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督灸半灸法干预老年男性肾阳亏虚型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研究*

2021-06-22河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

河北中医药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灸法膀胱经督脉

河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

董 莹 薛 璐 武润泽 刘欣琦 何 立(石家庄 050011)

提要 目的:研究督灸半灸法干预老年男性肾阳亏虚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法将70例符合诊断及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5例。对照组用西药,口服非那雄胺5 mg/d、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0.2 mg/d,晚睡前服用;治疗组用督灸半灸法,以督脉及足太阳膀胱经为主,1周治疗1次,4周为1疗程,共2个疗程(即2个月)。治疗2个月后对疗效进行评价,评价指标为膀胱残余尿量(PVR)、夜尿次数、国际前列腺症状(IPSS)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QoL)评分。结果:2组治疗前的PVR、夜尿次数、IPSS评分和QoL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2个疗程之后,2组PVR、夜尿次数较治疗前减少,2组IPSS评分、QoL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且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77.1%,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1.4%,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督灸半灸法可明显改善老年男性肾阳亏虚型BPH患者的临床症状,可有效缓解病痛,改善生活质量。

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是影响中老年男性的常见疾病,因增大的前列腺压迫膀胱出口,造成尿路刺激症状及尿路梗阻症状——下尿路症状(LUTS)为主要症状的疾病。BPH是一个慢性的、长期的、复杂的发展过程,发病率与年龄的增长呈正相关,即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1]。60~85岁,男性中前列腺体积增大的比例可由50%达到90%以上[2]。除了年龄的增长,BPH的发生还与有正常功能的睾丸、代谢异常性的疾病等有关[3]。治疗也是长期的过程,因此对病人的依从性要求高。现代医学治疗BPH主要有西药和手术2种方式。西药种类繁多,服用疗程长。手术是治疗BPH的另一种方式,手术有适应症,术后可能导致一些并发症,一些老年患者对手术的方式接受度较差。因此,需要探寻一种新的、简便有效的方式来治疗该病症,减轻患者痛苦,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在本次研究中,笔者针对老年男性肾阳亏虚型BPH的发病原因和病机特点,以督灸半灸法为治疗手段,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8年7月至2019年12的患者,入组前进行相关的检查及评分,符合纳入标准后入组,共收集病例7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各35例,所收集患者来自河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针灸科。对照组,年龄60~82岁,平均年龄(68.33±5.49)岁;病程3~10年,平均病程(5.76±2.27)年。治疗组,年龄63~80岁,平均年龄(67.91±6.64)岁;病程2~9年,平均病程(5.68±2.98)年,经统计学分析,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患者在年龄、病程上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考良性前列腺增生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试行版)(2017年)[4]制定:(1)西医诊断标准:①临床主要表现为LUTS症状。a.储尿期症状表现为尿频、尿急、尿失禁、夜尿次数增多等;b.排尿期症状表现为排尿困难、踌躇无力以及间断排尿等;c.排尿后症状表现为排尿不尽、尿后滴沥等。②B超检查证实有前列腺增生者。③直肠指检发现中央沟变浅或消失。(2)中医诊断标准:①主症:排尿困难,腰膝痠耎,尿频。②次症:面色白光白,畏寒肢冷,神疲乏力,夜尿增多。舌脉:舌质淡、苔薄色白,脉沉迟或无力。

1.3 病例纳入标准 (1)60~85岁男性;(2)符合上述西医及中医诊断标准;(3)国际前列腺症状(IPSS)评分在0~19分之间;(4)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4 ng/mL;(5)自愿参加本次研究,能配合相关检查、治疗,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4 排除标准 (1)不符合上述诊断标准;(2)有盆腔手术、前列腺手术或外伤病史者;(3)患有异位前列腺、尿道狭窄、前列腺癌、前列腺结核者、神经性前列腺功能障碍者;(4)伴有严重心血管疾病者(如心衰、房颤、心脏支架植入)和肾脏疾病者(如肾衰竭、尿毒症)、内分泌疾病者(如2型糖尿病空腹血糖>8 mmol/L,接受胰岛素治疗);(5)生命体征不平稳、无法自主配合研究者;(6)督灸处局部皮肤破溃或对艾烟过敏者。

1.5 剔除或脱落标准 (1)误诊或误纳者;(2)患者在治疗期间因各种原因无法继续参加研究,自愿脱落;(3)因治疗而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或意外事件者;(4)依从性差,擅自在治疗期间使用其他疗法者。

1.6 治疗方法

1.6.1 对照组:口服非那雄胺5 mg/d、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0.2 mg/d,晚睡前服用,4周为1疗程,共2个疗程。

