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影版《人生》的西部意象呈现

2021-06-28屈晴爽

读书文摘(下半月) 2021年2期
关键词:电影小说人生

屈晴爽

摘  要:路遥的中篇小说《人生》因关注改革开放初期乡下进城青年的命运和情感抉择,在改革开放初期这一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因此小说一经发表,就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各种形式的改编作品也纷纷出现。其中,由吴天明执导,路遥编剧的同名电影《人生》也于1984年上映。小说《人生》和电影版《人生》都呈现出浓郁的西部风情。对比小说《人生》,电影版《人生》比小说更具浓郁的西部风情。同时,在西部意象的呈现上,电影更具有刻意性,极力渲染西部风情。小说则仅仅将西部意象作为故事的背景呈现,是讲述故事之余的自然流露。小说和电影呈现方式的不同与创作者的创作意图、电影创作契机有关。

关键词:西部意象;电影;小说;《人生》

路遥的中篇小说《人生》发表后,在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一时成为热点话题。一时间,各种形式的改编作品纷纷出现。其中,1984年上映的电影《人生》是众多改编作品中最为引人注目的。由吴天明执导,路遥编剧的电影《人生》对于原著小说的改动并不大,但作为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二者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差异。对比小说《人生》,可发现电影版《人生》更加关注西部黄土高原地区特有的意象呈现,如黄土地、陕北民歌、婚嫁民俗等,因而具有更加浓郁的西部风情。在西部意象的呈现上,电影版《人生》较于小说文本,具有较大的刻意性。然而在小说中,路遥的描写并没有明确的西部概念,对于西部意象的呈现并没有进行刻意呈现。小说和电影呈现方式的不同与创作者的创作意图、电影发展契机有关。

一、突出呈现西部意象

“电影的视觉呈现是指影片在色彩、意象等方面给观众留下的直观印象,由于出身、经历、偏爱、价值观、关注角度的不同,不同导演作品具有不同的视觉呈现”虽然小说也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对于巧珍出嫁时当地的民俗也进行了一定的描绘,但是电影对于西部黄土高原特有的黄土地、陕北民歌、婚嫁民俗等意象进行了更加细致的展示,因而具有更加浓郁的西部风情。

1.以黄土地作为背景底色

电影《人生》以黄土地作为背景,将黄土地作为重点展现内容,而小说的开头则并没有将焦点对准黄土地。电影一开始,镜头就向贫瘠的黄土地对准,然后出现了一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庄稼汉,在土地上辛勤地劳作。随后镜头转向拍摄黄河的全景,把人物放置于广阔的黄土地中,人显得更加渺小,以陕北民歌《黄河船夫曲》作为配乐,苍凉的西部气息扑面而来。

在高加林的手被磨出血的时候,德顺爷爷为高加林手上的伤口洒了一把黄土。在德顺爷爷看来,黄土是能止血的。电影中也保留了这一典型情节。在这里黄土被赋予了象征意义,黄土地变成了每一个人的生存背景,是黄土地治愈了每一个人。

电影的结尾特意渲染了黄土地的背景。当高加林背着铺盖从城市再次回到农村时“苍凉的黄土高原暗示着主人公苍凉的人生画面,质朴粗旷的景色与故事情节相得益彰”。高加林离开教师岗位回到农村、离开农村去往城市、从城市被遣回农村的经历,是相对于黄土地的“归来——离去——归来”的模式。黄土地是陕北黄土高原独特的自然景观,是传统农耕文明的象征,每一个人的故事都在黄土地上发生,无一例外。电影结尾通过黄土地这一意象暗示高加林人生悲剧的实质——传统农耕文明与现代城市文明的冲突。

从小说《人生》的文本中,我们得知故事是发生在黄土地上,但是作者路遥并没有对黄土地多加描述,只是将黄土地作为故事发生的背景。但是电影《人生》对于黄土地的特写镜头,不仅展示了独特的西部风情,更通过黄土地暗示了高加林人生悲剧的冲突所在。

2.多次运用陕北民歌

陕北民歌是西北黄土高原地区的传统民歌,生动地表现了陕北人民的喜怒哀乐,分为劳动号子、信天游、小调等几类,这其中又以信天游最为著名。

相比于小说《人生》,《望哥哥》这首信天游不仅出现在巧珍对于高加林的爱情暗示中,也出现在巧珍送别高加林进城之时,当高加林离开之时《望哥哥》再次响起,暗示了巧珍的孤独与悲伤。影片用长镜头拍摄高加林的背影,随后镜头对准巧珍哀戚的面孔,再配上《望哥哥》一曲,更加凸显了巧珍的悲伤。

在電影中,《望哥哥》还被作为画外音来使用。当高加林从容适应城中的新鲜事物,与黄亚萍谈笑风生时,电影响起歌声“你快回来”。但是此时高加林正陶醉于城中的新鲜事情,并没有心思去想起巧珍。画外音的使用是在暗示高加林和巧珍之间感情变淡了,为日后巧珍和高加林的爱情悲剧埋下伏笔。

除了运用小说中出现的信天游,电影中也加入了其它类型的陕北民歌。电影开头在苍凉的黄土地上,一位庄稼汉在辛勤地劳作,随着镜头的拉远,配上陕北特有的劳动号子《黄河船夫曲》,黄土高原上强烈的西部气息冲击着观众,西部氛围的营造可谓成功至极。

“陕北民歌作为一种独特的地域文化, 有着强大的表现力, 运用于艺术作品中, 使作品充满浓厚的黄土气息, 增加了作品的表现力, 同时也延续了作品的生命力。”吴天明在改编的电影中多次运用陕北民歌,从而呈现出独特的西部风情,使观众得到了更具冲击力的视听震撼。

