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视域下少数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与挑战

2021-07-11阳海青文忠菊粟周俊谭正坤

现代商贸工业 2021年19期
关键词:民族地区机遇挑战

阳海青 文忠菊 粟周俊 谭正坤

摘 要:近期,国务院印发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这标志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进入了“互联网+”时代,利用互联网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也是少数民族地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开展面临的新机遇和新挑战。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在已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基础上,针对民族地区特点,构建“互联网+”视域下少数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常态化和长效化发展机制,利用互联网创新性发展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已是必然趋势。

关键词:“互联网+”;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机遇;挑战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19.048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办好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网络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高校升学率也逐步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地处偏远,当地贫穷、落后和保守,因独特的地理环境也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文化和民族传统习俗。近年来,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计划的实施和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支持发展,少数民族地区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因其,地理位置偏远,经济文化落后时间较长,人民的传统思想固守,民族习惯多样化的现状并没有改变,开展少数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依然面临教育资金短缺、学生基础差、师资力量薄弱等诸多问题。2015年7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指出“鼓励学校利用数字教育资源及教育服务平台,逐步探索网络化教育新模式”,“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推行,为少数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主动应对新机遇和挑战,构建“互联网+”视域下少数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常态化和长效化机制,利用互联网开展少数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是必然趋势。

1 “互联网+”为少数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新的机遇

1.1 “互联网+”让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共享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国内外的教育资源可以通过网络空间进行传播和共享,网络资源的共享性,让人们可以通过各种网络新媒体获得不同国家、地区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人们共享一套教育资源。少数民族地区通过互联网技术在同一时间获得相同的教育资源,实现了教育资源获得的及时性和平等性。

1.2 “互联网+”让思想政治教育渠道愈加多样化

“互联网+”计划的实施吸引了绝大多数的学生和青年教师,在少数民族地区,青年教师和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习惯也已经发生改变,他们更加喜欢通过网络新颖的形式获取他们所需的信息,不再单一局限信息获得。倾向于线上咨询,但却希望以更加有趣的方式进行,因为这样可以淡化他们受教育者的色彩,他们感觉更加平等、自在。同时也对教师有更高的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要运用新媒体技术,将马克思主义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关著作、论文课堂视频和实践素材,通过提炼加工,多样化的通过网络和新媒体广泛传播,打破时空限制,随时随地为大学生提供高纯度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课”,使得少数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渠道愈加多样化。

1.3 “互联网+”让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断加强

在少数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的环节多,任务重。少数民族地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结合当地少数民族文化特色,不断探索开发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互联网教育形式隐蔽、内容丰富,而当代大学生逐渐成为信息和思想传播的主体,他们不再单单充当接受者、听众,而是主动发出言论、传递信息、参与讨论,并且传播范围、传播速度、影响力度远远大于、快于、高于传统发言人,利用互联网,加快了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速度,提高覆盖面和民族文化影响力,少数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断增强。

2 “互联网+”少数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迎来新的挑战

2.1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带来负面冲击

在信息网络化的时代,都市文化、快餐文化进入少数民族地区,本土民族地区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融合,使民族文化结构发生改变,加之对民族文化开发、传承不到位,导致很多优秀的少数民族文化流失,不利于少数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受体,也是受教育的主体表现者,他们对民族文化下意识的维护和有着与生俱来的认同感。他们独立意识和自主意识不断地加强,“互联网+”下,教育的可选择性、多元性和不系统性,造成了大学生思想的复杂性。一方面他们深知民族文化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又抵御不了外来文化的冲撞,不同国家、民族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之间的交融和共享,让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还未稳定的他们造成思想上的混乱、政治观念的模糊和民族意识的淡化。再加上社会责任感、意志力和自我控制力还不强,容易受到网络思想观念的影响,产生偏激的思想观念。

2.2 少数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群体整体基础较差

在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普遍存在自信心不足、自卑、敏感、孤僻的性格特征,在他们以往的受教育过程中,他们接触更多的是横向交流,缺乏纵向交流,受教育群体的整体基础较差。“互联网+”下人人都是发言人,他们也思维活跃、崇尚个性、追求自由,更喜欢通过互联网表达,但处于世界观正在形成的阶段,其知识水平、理解能力、判断标准都处于发展期,这就容易产生诸多的不确定因素,难以判断言论背后的目的,容易受到错误思想的诱导煽动,从而产生与传统的社会道德、文化内容、文化观念等相冲突的民族虚无主义思想和偏激行为,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和自身的健康安全。

对于教师而言,他们不仅仅要掌握民族文化,还要有超前的网络意识。现在的大学生生于网络时代,他们掌握的知识和信息拥有量已不再能用资历、学历、年龄等来衡量,而是要比谁更早更多地拥有网络技术,现阶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和队伍都还处于比较保守一派,网络技术掌握程度远不及现代大学生,受到了很大的挑战和冲击,在少数民族地区,目前的主体教师已步入中老年,他们对于网络技术程度较低,不愿意接受太大的改变,思想固守传统,其中相当一批的青年教师,他们认识也掌握了网络技术,但其政治经验、教学经验和人生阅历较浅,容易受到极端社会思潮的影响,从而影响少数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猜你喜欢

民族地区机遇挑战
RCEP与房地产机遇
再见,机遇号
不必过于悲观,四大机遇就在眼前
民族地区城镇规划现状浅析
如何提高民族地区“一类模式”小学汉语文教学质量
第52Q 迈向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