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化学金属冶炼知识教学初探

2021-07-01马娜

教育界·上旬 2021年5期
关键词:模型核心素养

马娜

【摘要】笔者以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中的“金属矿物的开发利用”一课为例,通过深入挖掘金属冶炼史,结合化学史内容,设计了一系列有思考价值的问题,以引导学生构建分析金属冶炼方法的模型,并借助模型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金属冶炼;模型;核心素养

金属是日常生活中很常见的物质,掌握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用途是高一学生化学学习的重点之一。化学教师精心设计“金属矿物的开发利用”一节的教学活动,有利于学生了解金属冶炼的过程及不同金属的冶炼方法。

一、教材分析

“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被安排在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四章必修模块的结尾部分。“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是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应用元素化合物性质的重要内容,也是最能体现化学学习价值的环节设计,可以引导学生建立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的联系,实现学以致用[1]。本课时设置在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概念,钠、铝、铁、铜等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性质,以及对金属冶炼知识有一定认识后,旨在引导学生系统了解金属冶炼方法,帮助学生更为深入地掌握与运用氧化还原反应相关知识,使其学会运用化学变化规律实现物质转化。本节课的教学安排不仅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元素化合物、氧化还原知识技能的深层次再理解、再学习,还可以使学生深刻体会化学在自然资源利用中的作用,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二、学情分析

在这一阶段,学生已经完成对《化学1》中常见元素化合物性质的学习,并掌握了含氧化还原反应在内的基本反应原理,初步了解了某些物质转化方法。但是,还有一些问题需要注意。

首先,学生没有完全掌握物质转化的化学原理。这一阶段,学生虽然了解了能够运用置换、化合等途径来完成物质转化,但是还未能深入理解物质背后所蕴含的“价类二维”思想,在遇到新物质时仍然不清楚如何正确选择转化方法。

其次,学生没有建构起证据推理的认知模型,在遇到具体化学问题时,缺少运用建立认知模型解决问题的意识。

最后,学生对化学史的发展缺少必要的认识,不能客观、准确地认识化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到的积极作用。

通过对本节课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从氧化还原角度深入理解物质转化原理,并总结出金属冶炼一般规律,进而构建起分析金属冶炼的认知模型;基于金屬冶炼史,体会化学运用于人类生产、生活的巨大价值与作用[2]。

三、教学目标

(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使学生能从不同角度对金属进行分类,且从微观层面理解金属冶炼的本质,根据金属的性质预测对应的冶炼方法,再一次巩固“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应用”的观念。

(2)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通过对金属冶炼方法的学习及规律进行总结,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变化需要在一定的条件下完成,并遵循一定规律;让学生能多角度分析物质转化问题,并形成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意识。

(3)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使学生形成一定的证据意识,并能够基于此对物质组成、结构、变化等系列问题提出假设,再通过分析进行进一步证实;构建金属冶炼认知模型后,能运用模型解决金属冶炼问题。

(4)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使学生能说明常见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应用(金属冶炼)对社会发展的价值、对环境的影响、对人类文明进步的伟大贡献;结合人类冶金史与化学科学发展的趋势,引导学生树立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形成崇尚和追求真理的意识,并树立可持续发展与绿色化学的理念。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了解化学方法在金属矿物开发(金属冶炼)中的作用。

(二)教学难点

在掌握金属冶炼一般原理基础上,加深学生对不同金属冶炼方法的进一步了解。

五、设计导图

六、教学过程

七、板书设计(见图1)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从甘肃金属资源分布图及政府工作报告引入,力图让学生明确金属矿物开发利用的必要性,依据金属冶炼史,探访金属的“前世今生”,将化学史贯穿始终,同时提升学生的信息整合能力。

分析金属冶炼方法的模型,有利于学生证据模型意识的形成,但是,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在课前积极调研整合,先学习了解金属矿物开发利用的现有情况,再在课堂上汇总梳理,为学生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展开明确方向和内容。

【参考文献】

王磊.基于核心素养的化学学科能力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林崇德.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猜你喜欢

模型核心素养
自制空间站模型
从勾股定理到“一线三等角”模型
模型小览(二)
导数中涉及“[ex,l n x]”的模型
圆周运动与解题模型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