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脱贫攻坚背景下的高校发展型资助提升路径

2021-06-28李海燕李梦凡

文教资料 2021年6期
关键词:资助育人脱贫攻坚

李海燕 李梦凡

摘   要: 高校资助政策,是脱贫攻坚和教育扶贫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国家发展教育事业、优化教育结构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正的有效手段。当前,发展型资助,成为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必然趋势。针对一些高校资助中存在的问题转变资助理念,针对不同学生在不同阶段的需求精准资助,创新资助途径,有利于寻求发展型资助提升路径。

关键词: 脱贫攻坚   发展型资助   资助育人

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0年要优先稳就业保民生,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努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1]。教育扶贫是脱贫攻坚战工作的重要方面,高质量的教育扶贫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和增强贫困群众造血能力的重要抓手[2]。

自我国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2007年开始建立后,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不断加大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力度。2019年,相关部门制定并颁布了《学生资助资金管理办法》和《本专科生国家奖学金评审办法》,进一步规范奖学金认定和评审工作的标准和流程,加强资金管理,提高使用效益。在资助范围和资金投入上,2019年的资助人数和资助资金持续增长,国家资助普通高校学生4817.59万人次,资助金额1316.89亿元,比上年增加166.59亿元,增幅14.48%[3],其中财政投入仍在资助资金总额中占主导地位。

然而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转型,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及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群体特征不断发展变化,现行高校学生资助政策在运行中显现出了一些问题,经济困难学生的获得感相较之前有所下降,与投入成本相比,现行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边际效用递减现象。

一、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现状

(一)资助理念滞后,缺乏人文关怀。一方面,是重视物质而轻视精神。当前高校学生资助以奖、助、贷、补等方式为主,主要目的是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学费和生活费用不足的问题,但这种经济资助为主的体系既没有关注到经济困难学生的自我认知偏差等心理问题,又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原生家庭经济困难带来的综合素质偏低的问题。单一的经济资助模式容易使经济困难的学生重复、机械地申请和获得资助,甚至部分学生容易形成“等、靠、要”的惯性思维,高校资助的育人功能难以发挥。

另一方面,重视供给、轻视需求。在当今社会形势下,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面临的不仅是物质匮乏,还有心理问题和综合素质不足,由于每个经济困难学生面临的实际困难不同,单一地实施奖助贷等资助政策,资助效果并不理想。相较于其他学生而言,经济困难的学生需要更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更具适用性的锻炼技能平台和更多综合素质能力增强的机会。

(二)资助主体单一,欠缺全员投入。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大数据技术的普及应用,高校资助工作势必趋于精细化、个体化,资助工作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将会大大提高。目前部分高校资助体系的执行主体是各高校的学工队伍,然而学工队伍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日常管理、党团建设等工作的主体,工作量大且烦琐。根据教育部规定,高校辅导员岗位的师生比基本在1:200左右,辅导员与学生的配比比例决定了以学工队伍为主的资助工作体系无法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进行面面俱到的管理,且受限于专业水平等客观因素,学工队伍对于经济困难学生的学业、心理等方面的帮扶力度有限,资助的育人功能效益不明显。

(三)资助内容欠缺,育人功能弱化。在高校资助工作中,资助只是手段,育人才是目的。当前大部分高校资助制度设计中体现的育人功能不够突出,一是在资助中多采取无偿资助的方式,未规定受资助学生的职责,容易使学生产生懒惰和依赖心理,不利于学生学业进步和心理健康,也不利于教育资源的有效配置。二是在勤工助学制度中,存在勤工助学岗位层次较低的问题,忽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发展需求,不利于综合能力增强。三是在高校资助监督和评价过程中,评价的主要指标多为提供的经济补助,忽视学生在接受资助过程中的自我成长与发展,较少关注学生的心理、人格和技能等综合素质指标。

为解决当前高校资助工作面临的问题,凸显高校资助的育人功能,发展型资助已成为新时代高校在资助工作中必然选择的资助模式。

二、脱贫攻坚背景下高校发展型资助提升路径

(一)改善育人理念,树立全员育人意识。高校资助应首先明确资助的最终目的是育人,逐渐改变以经济帮扶为主的资助形式,更关注经济困难学生在心理、情感、技能、思想等方面的问题,从促进学生成长成才、长远发展的角度出發制订资助内容和规则,注重物质帮扶与精神关照相结合,加强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变保障型资助为发展型资助。

只有资助工作者从根本上转变思想,主动从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认知高校资助工作,才能全面、充分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思想人格、专业素质、社交能力等综合能力,才能有效发挥资助的育人功能。

变“保障型资助”为“发展型资助”,必须建设更专业的资助工作队伍,调动各方资源,使高校所有部门和教职工都发挥资助育人的作用。一方面,要从资助育人团队的数量入手,高校资助团队主要包括资助政策体系的制定者、管理者和具体实施者,分别对应学生工作领导机构、学生资助管理机构及职工和各学院的辅导员及各部门的后勤工作人员等,除此之外,要将专业教师和后勤工作人员纳入资助育人体系,在对学生进行物质帮扶的同时关注学生在学业、心理、生活、道德和精神等方面的问题。保证从事资助工作的人力资源充足,是确保资助政策从科学制订到贯彻落实和监督反馈的基础。另一方面,要从资助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入手,定期组织心理辅导、教育管理、财务管理等相关专业技能培训,使资助工作者在熟悉国家和本校资助政策和工作情况的同时增强自身的业务能力。

