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素质教育背景下的数学课堂教学策略探讨

2021-06-28孙文刚

成才之路 2021年18期
关键词:小学教学教学效率素质教育

孙文刚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及核心素养越来越重要。文章从激发兴趣、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培养个性、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加强引导、提升学生综合能力,渗透德育、塑造学生优秀思想品德等方面,对素质教育背景下的数学课堂教学策略进行探讨,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教学;素质教育;课堂教学;策略;教学效率;教学质量;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1)18-0106-02

目前,基础教育的各门学科都紧紧围绕素质教育这一要求,对课堂教学进行改革和创新,以促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数学教学不能一味强调知识的传授,而是要通过教学方法的创新,激发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学习兴趣。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各种有效策略实施素质教育,以确保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素质教育背景下的数学课堂教学策略进行探讨。

一、小学数学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对基础数学的学习、掌握和利用,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最基本的要求。而作为数学入门阶段的小学数学尤为重要,能为学生高层次数学学习奠定基础。因此,学会和运用小学数学知识,是小学数学教学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第一,小学数学是数学学习的基础,对其他学科学习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初中、高中、大学,乃至更高层次的数学学习,都需要建立在小学数学学习基础之上。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学习方式方法的传授,对其他学科学习也有着重要的影响。第二,小学数学能启发学生的智力,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小学数学教学,不仅能让学生学到数学知识,还能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为学生更高层次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基础。第三,小学数学包含丰富的德育内容,有利于塑造学生优秀的思想品德。小学数学课程包含丰富的德育内容,如数学文化、科学家们的探索精神等。因此,教师可对教材中的德育素材进行深入挖掘和运用,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受到一定的思想教育。

二、素质教育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的基本要求

素质教育不仅注重知识的讲解与传授,还强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以及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数学教学要切实落实素质教育,就要明确素质教育对数学学科教学提出的基本要求,并以此为突破口,积极开展素质教育,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从数学课程标准和数学教学大纲来看,素质教育要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乐学、自学;要加强数学教学与社会实践之间的联系,让学生清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形成用数学思维、数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和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注重科学精神培养,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文化素养和不断探索的优秀品质;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特征,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然而,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素质教育的很多要求没有得到贯彻落实,需要教师进一步加以完善,使素质教育和数学课堂教学真正融为一体,切实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单纯地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还要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使学生能够用数学的眼光和角度去发现和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小学阶段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基础阶段,这一阶段的教育影响学生今后的发展。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素质教育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影响。

1.激发兴趣,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学生只有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地融入课堂,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促进数学思维、思考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发展。因此,教师可利用微课、多媒体、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方式,增添课堂活力,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新颖、有趣、活跃、融洽的环境下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多媒体教学为例,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创设教学情境,既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

2.培养个性,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学生的智力水平存在差异性,“一刀切”式的教学方法不能完全适用于每一个学生。但所有智力发育正常的学生都能学好数学,这是大家的共识。所以,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始终坚定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好数学的信念,积极探索数学教学方法,这也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根本保证。教师要承认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并尽可能地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开展针对性教学,做到因材施教,以培养学生个性,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让每一个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得到发展。为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全面了解,掌握学生智力、学习基础、认知能力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并按照一定标准把学生分成三个学习等级。针对不同等级,教师要制订不同的教学计划,实施分层教学,促进学生的个体化发展,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3.加强引导,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为了有效实施素质教育,使“教”与“学”的关系更加和谐,教师应把教学的中心从“教”向“学”转移,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教师要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锻炼和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从以下三方面加强对学生的引导。第一,强化直观教学和实践操作,引导学生从感性入手,在观察与动手操作中感知、分析,获得丰富的感性认知。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所获得的感性认知进行概括总结,并加以抽象,使获得的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认知层面,以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第二,加强学生数学思维和数学语言训练,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活动,对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语言进行具有针对性的训练,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以及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第三,注重问题探究,引导学生多角度、全方位考虑问题,让学生在问题分析与解决过程中形成思维发散能力、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

4.渗透德育,塑造学生优秀的思想品德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想有效实施素质教育,就要把德育融于课堂教学,通过介绍数学文化,开展数学实践活动等,开展德育,塑造学生优秀的思想品德。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数学文化,精心设计组织教学实践活动,有组织、有计划地渗透德育,以全面落实素质教育。

综上所述,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对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将培养学生的数学品质作为主要的教学任务,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要求。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数学教学已不再是简单地传授数学知识,而是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从激发兴趣、培养个性、加强引导、渗透德育等方面入手,实施素质教育,使素质教育得到有效贯彻落实,为学生成长成才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何洁霞.在小学数学课堂低段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J].小学教学参考,2020(14).

[2]呂玉洁.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品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21).

[3]付天贵,宋乃庆.数学文化及其在小学素质教育中的价值[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8(06).

[4]张颖.论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创新[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16).

猜你喜欢

小学教学教学效率素质教育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浅论小学课堂激励性评价遵循的原则
如何提高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效率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关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