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尊重天性:将游戏有机融入信息技术教学中

2021-07-06刘欢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21年5期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天性游戏

刘欢

[摘 要]喜欢玩游戏是儿童的天性,会玩的儿童才是健康的儿童。信息技术课堂融入游戏并不是简单地让学生玩,其实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信息技术是一门注重操作性的实践型学科,教师应将游戏和教学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让学生释放自己的天性,体验到游戏的乐趣,在游戏过程中掌握信息技术的操作技能、方法和知识,将“会玩”转变成“慧玩”。

[关键词]天性;信息技术教学;游戏

[中图分类号] G4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15-0057-02

高尔基曾说过:“儿童通过游戏,非常简单、非常容易地去认识这个世界。”喜欢玩游戏是每个孩子的天性,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也是如此。对于抽象枯燥、静态呈现的学习内容,学生都表现出不喜欢的态度,因为他们喜欢形象直观、动态变化的学习内容。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实践性,不仅有很多需要学生动手操作的内容,还有需要理解的基础理论知识。因此,教师应尝试将有意义的、适合儿童天性的游戏融入信息技术课堂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游戏教学:顺应儿童天性

儿童活泼好动,喜欢动手实践,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但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抽象思维能力比较薄弱。受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和课堂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如果课堂采用“一言堂”的教学模式或“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兴趣会降低,甚至消失,导致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学生原本对信息技术课有着浓厚的兴趣,但他们的兴趣和教师教授的内容之间存在着差异,因为学生对小游戏、音乐、视频等内容感兴趣,而不是教师原本设定的教学内容。因此,设计教学时,教师应将学生感兴趣的游戏引入教学中,把学生的兴趣和教学内容融合在一起,使学生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地获得知识、掌握技能,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相比传统的“讲演式”授课模式,学生更乐于在游戏中学习,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活动。

二、游戏教学:提高教学实效

1.利用游戏,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而游戏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教师在教学中利用游戏引导学生探究知识,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得到进一步激发,从而更加牢固地掌握课堂所学的知识和操作技能。例如,教学三年级《复制与粘贴图形》一课时,有以下几种重要的操作方法:(1)选定对象并且移动对象至合适的位置。如果教师采用直截了当的方式讲授操作方法,教学会变得枯燥乏味,学生通常缺乏学习兴趣,与理想的教学效果有一定差距。教师可尝试采用游戏的形式进行教学,即通过多媒体让孙悟空站在云朵上,实现腾云驾雾的效果。这样的游戏情境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他们的学习热情高涨,学习主动性得到很大的提升,有效提高了学习效率。(2)教学本课“复制与粘贴”这个难点时,教师设计“变出多个孙悟空”“孙悟空的隐身术”的游戏,让学生利用复制与粘贴的功能实现“变出多个孙悟空”的效果,然后跟学生一起玩“孙悟空隐身术”:“猜一猜,孙悟空藏到哪里去了?”在充满趣味的游戏中,学生不仅掌握了操作的技能,还理解了复制与粘贴两个功能操作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轻松地突破本课教学的重、难点。在本课教学中,教师利用游戏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设计趣味性的游戏任务,使整个教学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获得相关的知识与技能,熟练运用复制与粘贴操作进行绘图,感受到计算机绘画的便捷性和优越性。整堂课学生都处于积极探究的学习状态,加上教师适当的引导,将原本单调的知识理解和技能操作过程转变为充满想象、富有趣味、不断创新的学习过程。上述教学,教师利用游戏,真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充满兴趣。

2.运用游戏,培养抽象思维

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逻辑抽象思维为主要形式,是小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游戏是一种很好的催化剂,能让学生比较容易进入游戏状态,在轻松、舒展、愉快的游戏中,充分调动他们的听觉和视觉,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欲,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例如,《克隆飞机大战》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认识与理解克隆控件和利用克隆控件控制角色变化。学生对克隆这个概念比较容易理解,但是在Scratch软件中如何克隆控件,实现角色重复不断出现的效果还是比较难理解的。本课以游戏克隆飞机大战为主题,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与创作热情,实现对克隆控件理解的目的。同时,教师利用学案给出详细的程序脚本:在飞机角色的移动过程中,采用Y坐标值减少的方法让飞机向下方移动,在数据计算时会有负数出现,当飞机飞越边缘时删除克隆体。这样把直观的飞机克隆效果转变为计算机程序,实现克隆的目的,有效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思维。同时,通过这个游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深刻理解角色克隆的启动、删除等功能,使学生真正习得新知。

