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架构理法之桥提升计算素养

2021-07-13彭海珠

家庭教育报·教师论坛 2021年21期
关键词:易错竖式乘法

彭海珠

计算是日常生活、工作对数学提出的一个最常见、最基本的要求。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具备一定的计算能力,仍然是每个公民不可或缺的基本数学素养之一。2022版新课标指出运算能力有助于学生形成规范化思考问题的品质,养成一丝不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由此可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仍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

通过调查一、二年级学生的计算现状并不是很乐观,整体表现在学生对于计算类的学习不感兴趣,一部分学生的计算速度慢,错误率偏高。从教师方面了解到原因一:认为学生计算的结果正确就是硬道理,计算的过程不重要;原因二:计算内容比较枯燥,要让低学段学生明白算理与算法不容易。从学生方面了解到原因之一:这个计算内容太简单了,一看就会了;之二:我知道结果,但是说不出思考过程。学生为什么会说计算内容简单,因为现在的孩子在学习新知之前并不是一张白纸,他们通过家庭教育或其他途径学会了一些所谓的计算方法,但对于方法背后的道理却是知之甚少或者一无所知。要改变单纯重视学生对计算法则的记忆和应用,忽视学生对计算过程理解的做法,关键在于架构起“算理”与“算法”之间的桥梁,促进学生计算思维素养的提升。

一、以趣当先,计算意识“趣”中生。

要让学生爱上计算,乐于去计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计算意识的萌芽往往是在现实生活情境中,我经常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尝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例如:当学会了乘法口诀后,一学生开心地跟我说:老师,我觉得乘法口诀实在是太方便了,我到商店买了5本2元的练习本,不用计算器我马上算出要付10元,老板还夸我了呢!看着学生的笑脸,我想当学生意识到计算为解决实际问题带来便利之后,计算将不会是一件枯燥的事,他们将在不断运用——学习——运用的过程中逐步提升计算素养。

二、多元表征,理法交融“动”中明。

计算教学中的动态生成,指的是引导学生运用多种表征方式之间的相互转换,帮助学生明晰算法,理解算理。在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时,在学生分析题意,列出算式后,我抛出问题:“个位上5加7得12,怎么办?”在认知冲突中鼓励学生想办法计算。学生有的用摆小棒的方法、有的口算、有的直接列竖式计算。计算的结果大部分都是对的,但“算对了”能表明掌握算法了吗?不能。由于在学习不进位加时学生已经有了列竖式计算的经验,进位加法关键是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进位”“怎样进位”两大核心问题,如果解决了这两个问题,突破学生对进位加法计算过程全面理解的难点就能迎刃而解。我是这样做的:结合学具小棒,先让学生边摆边说是怎样摆的,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说出35是3个十和 5个一,37是3个十和7个一,先把5个一和7个一合起来是12,可以把其中的10根捆成一捆,3个十加3个十再加1个十是7个十。7个十和2个一合起来是72。再结合小棒图引导学生理解怎样进行竖式计算:在写竖式时,5+7等于12,满十了,在写得数12时,在个位写上个位的2,满的十,进到十位,就是满十进1,再把这进上来的1个十和原来的6个十合起来就是7个十,35+37=72(人)

接着让学生回忆自己的操作过程,边摆边说计算过程,把抽象的算理和外显的算法进行勾连。这时动作表征、语言表征、表象表征交互运用、转换,使计算法则“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的归纳水到渠成,从而促使学生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在明理中掌握算法。

三、形式多变,计算效率“练”中提。

著名的数学家裘宗沪先生曾说:如果你想学好数学,首先要会算,而且要算得好,四则运算要熟练和准确。计算教学中的“练”是必不可少的,常规的机械练习使枯燥的计算练习变得更加雪上加霜。在计算练习中值得思考的是如何“练”才能使“算”的效率得到提升?根据低学段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尝试以下几种练习的方法,在实践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沟通联系练。

从知识内容、认知范围、认知结构来看,数学知识是有连贯性并呈梯度提升的,它们存在着紧密的联系。我们要理清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促进计算能力的提升。例如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除法其实是乘法的逆运算,可以进行5×4=20  20÷4=( )  20÷5=( )或27÷3=( )想:三( )二十七,商是( )。这些形式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除法之间的联系,深化数学理解,促进计算能力的提升。

2.游戏快乐练。

喜欢玩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在课堂实践中,应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些多样化的游戏,把冷冰冰的运算符号变成有温度的练习。例如:在学完枯燥的加减法之后,可以让学生玩玩“小小邮递员”、计算接龙、或者“小马过河”游戏,还可以玩转扑克牌:对数游戏、24点、凑十点……既富童趣又具有挑战性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在与同伴竞赛、合作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提升计算的速度及准确率。

3.难记、易错针对练。

有实效的计算练习不追求量多,更要关注较难掌握和易错的内容。对此,我让学生准备错题本,从低学段开始引导学生自己建立难记、易错练习档案。同时在日常的练习中有针对性的进行练习。例如:对比较容易的整十(百)数加减整十(百)数、不进位加、不退位减,可以直接利用乘法口诀解决的问题减少练习的次数,而对于容易出错的进位加、退位减、有余数的除法中的试商及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比较难记、易错,应加强这方面的计算训练,提高计算的效果。

四、培养习惯,计算技能“细”中固。

良好的计算习惯、细心的计算态度是巩固计算技能、计算正确率、速度提高的法宝。在調查中发现学生往往会出现明明会算、错误不断的现象,抄错数字、看错运算符号是最常见的致错原因,我们不能简单的将之视为“马虎”“粗心”。在计算时要严格要求学生做到一读:要求学生做题之前要细心读题,理解题目意思;二看:看清数字、运算符号;三思:思考计算方法:用什么方法进行计算,计算时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四算:在计算的同时回顾算理,保证计算的准确率;五验:做到每步必检查,每题必验算。

良好计算习惯的形成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日积月累、长期的关注,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教师在不断的实践中探索,让靠机械的记忆法则来习得计算方法和技能成为过去式,努力使提升学生计算素养不成为空话。

参考文献:

1.2011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2012年增刊《课程 教材 教法》作者:吴正宪  张秋爽

3.2018年第4期《计算不再枯燥 素养逐渐提升》作者:李秋芳

猜你喜欢

易错竖式乘法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巩固练习
立体几何易错警示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巩固练习
数列学习中的易错点
直击数列的三个易错点
循理入法 以理驭法
关注教材文本中言语表达的“序”
乘除法竖式内容这样调整是合理的
弄脏的竖式
乘法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