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型脑动静脉畸形的伽玛刀体积分割治疗

2021-07-02詹增钦徐国政祝永红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1年6期
关键词:副反应动静脉癫痫

詹增钦 王 涛 许 川 徐国政 祝永红

目前,脑动静脉畸形(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AVM)的主要治疗方式包括手术、血管内栓塞和伽玛刀治疗。大多数脑AVM可以通过使用一种治疗方法或联合采用不同治疗方法进行有效治疗。伽玛刀单次治疗小型脑AVM(Spetzler-Martin分级Ⅰ~Ⅱ级)的疗效得到广泛的认可,血管巢闭塞率在72%~93%[1~6]。但大型脑AVM(Spetzler-Martin分级Ⅲ~Ⅴ级)的血管巢闭塞率明显下降。Pan等[7]报道体积>15 cm3的AVM,单次伽玛刀治疗的血管巢闭塞率仅有25%。近年来,对于大型脑AVM,采用伽玛刀体积分割治疗或者剂量分割治疗,均取得良好的结果[8~12]。2007~2017年采用伽玛刀体积分割治疗大型脑AVM共13例,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13例大型脑AVM中,7例在中部战区总医院伽玛刀中心经马西普头部伽玛刀治疗,6例在武警广东省总队医院经尊瑞Free-GS头部伽玛刀治疗,均进行体积分割治疗。术前DSA或CTA检查明确诊断为脑AVM,体积>10 cm3。13例中,男8例,女5例;年龄5~62岁,中位年龄29.2 岁。以癫痫发作为首发症状8例,头痛3例,破裂出血1例,肢体运动和感觉障碍1例。7例曾行血管内栓塞治疗。

1.2 影像学资料 治疗前行DSA、CTA及MRI影像评估,11例脑AVM位于大脑皮质或皮质下,其中顶叶3例,额叶4例,枕叶2例,颞叶2例;2例为深部脑AVM,其中脑干1例,胼胝体1例。术前Spetzler-Martin分级Ⅲ级7例,Ⅳ级3例,Ⅴ级3例。根据RBAS(匹兹堡放射外科)AVM评分[13]:0.1 ~2.0 分3例,2.1 ~3.0 分8例,3.1 ~4.0 分1例,≥4.1 分1例。根据VRAS评分[14]:2分3例,3分10例,无4分病例。13例都为多支动脉供血;8例为深浅静脉引流,5例为浅静脉引流。

1.3 治疗方法 局麻下安装Leksell-G型定位头架,采用1.5 T磁共振机行3D-TOF增强扫描,影像传入伽玛刀计划系统,制定治疗计划。包绕病灶周边的等剂量曲线为45%~55%,边缘剂量14~20 Gy,平均16.6 Gy;等中心照射点5~1 6个,平均7.5 个。首次治疗3~18个月,进行第二次伽玛刀治疗。治疗具体参数见表1。

1.4 随访以及疗效评估 第二次伽玛刀治疗后6~12个月行影像学检查,采用MRI、320-CTA以及DSA评估治疗效果。MRI、320-CTA显示畸形血管闭塞后,根据病人意愿行DSA进一步明确。MRI闭塞标准:增强T1像无强化的畸形血管巢,T2像无流空信号及畸形静脉引流,畸形血管巢消失。320-CTA标准:未见畸形血管巢。DSA标准为畸形血管团及畸形静脉引流消失。血管巢闭塞后每2年复查头颅MRI,观察有无迟发性放射性副反应。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3例头痛缓解。8例癫痫中,2例癫痫症状完全缓解(Engel分级Ⅰ级),停用抗癫痫药物;4例症状部分缓解(Engel分级Ⅱ级2例,Ⅲ级2例),口服抗癫痫药物减量;2例癫痫症状无明显变化。

2.2 随访结果1 3例随访2 4~9 2个月,平均为4 3.2 个月。末次随访320-CTA或MRI检查显示,6例血管巢闭塞,其中2例DSA证实畸形完全闭塞;4例病灶体积减小>75%,3例病灶缩小<50%。见表2。

2.3 治疗并发症1例治疗后7个月出现少量脑出血,予以保守治疗,首次治疗后12个月行第二次伽玛刀治疗,在第二次治疗后3年复查320-CTA发现微小动脉瘤。1例脑干AVM治疗后6个月出现左侧肢体肌力下降,复查MRI示治疗部位周边T2像呈高信号,经脱水、高压氧等治疗后好转。

表1 本文13例大型脑动静脉畸形伽玛刀体积分割治疗的参数

表2 本文13例大型脑动静脉畸形病例资料

图1 胼胝体大型动静脉畸形伽玛刀体积分割治疗前后影像

图2 右侧额叶大型动静脉畸形伽玛刀体积分割治疗前后影像

2.4 典型病例

病例1:21岁女性,胼胝体大型AVM,2010年1月18日首次伽玛刀体积分割治疗,边缘剂量19 Gy,等剂量曲线50%,中心剂量38Gy;6个月后第二次伽玛刀治疗,边缘剂量17 Gy,等剂量曲线50%,中心剂量34 Gy。治疗后复查DSA未见明显动静脉畸形血管团(图1)。