1.6.2 治疗组:用督灸半灸法。取双侧膀胱经第一侧线的肾俞至膀胱俞之间为施灸部位,包含督脉及足太阳膀胱经。患者俯卧位,暴露施灸部位,并用75%乙醇常规消毒。消毒后,在施灸部位先均匀涂抹姜汁,上铺桑皮纸,继于桑皮纸上铺上宽7 cm、下宽8 cm、高2 cm的梯形生姜泥。把艾绒搓成5 cm×1 cm×1 cm的梭型艾柱,放置于施灸部位。用线香点燃艾柱的头、中、尾,使其均匀燃烧,温度恒定。灸完1壮后更换艾柱,连灸3壮后移除生姜泥,用热毛巾擦净皮肤。1周治疗1次,4周为1疗程,共2个疗程。治疗前嘱患者排空膀胱;治疗时要注意观察,随时询问温度,防止烫伤或温度低影响效果。治疗后嘱患者多饮水,注意避寒保暖。

1.7 观察指标 记录治疗前和治疗2个疗程后的膀胱残余尿量(PVR)、夜尿次数、IPSS评分和生活质量(QoL)评分。PVR由B超检出。IPSS评分量表判断患者症状的严重程度,0~7分为轻度、8~19分为中度、20~35分为重度,本次研究取轻度和中度病例。QoL 评分0~6分,是生活质量评分量表,0分为高兴,6分为很糟,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生活受该病的影响越强,生活质量越差。

1.8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1997) 的相关内容进行临床疗效评判。主要由临床症状、IPSS评分来评定。⑴显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治疗后IPSS评分较治疗前减少大于70%,小于90%;⑵有效:临床症状有改善,治疗后IPSS评分较治疗前减少大于30%,小于70%;⑶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治疗后IPSS评分较治疗前减少小于30%。

2 结果

2.1 2组患者的PVR、夜尿次数、IPSS评分和QoL评分情况 2组治疗前的PVR、夜尿次数、IPSS评分和QoL评分,P>0.05差异无显著性。治疗2个疗程之后,2组PVR、夜尿次数较治疗前减少,2组IPSS评分、QoL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且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显著性,详见表1。

表1 2组PVR、夜尿次数、IPSS评分和QoL评分

2.2 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情况对比 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91.4%,高于对照组的77.1%,P<0.05,差异有显著性。详见表2。

表2 2组患者疗效对比 (例)

3 讨论

BPH的发病机制仍不明确,但随着研究的进展,发现一些密切相关的因素。首先年龄越高,该病的发病率越高。有研究显示睾丸产生的睾酮具有影响前列腺体积的作用,男性体内的性激素失衡是导致BPH的一个因素[6]。现代生活方式的变化,许多代谢疾病也成为BPH发生、发展的一大重要危险因素,比如胰岛素抵抗、血脂异常、中心性肥胖等[7]。单核苷酸基因多态性对BPH发生、发展和预后也有不同的影响[8]。尿频、尿急、尿潴留、夜尿增多等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身体健康,也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不健康的心理状况下,患者睡眠质量和时间受影响,进一步也影响了肌体内分泌和激素的调节,加重激素失衡,诱发代谢疾病的发生[9]。随着BPH病情加重,尿路梗阻症状也加重,继发尿潴留、膀胱顺应性降低等逼尿肌损伤症状,甚至出现肾损伤等严重症状。因此要积极治疗。轻、中度病情者用药物治疗,也是一线首选治疗方法,本研究采用α-受体阻滞剂——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以松弛平滑肌,缓解膀胱出口梗阻;5α-还原酶抑制剂——非那雄胺以缩小前列腺体积,改善症状。临床还有缓解储尿期症状的M受体拮抗剂和具有非特异性消炎作用的植物制剂。这些药物能改善症状,但是长期服用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因此用药要谨慎。中重度严重影响生活者可行手术治疗,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是手术治疗金标准,还有经尿道柱状水囊前列腺扩开术、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与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电切术等术式,都有各自适应症,但患病者多为中老年人,对手术的接受度一般较差,且术后或多或少存在的并发症也增加了患者的担忧。

结合BPH所表现的尿路刺激症状和尿路梗阻症状、前列腺的解剖位置,可归属于中医中“癃闭”“精癃”的范畴。癃闭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病位责之于肾与膀胱。《素问·灵兰秘典论》有云:“膀胱者,州都之官。”膀胱储藏尿液,气化功能正常而排小便出。肾主水,肾的气化调节体内水液排泄。两者共司小便。膀胱气化无权、膀胱气化不利、肾阳衰惫、肾阴亏损皆可导致癃闭的发生。《素问·上古天真论》有言: “五八,肾气衰……七八,……肾脏衰,……”老年人久病或体弱,肾阳亏损,肾脏气化无力,亦致膀胱气化无权,气不化水,而尿频、尿急等储尿期膀胱刺激症状。肾气衰,控摄尿液无力,入夜阳衰尤甚,而致尿失禁、夜尿频多。肾阳衰惫,命门火衰,阴寒内蕴,寒邪阻滞肾与膀胱,致排尿困难、间断排尿、排尿不尽等排尿期、排尿后症状。因此,治则以温补肾阳,化气利水,通利膀胱为主。

