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衔接课程的实践探究

2021-07-06王卫霞韦钰包柳红蓝岚孙钰

广西教育·A版 2021年4期
关键词:课程

王卫霞 韦钰 包柳红 蓝岚 孙钰

【摘要】本文针对中小学衔接普遍存在的问题,论述中小学衔接课程建构的实践经验,建议教师将中小学衔接课程分为建构课堂育习惯、参观实践悟衔接、课程引领促发展三大板块进行实施,以期学生更快地适应角色转换。

【关键词】中小学衔接 课程 实施经验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13-0050-04

说起“中小学衔接”,大众的普遍认知和做法便是让小学毕业生提前熟悉初一课程,对课本内容进行预习,或提前授课。这种片面的认识,导致很多小学生进入初中后出现知识应用能力不强、学习和生活适应力较弱、逻辑和抽象思维能力不足、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等问题。其实,改变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学习方式,才是中小学衔接教学的最终目的。因此,学校需要帮助小学生提前了解中学各学科特点,关注课程设置;提前熟悉中学校园、教学方式等,使学生能根据这些情况适时调整,养成适应中学节奏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从2013年开始,我校试图通过“雅”文化背景下的“博雅”课程体系解决中小学衔接教学中出现的问题,通过中小学衔接课题研究培养具有“世界视野、中国情怀”的孩子。至今,我校已逐渐形成了建构衔接课堂育习惯、走进中学课堂悟衔接、系列衔接课程促发展三大板块的中小学衔接课程体系。如课程体系中的“以梦为马”建构理想教育,主要关注学生青春期心理特点,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下文将从这三个方面具体谈谈我校的一些做法。

一、建构衔接课堂育习惯

据课题组调查了解,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不强,体现在对上课听讲的知识看似理解,但在实际运用时出现缺漏;学习和生活适应能力较弱,体现在对中学学习环境不熟悉,对中学课程体系和学科内容不了解,对中学教师的教学方法不适应;逻辑和抽象思维能力不足,体现在解决问题时方式单一,看问题视野不开阔,导致学习成绩停滞不前;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体现在对学习生涯、对未来没有规划,或者计划“假大空”,没有结合实际来做计划。

初中和小学课堂的衔接是中小学课程最基础、最实质性的部分。因此,我校课题组在注重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同时关注中学课堂特点。每学年开学,学校都会组织全体高年段教师分学科进入中学听课研讨,同时也邀请中学教师来校听课研讨,形成了良好的互动教研模式、共筑中小学教研共同体。在构建“中小学课堂教学模式”上教师达成共识,力求在课堂上做足做好夯实基础的功夫,切实抓好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使中小学课堂环环相扣,无缝对接。

着眼于语文、数学、英语三门课程的中小学课堂教学模式是本课题研究的起点。2014年我校启动中小学衔接课程计划,定期、持续安排本校教师到友好中学交流学习,开展联合教研活动。课题组教师和初中教师共同探讨学情和教法,教研互通,促进了中小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为实现小升初无缝对接搭桥筑路。

课题组教师采用听课、研讨和调查研究的方法了解中学课堂,了解到中学课堂对英语单词量的积累和书写有着严格的要求;语文学科对语文常识、古诗词的积累要求更高;数学学科则对夯实学生基础能力,如计算、解决问题等提出了更高要求。针对这些要求,课题组开始着眼于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尝试把高年段小学课堂教学模式向中学课堂靠拢,在课堂上更注重学生基础知识和基础能力的培养。比如,英语课堂课前三分钟增设了单词听写项目、语文学科开展古诗词积累和背诵比赛、数学课前三分钟增加了口算的内容等。

有了基本教学的改变就有了良好的开端。2016年,南宁市第三中学初中部青秀校区(以下简称“南宁三中初中部”)落成,我校便与南宁三中初中部结缘,全面开启了合作教研征程。三年来,我校从教学管理、课堂教学和理论研究三个层面开展“中小学课程”探索。教师持续到南宁三中初中部听课,尝试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并以一课为例,进行教学研究,集体备课、试课、研讨、重构。在初步形成课堂教学模式后,学校再邀请南宁三中初中部的教务处主任、科研主任等听课研讨,对初步形成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再次修改。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注重精讲多练,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关注学生能力的提升,课堂教学模式逐步得以完善。

