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典型错例分析及矫正策略

2021-07-21

河北教育(教学版) 2021年4期
关键词:习题学生

汉 字

【习题例举】

1.下列带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憎恶(è) 盛(chéng)水

玻璃(lí) 华(huà)罗庚

B.凹(āo)陷 蝎(xiē)子

标杆(gǎn) 锲(qì)而不舍

C.念叨(dɑo) 堤(dī)坡

赠(zèng)言 雨(yù)雪霏霏

D.教诲(huǐ) 弓缴(zhuó)

河畔(pàn) 载(zǎi)渴载饥

2.下列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拥戴 豹子 后备役 掀开

B.保佑 渔夫 浪废 黧黑

C.噪门 探望 报怨 顾惜

D.帐子 倒蹋 搁板 自做自受

3.下列读音和字形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迂(yū)回 单薄(bó)

拧(nǐng)开盖子 斩钉截铁

B.风糜(mǐ) 嘟囔(nāng)

叱咤(chà)风云 鞠躬尽瘁

C.蟠(fān)桃 模(mó)糊

惟妙惟肖(xiào) 千钓一发

D.提供(gōng) 魁梧(wǔ)

一哄(hòng)而散 别出心裁

上述习题,是对汉字音、形、义的考查。第1、3题考查学生对汉字字音是否能准确认读,第2、3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把握。

【易出错误】

第1 题,“恶”“盛”“华”“载”“杆”等多音字读音容易混淆,“锲”“畔”“缴”等容易只读半边,“璃”“诲”声调容易读错,“堤”和“提”读音容易混淆。第2 题,“费”和“废”、“嗓”和“噪”、“抱”和“报”字形容易混淆,“自作自受”的“作”和“做”也容易混淆。第3 题,“迂回”的“迂”易读成第二声,“单薄”的“薄”易读成“báo”,“叱咤”的“咤”易读成“chà”,“模”“肖”“供”“哄”等多字音难以确定读音,“蟠桃”的“蟠”易读半边;“嘟囔”的“囔”、“魁梧”的“梧”不知道要读轻声。

【诊断分析】

一是语言环境影响。受所处语言环境影响,学生容易产生错误认知,如学生常会听身边就有人将“诲”读成“悔”、“标杆”的“杆”读成第三声等。而形声字规律也常常让学生认读半边,将“蟠”读成“番”,将“畔”读成“半”,将“迂回”的“迂”读成第二声。

二是学习习惯所致。上述习题出错,还与学生学习习惯不佳有关,遇到读音、字形难以确定的字,不查字典、不请教别人,或是胡乱猜测,或是置之不理,诸多汉字的音、形、义总是模糊不清,读书是小和尚念经,运用是随便凑合。长此以往,错误便越积越多。

三是指导方法不佳。习题出错,还与老师指导方法不到位有关。到了高年级,生字教学往往走过场,学生对读音和字形难有清晰的印象。学生作业出现此类错误,也多是个别订正、轻描淡写,并没有具体分析、练习纠错。时间长了,学生作业中字音、字形错误就屡见不鲜、见怪不怪。

【矫正策略】

1.注重初始印象。首次感知,就要让汉字的音、形、义构成联系,形成整体正确输入学生大脑。像“教诲”的“诲”、“叱咤”的“咤”、“千钧一发”的“钧”,初学时就用彩笔标出读音易混、字形易错的汉字及其部位、笔画等,以强化感知。还可与相近字音、字形的字比较,把握字音、字形、字义的联系和区别。另外,还要鼓励学生,生活中发现汉字错读、错写,要敢于纠正,强化课内学习效果。

2.注重习惯养成。要培养学生善于请教的习惯。遇到不认识、不理解、不会写的字词,要向字典请教,向老师和同学请教,保证读正确,不胡乱猜测,写正确,不信手拈来。要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学习习惯。对汉字学习,力争学一字,会一字,写一字,对一字,促使其养成细心观察、规范读写、及时纠错等良好习惯。

3.注重学法指导。生字教学,要引导仔细观察、细心比较、梳理归类,发现音近字、形近字、义近字的联系与区别。要结合语言环境,让学生自己观察、联系、比较、总结,以发现规律。比如“肖”是多音字,在“惟妙惟肖”中怎样读,可引导查字典,据义定音。这样,音、形、义结合,印象深刻,此后就很难出错。一旦学生出错,要追根求源,及时引导纠正。

【习题拓展】

1.下列几组词,字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拊掌(fǔ) 抽搐(chù)

粼粼(lín) 汤汤乎若流水(tāng)

B.曝晒(pù) 谬论(miào)

恬静(tián) 入场券(quàn)

C.驰骋(chěng) 行头(xíng)

行当(háng) 压轴(zhòu)

D.奴仆(nú) 外宾(bīn)

尴尬(gān) 戛然而止(gá)

2.下列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搅拌 元宵 无暇顾及 独出新裁

B.浓稠 煎熬 褐色 蜡烛

C.演译 萦系 天涯海角 荒芜人烟

D.障碍 恼怒 告戒 大姆指

3.下列词语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别出新裁 破绽百出 沧海一栗 沮丧

B.独占鳌头 鏖战尤酣 津津有味 凋刻

C.不解之谜 抵卸严寒 倾巢而出 疙瘩

D.龙凤呈祥 庄严肃穆 素昧平生 神秘

【习题例举】

1.下列带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素不知道(本来的,原始的)

B.饱经风霜(饱饱的)

C.恍然大悟(醒悟)

D.无穷无尽(穷苦,贫穷)

2.下列带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纤纤擢素手(伸出)

B.能歌善舞(擅长)

C.百川东到海(山川)

D.美其名曰(好)

3.下面加点字“假”的意思与“不假思索”的“假”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弄虚作假 B.弄假成真

C.狐假虎威 D.半真半假

上述习题中,加点的字都是多义字,主要考查学生对多义字的理解,其中第3 题是考查一字多义的理解。此项练习,并不需要学生对字的意思死记硬背,而是要能联系字所在的语境,仔细推敲,正确理解。

【易出错误】

“素不知道”,有学生知道是“本来就不知道”的意思,但“素”怎么理解,却不清楚;“百川东到海”的“川”,不少学生认为是山川的意思;而“不假思索”和“狐假虎威”中的“假”,少数学生并不知道它的意思是“凭借”。

【诊断分析】

一是缺乏思考。平时学习生字新词囫囵吞枣、不求甚解,没有养成刨根究底、不会就查字典等良好习惯,词语理解只求个大概,缺乏清晰而准确的理解。比如“素不知道”,学生认为词语大概的意思是“本来就不知道”,却没有深究“素”的意思;“不假思索”与“狐假虎威”中的“假”,平时阅读中就不去关注,做题时不细加思考,只凭感觉理解。

二是缺乏方法。答题时缺乏比较辨别和排除错误选项的基本方法,答题后不能回头看一看、认真查一查,导致字义本不难区分的也弄错了。比如“百川东到海”中的“川”,如果对成语的意思理解了,只要把解释“山川”带进词语中想一想:山不能流入东海,原来是河流汇聚东海。这样就能准确判断出“川”的意思了。

