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小学生数学语言能力 助力数学思维发展

2021-07-11林跃艺

新课程·上旬 2021年10期
关键词:数学语言数学思维小学生

林跃艺

摘 要: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和数学思维是当前小学数学教育的重要工作。在推进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教师要科学合理地利用教材去创新教学模式,给予学生更多表达想法的机会。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有效的沟通交流是建立在数学语言这个基础之上的。对此,教师要加强对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助力其数学思维的发展。针对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就培养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措施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语言;数学思维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沟通交流的过程中要条理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运用充满逻辑性的数学语言进行讨论和质疑。数学语言的本质特征就是利用数学概念以及推理判断去进行表达的语言形式,它主要包括文字、符号、图形等。教师要规范学生的数学语言,在使用时一定要准确严谨,使语言表达更加简洁流畅。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改变传统的师生关系和学习方式,满足他们的个性化发展需求,进而提升小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

一、采取看图说话的教学形式

教师要根据教材的内容,利用好资源,来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小学课本中有很多配图,这是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最有效的教学资源,通过图文并茂的教学方式,向大家传授数学知识概念,让他们观察分析图片,说出自己的思路和观点。以人教版小学数学“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课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去观察教材中的配图,了解所表达的基本含义,在分析完后,请几名学生去复述图片中的内容,找出关键信息,用简洁的数学语言去表达图中的数量关系。通过这种看图讲述数学信息的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

二、加强学生规范用语的使用

想要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首先要让学生对数学语言有总体认知,明白数学语言表达对于他们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才能够为接下来的教学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以人教版小学数学“公顷和平方千米的认识”为例,本节课要让学生通过实际观察和推算,了解常用土地面积的单位公顷,知道每1公顷=10000平方米,并学会基本的单位换算。请学生自己看教材中的例题,教师进行提问:“1公顷到底有多大?公顷和平方米之间到底有怎样的联系?”让他们结合教材内容进行思考,引出本节课要讲解的重点。在教学时教师发现有的学生在写单位时使用的符号是km2,在书写上缺少规范性,还有的学生将其写成了m2和km的形式,当发现学生出现这些问题时,教师应及时为他们指出错误,并引导他们正确书写单位,同时为大家進行示范,让他们能够掌握好平方千米单位符号的规范书写形式。虽然这些与数学题目相比都是很小的细节问题,但是要培养学生严谨的数学意识必须从这些细小的方面入手,这对于大家认知数学语言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让他们在规范数学用语的过程中,增强数学学习的严谨性,从而促进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

三、采取算理教学增强数学语言表达意识

在数学教学中算理教学形式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是十分显著的,这会对他们的计算能力产生直接影响,让学生运用数学语言的表达方式来表达算理,有利于提高数学语言能力。在表达算理的过程中,学生要做到表达的有理有据,符合数量之间的逻辑关系。在进行算理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大家将自主思考的过程进行表达,这样不但能帮助他们巩固已学过的知识点,还能有效提高他们的数学语言表达水平,从而促进数学思维的发展。然而,当前还有一部分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只是单纯地利用例题去讲解计算法则,让学生机械化地反复练习,但是这种方式对于他们的数学思维发展和语言表达是没有积极作用的。因此,教师需要注意在教学时引导学生自己去描述算理,通过自己的分析,理清思路。以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三位数乘两位数”一课为例,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学习过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而三位数与两位数的笔算和他们的笔算相比,在算理和算法上是完全一致的。因此教师可以采取比较、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对具体的计算步骤进行分析,然后让其来描述算理过程,与同学们一起分享自己的解题思路,通过这种教学模式来强化他们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概念,在这个过程中提高了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综上所述,能否有效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不仅关系到他们的数学学习成果,还会对学习其他理科知识产生一定的影响,这与数学思维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性。因此,数学老师要充分认识到培养数学语言能力的重要性,根据数学的学科特点,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开发他们的思维。

参考文献:

[1]李星云.改革开放40年我国小学数学教材的建设[J].课程·教材·教法,2018,38(12):21-26.

[2]程明喜.小学数学“深度学习”教学策略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2019,28(4):66-70.

猜你喜欢

数学语言数学思维小学生
学好数学,从数学语言开始
高等数学的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