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好家校共育“组合拳”

2021-07-14魏芳芳韩宝兵

安徽教育科研 2021年13期
关键词:组合拳幸福感家庭教育

魏芳芳 韩宝兵

摘要:作为一名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去研究学生,了解每一个孩子的身心特点,同时给予他们充分的尊重和信任,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爱”,从而以“爱”去回应教师。这个过程,不能光靠老师的“单打独斗”,还要获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让家庭教育充分参与进来,那将会事半功倍。如此,不仅孩子们能得到思想上的健康成长,为知识的獲得打下了情感共鸣的基础,老师无疑也能获得身为师者的“幸福感”。

关键词:信任  读懂  家庭教育  幸福感

我一直告诫自己:作为一名年轻教师,不要急,慢慢来,每个孩子都是一本耐人寻味的“书”,只有读懂,才能教好。我也一直在读懂孩子的路上学习着,渐渐明白:施以“爱”,方能读懂。这份“爱”不仅是“师爱”,还有“父母之爱”。

一、用“爱”唤起“爱”

(一)用“师爱”去感化

为师者,有时可能在我们看来只是一点微不足道的付出,但孩子们却会加倍珍惜,并将之作为一种向上的力,支撑在他们的精神领域里。

犹记得几年前的一个傍晚,那个孩子一声声“老师——拜拜——”一次次温暖着我的心。那天在下班回家的路上,一辆公交车从身边驶过,随即,我听到了一声清脆的“老师——拜拜——”仔细一瞧,原来是我们班很调皮的那个娃,因为调皮,他可没少挨过我的批评。本以为他会在心里记恨着,没想到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会主动喊我。思及此,我心里一阵感动,连忙微笑地点头回礼……

第二天,我特意找到了他,表扬他的“有礼貌”,感谢他的“敬老师”。如此可爱而又懂礼貌的孩子我怎么能不表扬呢?

(二)以“父母之爱”去指引

每个孩子的内心都是善良的,他所谓“错误”表现其实都是他内心的“表白”。这份貌似给别人带来困扰的“错误”不能成为给其定性的依据,或许他只是通过一种“错误”的方式去表达和同学的友好;或许他只是使用一种“错误”的行为在引起老师的注意……于是我与他的父母进行了沟通,了解了他的日常,发现原来他是如此的“幼稚”。于是,我和他的家长达成了协议:在他“犯错”时不要盲目地批评,而要心平气和去对待,平心静气去疏导,必要时,我来。我也在日常对他给予了更多的“谈话关照”。

故事在延续,或许是因为孩子天生的“第六感”,他渐渐地发现父母对他态度的改变与我有关。所有,从那以后,几乎每天这个时刻我都会在这条路上听到这一声稚嫩而熟悉的道别声:老师——拜拜——明天见——随着车子的远去,他刻意拉长了语调,仿佛故意在等我听到。因为感动,因为有爱,我把笑意挂满在脸上……

二、用“信任”激起情感共鸣

古语有云“亲其师,信其道”。我一直想做孩子们喜爱,也能教好孩子们的老师,可以说:这就是我的教育理想。

(一)构建“信任的课堂”

每次外出听课学习,我最喜欢听点评的环节。我觉得:如果一节课老师将孩子们的主体性充分发挥了,孩子们在课上都能动起来,那这节课应该就不会差。所以,我在自己的课上也学着特别关注孩子们主体性的体现:课上我喜欢让孩子充分地交流、讨论。听他们说他们的感想,他们的疑惑,他们的希望……后来,终于有的老师说我的课上孩子们都很活跃。即使如此,我还是觉得不够,好像少了点什么。怎样才算真正地、充分地体现孩子们的主体性呢?主体性只有在课上才能体现吗?这一系列的问题困扰了我很久。思索再三,我想,还是得给孩子更多的“信任”。