【矫正策略】

1.进行必要的指导。词语理解,要重视方法指导,让学生逐步把握“结合语境”“借助字典”“比较替换”等解词方法。对容易混淆的字义可以设计相应的练习,帮助学生内化。

2.培养严谨的态度。要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平时预习,要引导学生勤查字典,借助字典理解词义。对意思含糊不清的字词要仔细推敲、用心比较,以培养他们精准理解的意识,并逐步转化为解题的能力。阅读教学中,要通过针对性训练,让学生在比较揣摩、品味体验中,逐步形成认真品味字义、词义的习惯。

【习题拓展】

1.下面加点字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翠色欲流(将要) 过故人庄(经过)

B.茅店社林边(宿舍)悬崖绝壁(走不通的)

C.不假思索(假如) 移舟泊烟渚(水中间的小块陆地)

D.大举进犯(兴起) 尽开颜(全,都)

2.下列带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暴露无遗(遗漏) B.悬崖绝壁(断绝)

C.弄巧成拙(笨拙) D.顾影自怜(看)

3.给下面词语中的“望”字选择恰当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1)望子成龙(2)一望无际(3)望闻问切(4)德高望重

“望”的解释:①看,向远处看②探访,问候③希望,盼④名望,声誉⑤观看,察看

A.②①⑤③ B.①⑤③④

C.④②①⑤ D.③①⑤④

(江苏省泰兴市襟江小学 李 娟)

词 语

【习题例举】

1.“乱砍滥伐”的“滥”,与下面加点的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陈词滥调 B.滥用化学品

C.洪水泛滥D.滥竽充数

2.下面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载歌载舞 载人飞船

B.能屈能伸 顽强不屈

C.绝无仅有 悲痛欲绝

D.身临其境 临危不惧

3.用“立”组成词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

(1)五位壮士_______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

(2)那雕像________在操场上,雄伟壮观。

(3)白雪皑皑的阿尔卑斯山在蓝色天空的衬托下鲜明地________着。

(4)牧草虽然在秋季不是生长得特别旺盛,可是它入冬________,毫不退化。

上述习题,意在考查学生多义词的积累、理解和运用,第1、2 题是考查联系词语理解多义字,第3 题是考查近义词的积累和运用。

【易出错误】

第1 题选项有4 个含“滥”的成语,正确辨析有一定难度,而“乱砍滥伐”中的“滥”又容易理解错误,所以再从选项中选出相同意思的就显得更难。第2 题四组成语,学生如果对它们的意思不够理解,也难判断正确。第3 题,如学生没有“屹立”“矗立”“耸立”“挺立”的积累,或者有积累又不甚理解,“那雕像(矗立)”“阿尔卑斯山(耸立)”的填写则有困难。

【诊断分析】

一是缺乏积累。学生答题出错,原因之一是积累太少,二是对词语的意思不能清晰理解,对词中加点字的意思似懂非懂,这样答题多靠猜测。如第1、2 题,没有成语积累,碰到这类题型,往往会出错。第3 题,如果没有积累的词语供其选择,答题只能乱写一通。

二是缺乏细心。部分学生缺乏细心答题的习惯,没有审清题意、弄清词义就盲目作答,结果很容易出错。比如第2 题,细心的学生会根据每个成语的意思理解加点的字,并分别把意思写在加点字的下面,从而准确找出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

【矫正策略】

1.重视习惯培养。要指导认真读题,读懂意思,看清要求,把握重要的信息,圈画出关键要求。此后,还要弄清要求与题目的联系,根据要求对提供的内容逐一分析,还可把加点字的意思用铅笔写在对应的成语下面,以便比较和检查。

2.注重词语积累。教师要重视词语的理解、积累和运用,对每篇课文中的重点词语,有意识地指导,以推敲加深理解、理解促进运用、运用促进积累。教师还可适时组织综合训练,通过一组词、一类词的综合梳理,引导学生主动发现、自主运用,进而形成词语理解和运用的能力。

【习题拓展】

1.下列选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清新的海风 清新的语句

B.脸色苍白 话语苍白

C.山洪在咆哮 狂风在咆哮

D.勉强度日 勉强答应

2.依次填入由“望”组成的词语正确的是( )。

(1)桑娜去( )生病的邻居,发现西蒙已经死了。

(2)上课时,我们要集中精力学习,不能四处( )。

(3)站在山顶( ),真是神清气爽。

(4)夜晚,( )天空,群星璀璨。

A.仰望探望张望眺望

B.眺望张望仰望探望

C.探望眺望张望仰望

D.探望张望眺望仰望

3.选择对“新鲜”一词正确的理解,将正确的序号填在( )里。

新鲜:①没有变质,没经过腌制等②新奇,稀罕③(空气)经常流通,不含杂类气体④(事情)出现不久

A.空气新鲜( )

B.新鲜事儿( )

C.新鲜血液( )

D.新鲜事物层出不穷( )

【习题例举】

1.下列句子中的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他虽然年过七旬,台上功夫了得,唱念做打威风凛凛,观众一致叫好。

B.罗丹巧夺天工的雕刻作品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可以相提并论。

C.看到我在舞台上出色的表现,妈妈激动得心惊肉跳。

D.读书时遇到难懂的词语可以先跳过去,所以读书时囫囵吞枣就行。

2.下列词语不表示夸张的一项是( )。

A.怒发冲冠 B.骨瘦如柴

C.一步登天 D.百发百中

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面对敌人的一次次进攻,守卫卢沟桥的中国军队_______,给了_______的日寇一次又一次沉重的打击。______,热血报国的中国守军,受到了全国各地的慰问和声援。

A.横行霸道 军容整肃 英勇抵抗

B.英勇抵抗 喜出望外 顽强坚守

C.英勇抵抗 横行霸道 顽强坚守

D.军容整肃 惊恐万状 喜出望外

4.在下面语段横线处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年轻的心总要靠梦想来滋养,鲁迅也是如此。他立志学医,在日本仙台求学时却受到极大的精神刺激,然而鲁迅先生_______没有丢弃梦想,_______做出了更艰难的选择——弃医从文。_______,他很快就尝到了失败的滋味,不只是失败,_______是比失败更让人难熬的寂寞。尽管如此,鲁迅先生仍执着地追寻下去,终于成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上述第1、2 题,考查学生结合语境理解运用成语的能力;第3 题考查学生成语积累、理解和运用的能力;第4 题是借助关联词填空,考查学生对句子前后关系的理解能力。

【易出错误】

第1 题,A 选项中“威风凛凛”有同学认为使用正确,觉得老爷爷虽然年龄大了,但上了台观众叫好,就显得“威风凛凛”;B 选项中,学生对“鬼斧神工”理解不透彻,觉得它和“巧夺天工”一样不可以修饰大自然。第2 题,A、C、D 选项都是夸张的手法,可有学生会认为B 选项“骨瘦如柴”也运用了夸张,实则运用的是比喻。第3 题,学生对“军容整肃”“顽强坚守”的感情色彩能够把握,但选择填空却不知第一空格填“军容整肃”还是“英勇抵抗”,因此容易出错。

