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校本课程整合策略探析

2021-06-21邵锦灿

基础教育论坛·上旬 2021年5期
关键词:校本课程核心素养

邵锦灿

摘  要:核心素养落地的关键在于学校相应的课程建设,尤其是校本课程的开发。学校课程就如同一个产品,从构思到研发再到成品要经过一系列的流程。然而,很多学校在校本课程规划中认识模糊,课程内容零散,且未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有寻找有效途径,将校本课程进行科学整合,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校本课程;内容整合

当前,小学教育阶段存在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体系,该体系很好地展现了课程建设的全面性。但在具体实施中,部分学校由于课程内容太多而出现零散、碎片化的情况,尤其是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上,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综合育人,制约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基于此,文章以广东省东莞市莞城实验小学“智行小主人”课程为例,探析小学校本课程的整合策略。

一、理清核心素养与校本课程的契合点

要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必须在遵循课程建设本质和规律的基础上,寻找核心素养与校本课程的契合点,这也是校本课程整合的基本前提。

核心素养指向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涵盖了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内容。但是,在实际育人目标的凝练中,学校需要继续转化该素养,使其符合学校师生的实际情况。对此,莞城实验小学根据学校现状进行了核心素养的校本化表达,即阳光健康、诚信率真、睿智多才、勇于尝试、爱国情怀五个方面,并确定了学生的外在表现样态:健康、率真、聪慧,在“健康”的基础上还强调“智”和“真”。

核心素养的校本化表达,能更好地为校本课程的开发指明方向,使两者形成契合点。有了明确的育人目标与育人路径,才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校本课程开发的零散和碎片化。

二、促进校本课程整合的兩大要素分析

理清校本化核心素养后,学校在课程整合上要注意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校本化核心素养三者之间的高度关联,以便让整合后的课程既有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又相互渗透;既有延伸又有实践层面的拓展。如此培育出整合后新的教学生长点,使其成为学生自主成长的“发动机”。

1. 落实校本化核心素养,整合课程内容

当前小学课程内容虽然比较丰富,但仍存在课程内容与核心素养关联度不高的问题,尤其是关于自主发展、实践创新内容的缺失。整合校本课程,就是要科学地将不同学科课程内容与社会生活进行融合、整理和归类,以核心素养为支点,寻求融合的巧妙性。

莞城实验小学在健康、率真、聪慧三大校本化核心素养的基础上,整合出“生活小主人”“探究小主人”“社区小主人”“校园小主人”四大系列主题,形成“智行小主人”课程。

“生活小主人”以劳动教育为核心,规划衣、食、住、行、劳作等生活主题,展开与生活相关的职业体验类实践活动,学生自主参与。从中培养学生对不同行业的率真之爱,修炼聪慧之心、健康之魄。

“探究小主人”整合学校设计制作类课程,激发学生创意,鼓励学生制作各类小发明,开展专题调查研究活动,形成实地探究、实验探究、产品探究和宣传探究等学习思路,真正落实学生“聪慧”之校本核心素养。

“社区小主人”让学生走进社区、服务社区,在社区中参与各类主题考察研学项目。教师提前为学生设计合适的研学手册,让学生带着研学任务出发,并在实践中解决问题。这种融合STEM理念与研学的课程建设方式,进一步深化了“健康”“率真”“聪慧”的校本核心素养内涵。

“校园小主人”主要依托校园开设各类文化实践活动。例如,体育课中增加学生参与项目,设立学生裁判组、主持组、小记者组,学生趣味运动会项目设计、奖牌设计、活动吉祥物设计、各种标志设计等,以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和健康的心智。

2. 结合校本化核心素养,整合教学方法

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主要依靠其自身在实践中的感悟与积累。因此,课程教学方式应该更多引领学生自我体验、自主探究、自主发展、自我超越,与核心素养无缝链接的课程教学方法要注重主题化和趣味性。

莞城实验小学在实践中提出“3E”校本课程教学方法,使课程之间的整合更具黏合性。“3E”指“引入(Engage)、探究(Explore)、评价(Evaluate)”三个阶段。具体来说,教师引导学生了解主题,设定活动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作为主体,增强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多样化评价机制帮助学生更加细致、彻底地思考。

“3E”教学方法在具体实施中,体现为智行任务、智慧行动,内含“我来说”“小常识”“小访问”“小实验”“小调查”“小记者”“小天使”“小博士”“展示吧”等内容。

例如,在“水与健康”这一案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学生提出的有关健康的问题出发展开智慧行动,让学生在一个个有趣的科学实验探究中不断加深对研究主题的认识。

总之,教学方法体系的建立,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及自主实践和自主思考的能力,进而从各个层面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构建校本课程整合的两大支持系统

校本课程整合不仅要实现课程内和课程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整合,还需要有一定的系统支持,使整合过程更加流畅。

1. 建立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的建立要遵循分层性和丰富性。莞城实验小学听取专家、学生和教材编写组意见,反复修改形成完整的课程资源包,其资源内容分层而设,保证1 ~ 6年级上、下学期中均有资源可用,且内容丰富。

例如,“生活小主人”课程中有“生活中的标志”“纸与我们的生活”“我们的学习文具”“清洁工具大改造”“我长大了”“爱护我们的眼睛”“食品安全”“假日旅游计划”等资源;“探究小主人”课程中有“蔬菜的秘密”“吃的学问”“一次性筷子”“生活中的广告”等资源;“社区小主人”课程中有“我是科学迷”“小小气象员”“消防安全体验”“走进古建筑”等资源;“校园小主人”课程中有“多姿多彩冬至节”“有趣的游园活动”“课间小游戏”“美化课室”“校园环保行动”等。

由上可见,一系列丰富的课程内容,充实了校本课程整合实施的资源库,使校本化课程的建设更加有序可循。

2. 创新评价机制

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情况能够在特定情境下以一定的方式表现出来,学校以此有效地对其进行定量评价。莞城实验小学设置“我知道”“成长印记”栏目,引导学生概括参加活动后的学习成果,并用多种方式将其展示出来。学校结合每次活动的主要部分,设计相应的评价表,进行星级评价;通过“你知道吗?”的句式,引导学生了解与活动相关的课外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

创新后的评价机制,如同一根稳固的杠杆,撬动着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整合,不断向学生全面发展的方向良性延伸。

综上所述,对于小学学校来说,校本课程的整合不是自然生成的。而是需要进行多方面的探索与深层次思考的,除了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的技巧性整合,还要关注整合的资源与评价体系支撑,使核心素养更好地渗透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中,并自成一体。只要善于挖掘核心素养的内涵,重视学校发展的内在逻辑,校本课程的整合之路会越走越宽。

参考文献:

[1]孙瑞欣. 开发校本课程整合语文与艺术学科[J]. 辽宁教育,2018(13).

[2]张嘉.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校本课程整合开发与实施的实践研究[J]. 教学与管理,2015(3).

[3]张春芳.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整合实施的研究与探索[J]. 综合实践活动研究,2016(12).

猜你喜欢

校本课程核心素养
培养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中国人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及开发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