(一)语文学科

初中语文课堂重视培养学生边听课边做课堂笔记的习惯,重视引导学生积累语文课外知识和背诵小古文。基于此,我校在低、中、高各年段的语文课堂均采用“1+X”的教学模式,以加大学生的阅读量,提升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并利用小练笔模式引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例如,我校针对诗歌、古文教学设计了一个中小学衔接教学设计方案(如表1,见下页):

(二)数学学科

数学课堂注重实践、合作探究、常规的口算和笔算能力的培养,并在中高年段注重利用单元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学会整理、归纳和概括,以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升自主学习能力,最终提升综合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笔者以我校张秋月老师执教的《折线统计图》为例,简单介绍我校在数学科目上关于中小学衔接教学的一些做法(见表2):

(三)英语学科

初中英语课堂注重精讲多练、学用结合,重视学生书写训练和单词积累;新授课注重新知识的输入和输出,关注学生在情境中快乐地学习。结合这一要求,我校在一二年级的英语校本课程中便重视英语字母的教学和单词的记忆,规范学生的英语书写指导,从而体现教学内容的层次性,为学生顺利进入三年级的学习做好铺垫;进入中高年级后,则注重让学生积累单词,同时更加強调书写,以适应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要求(见表3)。

通过改变课堂教学模式,我校引导学生从习惯性的接受性学习模式变为主动针对问题追问、思考,使学生的知识系统、信息储备发生了本质上的改变。植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中高年级课堂教学模式所打造出的中小学精品课堂,能让学生更快适应角色转换、知识与能力的衔接,有效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走进中学课堂悟衔接

走进名校,感受中学的学习氛围、目睹名校的风采、听专题讲座、感受名师魅力,是我校中小学课程中最扎实、接地气的一个环节。毕业季,桂雅学子们便会在教师的带领下参观中学校园、体验中学课堂、听专题讲座,从课程、学科、环境等方面了解中学生活。

(一)参观名校,感知中学

每到毕业季,桂雅学子便怀揣着升学的期待参观南宁市中学名校校园。例如,学生走进南宁二中初中部、南宁三中初中部,从历史悠久、环境优美、师资强大、魅力课堂、校园文化、成绩卓越六个方面揭开这两所百年名校的神秘面纱。学生参观校园,了解每一处景点背后的文化和背景,熟悉校园的布局和坐落,懂得每一个功能室的功能和作用,从校园环境的感染,到校园文化的熏陶,再到校園学习氛围的影响,感悟“启牖智慧,活泼身心”“敦品力学”的美好。这样的参观,有助于毕业班学生对中学学习生活形成直观的了解,对中学生活怀着美好的憧憬,以及树立新征程的远大目标。

(二)走进课堂,了解学科

进入中学面临着学科增多、难度加深、规矩繁琐、考试方式多样化等变化,提前让毕业班学生了解中学课堂,切身感知中小学的不同,有助于学生提前做好心理准备。我校教师带着毕业班学生走进初中学校,听名师授课,从物理、化学、地理、历史、生物等学科,感受中学课堂的不同。这样的“亲密接触”,能够使学生对升入中学产生一定的心理预期,甚至积极做好心理和知识方面的准备,在最大程度上消除恐惧感。

(三)名师讲座,积极引领

邀请名师进校园开展讲座,或者让毕业班学生走进名校聆听名师讲座,解答疑惑,这是我校“毕业季”的传统。名师对学生进入中学可能遇到的学习方面、生活方面、心理方面等问题进行逐一剖析,并逐一给出解决方法。“考试增多、时间不够用、作业量大”等是学生进入中学遇到的问题,专题讲座有方向、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注意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做好计划和安排,为学生适应中学学习做引领,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应对学习,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并能有意识地训练抗干扰能力,通过沟通排解内心的忧虑。这些讲座帮助学生提前预测进入中学可能遇到的问题,并给予解决的方法,真正做到了未雨绸缪。