【诊断分析】

一是缺乏正确理解。成语练习,通常考查的是正确书写、理解和运用。第1题的“鬼斧神工”,是形容建筑、雕塑等艺术技巧高超,像是鬼神制造出来的。全句是说罗丹的雕刻作品巧夺天工,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不分上下,使用正确。对成语理解,不少学生习惯于记忆字面意思,关注了成语的认知信息,忽视了它的情感色彩。意思相近的成语,对词义的异同、词语的适用范围、对象不加区别和推敲,因此容易出错。

二是缺乏仔细推敲。第1 题,弄清语境、推敲成语的意思,就很容易正确作答。第2 题,也许平时不大关注成语的修辞,但面对习题稍加思考,也能发现“骨瘦如柴”这一特殊的成语。第3 题,联系语境推敲成语,第4 题,联系分句推敲关系,也就能正确作答。如果平时引导推敲不够,学生势必会出错。

【矫正策略】

1.重推敲。可引导抓住句中关键词语进行推敲,发现前后分句的联系;可引导对句子前后关系进行推敲,就能正确填写相应关系的关联词。

2.重积累。运用是词语理解、积累的最为有效的手段。教学中,要依托教材,指导学生适时积累一些意思相近、相关、相反的词语。要捕捉时机,充实训练内容,丰富训练形式。还要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在日常生活里,有意识地积累新词,同时不断激活,让学过的相近、相似的词语不断复现,促进积累、理解和运用。

【习题拓展】

1.下列各组词语中基本意义相同而感情色彩不同的一项是( )。

A.孤芳自赏——自命清高

B.情投意合——臭味相投

C.风雨同舟——过河拆桥

D.弄巧成拙——画蛇添足

2.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大步流星地走向小猫,生怕惊到它的美梦。

B.昨天我看了科幻电影《流浪地球》,里面的情节真是震撼人心!

C.我们全村人都知道这件事,可以说是鲜为人知了。

D.这支笔做工精美,真是妙笔生花。

3.下列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件事,你一定要坚持做下去,否则便会前功尽弃。

B.这两只小狗系一母所生,大小、外形一模一样,但喜好却迥然不同。

C.重重殿宇,层层楼阁,道道宫墙,错综相连而又井然有序。思,设计了不少形式新颖的活动。

D.为了搞好这次实践活动,老师们挖空心

(江苏省泰兴市襟江小学 李 娟)

句 子

【习题例举】

1.“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意思是( )。

A.不能讲体面,要讲奉献。

B.不能只讲体面,还要讲奉献。

C.不讲体面,不讲奉献。

D.既讲体面,又讲奉献。

2.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蔺相如说,“诸位请想一想,廉将军和秦王比,谁厉害?”

B.我们姐弟几个都很高兴,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没过几个月,居然收获了。

C.桂花树不开花时,只见到满树的叶子;开花时,仔细地在树丛中寻找,才能看到那些小花。

D.看!前面呼啸而过的东西是什么?那是流星体!

3.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上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爱心是一场纷洒在春天的小雨,________________;爱心是一股流淌在夏夜的清泉,________________;爱心是一杯泼洒在头顶的冰水,______________;爱心是一块含在嘴里的奶糖,__________________。

①使久饮黄连的人尝到生活的甘甜

②使燥热不寐的人领略诗般的恬静

③使高热发昏的人得以冷静地思索

④使落寞孤寂的人享受心灵的滋润

A.④③②① B.①③②④

C.④②③① D.①②③④

第1 题考查学生对句意的理解能力,第2 题考查正确运用标点的能力,第3 题考查学生对句子内涵的直观感悟能力。

【易出错误】

第1题应选择B,学生容易忽略“只讲体面”这个关键语句,认为只要做“对别人有好处的人”,因此容易选择A 选项。第2 题应选择A,学生会错选B,是因为他们认为“买种,翻地,播种,浇水”中的逗号应为顿号;错选D,是因为学生缺乏整体思考,认为是语言描写应加引号。第3题应选C,学生读题不细,不去思考比喻中本体与喻体的关系。如“爱心是一场纷洒在春天的小雨”,把“爱心”比喻成“小雨”,而“使落寞孤寂的人享受心灵的滋润”不仅与“小雨”相关,更是对“爱心”的诠释。学生答题,往往缺乏这样细心思考的习惯。

【诊断分析】

一是审题不慎。审题是获取和处理信息的前提,而不少学生精力不集中、读题不认真、题目不理解、要求不清楚,因而答题容易出错。如第2 题是选择“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学生读题一目十行,浮光掠影,结果答非所问。

二是语感缺失。学生对语言文字缺少敏感度和感受力,难以通过语言文字的揣摩,去理解和运用其中的有效信息,缺乏对语言准确、深刻、灵活的理解,难以准确把握语言表达的真正意思。而一旦缺乏敏锐的语感,就容易误读、误判,对上述相关习题的解答就难以得心应手。

【矫正策略】

1.注重审题指导。一是读全。坚持一字不落,决不走马观花。二是会读。读题时可适当标注题目中的关键要求,为更准确地答题做准备。三是读懂。读题中要边读边思,弄清题目要求。四是答对。具体答题时,去辩证、去分析,以寻找最合适的答案。

2.注重语感培养。阅读教学中,要重视语感训练。一是借助朗读,训练语感。指导有声有色地读、入情入境地读,在读中感悟语言的魅力。二是细读品味,训练语感。引导学生抓关键词句品味语言,通过对词语、句式、标点等的推敲、咀嚼、鉴赏,感受语言的意蕴和情味,发现语言运用的妙处。三是通过运用,训练语感。可在句子的品读理解、比较判别、迁移运用等多种形式的训练中,培养语感的丰富性、深刻性、敏锐性和灵活性。

【习题拓展】

1.对下面这段话的主要意思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

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绝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

A.苏州园林故意避免对称。

B.苏州园林不讲究对称。

C.苏州园林故意避免不对称。

D.苏州园林的东边和西边只有一个亭子或者回廊。

2.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里的山啊,水啊,树啊,草啊,都是我从小就非常熟悉的。

B. 姐姐喜欢的戏曲有越剧、京剧、黄梅戏……等。我真佩服她,有这么广泛的兴趣。

C.周末,我准备和同学去看“圆明园”这部电影,可妈妈却要我去练钢琴。

D.我不小心把墨水甩到了同学新买的衣服上,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

3.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上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小溪是勇敢的,它_________;大树是坚强的,它__________;灯塔是无畏的,它___________。

