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整体育人”理念下医学院校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素养培育研究

2021-07-13尹辉周天亮

家庭教育报·教师论坛 2021年21期
关键词:专业教师思政

尹辉 周天亮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整体育人”理念下的医学院校专业教师如何提升课程思政素养,从分析医学院校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素养现状及医学院校专业教师课程思政素养存在的问题,针对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医学院校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素养培育路径, 大大加大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生力量,调动了专业教师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关键词】整体育人;专业教师;思政

一、“整体育人”理念内涵

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国务院关于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国发〔2015〕64号)也提出“坚持立德树人,突出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将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發[2016]31号)更明确要求,“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形成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长效机制。”

“整体育人”的基本内涵[1],是以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为理论指导,吸收系统管理理论的相关观点,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和青年学生成长规律,全面整合高校所直接拥有的、间接影响的育人资源与要素,促进全校育人系统的整体联动、耦合运行,切实提升育人效能,不断追求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最优状态。概括地说,“整体育人”的根本目的是育人,核心是德育为先、全面发展,基本要求是以人为本、又红又专,根本方法是全局谋划、整合资源、协同推进、创新实施。 “整体育人”格局建设是全党、全社会思政教育的进一步优化,所以在高校思政教育建设中基于“整体育人”格局,有助于解决高校思政教育潜在的弊端,进一步提升高校思政教育实效。打造一批思想好,道德高尚,专业技术过硬的师资队伍,为高校的整体育人和发展保驾护航。

二、医学院校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素养现状

习总书记强调,“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在高等教育与医疗卫生事业新常态下,高校在教学、科研、管理过程中还存在诸多与党和国家立德树人、“三全”育人要求不相符合的地方。存在只教书不育人、只管理不育人、只服务不育人,重智育轻德育、重科研轻教学、重灌输轻引领等现象,有些教职工认为育人只是学工系统的职责与我无关,有些教师甚至以错误的思想与价值观误导学生等。并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着思政教师的教学与专业课程教师的课程思政无交集,无融合的现象,思政教师的教育对专业课程的教学没有体现基础支撑,专业课中的思政元素呈现零星化,碎片化,不成体系也不能呈现出价值引领目标。同时专业课程的教师本身的思想政治素养水平参差不齐,对自身所承担的专业课的知识点与课程思政元素融合没有深入的研究与设计,只是单纯的灌输一些思想政治理论,学生的授受度不高,教学的效果不理想。同时在高校的管理机制上,各教学院部之间缺少持续性的沟通和反馈,管理部门和教学院部合力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制度比较欠缺。

三、医学院校专业教师课程思政素养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课教师重专业知识传授轻课程思政元素融入课堂,参与度不高

专业课教师是课程思政实施的主体人员,他们的课程思政素养和道德文化水平关系到专业课程教学中思政教育的质量。在很多医学院校部分专业课教师只注重医学专业知识的授课,他们自身并没有很强的课程育人的意识,轻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课堂,所以他们对思政教育也没有很深入的研究,这就使得他们在进行医学实践课时难以深入挖掘其所授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

(二)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能力展示活动少

高校中专业课占比达到80%[2]以上,是最基本、最大量的教学活动。而医学院校的医学专业课程是教学育人的主战场,课堂教学则是教书育人的主阵地。但是86.8%专业课教师都认为专业知识的传授时间都不够,课程思政所占的时间如何挤出来也一直也是专业课教师困境。同时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的展示的活动少,高校缺少相应的机制保障课程思政实践的课时。

(三)缺乏针对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素养培养培训制度和方案

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素养薄弱,首先是专业课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丰富的专业知识,同时要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还要对学生进行价值引领,寓道于教。因此对专业课教师就有更高的课程思政素养的要求,一是思想政治理论素养,二是课程思政育人的能力。但是专业课教师存在着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储备不足,课程思政教学艺术不够,因为很多专业课教师不具备系统的、专门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其次,专业课教师也要具备一定的思政育人能力,但是由于思想政治理论知识欠缺,同时专业课教师只注重专业能力的提高,导致专业课教师缺乏思想政治的敏感性,难以挖掘隐藏在教材深处与教学环境里的思政元素,教师更注重专业知识技能的传授而容易忽视价值观的引领。最后高校也没有制定相应的培训制度和方案加强教师课程思政素养的培育,高校应加强政策导向,制定各项制度,如在教学岗位设置主讲教师、骨干教师岗位;调整教学课时酬金发放办法;在教师职称评审和考核中对课程思政教学水平提出明确要求,课程思政教学成果和教学研究论文与科研成果和论文同等对待等等,积极鼓励教师提高课程思政教学水平,充分肯定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水平,使提升课程思政教学水平变成教师的自觉行动。

