于大多数人与其说是来过、住过,不如说是路过更好,不经意的一瞥之间,留下的也许是永生难忘;每个城市对于每个人来说,又何尝不是路过,留下的那些永生难忘,有一天也会随着我们的消失而消失,但城市依然还是城市。

红色的记忆

第二天一大早就起身了。路很顺,中午,到达了延安。

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中央和毛主席在延安生活和战斗了13 个春秋,留下了一大批宝贵的革命文物、纪念地和丰富的精神财富——延安精神。驰名中外的枣园、杨家岭、王家坪、凤凰山麓、南泥湾等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已成为延安“红色之旅”旅游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想象中,延安是黄土高原上一个小小的城市,老区,极偏僻,相对落后。不然,在当时的情况下,我们的革命先辈怎么能在这里扎下根呢?进入市区,我惊诧了:在烂漫的迎春掩映下的街道格外整洁,干净得让你不会想到这里位于黄土高原;林立的高楼形成了一种规模,到处透露着一股现代化的气息,让你很难与弥漫的战火硝烟联想到一起;街上的姑娘、小伙精干中显着一种“米脂婆姨绥德汉”的遗风……

请了一位导游,一下午的时间,先后参观了王家坪、杨家岭、枣园、宝塔山。无论走到哪一处,都可以听到一段历史书上或经典影视资料中读过或看过的故事……在这里,一草一木、一山一水已经不是物质概念上的山水草木了,而是浸透着一种文化、一段历史、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一处处开国元勋办公与居住地址的变迁,折射出中国现代历史的演变,让人感慨万千!

今日的延安,已无法看到往昔的“峥嵘岁月稠”,白日里的繁华与喧闹更让你感觉不到那曾经有过的战争与硝烟。只有在夜里,我静静地躺在床上辗转反侧时,才似乎听到了历史在低声絮语。梦里,我来到了南泥湾……

黄河在咆哮

离开延安,开始向壶口挺进。

“源出昆仑衍大流,玉关九转一壶收”,闻名遐迩的壶口瀑布终于出现在我们眼前:在秦晋大峡谷河段内,只见两岸苍山巍巍,危石突兀,峡谷中瀑流翻江倒海,摄人魂魄。极目四望,只见滚滚黄河水从舒缓宽阔约400 米的河床陡然收束跌落至宽40 余米的深槽,这深槽形似巨壶,这正是“壶口”得名的缘由。

俯视河水入壶,悬流喷壁,雨雾迷蒙。仰望则滚滚黄河天际涌来,势如千山飞崩,四海翻腾,让人不禁轻诵“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诗句。我伫立在临近瀑布上一块被迷蒙水雾笼罩的巨石上,感受风挟水气劈头盖脸而来,弄得浑身湿透,倒也舒坦浪漫,纵有万千不如意事,尽可付诸滔滔黄河水……

离开瀑布,漫步河滩,不由得感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刚才还是飞流激荡,此刻却平缓得让你不相信刚才亲眼所见的一切:壶口岸边的石床上,由于洪水的漩流冲刷、石卵的盘旋琢磨而形成了许多大小不一的石窝,或坑壁光滑,圆如规制;或深深浅浅,凹凸不平。河面上,黄河水静静流淌着,如泣如诉,似乎在讲述着一个民族古老的历史……放眼望去,河石上静坐的一位老人吸引了我的目光:哦,和我印象中的陕北人一样,赭色的脸膛,慈祥的笑容,山羊胡子,白羊肚头巾……我征求老人的意见:“大爷,可以和您合一张影吗?”老人爽快地答应了,又向我伸出了五指,哦,五元钱合影费。有意思,现代化的进程是滚滚黄河阻挡不了的,其实也是,人生的阅历本就是一笔财富,老人此时不正在启用着它吗?

平遥很平静

平遥无故事。一早进了古城,映入眼帘的首先是那挂满了草结的城墙,颇似在一些环境保护区看到的护网。后问了一些人,得知作用有二:一是为了维修时攀登所用,一是确有护墙之功用。这使我想起了丽江,环绕丽江的是流水,环绕平遥的是土墙,南北差异可见一斑。因有水,丽江多了一分娇媚;因有土,平遥添了几许粗犷。心头突然涌出一个想法:一南一北,一窈窕淑女,一豪放男儿,遥相呼应,可曾有不为人知的传说?也许吧。

匆匆看看,印象最深的是那些民居,在悠长的历史岁月中,这里曾有过繁华,也曾多次遭受战火的破坏,但至今那林立的建筑虽沉默着却在诉说着一个个遥远的故事。

离开平遥,在乔家大院顺路一观。由于电视剧的热播,游人如织。人多了,便破坏了那一份意境:找不到弃文从商、忍痛割爱、中兴家道、汇通天下、扶危济困的一代晋商乔致庸的影子。在人群中挤来撞去,只觉得十分索然。罢罢罢,找一个细雨淅沥的时节,撑一把油伞,静听屋檐的落雨,定能寻到一份久违的情愫……

家越来越近……想家啦。对每一座城市而言,我们永远都是过客,而不是归人。

猜你喜欢

延安草原
讲解《草原图》
《当周大草原》
一生的草原
延安新引力
到延安去
从延安整风运动说起
Body languages in English teaching
在最美草原自由翱翔
今夏,我和草原有个约定
可可托海的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