陶弘景《名医别录》言:“艾,主灸百病。”艾灸是中医常用外治法之一,具有温经散寒、扶阳固脱等的效果。督灸则与灸法中隔物灸的方法相似,但比隔物灸的皮肤覆盖面广、温通力强。温热渗透力强,可打开局部毛孔,促进气血运行,使药力渗透。覆盖面广,可使局部更多、更直接地吸收药力。且督灸的时间比一般艾灸长,一次督灸的作用要强于一般艾灸,更能起到扶正祛邪、温经散寒,协调阴阳的效果。本次研究在温补肾阳、化气利水、通利膀胱为治则的基础上,根据蔡圣朝教授的通脉温阳督灸疗法[10],结合癃闭病位在肾与膀胱,故实行督脉半灸法,选取包含督脉上命门穴至腰俞穴上2寸一段,膀胱经上肾俞穴至膀胱俞穴一段(左右各一段)的区域。施灸时量小而时长,使督灸之效累计发挥作用,老年人易于接受此法,又不因一时量大、滋补过重而产生不适。半灸法主灸腰骶部,取腧穴的近治作用,直接达到温通肾阳,通利膀胱,利小便的目的。

督脉为“阳脉之海”,手、足三阳经与督脉上大椎穴交汇,督一身阳气、真元的运行,调阳经气血。在督脉上施灸,激发全身真元,促进阳气生发和肌体气血运行。若督脉经气虚衰,必然直接影响肾与膀胱的功能,不能制约水道。《灵枢经脉》中肾经的走行: “贯脊,属肾,络膀胱”。督脉与足少阴肾经相连,于督脉施灸亦可达到温补肾阳之效。足太阳膀胱经为“巨阳经”,腧穴最多,膀胱经第一侧线上有许多脏腑的背俞穴[11]。又与足少阴肾经相表里,在足小趾端相连,通肾中命门之气[12]。因此于膀胱经施灸,调整膀胱自身机能,发挥“州都之官”的职能。亦可振奋肾阳,调理肾脏。肾阳振奋,肾脏、膀胱气化功能正常,化气利水,控摄尿液力强,改善尿频等膀胱刺激症状及尿失禁、夜尿频多的症状。阳胜阴寒无以生,肾阳的温煦作用促使尿液不停滞而顺利排出,改善排尿困难、间断排尿等排尿期、排尿后症状。

腧穴是脏腑经络之气于体表转输的特殊位置,督脉与足太阳膀胱经经脉循行所过有重要腧穴。督脉上:腰阳关于《会元针灸学》中有记载:“关乎阳气下通经络,上通命门……通背化气,助力之用于外。关乎全身之阳强壮力之出入。”灸之可贯通上下内外经气,振奋全身阳气。《针灸问答·奇经八脉解说》曰:“再上十四椎,当肾正中,为命门穴。”命门与肾关系密切,是生命本源出入之地。张介宾、赵献可认为命门是五脏阳气生发之地,是元气之根,是全身脏腑活动的动力之源。灸之能温阳助火,激发先天真元,鼓舞肾气[13]。足太阳膀胱经上:肾俞为肾之背俞穴,解剖位置距肾脏及肾上腺相近,灸之可改善泌尿系统功能[14],疏通经络、补肾壮火。关元俞位于第5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灸之可治小便频数或不利。膀胱俞为膀胱背俞穴,灸之可治疗膀胱气化功能失调所致的小便不利等症。次髎穴在第2骶后孔,《针灸聚英》的“主大小便不利”就是对其作用的描述。灸之可刺激第2骶神经后支,加强排尿信号传入脊髓排尿中枢,增加对膀胱逼尿肌、尿道括约肌的支配,改善排尿状况[15]。灸督脉治本,温补肾阳,增强肾的气化功能,再配合灸膀胱经所改善膀胱机能,通利膀胱,气化水液治标。

最终研究结果示:治疗2个疗程后,2组PVR、夜尿次数均较治疗前减少,IPSS评分和QoL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且治疗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证明督灸半灸法可明显改善老年男性肾阳亏虚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临床症状,可有效缓解前列腺增生所造成的排尿刺激症状及排尿困难的症状,减少夜尿次数,改善生活质量,并且方法安全有效,易于为老年人接受。另本次研究结果中前列腺的体积在治疗后变化较小,无论是治疗前后组内比较,还是治疗后组间比较,均P>0.05,差异无显著性。招募患者数量较少、范围小、年龄层次少、研究时间短可能造成结果的偏倚。接之,要做好随访,扩大样本量和招募范围,增加研究时长,为督灸半灸法治疗老年男性肾阳亏虚型BPH提供更可靠的循证证据和临床经验。

猜你喜欢

灸法膀胱经督脉
脑-肾-督脉轴理论初探及临床应用
鲍远程从督脉论治脊柱疼痛经验
国内外灸法治疗癌因性疲乏随机对照试验的文献质量分析
中正平和是养生的根本
刺络放血单独应用及联合膀胱经埋线法在跟痛症的治疗效果对比研究
背部刮痧治疗皮肤瘙痒验案一则
古代文献中岭南灸法及其发展源流*
下午动一动,疏通膀胱经
最方便的健身
调任通督针法联合膀胱经拔罐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症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