(四)专业课教师的师德师风考核指标缺少,奖罚制度缺失

专业课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能力的提升不仅需要教师自身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还需要外部动力,而外部动力来源于高校的教学保障机制。一是教学评价机制,二是思政育人机制。评价导向作用的有效发挥对于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有直接的影响作用[3]。因此,医学院校要完善教学评价制度,以评促教,为教师课程思政教学提供外部动力。同时要不断强化专业课教师管理改革和待遇保障,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师师德师风考评,健全考评机制,确保考评优秀者待遇改善,职称评审有优势。

四、医学院校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素养培育路径

(一)加强医学院校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素养的意识和能力

首先要加强专业课教师思想政治理论学习,提高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素养。教书育人,专业课教师是关键。高等医学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门类,立德树人是其首要任务。并且医学院校中教育的主体对象是人,以德为先就成为其基本要求。高校医学院校专业课教师必须具备育德意识,不断强化立德树人意识,树立“整体育人”的理念[4]。

其次专业课教师必须具备较好的职业道德素质。专业课教师对自己最重要的要求就是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努力践行。再次就是提高医学院校专业课教师参与课程思政教育的主动性。医学院校是一所专业性非常强,课程内容繁多,课程思政教育在校内开展阻力较大,教师大部分注重专业知识传授而轻思政教育。根据“整体育人”要求,必须提高高校专业课教师参与课程思政教育工作,才能实现“整体育人”。

在“整体育人”理念指引下,强化育人意识融入入医学教学实践中,使思政教育融入课程、融入课堂,这就需要强化专业课教师的课程思政素养。医学院校要培育出一支高水平课程思政能力的医学专业课教师队伍势在必行。医学院校要创造各种学习条件,如讲座、研讨班、思想教育理论学习班、教育技术培训班等,促使教师提高课程思政教学水平。

(二)落实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公开课教学制度

医学专业课程体系中,大部分专业课都含有对生命爱护和尊重的意识,医学生要有奉献精神,要有仁爱之心,因此医学院校要行选一批专业课程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深挖其中的医德元素[5]。例如《人体解剖学》课程中开展“大体良师”致敬教育,《药理学》和《生物化学》课程中贯穿创新奉献精神,《细胞生物学》课程引入科学研究精神,《寄生虫学》课程中开展民族自信教育,《机能实验学》课堂开展动物伦理、动物美学教育等,使专业课程在思政教育中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将课程蕴涵的医德精神升华为学生的内在素质;还可以通过建设《医学美学》《医学伦理学》《医学人文》等人文教育主干课程和辅助课程体系,将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有机融合,塑造医学生医者仁心的素养和德能兼修的能力。

为了更好的促进医学专业课程思政改革,医学院校可以开展公开课教学周活动。教学管理部门要出台相关制度以保障公开课教学活动周能正常有效的开展,同时教学督导组要深入各教学院部听课,并开展评课及课后讨论交流,帮助培养教师课程思政素养。

(三)制定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竞赛方案

发挥教学竞赛对课程育人的促进作用,以竞促改,以竞促范[6],提升医学院校专业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助力学校整体育人和育才相统一。对于竞赛学校要高度重视,成立比赛评委会,制定竞赛方案和评分标准,其中评分内容要包括程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和教学片断现场教学展示等。

竞赛评定要关注教师教书育人的能力,关注专业课教师思政元素的融入、融入方式、教学效果与学生满意度,同时评定标准多元化。由于不同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不同,育人目标也不同。因此,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教学的评定标准不能 “一刀切”,要因学科、专业而异,制定原则统一、标准多样的评定指标参数[7]。

课程思政竞赛以教学团队方式参加,想要提高专业教师的课程思政素养以及理论水平,通过团队合作和项目引领等模式,把课程思政这一教学内容改革立项,将专业课团队中加入思政课教师组成一个团队,在研究项目的过程中,相互讨论交流、取长补短,相互促进,使得专业课教师能够对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有更好的方法。其次,学校及教学院部可以通过培训、讲座以及会议等方式给教师创造课程思政学习的机会, 使教师课程思政素养得以提升。 再次,学校要搭建平台,提供教师到企业单位和教学医院学习调研及产学合作的机会,让专业教师能够更为深入地了解职业发展情况和趋势, 加深他们对该专业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等方面的理解。

