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情视角下《秋水(节选)》的“文化”定位

2021-07-13张静红

家庭教育报·教师论坛 2021年21期
关键词:河伯海神秋水

张静红

《秋水》是《庄子·外篇》中重要的一篇,它以河伯和海神若对话的形式讨论“价值判断的无穷相对性”的问题。苏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节选的只是原文的第一段。

凡有“文化”的课堂,教学中必涉及“庄子思想”,但是在这些课堂中,节选文如何承受庄子相对主义思想的呢?笔者将相关案例整理之后发现两种现象。

其一,牵强附会型。这种现象在公开课,尤其在竞赛中,比比皆是。唯恐非至于“文化之门”而为大方之家耻笑。当然,功利之心背后的评价体系也是一种客观原因。如下为某次竞赛一等奖课堂选录。

师:如果河伯不去东海,他会怎样?

生1:始终自以为是。

生2:会成为井底之蛙,被大方之家耻笑。

生3:如果不见识一番大海,河伯将会始终以为自己是“天字第一号”呢?

师:同学们,海神是大方之家吗?

生(七嘴八舌):不是,还有比大海更大的,大洋,天空,宇宙……

师:让我们看看海神若在听了河伯感叹后的一番话吧(投影):

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

海神的确不是最大的,但他所见更多,视野更宽,因此,能清醒地认识自己。这也是大方之家啊!

师:这段话除了能够表明海神的“大方”,我们是否还能领悟到其他道理呢?

生1:小与大其实是相对的。海比河大,天地比海大,但天地比它更大的相比则是小的。

生2:小与大是相对的。同样,所有的伟人,智者也都是相对的。我们只要认识到这一点,就不会狂妄自大,而我们也会更加伟大。所以,我觉得庄子才是真正的大方之家!

仔细推敲后,我们可以发现,在行云流水的教学背后隐藏了一些问题,如开始学生对“大方之家” 的“大”断章曲解。我们还可以发现选录中用“引文”不够完整,原文引用如下:

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

可见,此段文字可以分成两层,至“尔将可与语大理矣”为第一层。海神若的回答是先有第一层,才有第二层,甚至可以说第一层是第二层存在的必要过渡。而该课堂选录中将海神若“大道理”一说的过渡删了,直接引用海神若的哲理分析,将文理,文脉切割拼接,牵强附会,似乎没有庄子的相对主义思想,课堂教学就流于肤浅,不够文化。

其二,胶柱鼓瑟型。为了达到这个文化高度,比较集中的办法有两种:一种介绍庄子及其思想,或直接导入《秋水》的相对主义思想,以验证的方式开讲;一种是以教师“教”的思维代替了学生“学”的思维。如有一教案“整体感知”环节:

为什么会有这三个问题?从板书中可见老师的“苦心”,为了庄子的相对主义思想。但是,教师用问题牵着学生学,以“教”的思维篡夺了学生“学的主权”,合适吗?

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有很多,但是笔者以为主要有两种原因。

第一种,对选文教学的认识不足。“节选课文,当它入选成为教材的有机构成部分。其性质功能就已发生变化。此时的“节选文”也许还有作者的创作思想,但更多融入了编者意图和课标体现的相对独立的教学文本,更多凸显的是教学功能,或曰‘课文功能’。”结合《秋水》(节选),我们就更能理解其中牵强附会型和胶柱鼓瑟型课堂的辛苦了。

第二种,对学情的认知不足。在课堂教学中,深度开发,过度阅读,且不论它的合理性,相对于学情来讲,教学内容是否合适更重要。即使补充原文,也是深化学生的阅读理解,引导学生体会节选部分在原著中的位置与作用,进而更深刻地理解“节选”课文内容,而非请君入瓮,牵强附会,胶柱鼓瑟。“唯有聚焦课文,潜心会文才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根本。”

回归选文,仅是原文的第一段,笔者以为让节选的第一段承担庄子的相对主义思想巨论不妥,而且让学生就第一段寓言故事理解庄子相对主义思想不合适,不符合学情。

再看《语文教学参考书》(必修三)中明确写着:本文选自《庄子·外篇》中《秋水》篇的前部分,它以河神见海神为喻,说明个人的见识有限,经过比较,就会显示自己的不足,如果骄傲自满,就难免贻笑大方。 可见,教材的编者也没有将庄子思想奉為圭臬。

关于“文化”层面的教学内容,大多数教师定位为节选寓言本身告诉了我们哪些道理,通过分析河伯形象,引导学生获得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如知耻胜于勇,自谦,知错就改等。难道是这些老师都不知道庄子的相对主义思想吗?不知道文言文教学要提升到“文化传统”层面吗?孤陋寡闻之说显然不成立。

综上所述,《秋水》(节选)难以承受庄子的相对主义思想。就像《皇帝的新装》中那个孩子,我们必须大胆的说出“其实庄子还没开讲啊”!文言文教学始于文言(字),也必定有对文化的追求,但不是牵强附会,胶柱鼓瑟,必须立足学情,关怀学生的成长。“我们过多地思考课堂要给学生什么,过多地考虑怎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忘记了文章本身就是最好的酵母。我们过多要求集体性课堂的一致性,而忘记了让学生关注自我,拥有自我效能感,让学生感受自我实现这一人格健全的常态,而这些才是最高的文化。” 节选文更应如此,我们都需要对选文的“文化”作出合理的定位。

猜你喜欢

河伯海神秋水
秋水无声
河神与海神
《秋水共长天一色》
舀海水的人
秋水长天(创意作品)
美出动“海神”侦察南海
人神传说之河伯
相差二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