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校企合作模式的“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研究

2021-06-25黄海端罗秀艳张佳杰

文教资料 2021年7期
关键词:校企合作模式培养机制双师型

黄海端 罗秀艳 张佳杰

摘   要: “双师型”教师培养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是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本文分析国家的政策背景,结合学院实际,针对学院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构建适合学院的“双师型”教师标准,在校企合作模式下对“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进行研究,确定校企联合培养“双师型”教师能力提升策略方案,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推动学院发展。

关键词: 校企合作模式   双师型   培养机制

华北理工大学迁安学院是市校合作共建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建院时间短,大部分专职教师以应届毕业生为主,教师队伍相对缺乏专业生产实践方面的经验;教师接触新教育理念的机会不足,审视教育发展和教学改革高度不够,缺少深入研究教学实践与改革问题的方法论指导和实践指导等,距离建设一支好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不能满足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因此,基于校企合作模式的“双师型”教师培养是推动学院长期发展的必然选择。

1.“双师型”教师培养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部2018年工作要点〉的通知》(教政法〔2019〕1号)文件都对高等职业教师实践能力的提高,深化校企合作,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做出了明确要求和指示,也为如何进行培养指明了方向。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四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教师〔2019〕6号),提出了要在“双师型”教师的个人成长,尤其是实践教学能力方面加大力度,逐步构建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为高等职业教育提供强有力的师资保障。可见,通过校企合作平台开展“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但是,如何进行校企深度合作,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还没有成熟的路径可循,“双师型”教师培训的实施方面还存在以下问题:

(1)没有明确的定位和统一的认证标准。

近些年来,国家对“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越来越重视,出台了系列政策文件,为“双师型”教师培养指明了方向,但是还未提及具体的定位和标准,学院在统计“双师型”教师时没有明确的概念,双师定位有的学校认为所有专任教师包括在内,有的认为是除去公共课、通识课、文化课教师之外的实践性要求较强的专业课教师。没有统一的认证标准,有的学校认为双师必须有双证;有的认为要求有双素质,有實践经历,但是教师具体需要多长时间的下企业实践经历各不相同;有的既要有双证又要有双素质、双职称等。

(2)缺乏专项的培训经费投入。

专项培训经费的投入力度直接影响“双师型”教师素质的发展,虽然国家最新出台了系列文件,对“双师型”教师培养越来越重视,强调注重教师实践能力的提高,也明确了“双师型”的教师比例和参加顶岗实践的时间,但是并没有明确专项培训经费的具体拨发和具体实施措施,由于学院大部分教师是人事代理,本来就没有国家财政拨发,无形增加了学院教师培养培训方面的资金压力,尤其是“双师型”教师培训的费用并未列入学院经费预算的范畴。只能利用较少的经费于寒暑假参加短期顶岗实践活动,无法形成持续性的长效培训机制,保证不了“双师型”教师的建设质量。

(3)评价激励机制和政策引导不完善。

完善的“双师型”教师评价体系和政策引导是学院“双师型”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条件。目前,国家颁发的相关政策中有关考评机制方面的内容还不够完善。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训在培训目标、培训标准、培训激励机制、双师资格认定等方面还没有形成一套可操作性的培养和实施方案。“双师型”与非“双师型”在工资待遇方面没有差别,学校并未将“双师型”教师参加的培训纳入绩效工资、职称评聘、评优评先等考核当中,使得教师不清楚参加培训后的晋升渠道,不完善的评价激励机制和政策导向无法提高教师的积极性。

(4)校企合作不够深入,培训成效不明显。

高职院校在执行过程中缺乏完整的培训体系和培训计划,教师只是利用寒暑假自主联系企业进行短期的顶岗实践,企业追求的是利益最大化,更加注重产出,不愿意接受这种形式化的挂职锻炼,使得教师并不能真正上手操作,只是走马观花,了解皮毛。最后的考核方式以参加顶岗实践的心得体会和总结为主,没有取得明显的培训成效,对教师专业素质的发展起不到实质性的作用,导致教师对实践能力的提升缺乏积极性。