(二)形成“平等互信”的人际关系

孩子有孩子处理问题的方式,只要给他们足够的时间,给他们足够的空间,给他们充分的尊重,他们也可以很好地处理自己的问题。

不久前的一天中午,吃完午餐没一会儿,班级里的一个小男孩火急火燎地来到我的办公室,气都没喘顺就拉着我往班级方向走,边走边说:“老师,不好了!刘同学和王同学打起来了……”我一听,吓了一跳,连忙说:“这还了得,还动起手了?有没有人受伤?……”还没等我问完,已经到班级门口。一进班级,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地描述着事情的经过,大致情况我也基本了解了。当我正准备张嘴批评这两个孩子的时候,看到平常关系很好的两个男孩子眼圈儿通红,都倔强地扭着头不看对方,也不看我,我的心莫名地紧了一下。我想这件事情肯定另有隐情,看来不能用老办法:听到打架就批评。但是怎么处理呢?找家长?太简单粗暴了,不好。

怎样才能让孩子既心服口服,又能快速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呢?突然,一个念头闪现:问题来自他们,我为什么不再抛给他们自己解决,做一个旁观的“懒”老师呢?我把两个孩子请到隔壁的空教室,给他们每个人三分钟的时间说说发生了什么事。一开始他们还比较扭,谁也不说话,所以我就使了点小计——吓唬他们:如果真不想说,就不要说了,但是谁说,我就信谁的。注意,一定要说真话哦,假话老师可是一下就能听出来的!果然不出我所料,他们俩开始动摇了,各自说着自己的委屈。原来就是为了一点儿小事……

瞧,这就是孩子,多么单纯。平常关系很铁的小哥俩,因为一点点口角竟然大打出手。如果这次没处理好,可能从此就会在孩子们的心里落下一个梗。既然问题来自他们,那就让他们自己去处理好了。我问了他们几个问题:

(1)你们认为自己今天做得对吗?

(2)你们还想继续做朋友吗?

(3)这件事你们是自己处理,还是我来处理?如果自己处理,你们准备怎么做?

丢下这三个问题,我就离开了,把时间和空间留给他们。出去之后我又害怕两个孩子太冲动,会不会再打起来呀!所以,就又偷偷地躲在门外面,随时听、随时准备冲进去劝架。但其实,我想多了!里面异常的平静,只听小刘先开口道:“你不应该骂我妈妈,还撕我的书……”小王说:“你也不该说我妈妈,还扔了我的杯子,那可是我妈妈送我的……”就这样,他们开诚布公地把自己真实的想法都说了出来,到最后竟然说着说着都笑了……

看到如此结果,我的心里乐开了花。瞧,有时候把孩子们的问题还给他们自己去处理,结果可能更快、更自然、更适合他们,这也是将孩子们的主体性从课上延伸到课下,离我的理想更近了。

(三)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现在的孩子多数被冠以“小皇帝”或“小公主”的名号,其实更多的孩子是父母梦想的“缔造者”,是在父母的不断要求下朝着父母理想的方向去发展、去成长,只是在物质上去享受“小皇帝”或“小公主”,精神上却无比的贫瘠。

在教育教学中我常能听到有孩子说:我妈妈说的……,我爸妈让我……,如是等等。可见现在的孩子在父母的影子下负担多么的深重。我无力改变整个社会现状,但却希望尝试去改变“我的孩子们”。在一次家长会上,我和家长朋友们探讨过这个话题,意在让大家对照自己家庭情况展开思考,引起大家重视。场面一度非常热烈,最终的结果是:大多数家长认同我的观点,不要将成人的枷锁过分地施加在孩子的肩膀上,还孩子以天性,让他们朝着自己向往的方向成长。从那以后,我觉得孩子们的笑容都变得更加灿烂了。

新时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已不再是“教书”的先生,反而要成为研究孩子的“学者”。对于孩子,我们不能再一味地以高姿态去指挥孩子,要把主导权交给孩子们,无论是课堂上的学习权,还是课下同伴之间的交往权、问题解决权。我们要相信,每个孩子身上都有或多或少比其他人优秀的地方,他们是非常希望老师和父母可以发现它,让它闪光的。

对待孩子,师者和父母要形成完美的“组合”,用“爱”与“信任”去品读!

猜你喜欢

组合拳幸福感家庭教育
打好“组合拳” 改出新气象
打好红色乡村发展“组合拳”
为群众办实事,崂山区打出“跨域通办”组合拳
过度保护会剥夺幸福感
画与话
挣多少钱,才可以买到快乐
你们这样搓狗,狗不要面子吗!放着我来!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