①不怕狂风暴雨的打击,不怕严寒酷暑的煎熬

②不怕无边黑暗的包围,不怕长年累月的孤独

③不畏高山峻岭的阻隔,不畏脚下道路的崎岖

A.①②③ B.③①②

C.①③② D.②③①

【习题例举】

1.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古诗句。

身处恶劣环境时,我们应该像郑燮一样无畏无惧:“__________,__________”;面对名利诱惑,我们应该像于谦一样坚守高洁:“__________,___________”;怀才不遇时,我们应该像李贺一样毅然拥有为国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歇后语或名言。

张警官严肃地对那青年说:“我是_________________。念你是初次,仅让退出赃物,你一定要引以为戒。否则,_________。到时候,谁也不会宽恕你。”

第1 题立足教材,考查学生对古诗句的理解、积累和灵活运用的能力;第2 题是通过具体语境的呈现,考查学生对歇后语、名言的积累、理解和运用能力。这样的积累运用,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积极积累语言,让其成为自己的有效库存。

【易出错误】

第1 题,除了“提笔忘诗”外,填写中还容易出现错别字,郑燮的诗句学生还容易写成“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第2 题,除了想不到合适的歇后语和名言外,填写歇后语“咸菜烧豆腐——有言(盐)在先”,有的会遗漏“(盐)”,名言“多行不义必自毙”中的“义”“毙”易写错。

【诊断分析】

1.疏于积累。古诗句、歇后语或名言的灵活运用,是以丰富的积累为基础的。如第1 题中,部分学生对郑燮、于谦和李贺的有关诗句不能烂熟于心,对诗句的意思不能正确理解,不能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遇到这样的题目,只会徒留“书到用时方恨少”的遗憾。第2 题,没有歇后语或名言的积累,肯定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2.疏于训练。“光学不练等于零”,如果学生没有高质量和一定数量的言语实践,就难以形成有效积累和自然运用的能力,面对此类题目短时间内思维大门就难以打开,给定的语境就难以激活相关的语言库存,一方面心中的库存“无用武之地”,一方面眼前的题目需要“无运用之武”,学生不能迅速在头脑中准确地再现出适切的名言。

【矫正策略】

1.加强积累。一方面,教师要依托教材,加强诵读指导,帮助学生适时积累名言警句、经典诗词、歇后语等;另一方面,注重归类整理,指导学生有意识地根据表达的主题、内容、作者等进行整理,不断充实知识仓库。

2.加强训练。阅读教学中,要树立学以致用的意识,在指导学生诵读、悟情的基础上,注重语言积累和相关情境的链接,创设语言情境,联系生活情境。

【习题拓展】

1.下列诗句、名言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在食堂,我们总能看到墙上贴着:“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B.晨会课上,老师经常提醒同学们:“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C.爸爸为了鼓励我多读书,特意写了一幅字:“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D.跨栏运动员通过刻苦训练,终于摘得金牌,这真是:“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2.下列句子中,与“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表达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B.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

C.家在梦中何日到,春生江上几人还?

3.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诗句。

(1)漫游祖国各地,面对名山大川,人们自然会产生无限的感慨。站在黄河边上,我们会想起“___________,__________”;站在高山之巅,我们会想起“__________,__________”;置身于古战场,我们会想起“__________,__________”。

(2)爱国是一种责任,爱国是一种虔诚的信仰。爱国是曹植“__________,_________”的荣光;爱国是诸葛亮“__________,_________”的贡献;爱国是李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担当;爱国是陆游“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责任感。

4.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歇后语。

语文老师正在检查昨天要求背诵的课文。我因为晚上看电视,还没来得及背诵。这时,我在座位上真是___________,生怕老师点到我。

【习题例举】

1.按要求仿写或改写句子。

(1)我感觉自己的心像要跳出来一般,脑里一片混沌,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将要去干什么。(体会加点部分的特点,根据所给词语仿写句子)

精神抖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父亲说:“对。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句子,注意修辞手法,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1)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世界将变得更加美好。如果你是一棵小草,就增添一分春色;如果你是________,就_______;如果你是_______,就_________。

(2)每家店铺前齐齐地搭起了白色的凉棚,在夕阳的余晖下,闪耀着一抹淡淡的红晕,远望似一位羞涩的少女,散发着媚人的芬芳,又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 题第(1)小题是模仿句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把词语的意思用具体的情境表现出来;第(2)小题是将陈述句改成转述句。第2 题第(1)小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能力、结构形式和表达方式的运用能力;第(2)小题考查学生模仿句式写比喻句来表现事物特点的能力。

【易出错误】

第1 题第(1)小题,学生有的不能准确把握句子加点部分的特点,难以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句子;有的不能用恰当的句子表达“精神抖擞”的意思。第(2)小题,学生有的没有关注到标点符号的转换,仍然使用引号;有的没有转换人称。第2 题第(1)小题,例句歌颂奉献精神,歌颂对象是自然界的常见事物。而学生有的不能按照句式写,有的不注意句子间的内在联系。第(2)小题要求写比喻句,而学生在比喻的合理、句式的对应上难以达到要求。

【诊断分析】

1.理解能力不强。一是表现在学生读不懂题目,发现不了加点词句的结构形式、表达方式或思想内容等方面的特点,找不准要仿写的关键点,导致“顾左右而言他”。二是表现在学生读例句不仔细,忽略句子后面的提示语,结果导致出错。

2.联想能力不够。生活中具有奉献精神的事物司空见惯,学生应该并不陌生。学生答题思路受阻,笔下干枯,甚至无从下手,主要原因是缺乏联想能力,不能从“形似”“神似”或“相关”角度展开联想和想象,从而针对提供的语境仿造句式,进行创造性发挥。

【矫正策略】

1.加强方法指导。首先是审题指导,要引导关注题目中的要求,可以从内容格式、句式词性、修辞等角度去思考、发现,而不能盲目动笔。其次,引导学生回归生活、回归自然,选取句子素材,要把句子练习当成一篇篇小作文来指导,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将自己的观察、分析、体悟所得写出来,写出个性、写出文采。

2.强化仿写训练。仿写是由阅读吸收走向独立写作的桥梁,也是读写结合的常用形式。教材中有很多经典佳作,引导学生模仿借鉴,就能很好地实现写作方法的渗透。这种训练能够提高学生语言的表达能力。学生仿写,要求思维开阔,加强联想、想象及创新能力的培养,追求个性化表达和创新表达。

【习题拓展】

1.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1)母爱是一缕阳光,让你的心灵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到温暖如春。

_______是______,让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可以写父爱或母爱)

(2)海是水的一部字典,浪花是部首,涛声是音符,鱼虾、海鸥是海的文字。(提示:选择新的本体和喻体,另写一组句子,不要求与原句字数相同)

______是_____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语境,把句子补充完整,使之构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

(1)一点鲜花点缀不出绚丽的春天,一条丝线编织不出华美的锦缎,_______,_______。只有万众一心,群策群力,才能建设好我们的家园。

(2)假如生命是一棵大树,我愿意为大地撒下一片绿阴;假如生命是___________,我愿为__________;假如生命是________,我愿为__________。

