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验模式让课堂动起来

2021-07-20郑秋华

教育界·A 2021年6期
关键词:体验成功

郑秋华

【摘要】教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在数学学习中要让学生真正理解数学知识,掌握数学的一般规律和方法,就需要学生体验获取知识的过程。文章从体验知识来源、探究知识过程以及在探究与交流中内化等几个方面谈了如何运用体验模式。

【关键词】体验知识;体验探究;体验过程;体验成功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强调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所谓体验,就是个体主动亲历或虚拟地亲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知和情感的直接经验的活动。让学生亲自体验,有助于学生通过活动探究获取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课堂活动应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掌握学习数学的一般规律和方法。教师要以课标精神为指导,用活用好教材,创造性地教,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充分体验数学学习,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感受成功的喜悦。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学生需要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再创造”,在实践操作中体验“做数学”,在合作交流中体验“说数学”,在联系生活中体验“用数学”。皮杰尔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论认为,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的逻辑思维直接与具体事物相联系,离不开具体经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量运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式,这样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态度。这样的数学课堂,不仅使学生“好学”,而且使学生“乐学”。

一、在生活中体验知识的来源

丰富多彩的生活体验是学习的丰富资源。教师要善于捕捉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将抽象的数学问题链接到生动可感的生活事物或现象中,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开辟一条广阔的道路。教师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参与到数学活动中,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如在教学“分类”时,教师让学生先围成圆形,并在中间随意堆放衣服、书、玩具等各类物品。接着,教师让学生说说地上有哪些东西,这些东西怎样放才好,并引导学生分类。教师将教材中的内容加工成学生熟悉的生活画面,使学生自觉产生收拾、整理的愿望。再让学生把书包中的学习用品堆一堆、说一说、整一整。这种亲身体验的活动让学生感受了“分类”这一知识存在于熟悉的生活世界中。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教师要给学生创设有利条件,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使学生理解数学,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从而让学生真真切切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以及学数学的价值。例如在教学“百分数的认识”这一单元时,教师在课前布置学生收集生活中的百分数,然后充分利用学生收集到的数据展开教学,让学生合作交流不同百分数的意义,从而达到本课教学目标。在这一过程中给学生创造了活动的机会,丰富了学生的经历和体验,通过活动去体验、验证对新知識是否真正理解,让学生真正回归生活,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使其在体验中思考,在思考中创造,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二、在活动中体验探究的过程

教师要善于引领学生主动地学,将高度浓缩的抽象的知识稀释,让学生充分参与和体验数学结论的抽象、概括过程,经历知识的再创造过程,体验获取知识的艰辛和乐趣,学会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方法,生成个性化理解和感受。

例如在教学“面积的单位认识”时,可以先让学生比较两个相差较大图形的面积大小。学生用眼观察,很快比较出大小。接着,教师拿出面积相近的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让学生比较大小,学生无法确定哪个图形的面积大。教师引导学生借助手中的工具进一步探究。学生通过剪拼发现,正方形的面积大一些。教师拿出大小接近的两块小玻璃,让学生比较哪个面积大一些。玻璃无法剪,学生陷入了沉思。此时,教师引导学生动手量一量、画一画,很快,学生量出了长方形玻璃长5厘米,宽4厘米,正方形玻璃边长为4厘米。学生在纸上画出同样大小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分别画出了20个格子和16个格子,很快得出了长方形的面积大。然后教师引出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数学概念是以精辟的思维形式表现抽象知识的一种手段。在这里,教师将抽象的知识稀释成一个个具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一次次活动中体验到引入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并感知面积单位的含义。

又如在四年级“垂直与平行”的教学中,对于“绕着交点旋转,感知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笔者是这样做的:找来两根小棒想象成两条直线,演示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发生的变化。首先从两条直线重合开始,绕着一个点旋转其中的一条直线成一般交叉,再慢慢地旋转使交叉成直角,继续慢慢地旋转又成许多交叉,一直旋转到两条直线再次重合为止。接着让每个学生绕着交叉点旋转其中一条直线,并把旋转过程中的状态用笔记录下来。经过观察、分析和讨论,学生的认知参与了:不管直线处于什么位置,都可以无限延伸,没有终点;情感参与了:学生始终带着一颗好奇心参与整个活动过程;行为参与了:学生动手摆小棒的位置关系,体验两条直线旋转过程中的位置关系,还动手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画了下来,即相交与不相交两种。就在这短短的十几分钟内,学生体验了旋转的过程,通过认知、情感、行为的参与,比较好地构建了属于自己的知识概念。

三、在交流中体验过程的乐趣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潜在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和研究者。学生也如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情境,给学生适当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大胆地去探索、发现。教师还要及时鼓励学生,唤醒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是可摸可感的。教师要注重营造自主交流、轻松和谐的氛围,让学生在自主、平等的氛围中充分展开思与思的碰撞、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交融,获得成功的喜悦,并形成积极、自由、活跃的情感体验。

如:“长方形的面积是14.4平方米,宽是2米,长是多少米?”学生列式:“14.4÷2。”教师问:“这道除法算式和以前学过的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以前是整数除以整数,而这道题是小数除以整数。”教师追问:“以前是怎样计算整数除以整数的?小数除以整数又该如何计算呢?请同学们认真思考。”学生尝试计算再分小组讨论后,很快得出了正确的计算结果。学生在小组中自由地思考、交流和倾听,民主、平等的对话给课堂注入了生机和活力,让学生在快乐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创造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数学学习方式。”教师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出发,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材料,提供充分的交流机会。合作交流可以促进资源共享,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促进学生不断反思,不断完善自己,同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观察、猜测、实践、验证等探究活动,促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小组合作交流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技能,感知数学的魅力。

例如在五年级下册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中,笔者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学习,通过折一折、涂一涂、说一说,追问学生:“你们发现了什么?”学生发现这三个分数的大小一样,可以用等号连接起来。最后让学生观察分子、分母各是按什么规律变化的,并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就这样一步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整个活动中,促使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自主探索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就要这样不断让学生充分地表达与交流,让学生享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获得的基本活动经验不仅仅是动手操作与解题交流,更重要的是学会独立思考,将所学的知识迁移到活动和学习中。

四、在激励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在数学课堂中,教师一个肯定的眼神、一句赞美的话语、一个优美的手势,都会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教师要以人为本,用激励的语言鼓励学生,点拨学生,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不由自主地爱上数学。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的点点滴滴进步,给予充分的肯定。这样,可以点燃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大胆地质疑,从而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层层深入,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维活动中,让学生真正走进数学、感受数学并获得数学。

总之,让学生亲身体验学习,通过多种活动自主探究获取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在体验中明白数学学习不只是记住过程,而是带着问题去探索、思考。教师要充分用好教材,创造性地教,发展性地教,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氛围中经历观察、猜测、计算、推理等过程,从而达到教学目的。教师应该深入到学生的心里,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强活力,在活动中发现数学、理解数学、掌握数学以及应用数学,历经期盼、等待、焦虑、兴奮等心理体验,与学生共同分享获得知识的快乐,与学生共同体验学习,在快乐中成长。

【参考文献】

王光明,范文贵.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析与教学指导丛书·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小学数学[J].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朱爱萍.生活中的数学,体验式教学在小学课堂的实践[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1):184.

管菲.体验式教学法运用于小学数学教学的探究[J].才智,2016(01):87.

猜你喜欢

体验成功
如何激发小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作文指导的有效策略
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果方法初探
音乐教学中学习主动权提升的策略研究
让中职生找回自信,实现“美丽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