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胃镜下幽门螺旋杆菌检测阳性率与胃粘膜性质的关系

2021-07-16

中国保健营养 2021年10期
关键词:皮化生胃粘膜螺旋杆菌

李 科

常州市武进第四人民医院,江苏 常州 213151

临床中将幽门螺旋杆菌简称为HP,近几年以来,在不断深入研究HP感染下,当前认为HP感染是导致慢性胃炎以及消化性溃疡发生的关键致病因子,同时也属于胃粘膜相关性淋巴样组织淋巴瘤引发的关键因素,已经在全球中被认作是一种致癌因子。根据相关资料记载,我国属于HP感染率较高的国家,而当存在HP感染时,可能会给身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需要及时采取预防措施干预。本文主要选取我院行胃镜以及HP培养检查患者,以探析幽门螺旋杆菌阳性率与胃粘膜性质关系,为临床提供相关借鉴。

1 资料与方法

1.1基础资料 此次研究所选取对象都来自2019年5月至2020年6月在我院进行胃镜检查的42例患者,所选取对象都存在一定程度的上腹部疼痛、暖气以及反酸等症状,并已经排除严重精神疾病患者,均知情此次研究;其中男女患者比重22:20,年龄区间分布在18-71岁范围内,平均年龄(49.17±5.36)岁。

1.2方法 选用OLYMPUS-XQ260电子胃镜作为此次研究检查设备,所有检查者统一刮取相距幽门2公分胃窦小弯组织2块,将其中一块利用浓度为10%甲醛溶液进行固定,进行常规石蜡切片,之后放置在HE染色中进行病理诊断;另外一块胃粘膜标本则直接放置在HP运送培养基之中,经过四十八小时后转运到HP分离培养基,接着在微氧气与37°恒温下进行培养3-7天,整个过程操作必须要确保无菌。

1.3观察指标 统计观察HP阳性情况,同时统计胃粘膜性质病变与HP阳性率之间关系,胃粘膜性质变化主要有急性炎症、轻中重度浅表性、轻中重度萎缩性、淋巴滤泡以及肠化等。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3.0计算数据,行X2检验,以(n/%)表示,若P<0.05,则代表数据有差异。

2 结 果

2.1统计HP阳性率与胃粘膜炎性关系 从下表数据统计可见,胃粘膜各个病变性质不同,幽门螺杆菌阳性率也有所不同,各个胃黏膜性质HP阳性率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

表1 统计幽门螺杆菌阳性率与胃粘膜性质关系

2.2统计HP感染与肠上皮化生与上皮类瘤变胃炎HP感染率 此次检测所有患者中,HP阳性患者26例,其中胃镜下检查为肠上皮化生10例(38.46%),上皮类瘤变3例(7.14%);检测HP阴性患者16例,其中胃镜下检查为肠上皮化生2例(12.50%),上皮类瘤变1例(6.25%);对比后,显然HP阳性肠上皮化生与上皮类瘤变发生率高于HP阴性患者,P<0.05。

3 讨 论

幽门螺杆菌主要指的是一种螺旋形、微厌氧且对生长条件具有严格要求的细菌,1983年该细菌第一次在慢性活动性胃炎患者胃黏膜活检组织中成功分离得出,是现阶段公认可以在人体胃中生存的生物种类。HP感染是导致慢性胃炎与消化性溃疡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同时也和胃癌发生有着很大的关系,当遭受细菌感染后,患者常常会先引起慢性胃炎,之后会引发胃溃疡与胃萎缩,严重时可能会发展成胃癌。现阶段临床中普遍认为HP致病性不但和环境因素与宿主基因易感性等有着一定的关系,同时也和HP菌株毒力差异影响临床转归有着相应关系。通常情况下,HP致病机制如下:HP鞭毛存在具有较强适应性的酶与蛋白,而这些能够帮助HP在酸性环境下进行定植与生存,并且HP所形成的毒素以及酶会对胃粘膜屏障造成相应的破坏,从而导致胃泌素分泌增加,最终造成各种疾病发生。

由于幽门螺旋杆菌主要寄生在人体胃黏膜组织中,所以绝大多数胃溃疡以及十二指肠溃疡都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着密切联系,同时也有人认为幽门螺杆菌阳性率和胃粘膜性质可能存在一定关系,从此次结果可见,HP阳性患者中,急性炎症轻度中重度浅表性炎症、轻度重度萎缩、淋巴滤泡以及肠化等发生率和HP阴性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导致该情况发生原因不清,在进行原因分析后认为可能和标本量多与少有着一定关系,也认为可能和幽门螺杆菌基因型不同存在相应联系。

综上,胃镜下幽门螺旋杆菌检测阳性率和胃粘膜性质可能存在一定关系,但具体关系还待进一步探讨。

猜你喜欢

皮化生胃粘膜螺旋杆菌
远离幽门螺旋杆菌 分餐真的很必要
病理诊断与内镜诊断在胃黏膜肠上皮化生中的价值分析
健康体检者消化道症状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相关性分析
胃粘膜下肿物的临床特征和内镜治疗效果评价
胃镜下LCI诊断肠上皮化生的应用价值
肠化免疫分型,告诉您胃病怎么办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慢性胃炎的相关性分析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
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内镜下表现与病理诊断的关系研究
Ghrelin对大鼠急性胃粘膜损伤的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