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承中华文明 体会诗文之美

2021-07-16丁月云

读书文摘(下半月) 2021年4期
关键词:古诗文杜甫首诗

丁月云

中学语文新课标第11條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中国上下五千年,源远流长。先秦的风雅颂,魏晋的乐府诗,唐诗宋词元曲就是我国诗歌发展史中一颗颗璀璨的明珠。作为语文教师,如何激发孩子们对古诗文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古诗文的学习中真切的感受到古诗文之美呢?我是这样做的:

一、在吟唱中体会诗歌的音韵美

王菲的歌曲《但愿人长久》风靡大江南北,也拉开了诗歌吟唱流行的序幕。中央电视台的《经典咏流传》更是掀起了学习古诗文的热潮。很多孩子甚至就因此爱上了唐诗宋词。其实早在周朝我国就有了来自民间的诗歌,后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成册,它就是《诗经》。《诗经》内容丰富,反应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风俗与婚姻,动物与植物等等,它来自生活,来自劳动,来自底层的人民。《国风·周南·关雎》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第一首诗,通常认为是一首描写男女恋爱的情歌。此诗在艺术上巧妙地采用了“兴”的表现手法。“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首章以雎鸟相向和鸣,相依相恋,兴起淑女陪君子的联想。以下各章,又以采荇菜这一行为兴起主人公对女子疯狂的相思与追求。全诗语言优美,善于运用双声、叠韵和重叠词,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和写人状物、拟声传情的生动性。

二、用扩写去体味诗歌的凝练美

《天净沙·秋思》这首被赞为秋思之祖的成功曲作,全曲无一"秋"字,但却描绘出一幅凄凉动人的秋郊夕照图,并且准确地传达出旅人凄苦的心境。作者马致远善于加工提炼,用极其简练的白描手法,勾勒出一由游子深秋远行图。“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前三句十八个字中,全是名词和形容词,无一动词,各种景物的关系以及它们各自的动态与形状,全靠读者根据意象之间的组织排列顺序以及自己的生活经验去把握。“小桥流水人家”,用3个词语构成了一副极具江南水乡特色的画面,毫不夸张地说,这句诗涵盖了几千年来所有江南水乡的特点,让人想象到一家人在秋日共享天伦之乐的幸福场景,这一句以乐景衬哀情,更显出漂泊天涯的游子内心凄苦。用最少的文字来表达丰富的情感,这正是《天净沙·秋思》这首小令艺术上取得成功的原因之一。在教学时,我让同学们将前面九个词扩写成一段话,抓住“枯、老、昏、古、西、瘦”这六个形容词,写生动,写具体,可想象。在学生完成后在进行对比,让他们再次体会马致远选景之精妙,用词之精炼。

三、在想象中品味诗歌的画面美

王维不仅是公认的诗佛,也是文人画的南山之宗。他以画入诗,使其山水诗形成了富有诗情画意的基本特征。其中,写乡村景物和农家生活的田园诗充满着牧歌情调,表现他闲逸萧散的情趣和恬淡自适的心境。《山居秋暝》写暮雨方霁,山村呈现的美景。“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天色已暝,却有皓月当空;群芳已谢,却有青松如盖。山泉清洌,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有如一条洁白无瑕的素练,在月光下闪闪发光,多么幽清明净的自然美啊!这两句写景如画,随意挥洒,毫不着力。

《使至塞上》是唐代诗人王维奉命赴边疆慰问将士途中所作的一首纪行诗,记述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颈联两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绘了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广阔无边的大沙漠中,远远地升起一根直指苍天的烟柱;万里黄河自西向东,像玉带一样从大漠里流来,一轮浑圆的红日,正悬挂在西边天际地平线上的河面。这两句诗境界阔大,气象雄浑。一个“直”字,写出了沙漠里渺无人烟的广袤意境;一个“圆”字,把落日的浑圆柔和描写得惟妙惟肖。在教学时,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去想象,去品味诗中的画面。放飞想象,才能让千年前的文字灵动起来。

四、在探索中理解作者的情感之美

中学语文新课标第12条要求: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如何准确把握作者情感呢?我认为学生要充分运用手边的资料、工具书去了解写作背景,把握作者的情感,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了解写作背景理解作者情感

《尚书·尧典》中说“诗言志”,意思是诗是用来表达人的志意的。《观沧海》中“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日月的升降起落,好像出大海的胸中;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像从大海的怀抱中涌现出的。这句话表面上看是诗人曹操在碣石山登山望海时,所勾勒出的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但深入探索本诗背景,会发现它更表达了诗人以景托志,胸怀天下的进取精神。本诗写于建安十二年,曹操北征乌桓得胜回师途中,行军到海边,途经碣石山,登山观海,一时豪情满怀创作了《观沧海》。

2.了解作者生平理解作者情感

中学教材选编了杜甫的三首诗歌,分别是《望岳》、《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要想准确地把握作者在这三首诗中的情感,必须要深入地了解作者的生平。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诗人到洛阳应进士,结果落第而归,第二年,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漫游生活,《望岳》这首诗就是北游途中所作。这首诗充满了诗人青年时代的浪漫与激情。“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会当”是唐人口语,意思是“一定要”。此句将众山的小与高大的泰山进行对比,表现出青年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

《春望》是杜甫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作于757年三月,756年六月,安史叛军攻进长安,“大索三日,民间财资尽掠之”,又纵火焚城,长安变为废墟。756年八月杜甫将妻子安置好,于北赴灵武途中被俘,押送至长安,至此已逾半载。时值暮春,触景伤怀,创作了这首传世之作。这首诗的前四句写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饱含着兴衰感慨;后四句写诗人挂念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怀,充溢着凄苦哀思。这首诗格律严整,颔联分别以“感时花溅泪”应首联国破之叹,以“恨别鸟惊心”应颈联思家之忧,尾联则强调忧思之深导致发白而稀疏,对仗精巧,声情悲壮,表现了诗人爱国之情。全篇先感时,后念家,再及己,显示了诗人一贯心系天下、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

总之,在古诗文阅读教学中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唱起来,舞起来,写起来,动起来……学生对古诗文产成了兴趣,有了方法,传承中华文明,体会诗文之美才不是一句空话。

句容市天王中学  212400

猜你喜欢

古诗文杜甫首诗
《上课没人抢》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
登高
高中教育如何从古诗文中感受中华文化之美
强化古诗文教学中的“素读”
何处觅诗意 添翼其自飞
绝句
过得再粗糙,心里也要有首诗
秋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