(二)针对不同学生在不同阶段的需求精准资助。各高校要把资助育人贯穿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整个大学期间成长发展过程中,只有根据大学不同阶段的特点制订相应的资助政策,才是真正把经济困难学生的长远发展放在首要位置的发展型资助模式。

入学前,学校要充分向学生及家长宣传国家资助政策和本校资助工作情况,一方面,高校可以通过与各级教育部门联合的方式,提供咨询服务。另一方面,高校要通过制作并邮寄资助指南、开设资助咨询热线、建设专题网站等方式将本校的资助政策内容告知新生及家长。

就读期间,资助工作要尽可能科学化、精准化。发展型资助的关键是精准资助。首先要科学评定资助对象,在保证评定程序和结果公平、公正、公开的同时尽可能全面地采集经济困难学生的信息,全面、准确地了解资助对象的现实需求和发展规律,综合判定困难程度,掌握真实情况,按需资助,尽可能发挥资助育人功能。其次在资助政策实施过程中,由于学生的家庭情况可能会有所变化,资助工作中要进行不定期的家访,既能够全面了解资助工作的实际效果,又能验证学生提供的经济困难信息的真实性,对谎报、瞒报等情况进行惩处和诚信教育,培养学生的契约精神和法律意识。最后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建立经济困难学生的信息档案库,依靠辅导员全面深入了解资助对象,根据学生实际学习生活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资助形式和内容,做到资助工作动态化、科学化。

毕业后,大学生面临就业歧视、求职门槛高等问题,经济困难的学生由于原生家庭带来的经济原因和成长环境,在求职就业和升学等方面面临更多困难,还有一部分学生对毕业后何去何从感到迷茫和焦虑。学校要针对现实情况进行就业帮扶,提供就业情况咨询、求职技能培训、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就业心理素质培训等服务。

(三)创新资助育人方式和途径。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根本目的是育人,帮助受资助学生全面、长远地发展。发展型资助要求高校资助工作在物质帮扶之外根据学生的个人发展需求提供资助,解决学生的成长与发展问题,要求高校在资助工作中实现无偿资助与有偿资助、显性资助与隐性资助有机融合,凸显资助育人功能。

高校可通过创新勤工助学制度的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锻炼综合能力,培养自立自强的品格。第一,当前校内勤工助学岗位多为体力型等偏低级的工作岗位,对学生的综合能力锻炼不足,要尽力为学生提供知识型和能力型岗位,使学生获得更多的能力增强机会。第二,加强校企合作,吸引有社会责任担当的企业为经济困难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学生不仅可以得到更多的经济酬劳和能力增强平台,还能有更强的获得感和满足感。第三,鼓励学生实施团队化项目,大部分高校勤工助学政策多为学生个体以值班形式进行,团队化参与板块化工作的做法不多,设置专题资助,以项目立项的形式要求学生以团队形式参与校区服务建设、专业课题研究、就业创业、专利研发等项目,要求高校行政人员、专业教师和学生工作团队参与指导,以工作为纽带将项目单位与学生团队相联系,促进学生自我教育、管理和服务。

此外,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一方面资助育人工作需要借助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利用新媒体平台互动性强、受众广泛、信息承载力强等特点,第一时间向学生、家长及学校其他职能部门传达资助育人工作的各类信息,拉近与经济困难学生的距离,扩大资助工作的影响范围。

另一方面,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高校资助工作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建立个性化、动态化的资助管理系统。在保证信息安全和不侵犯个人隐私的基础上,利用大数据技术收集经济困难学生的相关信息,由专职资助工作人员统一整理和归纳,工作人员可以更详细地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及变动,利用信息技术绘制经济困难学生的个人画像,以求提高资助工作的准确性,确保资助育人政策针对不同需求的学生精准实施。同时学校要定期维护、及时更新系统,以增强资助政策实施的科学性,提高资助工作的资金使用效率。

在脱贫攻坚的决胜时期,资助工作的覆盖范围越来越广,惠及群众越来越多,高校应该转变育人理念,树立全员育人和精准资助意识,创新资助育人方式和途径,争取建立个性化、动态化的资助管理系统,寻找当前发展型资助模式的优化路径,促进经济困难学生全面发展,达到育人的目的,进一步促进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开展,有利于教育扶贫大格局的构建和完善。

参考文献:

[1]新华网.政府工作报告——2020年5月22日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EB/OL].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20lh/2020-05/22/c_1126018545.htm?baike,2020-05-22/2020-05-30.

[2]李志强.教育扶贫是彻底稳定脱贫的重要推手[EB/OL]. http: //www. 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2/16/c_128724 508.htm,2020-05-26/2020-05-30.

[3]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2019年中国学生资助发展报告[EB/OL]. http: //paper. people.com.cn/rmrb/html/2020-05/21/nw.D110000renmrb_20200521_1-07.htm,2020-05-21/2020-05-30.

基金項目:本文系2020年山东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专项(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研究)“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新思路研究——以“展翼计划”为例”(项目号2020F12)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资助育人脱贫攻坚
打赢脱贫攻坚战,民主党派如何作为
十八届五中全会以来的脱贫攻坚——基于新闻联播相关报道
天柱县整合涉农资金的实践与思考
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让阳光点亮你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