2.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构建

(1)构建学院的校本“双师型”教师定位和标准。

1990年,自上海高等专科学校学者王义澄第一次提出“双师型”概念以来,“双师型”教师的定位和标准一直没有明确的概念和统一的界定。“双师型”教师作为职业院校专业课教师队伍中的一个类别和层次,应该做较为具体且有针对性的认定。具体认定根据实际情况应该有定性的标准,又要适当地灵活掌握。本文参考了系列文献,结合学院实际情况,针对不同来源不同经历的教师制定符合学院特色的校本“双师型”教师定位和标准。按照《职教20条》的要求,“双师型”教师的数量应占专业教师总数的一半以上。学院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定位主要针对实践性要求较强的专业教师领域,公共课、文化课和通识课教师根据情况可适当放宽条件。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要素是认证标准,以建立科学合理的标准为抓手,提高教师实践应用能力水平。国家层面发布的有关职业教育教学文件并未提到“双师型”教师的认证标准,通过研究分析文献,结合江苏等8个省(市、自治区)对“双师型”教师的认证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探索,根据国家现有相关政策,本文以“双师型”教师的内涵需求为出发点,鉴于“双师型”教师身份具有双重性,认证标准至少从教师能力标准和行业能力标准两个方面入手。教师能力标准主要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专业基础知识、立德树人师德师风等综合素质的体现,在工作实践中主要通过教师资格证、取得的教学成果和相应的荣誉、年度考核、指导学生取得的成绩等体现水平和能力。行业能力标准主要指与教师专业相同或相近的行业企业、实践技能相关联的内容,主要通过与专业相同或相近的权威机构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行业企业实践经历或具有较高认可度的“能工巧匠”荣誉证书等体现。这两方面有机结合,作为学院“双师型”教师的认证标准。

(2)健全制度建设,调动教师获取“双师”素质的积极性。

将培养教师实践能力纳入师资培养培训计划全过程,并作为师资队伍建设的长期发展目标。继续推行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进一步修订《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的实施办法》,加入考核机制,将参与顶岗实践的校内专任教师在企业的工作情况(出勤到岗、培训学习)、工作表现(技术提升、技术服务等)和工作业绩(发明专利、论文论著等)均纳入考核范围。

完善教师教学质量考核评价体系,突出对专业教师实践技能、企业工作经历、教学能力、团队合作及职业道德修养等方面的评价,把教师的应用技术研发、成果推广、社会服务成效、教师水平及师德表现纳入考核指标。充分利用学院已建立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引导并激励教师积极承担联系企业的责任,更新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主动适应企业需求,调动教师参加社会服务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院鼓励教师在取得本专业讲师以上资格证书的前提下,再获取人事部门、劳动部门等权威部门承认的相同或相近的其他系列专业资格证书。将教师实践培训情况、职业资格证书、与企业共同研发的项目成果等列入教师职称评聘、职务聘任、评优评先等考核条件。对获取“双师型”教师资格的,给予报销考试资料费、差旅费和一次性奖励,在晋职评优中优先考虑。通过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增加专项拨款,鼓励教师以横向课题的形式参加合作企业项目的研发。

(3)优化师资队伍结构,逐步培养专业带头人,发挥核心引领作用。

学院大部分教师都是应届毕业生,缺乏企业的现场实践经验和专业技能,学院需要经过长期的教师培训,将现有教师逐步培养成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团队。“双师型”教师培养发展目标划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应有不同的专业技术等级要求和实践能力条件。其中,高级目标是培养“双师型”教师的最高要求,即培养专业带头人,自身不仅要具备与本专业相同或相近的高级技术职称,具有职业资格证书或取得相关的技术成果,还要发挥核心引领作用,组建教学团队,实现专业发展目标,逐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科研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加强和企业的深度合作,积极推动学院的课程建设和专业建设,编制校本教材,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健全人才引进机制,推行校企互聘互派制度,聘任一批有经验的企业高级工程师作为兼职教师。拟定《校企双方工作人员互派互聘制度》《兼职教师聘用实施细则》《客座教授聘请办法》等多项制度,确立校企双方在人才互聘互派中的管理模式,建立校企人才“互派共育”机制,逐步建立兼职教师“双师”团队人才资源库。