3.按要求,写句子。

(1)把成语的意思用具体的情境表现出来。

索然无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秦王被逼得没办法,只好敲了一下缶。(改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年轻的台湾老师说:“我是中国人,我爱祖国。”(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不能不令人惊叹。(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江苏省泰兴市黄桥小学 万路华)

段落与阅读

【习题例举】

1.根据下列情境,写几句连贯的话突出妈妈的焦急。

梅雨季节,阴雨连绵,听着窗外哗哗的雨声,望着阳台上晾满的衣服,妈妈真是焦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班级组织的“读名著看世界”读书辩论赛中,反方认为应该多读流行读物,流行读物用富有时代气息的语言讲述故事、表达情感,能激发人的阅读兴趣,读起来轻松,吸收也快。如果你是正方辩手,你会如何反驳这个观点呢?请结合自己阅读经典文学作品的体会辩一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我们看的见的星星,绝大多数是恒星。

②汹涌的热浪不断从这些大火球吐出来,射在广漠的宇宙空间。

③无数颗星星在茫茫无际涯的宇宙中运动着。

④看上去它们好像是冷的,但实际上每颗恒星都是一个火热的太阳。

⑤它们的热度非常高,表面温度至少有三千摄氏度。

A.①③⑤④② B.③①④②⑤

C.③⑤④②① D.①⑤④②③

第1 题考查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的语言表达能力;第2 题考查学生在模拟辩论中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第3 题虽然只是引导排序,但却能考查学生语言理解和运用的综合能力。

【易出错误】

第1 题,学生有的只能写一句话,有的表达过于直白,没有借助动作、语言、神态等细节描写来凸显人物的焦急。第2 题,学生不能根据不同的立场进行有针对性的反驳,而是自说自话,不能捕捉对方观点中的破绽进行有的放矢的反击,缺乏辩驳的力量,没有形成正面的交锋,撞击不出辩论的思维火花。第3 题应选B,有学生不能准确理解句子之间的衔接与照应,随意选择。

【诊断分析】

1.综合能力欠缺。主要表现在学生难以根据创设的生活情境,有条理、有层次、有深度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难以根据要求,把在一定语言环境中打乱顺序的句子重新排序,缺乏对一组句子的整体把握的能力。

2.语境运用欠缺。阅读教学中,语言解读的囫囵吞枣、浅尝辄止,直接导致学生的言语能力难以得到训练和提升。长此以往,学生不仅必要的言语能力缺乏,而且必需的言语习惯也欠缺,在具体语境中难以借助自己的语言进行准确的表达。

【矫正策略】

1.创设情境。要以语境为纽带,通过听、说、读、写的融合训练,培养学生倾听、表达的能力。要引导学生在趣味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相统一的言语实践活动中,加强理解与运用。要鼓励学生学会运用已学的语文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会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以主动适应开放性的社会环境。

2.掌握技巧。对于交际类题目,要去揣摩说话的对象、语气、措辞等是否合理;对于排序类题目,要抓住语言标志,了解句子表达的基本意思,把握句子之间的逻辑联系,讲究顺序合理、过渡自然、语言连贯,同时掌握常规的解题思路:通读、试排、连读、微调。

【习题拓展】

1.为构建书香班级,六(1)班准备开展“润泽经典,濡养心灵”的主题活动。

活动一:宣传。为了帮助同学们明确阅读经典书籍的意义,请你为本次活动设计一条宣传标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二:分享。如果让你向其他同学推荐一本书,你打算推荐哪一本书?并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丽星期天想和同学一起到新华书店参加志愿者服务活动,可是妈妈怕她累着,不想让她去。如果你是王丽,你会怎样说服妈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由“形符”和“声符”组合起来的字就是形声字。

②现在的汉字,大部分都是用这种方法造出来的。

③我们的祖先想到一个好办法,他们把一个字分成两部分。

④用图形构成的象形文字有很大的局限性,它无法分辨相似的事物。

⑤一部分是一个同音(或近音)的字,用来表示事物的读音,这部分称为“声符”。

⑥一部分是一个“象形字”,表示事物的类别,这部分称为“形符”。

⑦这样,事物的形状无论多么相似,只要读音上有区别,都可选出不同的字形去表达了。

A.②③⑤⑥⑦①④ B.④②①⑤⑥③⑦

C.⑦①②④③⑥⑤ D.④③⑥⑤①⑦②

【习题例举】

运用规范的修改符号,修改下面一段话。

进入六年级以来,读书氛围更加浓重了。一有空,同学们就棒起书如花似锦地读起来。现在,大家已读完《三国演义》《鲁滨逊漂流记》《八十天环游地球》等古典名著。许多同学写的读后感在报纸上刊登了,我们还被评为《书香班级》的光荣称号。

本题是一道综合改错题,错误包括用错的标点、错别字、句子不完整、词语搭配不当等,主要考查学生发现问题、规范使用修改符号正确修改的能力。

【易出错误】

题中有七处错误,但习题未提示有几处错误和错误类型,这对学生修改是一种挑战。第一处的“读书氛围”前面少了主语,学生容易忽略;第二处要把“浓重”改成“浓厚”,而有学生改成“凝重”,没有注意词语之间的搭配;“棒”要改成“捧”,“古典”需要删除,有学生难以发现这两处错误;需要删除“的光荣称号”或者将“被评为”换成“获得了”,有学生没有做到正确修改,也有学生改得不仔细,“的”没有删除或“了”没有加上去。

【诊断分析】

1.轻方法指导。修改语段是综合性语言训练,需重视方法指导。虽然教师们也进行此类训练,但多是就事论事,没有方法指导。到底怎么阅读、怎么发现错误、怎么推敲修改、怎么检查,往往不大关注。久而久之,面对此类习题,学生还是难以适应,问题难以发现并修改。

2.轻习惯培养。平时相关训练,教师对全面思考、细心答题引领不够,学生修改多是捕风捉影,凭着感觉,容易丢三落四。

【矫正策略】

1.重方法指导。在语段修改中,要让学生把握“一读,了解内容;二画,找出错误;三改,修改错误;四查,防止遗漏”的方法。方法渗透,还要重视日常作文的修改指导,让学生在反复的训练中把握方法,形成能力。

2.重习惯培养。教师要有强烈的训练意识,引导学生多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培养语感;定期组织学生对一篇文章的语言进行修饰和润色,培养字斟句酌的习惯;要把修改语段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他们形成细心自改、认真检查的习惯。

【习题拓展】

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这棵桃树今天满是鲜花,明天就结满了许许多多的果实。

B.月台上,有挑着箩筐的两三个农民,正准备上车进城。

C.做课堂笔记不仅能帮助我们记忆,还能促使我们积极思考。

D.在春节联欢晚会上,这位杂技演员的演出赢得了阵阵激烈的掌声。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读了《父爱之舟》一课后,我们被伟大的父爱陶醉了。

B.我们的船渐渐逼近靠上榕树了。

C.早晨起来,我呼吸着新乡的空气和灿烂的阳光。

D.听着那有趣的故事,我们情不自禁地笑起来。

3.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能否养成好的习惯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关键。