3.婚丧嫁娶的民俗呈现

千百年来,看重子嗣绵延和婚丧嫁娶的中国人,在婚丧嫁娶这类事情上可谓是郑重无比。电影中展现的有关婚丧嫁娶的习俗,也呈现出极具特色的西部韵味。小说中巧珍出嫁的情节,是以喜写哀这一艺术表现手法的典型运用,路遥在小说中对于陕北婚俗的叙述已经相当地完备了,但是小说和电影毕竟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呈现方式,电影作为一种视听结合的艺术呈现方式,能给观众带来强烈的视听震撼,而小说则不能和电影一样传达得那么形象和生动。

“电影是视听的艺术, 是直观的表达, 所以要选取最典型和最具视觉冲击力的场景, 来进行情感的表达和创作目的的挖掘, 夸张夸大, 缩短删减, 有选择、有意识地凸现部分情节和细节。”在电影中,巧珍出嫁有长达八分钟的镜头,是电影中最长的一个情景。导演将细节放大特写婚宴上的丰盛佳肴、人们的笑脸、孩子的喜庆、唢呐的喧闹,展示出这场盛大婚礼是多么的场面热闹。铺天盖地的红色和响彻云霄的唢呐喜乐显示着婚礼的热闹喜庆氛围。然而,镜头又对准了巧珍红盖头上的眼泪,外人的喜庆热闹与巧珍的眼泪形成鲜明的对比,显示出浓郁的悲剧色彩。电影中主观镜头的使用也达到了不一样的效果,巧珍望向高加林家的窑洞,暗示了巧珍心中的悲伤。而以上这些镜头语言所表达出的效果,在小说当中则很难达到, 这便显示出了电影作为视听艺术形式的独特优势。

唢呐声、爆竹声、嫁妆、剪纸、出嫁骑牲口、头顶红盖头、抱新娘子上马等婚俗, 都呈现出陕北特有的婚嫁民俗,展现出浓郁的西部风情。这些婚嫁民俗的展示加强了整部影片的地方气息, 更是将传统婚俗中的“热闹”二字发挥到极致,与刘巧珍的心理状态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加了悲剧气氛。

二、电影和小说不同的西部意象呈现方式

黄土地、陕北民歌、婚嫁民俗作为典型的西部意象,在小说《人生》和电影版《人生》中以不同的方式被呈现出来。“在表现西部风情和民俗方面,路遥当时的创作是无意识的,而吴天明是有意识的。”小说文本对于西部意象的呈现,在很大程度上是为故事设置背景,是作者讲述故事之余内心的自然流露。而电影版《人生》则对民俗风情进行了更加细致的描写,“成为揭示作品主题和人物内心活动的有力手段”。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电影对于西部意象的呈现在很大程度上具有刻意性,一定程度上是为了渲染而渲染。

而作品呈现方式的不同与创作者的创作意图有关。电影版《人生》的导演吴天明渴望拍摄出一部呈現西部意象的乡土电影,因而在电影中呈现了更多西部意象。“我很早就想拍一部乡土电影,《人生》的问世实现了我的夙愿。”而电影的编剧路遥在创作小说时并没有对西部意象多加描述,但是在电影的创作中,作为编剧的路遥却倾向加入更多的民俗元素。“一般认为农村题材的电影只要有所谓的生活气息就行了。我不想停留在这一点。我觉得,这部片子要表现的不仅是陕北的人情、民俗和大自然的风貌,还应揭示出蕴蓄于其间的社会的、历史的、审美的甚至哲学的内涵。”可见,电影版《人生》的创作者吴天明和路遥都希望电影通过西部意象的呈现来更多地展示西部风土人情,因此造成了小说和电影在西部意象呈现方式上的不同。

而作品呈现方式的不同与中国电影的发展契机有关。改革开放初期,随着国门再度打开,以欧美为代表的西方世界再次走进中国人的视野,人们在接受西方文化的同时,却对自身的文化贴上了“封闭”“落后”等标签。电影界也面临着西方电影文化的挑战,如何为电影注入本民族特有的风土人情和民族文化,从而实现本国电影民族化、世界化,是这一时期电影创作者面临的现实问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吴天明顺应时代要求,积极进行艺术上的创新,创作出呈现西部意象的乡土电影。

三、结语

相比于小说《人生》,吴天明执导的电影版《人生》更加注重黄土地、陕北民歌、陕北婚嫁民俗等西部意象的呈现。在呈现方式上,小说《人生》并没有刻意呈现西部意象,而是将这些西部意象作为故事的背景呈现。而电影版《人生》在西部意象的呈现上,一定程度上具有刻意性。小说和电影呈现方式的不同与创作者的创作意图、电影发展契机有关。

参考文献

[1]刘昕荣.吴天明电影的西部经验[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5.

[2]李琼.浅析高加林的爱情悲剧——小说《人生》与电影《人生》的启示[J].中学语文,2015(18):126-128.

[3]石立千.论电影《人生》的地域特色[J].电影评介,2007(22):54-55.

[4]巩杰.环境制约下的别无选择——参照小说浅析电影《人生》[J].小说评论,2007(S1):225-229.

[5]肖云儒.第二次征服《人生》——从小说到电影[J].小说评论,1985(1):71-76.

[6]吴天明,柏雨果,智磊.《人生》——我对乡土电影的追求[J].人民画报,1985(2):17-21.

[7]路遥.《路遥文集》(第五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361.

河南大学文学院  河南  开封  475001

猜你喜欢

电影小说人生
How to read a novel 如何阅读小说
倾斜(小说)
人生中的某一天
人生悲喜两字之间
文学小说
汤姆?提克威影片的审美特征
解读张艺谋影片的视觉审美
后现代视域下香港电影的解构与建构
国产“现象级”影片的跨文化症候
不在小说中陷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