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职院校 高层次人才协同发展的思考

2021-06-29张向宁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2021年39期
关键词:高层次人才协同发展

张向宁

摘要:本文从国家政策层面出发,结合高职院校的特点,研究和探索具有成渝双城经济圈特色的高层次人才“引育管用”方案,并探讨与其他高校、企业之间的人才合作战略,探索建立人才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地校合作长效机制。研究拓宽人才招聘渠道,实施开放柔性的人才引育管用机制,加快推进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激发各类人才创新创造活力,补上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政策体系、服务保障等方面的短板,破解人才队伍大而不强的难题,为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提供支撑。

关键词:成渝双城经济圈;高层次人才;协同发展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川渝两地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历史使命。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归根结底需要建设一支高素质人才队伍,做好人才的“育、引、用、留”,充分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和潜力。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印发的《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明确到2030年,成渝城市群完成由国家级城市群向世界级城市群的历史性跨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同时,也为成渝地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经济社会发展重要支撑系统的区域职业教育一体化发展,也已经被提上了该战略发展的议事日程[1]。

1 成渝地区人才引育政策对比分析

政策环境会影响一个地区的人才政策实施效果[2]。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职院校的发展需要立足川渝两地一般性人才多、高层次人才较少,传统产业人才多、新兴产业人才较少,优秀领军人才、企业家和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紧缺等现状,突出特色功能定位和产业人才优势互补,加快各类人才培育。成渝两市在人才引进与培养政策上存在差异:重庆市强调人才应具备的能力和素质,而成都市的培养标准更有层次性和目的性;重庆市更注重优质人才的栽培,而成都市不仅局限于个人培养还注重团队构建。重庆市是依据《重庆市引进高层次人才若干优惠政策规定》对人才进行分类引进。第一类: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二类:1.国家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计划(千人计划)人选;2.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获得者前三名;3.国家“863”、“973”重大科研项目主持人。成都市发布《成都市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实施办法》对于高层次创新人才需获得博士学位,年龄小于55周岁,引进后在成都工作每年至少9个月;高层次创业人才需获得海外学位或国内硕士以上学位,年龄小于55周岁,引进后在成都工作每年至少6个月。随着城市和经济的发展,人才引进政策也在不断完善以适应新的竞争环境。

2 聚焦重点产业优势互补

成渝经济圈在今后开展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时,要持续加强数字经营模式的推广应用程度,首先是推动主体产业群升级,通过对技术方面进行强化,使信息化技术与传统工业技术能够有效融合。针对传统农业发展模式的优势进行提取,以此为基础融入全新的信息化技术与数字经济管理模式,这样才能从组织制度,技术资源等方面进行革新。在优化现代产业体系发展模式与农业发展体系的同时,还要对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程度进行重点关注。积极应用大数据技术是数字经济模式的基础保障,在运行过程中要充分借助信息数据支持,例如在对行业市场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时,不仅要对整体层面的数据进行分析,还要从微观领域开展调查,这样才能利用市场调查,为企业发展决策提供数据支撑[3]。

3 搭建交流共享发展平台

成渝双城需定期召开人才协同发展联席会议,强化高校、政府、行业企业三方协同合作,加强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教育环境、师资队伍建设等改革创新和资源拓展,形成优势互补、深度合作、资源共享的协同人才培养机制。加强“圈内”“圈外”育人平台共建,加快启动一批引领性、标志性人才项目,着力形成区域行业人才培育优势资源互补,共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在人才培育方面要推动人才互认,成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专家服务团,可交换共享專家信息;推动服务共享,实现“天府英才卡”、“重庆英才服务卡”7 项服务内容对等互认;设立川渝公积金一体化绿色通道,优先办理人才跨区域公积金业务。随着人才保障工作“蓄水池”的不断扩大,川渝两地对人才工作的重视能进一步推动了人才集聚[4]。

4 结语

成渝双城要强化院校育人功能,坚持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需求,强化职业技术院校布局,引导高校和职业技术院校依托行业发展学科,优化装备制造、高新技术、文化旅游和现代服务等学科和专业设置,以开展联合办学等方式提升办学水平,大力培养支柱产业的创新型、技术型、实用型人才。企业还要与地方高校构建人才培养体系,例如对企业的发展需求进行分析,高校在人才培训内容中进行侧重调整,这样可以提升人才技术水平与企业需求的契合程度,不断培养和造就优秀创新团队与领军人才。

参考文献

[1] 南海,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四个问题[J], 当代职业教育, 2021: 4-9.

[2] 郑雪菲, 李响, 地方政府人才政策比较与优化——以成都市和重庆市为例,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 2020: 39-46.

[3] 蒋竹媛, 基于数字经济的成渝经济圈的现代产业体系建设, 商业经济[J], 2021: 39-40.

[4] 赵廷虎, 冉开梅, 唱好人才协同发展“双城记”——川渝携手构建人才工作大格局回眸与展望, 当代党员[J], 2021: 41-44.

项目: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建专项课题--关于高层次人才“引育管用”方面的研究(GZY2021-ZX-10)

猜你喜欢

高层次人才协同发展
企业人力资源薪酬管理的探讨
探讨体育产业与全民健身协同发展
山东省旅游产业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协同发展探析
企业高层次人才评估指标机制研究
唐山高新区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现状分析与对策
注重实绩的高层次创新人才评价机制研究
高层次人才集聚影响因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