B.“六一”联欢会上,我们听到了悦耳的歌声,看到了优美的舞蹈。

C.我估计他这道题做错了。

D.我们必须坚持和发扬刻苦学习的精神。

4.运用规范的修改符号,修改下面一段话。

继《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和《中国成语大会》之后,又推出了《中国诗词大会》节目。这几档节目在传承民族文明、弘扬民族文化方面起到了盛大的作用,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全国;也为那些一味崇尚愉乐的电视节目制作者们上了生动的一课。

【习题例举】

阅读下面的短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一碗馄饨

①那天,她跟妈妈又吵架了,一气之下,她转身向外跑去。

②她走了很长时间,看到前面有个面摊,这才感觉到肚子饿了。可是,她摸遍了身上的口袋,连一个硬币也没有。

③面摊的主人是一个看上去很和蔼的老婆婆,看到她站在那里,问:“孩子,你是不是要吃面?”“可是,可是我忘了带钱。”她有些不好意思地回答。“没关系,我请你吃。”

④老婆婆端来一碗馄饨和一碟小菜。她满怀感激,刚吃了几口,眼泪就掉了下来,纷纷落在碗里。“你怎么了?”老婆婆关切地问。“我没事,我只是很感激!”她忙擦眼泪,对面摊主人说,“我们不认识,而你却对我这么好,愿意煮馄饨给我吃。可是我妈妈,我跟她吵架,她竟然把我赶出来,还叫我不要再回去!”

⑤老婆婆听了,平静地说道:“孩子,你怎么会这么想呢?你想想看,我只不过煮了一碗馄饨给你吃,你就这么感激我,那你妈妈煮了十多年的饭给你吃,你怎么会不感激她呢?你怎么还要跟她吵架?”

⑥女孩愣住了。

⑦女孩匆匆吃完了馄饨,开始往家走去。当她走到家附近时,一下就看到疲惫不堪的母亲正在路口四处张望……母亲看到她,脸上立即露出了喜色:“赶快过来吧,饭早就做好了,你再不回来吃,菜都要凉了!”

⑧这时,女孩的眼泪又开始掉了下来!

⑨有时候,我们会对别人给予的小恩小惠“感激不尽”,却对亲人一辈子的恩情“视而不见”。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记叙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加点的两个“又”字的作用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第⑦段中用“疲惫不堪”“露出了喜色”来描写母亲的神态,这种变化表露了母亲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⑥段为什么独句成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结合你自身的经历,谈谈你对选文第⑨段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述阅读题,意在从内容的概述、词句的品析、神态的透视、含义深刻的句子的理解等方面综合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易出错误】

第1 题,部分学生不能很好地进行归纳和概括,故事经过不能扼要地叙述出来,文中句子引用过多。第2 题,部分学生难以联系上下文,紧扣“又”字用准确清晰的语言陈述见解、表述理由。第3 题,学生不能联系“疲惫不堪、露出喜色”等神态变化的重点词语,感受母亲对孩子爱得深沉、无私、浓郁,答题不全面、不深刻。第4 题,部分学生不能结合内容叙述单独成段的原因。第5题,学生不懂得结合第⑨段来表达感受,且语句表达不够通顺,意思表述不够清晰。

【诊断分析】

从学生方面来看,主要原因在于:

一是缺乏短文与习题的联系。审题是解题的前提,而实际操作中学生并不能认真审题,粗粗地看题目,泛泛地看文章,怎样将“问题”与“文章”联系起来,进行指向问题的阅读、推敲、理解、思考等做得不够,常常凭经验、凭感觉解题。

二是缺乏通读与精读的结合。通读是精读的基础,精读是通读的延伸。如果通读全文后,再根据题目精读重点句段,潜心思考,认真琢磨,也许就能得出需要的结论。而因为考试,学生担心时间不够,多匆匆浏览,未曾纵观全文、领悟要义,未曾细读深究、认真推敲,就匆匆答题,这样难免会出现错误。

从教师方面来看,原因主要在于:

一是忽视方法指导。阅读教学中,教师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的系统,单一地进行解词释句、概括内容、体会情感的教学,忽略完成这些学习任务的基本方法的指导。有时,虽有方法提示,但缺乏联系性、系统性和必要的迁移和运用,相关方法很难成为学生自主阅读的基本策略。这样,学生不能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独立阅读、完成练习时多显得难以适应。

二是忽视能力培养。阅读题是语文测试的重头戏,它考查的是学生语言理解和语言表达的综合能力。而此种能力的培养,应该而且必须贯穿于教学的始终,让学生在反复的阅读实践中提升和积淀。而纵观当下,阅读教学常常满足于泛泛读悟,满足于碎片化的理解,学生缺少潜心会文、深度参与,缺少系统训练、巩固强化,相应的阅读能力难以形成。当他们独立阅读时,准确把握、深刻理解文本内涵就显得力不从心。

【矫正策略】

1.重视习惯培养。叶圣陶说:“积千累万,不如养个好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提升阅读能力的基础工程,须强化训练,坚持不懈,让学生逐步形成潜心阅读、静心思考、圈画批注、细读品味、深度透视、善于质疑、主动积累等良好习惯。

2.重视能力提升。要教给学生认识汉字、理解词语、概括段意、理解句意、领会内涵等阅读方法。在此基础上,还要定期梳理,引导发现,归纳方法,总结经验。教师只有将文本作为一个个“点”,通过科学指导,由此进行衍生阅读,形成一个个“面”,引导运用习得的方法拓展阅读,才能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习题拓展】

阅读下面的短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盲道上的爱

①上班的时候,我看见同事方老师正一辆辆地搬走停放在学校门口人行道上的自行车。我就走过去,和她一道搬。

②我说:“车子放得这么乱,的确有碍观瞻。”她冲我笑了笑,说:“那是次要的,主要是这些车子侵占了盲道。”我不好意思地红了脸,说:“您瞧我,多无知。”

③方老师说,其实,我也是从无知过来的。两年前,我女儿视力急剧下降,到医院一检查,医生说她视网膜出了问题,并让我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我没听懂,问为啥要做充足的心理准备。医生说,你女儿有可能失明。我听了差点昏过去。我央求医生说,我女儿才二十岁啊,没了眼睛怎么行!医生啊,求求你,把我的眼睛取出来给我女儿吧。那一段时间,我暗暗地为自己的这个决定做好了充足的准备。为了让自己适应失明以后的生活,家中无人时,我就开始闭着眼睛拖地抹桌,洗衣做饭。每天下班后,我就闭上眼睛沿着盲道往家走。那盲道,也就两砖宽,砖上有八道杠。一开始,我走得磕磕绊绊,脚说什么也踩不准那两块砖。在回家的路上,石头绊倒过我,车子碰到过我,我多想睁开眼睛瞅瞅呀,可一想到有一天我将彻底地生活在黑暗里,我就硬是不叫自己睁眼。到后来,我在盲道上走熟了,脚竟认得了那八道杠。我真高兴,自己终于可以做个百分百的盲人了。也就在这个时候,我女儿的眼病居然奇迹般地好了。有天晚上,我们一家人在街上散步,我让女儿解下她的围巾蒙住我的眼睛,我要给他们父女俩表演一回走盲道。结果,我一直顺利地走到了家门前。解开围巾,我看见走在后面的丈夫和女儿都哭成了泪人儿——你说,在这一条条盲道上,该发生过多少叫人流泪动心的故事啊!要是这条人间最苦的道连起码的畅通都不能保证,那不是咱明眼人的耻辱吗!

