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方案治疗慢性胆囊炎合并胆囊结石的疗效对比

2021-07-21张慧林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21年11期
关键词:单孔胆囊切口

张慧林

(汝南县第二人民医院普外科,河南 汝南463300)

慢性胆囊炎合并胆囊结石属于腹部常见疾病,手术切除是该疾病主要治疗手段。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改进,腹腔镜手术因微创、美观、易恢复等特点,逐渐替代开腹手术用于临床各疾病治疗中,且取得较好疗效[1]。为追求腹壁切口小、隐匿、无痕等微创观念,近年来,临床不断改进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手术,出现三孔、二孔、单孔等,其中单孔LC手术术后美容效果最佳,但单孔LC是否更适用于该疾病,在临床一直备受争议[2,3]。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三孔LC与单孔LC术式治疗慢性胆囊炎合并胆结石疗效对比。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9月~2020年4月收治的89例慢性胆囊炎合并胆囊结石患者,根据胆囊切除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实施三孔腹腔镜切除术,观察组45例实施经脐单孔腹腔镜切除术。对照组中男19例、女25例;年龄23~54(38.47±8.63)岁。观察组中男18例、女27例;年龄24~53(38.51±8.67)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①符合相关疾病标准[4];②临床资料完整者;③无凝血功能异常。(2)排除标准:①一周内发生过急性胆囊炎;②体质指数>28kg/m2;③表达障碍或精神疾病者。

1.3 方法 所有患者均实施气管插管全麻。观察组行单孔腹腔镜手术:做一1.5cm纵行切口于脐右侧缘,将腹壁逐层切开,利用三通道转换器建立人工气腹;观察孔选择其中10mm通道,将30°腔镜置入,并将主操作孔选择在观察孔左5mm,副操作孔选于观察组右侧5mm;术中利用腔镜探查腹腔,确认可手术后,改头高脚低位,将牵引前钳置于右侧通道,弯曲电钩置于左侧通道,确认肝、胆总管后,先行对胆总管外缘及后三角进行解剖,随后对前外侧及前三角进行解剖,游离胆囊动脉、胆囊管,使用Hem-o-lok将胆囊管远端夹闭后将胆囊管切断,随后电凝切断胆囊动脉,顺胆囊床将胆囊剥离;最后进行创面止血;经脐孔将胆囊取出后,解除气腹,缝合创口,皮肤创可贴对拢。对照组行三孔腹腔镜切除术:做3cm切口分别做于脐下、右肋缘下及剑突下2cm,置入腹腔镜、胆囊抓钳、电钩,其他手术步骤同观察组。

1.4 临床观察指标 对比两种术式术中指标、疼痛程度。(1)术中指标:对比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引流量;(2)疼痛程度:应用视觉模拟评分(VAS)[5]对两组患者术前、术后6h疼痛程度评估,0分为无疼痛,10分为剧烈疼痛。(3)美容满意度:采用我院自制美容满意度量表(Cronbach'sα系数为0.86,重测效度为0.88)对患者术后腹壁美容满意度进行评价,患者根据自己意愿评分1~10分,以分数≥8分为非常满意,5~7分为满意,<5分为不满意,总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以±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用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取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术中指标比较 两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血量、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中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术中指标比较(±s)

术后引流量(ml)观察组对照组手术时间(min) 出血量(ml) 住院时间(d)t P 38.31±10.54 34.62±6.81 1.967 0.054 23.13±3.52 25.35±3.60 2.942 0.004 3.74±0.86 4.68±1.31 4.010<0.01 32.42±3.97 33.13±4.24 0.816 0.417

2.2 两组疼痛程度比较 术前,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h,两组VA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s,分)

术前 术后6h t P观察组对照组4.63±1.22 5.27±1.42 2.282 0.025 6.34±1.03 6.37±1.10 0.013 0.895 7.184 4.062<0.01<0.01 t P

2.3 两组美容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美容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美容满意度比较(±s,分)

表3 两组患者美容满意度比较(±s,分)

n 非常满意 满意 不满意 总满意度观察组对照组Z/χ2 P 45 44 29(64.44)12(27.27)23(51.11)21(47.73)Z=2.185 0.029 3(6.67)11(25.00)42(93.33)33(75.00)χ2=5.641 0.018

3 讨论

LC是现阶段胆囊良性病变治疗常见首选术式,较开腹手术而言,具有创伤小、出血少、并发症少等优势。现今多数患者希望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同时,术后能够快速恢复,缩小切口,提高美观度,在此基础上,临床不断改进LC,从四孔逐渐出现三孔、二孔、单孔等,三孔法为目前临床应用较多术式,而经脐单孔LC因伤口美观度高为优势,一直备受临床关注,较三孔LC手术相比,因术野受限,器械拥挤等不利因素,为手术操作造成一定风险[6,7]。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对比,未见显著差异;但观察组出血量、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术后疼痛程度较轻。提示经脐单孔LC出血量更少,利于术后恢复,减轻疼痛,缩短住院时间,且不会增加操作时间,具有一定安全性。分析其原因在于,三孔LC切口较多,加之呼吸运动会对剑突下切口牵拉,胆囊取出时会对组织进行牵拉,造成患者疼痛明显。术后疼痛不仅会对患者机体带来痛苦,同时多数患者还会伴随抑郁、焦虑等心理情绪,造成机体代谢和内分泌发生改变,不利于术后恢复,还会增加住院时间,造成医疗费用的增加。经脐单孔LC切口做于脐部,创伤程度较低,可进一步提升手术安全性[8]。且手术切口经脐部入路,切口较为隐秘,脐部属于自然孔道,通过脐部可有效隐藏腹部残留瘢痕,减少术后胃肠、切口感染发生风险;同时术中通过多通道转换器、后三角入路等有助于减少术野受限、空间异常等,提高术野开阔程度,利用常规器械即能够将手术操作完成,达到手术目的[9,10]。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美容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提示经脐单孔LC更具有微创优势,美容效果更好。其原因与经脐单孔LC入路切口作于脐部相关,可利用脐部天然褶皱将切口瘢痕隐蔽,达到无痕效果,使美容满意度更高。

综上所述,经脐单孔LC用于慢性胆囊炎合并胆囊结石能够达到三孔LC临床效果,且术后疼痛程度轻,患者美容满意度高。

猜你喜欢

单孔胆囊切口
氯化钾与萝卜汤促进经脐单孔腹腔镜治疗卵巢良性肿瘤术后排气的临床分析
金湖县为侨服务“小切口”打开“大格局”
妇科单孔腹腔镜手术护理中快速康复理念的实施效果探究
儿童双胆囊畸形伴胆结石一例
胆囊壁毛糙是患了胆囊炎吗?
胆囊壁增厚怎么办?
立法小切口破解停车大难题
“小切口”立法:地方人大立法新风向
哪些胆囊“要不得”
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与三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的临床疗效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