(4)搭建基于校企合作、校城融合的教師培养培训平台。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部2018年工作要点〉的通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等文件都提到把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作为重点,通过校企合作开展“双师型”师资队伍培养培训工作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自建院以来,学院和唐山理工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河北科信实德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等二十余家企事业单位签订了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协议。以校企合作为契机,在“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方面加强校企双方的基地建设内容,实现“双师型”教师培养目标。

通过这个平台,一方面企业为教师直接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学院制定了《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的实施方案》,利用寒暑假让部分教师走进企业,亲身参与企业实践,熟悉行业前沿的技术,把企业理念带进课堂,提高教师实践操作能力,促进教师的双师素质培养。另一方面学院邀请企业的高级工程师或企业技术能手来学院担任兼职教师或客座教授,参与学院相应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校本教材开发,共同构建课程体系,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等。同时,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的发展,学院还可以采取“线下+线上”的培训模式,邀请企业技术人员利用空余时间录制真实工作环境现场视频进行讲解,将这些资源用于教师“线上”实践培训,确定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

(5)建立教师“双元制”,挖掘校企合作深度培养模式。

学院尝试建立教师“双元制”,教师既是学校教师,又是企业技师或技术员。通过挂职锻炼,加强校企深度合作,教师协助企业改善生产工艺、共同研制实验项目,进行技术创新等。

在学院内设立校企合作工作室,教师与企业共同设计或研发短期的项目设计,可以将项目引入课堂,在具体的方案设计过程中,企业的设计师可根据需要进入课堂为学生们指导具体的设计表达方法。通过教师与设计师之间的相互学习,可提高教师的设计能力和水平。

校企合作工作室的技术顾问可以是与学校合作的企事业专业技术人员,专业技术教师设计实践项目,根据课程类别集中几周时间让学生参与进来。打造出属于迁安学院独一无二的工作室教学方式,为学院创新创业实验项目和工程师进课堂的实施奠定基础。

3.结语

“双师型”教师培养及教师队伍建设已成为职业院校的发展趋势,近年来,国家更加高度重视,出台了系列政策文件,基于对文件的分析和其他院校的参考,适时构建学院的校本“双师型”教师定位和标准,科学规划,合理定位,以校企合作为契机,构建“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提高学院的“双师型”教师水平。

参考文献:

[1]方耀萍.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路径及多元化保障体系构建[J].教育与职业,2020(6):61-64.

[2]俞启定.“双师型”教师的定位与培养问题辨析[J].教师教育研究,2018,30(4):30-36.

[3]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EB/OL].(2005-10-28)[2018-01-01].http://www.gov.cn/zwgk/2005-11/09/content_94296.

[4]教育部.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规定[EB/OL].(2016-05-13)[2018-01-01].http://www.moe.edu.cn/srcsite/A10/s7011/201605/t20160530_246885.html.

[5]徐石交.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研究[J].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9(02):12-16.

[6]王鑫,刘鑫.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机制研究——以辽宁省开设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院校为例[J].职教论坛,2016(5):5-9.

基金项目:本文为华北理工大学校级教改项目“基于校企合作模式的‘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研究”(项目编号:Y1838-11)的成果。

猜你喜欢

校企合作模式培养机制双师型
基于学生满意度的广西旅游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机制创新研究
校企合作模式在中职汽车营销教学中的应用
呼和浩特高职财经类专业校企合作模式调研报告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