④带着方老师讲述的故事,我开始深情地关注那条“人间最苦的道”,国内的,国外的,江南的,塞北的……

⑤我向每一条畅通的盲道问好,我弯腰捡起盲道上碍脚的石子。有时候,我一个人走路,我就跟自己说:喂,闭上眼睛,你也试着走一回盲道吧。尽管我的脚不认得那八道杠,但是,那硌脚的感觉那样真切地瞬间从足底传到了心间。我明白,有一种挂念已深深地嵌入了我的生命。痛与爱纠结着,压迫我的心房,促我身体力行。

⑥让那条窄路宽心地延伸吧,我替他们谢谢你。

1.写出第②段中画线词语“无知”在文中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医生为什么要让方老师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方老师自己做的“决定”和“准备”又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方老师表演完走盲道后,她的丈夫和女儿为什么都“哭成了泪人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第⑤段画线句“痛与爱纠结着,压迫我的心房,促我身体力行”应该如何理解?(压迫:指对机体的某个部分加上压力。身体力行:亲身体验,努力实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的标题是“盲道上的爱”,读完全文后,请你说说标题中的“爱”主要指哪两种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习题例举】

阅读下面的短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①植物是天然的“净化器”“消声器”“除尘器”“制氧机”“预报员”“防疫员”,在环境保护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植物还有防风固沙、涵养水分、保持水土、美化环境的作用。由于植物广泛分布于地面、水面等一切有生命的环境中,这就形成了一个将整个地球都网住的巨大的环境保护网。

②微生物能把地球上的全部动植物遗骸分解而被土壤吸收,是地球上的“清洁工”,且微生物也广泛分布于地球上,也形成了一个“清洁网”。

③益鸟能捕食害虫,保护这些益鸟就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也就保护了环境。一只灰喜鹊一年可消灭1.5 万条松毛虫,可保护十多亩松林不受虫害。两只大斑啄木鸟一天能消灭600 多条害虫的幼虫,可以控制几十亩人工林免受蛀食树干的害虫的危害。各种不同环境下生活着不同的鸟类,也形成了保护环境的网络。

④以上事实说明,生物确实是环境的天然保护网。只要我们植树造林,栽花种草,保护害虫的天敌,充分发挥植物和益鸟等生物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作用,人类环境就会更加美好。

1.本文说明的内容是什么,请用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③段画线句子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②段中“微生物能把地球上的全部动植物遗骸分解而被土壤吸收,是地球上的清洁工”一句中,“全部”能否删去?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易出错误】

第1 题,少数学生不能从文中找出句子来概括文章表达的中心内容。第2 题,画线句子用的是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学生答题难以全面说明方法。对于作用,难以说准确、说清楚。第3题,学生知道不能删除,但少数学生难以准确地说出不能删除的理由。

【诊断分析】

一是整体认知缺乏。筛选、提炼相关信息,是说明文阅读能力的考查点,选文的知识点比较分散和零碎,学生容易顾此失彼,再加上阅读马虎,常常因为信息要点概括不准确而出错。

二是答题方法缺乏。上述答题出错,还与学生对说明文阅读答题的基本方法缺乏有关,对说明方法的类型及其这样说明的好处并不知晓,答题自然难以准确而周到。

三是专题训练不够。说明文阅读要具备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评价信息和运用信息的能力,这是一项综合能力。

【矫正策略】

1.培养文本意识。要让学生明白,说明文和其它文体的文章一样,要有文本意识,尤其是文本的整体意识。答题过程中要回归文本,立足全文,不要只看有关问题的那一段,要注意上下文之间的联系。

2.教给答题方法。对阅读方法要重视在阅读指导中渗透、在阅读总结中归纳、在阅读延伸中运用,让学生总结出文本规律、解决方法,在阅读中不断熟悉,熟能生巧,形成能力。

3.重视习惯培养。阅读题的答案在文章里都有迹可循,答阅读题其实就是对文章进行分析,所以仔细读文章很重要。

【习题拓展】

南京古民居杨柳村

①“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杨柳带给人不尽的遐思,营造出优美的意境。古城南京郊外有一个美丽的村庄,就以杨柳为名,她就是江宁古民居杨柳村。

②杨柳村古建筑群位于南京市城南约40 公里的江宁区湖熟镇。她背倚马场山,南临杨柳湖,被人们誉为“世外小桃源”。该民居颇具规模,现在完好保存的有17 个宅院、366 间房,面积达11160 平方米,堪与南京市内号称“九十九间半”的甘熙故居相媲美。

③杨柳村历史悠久。相传明帝六世孙朱武公,生有三子,夫妇归天时将两间房子交给长子朱孔阳继承,孔阳即将房子分给弟弟,自己外出谋生,来到江宁杨柳村。某日傍晚时分,朱孔阳在水塘边洗碗,不慎将碗滑落水底,再也捞不上来。朱孔阳认为此乃天意:杨柳,“杨留”,杨柳村要留我朱孔阳。于是借宿一佘姓老翁家,帮助老人日出而耕,日落而息。佘老翁见孔阳勤劳、忠厚,遂将女儿许配给他。从此一家人男耕女织,辛勤劳动,日子逐渐红火起来,开始置田造屋。到了清代,朱家后裔成了书香门第,出过翰林、进士、举人、大学士,名声显赫,家业渐旺。自明万历年间建房,至清嘉庆年间止,历时200 余年,逐渐建起了具有完整体系的民居,一直保留到今。

④杨柳村设计别具匠心,外观古朴典雅。整个建筑群呈“一”字形排列,东西长、南北窄,由36 个单门独户的宅院组成。高墙深院有很多进出门,少则三五进,多则七进。每个宅院均有门厅、轿厅、客厅、住房、书房等。杨柳村庭院雕梁画栋,房屋青砖灰瓦白墙,朴素淡雅,是典型的江南民居。

⑤杨柳村古民居结构合理,布局巧妙。房屋平面上呈横向多路、纵向多进的格局,轻巧秀丽中略带朴拙,形制典雅却功能齐全,处处可见设计者的匠心。房屋之间,皆有封火山墙,即“青砖小瓦马头墙”,加上前后相通的“夹道”,可以较好地解决砖木结构的防火问题;建筑物的外墙底部均有一米高的料石砌筑,防水作用显著;室内木柱全为石础承托,防止木柱朽烂;宅院厅堂多为格扇、屏门,既不影响通风,又利于采光,还可避免外人视线直观内厅;整个建筑东西横长,漏窗透风,可以减少暑热。杨柳村的结构显示出建筑的“高招”,与甘熙故居有异曲同工之妙。