病例2:23岁男性,右侧额叶大型AVM,2013年3月11日首次伽玛刀体积分割治疗,边缘剂量17 Gy,等剂量曲线50%,中心剂量34 Gy;6个月后第二次伽玛刀治疗,边缘剂量16 Gy,等剂量曲线50%,中心剂量32 Gy。2016年7月7日复查DSA发现病灶消失(图2)。

3 讨论

3.1 伽玛刀治疗策略的选择 大型脑AVM的治疗是神经外科的难题。伽玛刀单次治疗大型脑AVM的临床效果不甚理想,血管巢闭塞率偏低,并有较高的并发症风险。Pollock等[15]1996年首次提出伽玛刀体积分割治疗的概念,随后应用于临床治疗。伽玛刀体积分割治疗需要根据病灶的解剖特点,将大型AVM分隔成体积均等部分,对每一部分进行单次高剂量照射,治疗间隔通常在3~8个月。体积分割治疗大型AVM较单次治疗,可获得更高的血管巢闭塞率,治疗后放射性副反应发生率为14%[12,13,15]。研究表明大型脑AVM的伽玛刀体积分割治疗可能优于剂量分割治疗,治疗后血管巢闭塞率更高,而放射性副反应发生率更低[16,17]。我们采用伽玛刀体积分割治疗大型脑AVM,根据术前DSA显示的供血动脉解剖结构,首次治疗选择贴近供血动脉的血管巢部分,给予稍高的边缘剂量(平均16.6 Gy),治疗后6~12个月第二次伽玛刀治疗时,降低边缘剂量(平均14.8 Gy),以期能够降低放射性副反应发生率;结果显示,6例血管巢闭塞,闭塞率为46.1%,1例出现放射性副反应。这与既往报道相仿[18~20]。

3.2 伽玛刀治疗后癫痫发作的缓解率 大部分大型脑AVM以癫痫发作为首发症状,缓解病人癫痫症状是大型脑AVM治疗的关键目的。既往报道癫痫症状的缓解率与AVM的血管巢闭塞率呈正相关[21~23]。Baranoski等[23]进行荟萃分析指出,显微手术控制癫痫发作最佳,缓解率是78.3%,伽玛刀治疗的缓解率是62.8 %,介入栓塞治疗的缓解率是4 9.3 %;新发癫痫发作以介入栓塞最常见,发生率达39%,其次是显微手术(9%),伽玛刀最低(5%)。Ditty等[21]报道78例癫痫发作中,63例(80.8%)伽玛刀治疗后无癫痫发作;126例无癫痫症状中,仅5例(4.0%)治疗后出现癫痫发作症状。本文13例中,8例以癫痫发作为首发症状;治疗后,6例癫痫发作症状缓解,其中4例MRI影像复产显示血管巢闭塞,未见新发癫痫发作,总缓解率为75%。

3.3 伽玛刀治疗后出血的风险 对未破裂出血的脑AVM,伽玛刀治疗是否增加出血的风险,目前尚存在争议。有前瞻性研究认为,对于未破裂AVM,保守治疗的效果优于任何形式的干预性治疗[24,25];但随访时间较短,病人存在选择偏差,需更多的长期随访研究。部分学者认为未破裂AVM伽玛刀治疗的出血风险低于脑AVM自然出血风险。Yen等[26]报道1989~2009年治疗AVM共1 400例,未治疗的脑AVM出血率为6.6 %,伽玛刀治疗后出血率为2.5 %。Kano等[27]描述996例接受伽玛刀治疗的AVM,治疗前年出血率为3.4 %,治疗后年出血率为1.3 %。这些研究主要关注的是小AVM。对于大型脑AVM治疗,Karlsson等[28]报道,AVM>9 cm3的病人中,治疗后年出血率为7%,其中35%的出血发生在首次治疗后1年内。Huang等[11]对18例体积>15 cm3的AVM行伽玛刀分次治疗,结果证实,即使治疗后畸形血管巢未完全闭塞,伽玛刀治疗并未增加出血风险。本文12例未破裂出血的AVM中,1例首次治疗后7个月出现少量出血,第二次治疗后37个月复查320-CTA发现原治疗部位血管巢消失,但发现微小动脉瘤。这提示对于大型脑AVM的破裂出血可能与伴发的微小动脉瘤相关。

综上所述,伽玛刀体积分割治疗大型脑AVM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可以增加AVM的闭塞率以及临床症状缓解率,但治疗后出血率、迟发性放射性副反应仍需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副反应动静脉癫痫
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物理评估与实施建议
中药泡手结合按摩用于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后护理中的效果与并发症分析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血透室患者动静脉内瘘失功的效果探讨
远红外线治疗仪联合预见性护理对动静脉内瘘血液透析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癫痫多数可控可治
玩电脑游戏易引发癫痫吗?
奥司他韦口服联合阿昔洛韦乳膏外用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观分析
癫痫,也可有良好预后
晚产褥期与经后放置活性宫内节育器的临床比较分析
敲打孩子头部会引起癫痫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