3.融合游戏,提高注意力

游戏和教学之间不是简单的拼接,而是把游戏和教学有机融合。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的特点,注意力集中时间短,且信息技术这门学科的操作性较强,如果教师一味地进行知识传授,导致学生的注意力得不到有效集中,而采用游戏教学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教师课前要精心设计教学,将教学与游戏巧妙融合,这样具有新鲜感和趣味性的课程内容,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例如,教学Scratch编程《小猫出题》一课时,学生对变量这个概念比较难理解,这也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难点。如果直接采用传统的讲授法进行教学,学生会觉得非常枯燥乏味,教师可利用“抽奖”游戏帮助学生理解。如下:

师:再过几天就到新年了,老师给大家带来了新年礼物,但大礼物——記事本只有一本。为了公平起见,我们采取抽奖的形式决定获得者。幸运数字将在1~48之间随机产生,对应你们的座位号,被抽中的同学才能得到大奖。(利用Scratch程序进行抽奖)

师:(问抽中的学生)你想到自己会被抽中吗?为什么?幸运数字有什么特点?(通过问题引出变量)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变量。

……

上述教学,通过变量模块中新建的一个变量来创建新变量,变量的名称应当是简短有意义的,既可以是中文,又可以是英文或数字。同时,在导入环节利用“抽奖”游戏,不仅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形象生动地让学生理解了变量的概念,突破了本课教学的难点。

4.游戏课堂,融洽师生关系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课堂一切困惑和失败的根子,绝大多数场合下都在于教师忘却了:上课,这是教师和儿童的共同劳动,这种劳动的成功,首先是由师生关系来确定的。”过去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师生之间是一种简单的授受关系,而新课程提出“新的学习方式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游戏,且教师参与到学生活动中,既能展示自身的教学魅力,又能与学生共同体验学习的乐趣。例如,教学《吃豆精灵》一课时,最后学生把吃豆精灵小能手颁发给了教师,教师也积极地投身到游戏中来。这样教学,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师生关系更加民主、合作、和谐。

三、有效避开游戏融入教学的误区

1.游戏要适合教学内容

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引入游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要为了使用游戏而引入游戏。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选择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增强技能的游戏,把游戏和教学有机地融合起来。例如,为了让学生熟练掌握鼠标操作,教师选择“农场种植”这个游戏进行教学,学生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但是,这个游戏只用到了鼠标操作中的单击操作,鼠标的其他操作没有得到练习,导致学生进行的操作练习较单一,与教学不能很好地融合。因此,这样的游戏不适合教学,只会偏离让学生在“玩中学”的目的。

2.游戏要符合学生特点

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认知水平有限,教师可以选择难度递增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玩游戏过程中不断熟练掌握原本枯燥训练的技能,大大减轻教师和学生的负担。例如,教学《驾驭键盘》一课时,在教授“指法”操作的相关内容时,如果采用“讲演式”教学则比较枯燥,即教师直接讲解手指的摆放姿势要求和指法要领,学生会感到学习毫无兴趣可言,然后让学生进行练习的话,他们会有被压迫感,缺乏学习主动性。教师可通过《金山打字通》中“吃苹果”“青蛙过河”“打地鼠”等难度不同的游戏,提高学生指法练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发现从一开始容易上手到如果想要取得更好的成绩就必须加强练习指法,这样学生对指法的熟练程度在玩游戏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提高了。简单且层层递进的游戏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3.游戏要合理分配时间

进行游戏教学时,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合理规划游戏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所占的时间,设计好哪个环节用游戏、用什么形式的游戏、游戏时间长短如何等。例如,教学《快乐的小猫》一课时,教师将“找座位”“猫抓老鼠”“炮击老鼠和植物大战僵尸”等游戏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且环环相扣,一个环节超时就会影响下一个环节,最终导致整堂课的教学任务完不成。因此,教师要把握好游戏时间的尺度,每个游戏都要及时结束,不能拖沓并保留部分时间对游戏进行总结。这样不仅能缓冲学生高涨的情绪,而且能把沉浸在游戏中的学生的注意力拉回到课堂中来。

融入游戏在一定程度上改进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模式,为学生营造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真正理解与掌握所学知识,并通过游戏的方式鞏固相关技能。同时,将游戏和教学有机融合,有利于达成教学目的,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主动获得知识、习得技能,对于提升信息技术教学效率具有重要作用与意义。

(特约编辑 木 清)

猜你喜欢

信息技术教学天性游戏
尊重天性 顺势而为——读《培养孩子从画画开始》有感
运用“分层教学”优化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
爆笑游戏
需求、天性与产业发展——来自亚当·斯密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