⑥杨柳村古民居还有着丰厚的文化内涵。外墙料石上有云水、花卉、法器等图案,自然简洁,有镇水避邪之意。门楼上的砖雕,具有内敛和书卷之气,不似徽派建筑高大张扬。雕刻的动物图案充分体现了我国特有的吉祥文化。比如,雕刻的象头代表吉祥如意,凤凰象征丹凤朝阳,兴旺发达。门楼上有笔锭,意寓必定高升。房檐的瓦当大气,弧线很有力度。

⑦回眸仰望,但见门楼上镌刻的“家训”格言,仍历历在目。像“出耕入读”“厚德报福”“和气致祥”“行仁履义”等,至今仍能被人们接受,因为它们体现了耕读为本、勤劳致富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⑧杨柳村古建筑群虽然不用彩绘,但装饰简洁,素雅明净,仿佛一位农家少女不施粉黛,却透露出清新自然之美_。

⑨杨柳村地处乡野僻壤,然四周山清水秀,古民居前的杨柳湖倩影宛在,湖畔垂柳依依,景色宜人,少有外界干扰,古风犹存。她是南京地区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古民居,更是一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根据相关资料改编)

1.第①段引用古诗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④段和第⑤段可否调换顺序?请简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⑥段画线句子有什么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⑧段中画线句子在语言表达方面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②段“杨柳村古建筑群位于南京市城南约40 公里的江宁区湖熟镇”中的“约”表推测,说明并不知道杨柳村位于南京郊外有多远。

B.从第⑤段可知,杨柳村设计者的“高招”体现在房屋布局还充分考虑了防火、防水、通风、采光及减少暑热等功能。

C.杨柳村门楼上镌刻的“家训”格言,至今不能被人们接受。

D.第⑨段“更是一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中的“更”说明了杨柳村的建筑价值远远超过了历史文化价值。

6.南京古民居杨柳村有哪些基本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房屋平面上呈横向多路、纵向多进的格局,轻巧秀丽中略带朴拙,形制典雅却功能齐全,处处可见设计者的匠心。”把句中加点的“略”字去掉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江苏省泰兴市黄桥小学 万路华江苏省靖江市城中小学 钱卫秋)

作 文

【习题例举】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1.不同的人生有不同的美丽,不同的视角可以看出不同的美丽。有人说小草也美丽,落叶也美丽,残月也美丽;有人说平凡也美丽,朴素也美丽,简单也美丽;还有人说挫折也美丽,失败也美丽,苦难也美丽……

请以“___________也美丽”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先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词语,形成完整的题目,然后写一篇不少于500 字的文章。

2.“晒”已经成为十分流行的网络用语,“晒”就是一起分享。晒一张聚会的照片,与人分享真挚的情谊;晒一件自己的作品,与人分享个性的美丽;晒一本书、一首歌、一份心情……同学们,你想“晒”点儿什么呢?

请以“晒出我的____________”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2)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3)字数在500 字左右。

【易出错误】

一是审题失误。“_________也美丽”的补题,有学生忽视“也”,如“晚霞也美丽”“成功也美丽”等,这些原本就美丽,谈何“也美丽”?另外,重点把握不准,如《挫折也美丽》,重心不在哪些挫折美丽,而在为何美丽,要借助例子叙述体现其美,而有学生写例子却是简而言之,难以给人真切的“美”的感受。

二是虚假雷同。从学生作文看,选材雷同、事情失实颇为普遍,写“挫折也美丽”,多写考试受挫、成绩不佳;写“晒出我的___________”,多写晒获奖证书、奖品、高分试卷。虽然,这些不是不能写,问题是题目空间如此开阔,而选材路子如此狭窄,有些不可思议。而更重要的是,不少材料都是无中生有。

【诊断分析】

1.缺乏审题能力。作文审题,每个字都有特定的意义和作用,审题分析必须字斟句酌,半命题作文更是如此,要由已知提示发散开去思考,而学生审题往往简单了事,缺乏深思熟虑。比如“__________也美丽”,如果学生认真读题,就可能在“也”字上做文章,就不会把视角放在原本就美的事物上,而放在似乎不美、实质美丽的事物上。如再对“也美”做些思考,就会把重点放在“美丽”的叙述上。

2.缺乏生活积累。内容虚假雷同,胡编乱造,不外乎以下几点原因:其一是没有养成积累生活素材并及时把它记下来的习惯,生活的点滴随着记忆的淡化而消失;其二是从众心理,前一个学生的取材常常会影响尚未想到材料的学生,他们懒于动脑,经常是直接照搬、机械模仿;三是缺乏对生活的敏感,生活中本该拨动内心琴弦的瞬间如过眼烟云转瞬消逝不见,写作时,真实的生活难以被激活。

【矫正策略】

1.重视生活积累。生活是习作的源头活水,要把写真事、说真话、表真情作为习作指导的基本原则,拒绝闭门造车、胡编乱造,从而把选材引向真实的生活。同时,可捕捉生活素材指导即时练笔,让学生明白,素材就在身边。再则,可以日记、周记的形式引导记录生活,积累素材。长此以往,学生就能形成对生活的敏感和观察生活的习惯。

2.讲究指导方法。写作指导,既不能事无巨细,做“唠叨妈妈”,也不能放任自流,当“甩手掌柜”。要讲究指导的重点和有效:审题指导,坚持要言不烦,让学生知晓作文的方向;选材指导,重在思路拓展,让学生选出独特的材料;帮助学生打开思路,训练独立思考、提炼生活、分析事物、认识事物的能力;作后评改要形式多样,让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评讲后,要引导修改完善,强化指导效果。

【习题拓展】

1.有人说,拥有健康就是幸福;有人说,拥有金钱就是幸福;还有人说,生活愉快就是幸福……你认为什么是幸福呢?请以“幸福的滋味”为题,选择身边具体的人和事写一写,注意要写出真情实感,不少于500 字。

2.根据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爱如同温暖的阳光,洒遍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因为有爱,所以感动,因为感动,我们心存感恩。亲爱的同学,在生活中,你是否曾为一个微笑、一句劝勉、一声祝福而感动?你是否曾因羔羊跪乳、乌鸦反哺、落红护花而感喟?请细细回味你生活中所经历过的种种感动,撷取其中最动人的一幕,以“那曾感动我的_________”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2)要写出自己的经历和感受;(3)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4)字数不少于500 字。

(江苏省靖江市城中小学 钱卫秋)

猜你喜欢

习题学生
快把我哥带走
一道课本习题“链式反应”
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
《李学生》定档8月28日
赶不走的学生
对一道习题的多角度思考与拓展
关于一道习题解的讨论
学生写话
聪明的学生等
一道等比数列习题的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