(四)制定专业教师课程思政素养的培养计划和方案

教师作为传播人类文明、开发人类智慧、塑造人类灵魂、影响人类未来的工匠,其政治理论修养、师德状况关系着人才培育的质量,影响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程。首先抓专题教育,建立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启动贯穿全年的师德专题教育,组织广大专业教师围绕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师德师风的重要论述、“四史”学习教育、师德优秀典型先进事迹、新时代师德规范、师德警示教育等5个重点方面开展专题教育。其次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可以实施周期专业教师思想政治素养提高计划,启动学校专业教师课程思政授课示范引领工程,持续深化专业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建设,同时要加强对专业骨干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能力的培养,提供线上、线下各类型的思政课程培训,以提升专业骨干教师课程思政的教学能力,他们是学校整体育人任务实现的中坚力量。

(五)建立健全教师师德师风考核机制

立德先立师,树人先正已,教师是学生的镜子和楷模,在做德育之前先要保证自身的学高和身正。严苛人才选拔,以德量才,并健全师德评价体系和考评制度,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首先是专业课教学质量评价中纳入课堂思政评价指标,课堂思政成为教学改革和教学督导的重点。其次是建立教师师德师风考评机制。考评内容主要有思想政治、敬业爱岗、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等四个方面。针对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有违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散布不良言论、信息和有严重违反师德师风要求,在学生考试、评优、奖学金评定等工作中徇私舞弊等情形之一的,实行师德师风考核一票否决制,同时考评结果与教师年度绩效考核和职称晋升挂钩。

五、结语

学生的思政教育理论课程实施的有效性在于教师,所以高校在思政教育队伍建设中,应以专业精、涉猎广、政治立场坚定为切入点,持续培养思政课程教师队伍。在专业方面,鼓励专业课程教师参与思政教育讲座,巩固专业教师队伍的思政理论知识基础;在教育广度方面高校内部各职能部门广泛积极地参与,包括学生管理、教务管理、后勤管理等与学生接触紧密的部门应强化参与意识,构建“整体育人”工作协同机制。促进各部门、各主体发挥作用,使教育工作者认识到在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的重要性,让学生正确认识以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思政教育模式,通过启发、引导的方式,激发其内在的思想政治需求,继而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综上所述,研究“整体育人”理念下高校师资队伍专业教师课程思政素养的培育研究很有必要,“整体育人”工作格局较之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明显的一大进步就是思想政治工作者不再局限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而是进一步将思想政治教育责任扩大至专业课教师。工作部门由思想政治工作部等一線部门拓展到高校专业教学部门。这就大大增加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生力量,调动了专业教师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文献:

[1]毛克平.创新“整体育人”模式是立德树人之要.华声在线,2017.6.20.

[2]周清华.以立体融通课程提升整体育人效能[J].人民教育,2021(09):68-70.

[3]陈始发,张丽. 论全面提升高校教师课程思政建设能力[J].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20( 5) .

[4]张始峰.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探析[J].现代职业教育,2021(45):156- 157.

[5]徐扬.塑造高中“整体育人”价值的创新教学模式探索[J].中国教育学刊,2021(12):16- 21.

[6]杨德军 江峰.课程整体育人的价值取向与实践路径[J].课程.教材.教法,2021,41(06):21- 28.

[7]李思.探討高校思政类课程教学模式改革[J].纳税,2017(12).

[8]邱伟光.“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与生成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17(07).

作者简介:尹辉(1975-),女,汉族,湖南邵阳洞口县人,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高校师资培训。

周天亮(1973-),男,汉族,湖南郴州市人,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视频跟踪、图像处理。

本文系湖南医药学院“整体育人”基础研究项目:  基于“整体育人”理念下的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素养培育研究 ;项目编号:2021ZTYR02

猜你喜欢

专业教师思政
评价赋能: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必然向度
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共同体的目标向度与实践进路
大中小学思政课教材体系一体化探析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体育舞蹈教师再教育对策研究
提升中职专业教师企业实践实效性策略研究
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对策研究
专业教师担任兼职班主任的利与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