三、系列衔接课程促发展

“现在的孩子迷茫、未来没有方向”“看问题方式单一、视野不开阔”,许多家长如是说。针对这一系列问题,学校开展了“心有阳光 奋力奔跑”青春期心理讲座、“外交官课程”“说说历史”“阅读策略”等系列课程和讲座,为学生进入中学做好心理衔接。它也是我校中小学衔接课程体系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心有阳光 奋力奔跑”青春期心理讲座

青春期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期,如何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平稳过渡?由我校陈一璐校长主讲的青春期心理讲座科学地解开青春期的神秘面纱,引导学生用积极健康的心态迎接青春期的到来。讲座从鲜活的事例到感人的视频,从成长烦恼到应对方法,循循善诱,以生动有趣的形式让学生如沐春风。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方向,以积极健康的态度去面对生活,做好人生规划,是青春期讲座的另一个重要目标。在讲座中,陈校长引导学生对即时目标、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做好安排,为自己的将来发展做准备。学校本着“教孩子六年,为孩子一辈子”的教育理念,在新起航、新征程的路上,陪着学生一起努力向前奔跑。

(二)“我与外交官对话”课程

作为“雅梦翱翔”中小学衔接课程系列内容之一,“我与外交官对话”课程开设几年来,深受学生喜爱。该课程分为三课,第一课是“我与外交官面对面”,引导学生采用查资料、听外交官讲自己鲜为人知的故事等方式持续了解自己喜欢的外交官,感受他们的人格魅力和爱国情怀;第二课是“外交官的问答现场”,引导学生观察外交官们如何应对现场提问,感受他们的睿智,同时学会自立自强,为祖国的强大贡献自己的力量;第三课是“世界视野与中国情怀”,让学生走进电视台与一些驻国大使互动,引导学生站在外交官立场,学会从宏观的角度思考问题,拓宽视野,拓展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同时学会宽容和理解,做一个善良的、懂得感恩的人。

学生通过参与课程学习和探究,从外交官的身上学习一身正气、肩挑家国情怀的担当;透过外交官这个窗口看到的世界,播下理想的种子,牢记核心价值观,厚植中国情怀。

(三)特色课程“说说历史”“气象播报”“走进自然”

学校还为毕业生设计了系列精品毕业课程活动,如邀请专家、博士等从专业角度对学生进行学科知识的引领,组织学生参加“气象小主播”竞赛,带领学生到南宁市青秀山科普实践基地和广西药用植物园进行实践探究活动等,从历史、气象、自然等学科知识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给学生打开了一扇了解更多知识的窗户,让学生更全面地感悟知识本身的魅力,看到更宽、更广的世界。前沿的知识、动态化的讲解,唤起了桂雅学子对学科知识的热爱,提升了他们的学科素养,同时,也使他们培养了正确的生命观念,形成正确的认识论和世界观。

综上所述,我校秉承“贵于品·雅于行”的理念,打造出中小学衔接的精品课堂,让学生更快适应角色转换,实现中小学知识与能力的衔接。桂雅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培养学生的“世界视野、中国情怀”,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相信毕业班学生也将带着美好的梦想出发,在新的征程继续“品贵行雅,雅行千里”。

注:本文系南宁市桂雅路小学2020年校级微型课题(课题编号:09)“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中小学教学课例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王卫霞(1978— ),女,江西景德镇人,在职研究生,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教学;韦钰(1984— ),女,壮族,广西崇左人,大学本科学历,一级教师,系南宁市桂雅路小学教务副主任,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教学;包柳红(1978— ),女,汉族,广西钦州人,硕士研究生学历,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英语教育;蓝岚(1977— ),女,壮族,广西上林人,大学本科学历,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数学教学;孙钰(1989— ),女,壮族,广西河池人,硕士研究生学历,二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教育。

(责编 黎雪娟)

猜你喜欢

课程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寓写于玩:童化班本课程的成长之路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基于OBE的软件测试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早期教育与课程建设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精细高分子课程教学改革
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