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西竹荪产业现状、问题及对策*

2021-06-21戴天放裘源春麻福芳徐光耀

中国食用菌 2021年4期
关键词:竹荪食用菌江西

戴天放,裘源春,张 诚,麻福芳,徐光耀**

(1.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所,江西 南昌 330200;2.江西省鹰潭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江西 鹰潭 335000;3.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业应用微生物研究所,江西 南昌 330200)

竹荪(Dictyophora spp.)是食用菌中的珍稀品类,其营养价值高、经济效益好,可以林下栽培、与水稻轮作、与其他作物间套作,是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的优选产业之一[1-2]。江西省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岗位组织专家调研发现,江西竹木资源丰富,受福建省辐射带动,竹荪产业逐步发展。同时,福建省因多年栽培竹荪导致土地产出下降,全国竹荪产能正在向江西倾斜的趋势明显。加上红托竹荪等优质新品种近年来开始在江西省示范推广,未来江西竹荪产业发展前景看好。为全面了解江西竹荪产业发展现状与问题,江西省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岗位在抚州、鹰潭、上饶、吉安等地开展了调研。

1 国内竹荪产业基本情况

1.1 竹荪基本特点

竹荪又名竹参,为竹荪属(Dictyophora) 真菌总称[3],是当今世界上名贵的食用菌之一。世界已报道的竹荪有12个种,我国有7个,主要为长裙竹荪(Dictyophora indusiata)、棘托竹荪(Dictyophora echino-volvata)、红托竹荪 (Dictyophora rubrovolvata) 和短裙竹荪 (Dictyophora duplicata),其中红托竹荪和棘托竹荪是由我国专家作为新种命名发表的[4]。

竹荪为腐生性真菌,其生长发育所需营养来自竹类或树木的根、叶腐烂后形成的腐殖质和其他有机质。微酸性土壤有利于竹荪生长,这与江西的植被和土地环境比较匹配。竹荪产品包括竹荪杆(衣)、竹荪蛋、竹荪盖、竹荪液(竹荪蛋中的分泌液,粘滑性强,含胶原蛋白,可做面膜美容)等,均富含氨基酸、多糖、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是优良的蛋白和营养源,具有健脾益胃、降血脂、降血压、抗氧化、抗肿瘤、抗凝血、抑菌消炎、抗辐射等作用,具有极高的食用及药用价值,在食品、药品、保健品、化妆品等产业领域应用广泛,前景广阔[5]。

1.2 国内竹荪产业情况

1.2.1 中国竹荪产业规模

中国竹荪产业历史悠久,其发展变化经历了3个时期,即食用野生竹荪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前),野生竹荪为主;人工栽培竹荪初期(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人工栽培的竹荪已经完全代替了野生竹荪;竹荪产业形成时期(21世纪初至今),产品、技术、产业链与品牌等基本成熟[6]。

在中国35种主要栽培食用菌中,竹荪排在第14位,是珍稀食用菌中的第1位[7]。2018年竹荪产业相关统计见表1。

如表1所示,2018年中国竹荪产量18.64万吨,占当年全国食用菌总产量的0.49%;产值31.33亿元,占当年全国食用菌总产值的1.12%;平均单位产值达1.68万元/t,是其他食用菌的近2.27倍,可见竹荪产业经济效益较高。

1.2.2 中国竹荪产业布局

不同地区,竹荪生产的主要品种也有差异,棘托竹荪、长裙竹荪多产于高温高湿地区,如云南、福建、江西、广东、贵州、四川等省份;而短裙竹荪则在温湿环境下分布,主要产于吉林、黑龙江、江苏、浙江等省份;红托竹荪主产于云南、贵州两省[8]。我国竹荪产业分布情况见表2。

表2 2018年中国竹荪产业布局情况表Tab.2 Table of industrial layout of Dictyophora spp.of China in 2018

如表2所示,我国竹荪产业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各地区,包括福建省、贵州省、四川省、江西省、浙江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湖南省、广东省、重庆市、安徽省等10个省份和地区。其中规模较大的主要有福建省、贵州省、四川省、江西省,这四个省份2018年度竹荪产量合计达18.14万吨,产值362.75亿元,占全国竹荪产业的97.32%。

品牌知名度较高的有四川宜宾竹荪、贵州织金竹荪、福建古田竹荪、江西抚州竹荪等,贵州省织金县(2000年8月)、福建省顺昌县(2008年5月)、四川宜宾长宁县(2009年12月) 均被中国食用菌协会授予“中国竹荪之乡”称号。

2 江西竹荪产业现状

2.1 江西竹荪产业规模

江西竹荪产业起初受福建古田竹荪辐射带动,首先在抚州地区发展,逐渐扩展到全省各地。近年来,由于以食用菌扶贫工作的推动,江西竹荪产业规模快速壮大。江西竹荪产业规模分析见表3。

表3 2018年~2020年江西竹荪产业规模Tab.3 Industrial scale of Jiangxi Dictyophora spp.from 2018 to 2020

由表3可知,据2018年《中国食用菌产业年鉴》统计数据,江西竹荪产业在全国排名第四,约占全国竹荪产量的7.42%,排名第一的福建省竹荪产量是江西的8.26倍,既表明江西竹荪产业体量小、也表明未来发展空间巨大。到2020年,江西竹荪面积为1 588.41 hm2、鲜品产量为17 887.5 t,均比上年增长12.20%;但是由于市场规律性波动,尤其是今年疫情影响,产值只有26 831.25万元,比上年减少31.30%。

2.2 江西竹荪产业布局

江西竹荪产业布局情况见表4。

表4 2020年江西竹荪产业布局情况表Tab.4 Industrial distribution of Dictyophora spp.of Jiangxi in 2020

如表4所示,按栽培规模划分等级,可把江西省竹荪产业分为4个区域。第一等级为万亩规模区域,即抚州地区,其为江西竹荪产业的主产区,起步最早、规模最大,2020年抚州竹荪面积达1 255.41 hm2,占全省的79.12%。抚州竹荪又以宜黄县为龙头,2020年宜黄竹荪面积7 99.2 hm2,占全省的50.39%;第二等级为千亩规模区域,包括鹰潭市(66.60 hm2)、新余市(65.93 hm2)、宜春市(65.290 hm2)、吉安市(53.28 hm2)4个地区。第三等级为百亩规模区域,包括上饶市(37.296 hm2)、赣州市(34.630 hm2)2个地区。第四等级为十亩规模区域,包括九江市(5.320 hm2)、萍乡市(3.330 hm2)、景德镇市(1.330 hm2)3个地区。

抚州市历来是江西食用菌大区,市、县(区)地方政府都非常重视,出台了不少扶持政策。如宜黄县出台了《加快推进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意见》,明确从2015年起县财政每年安排500万元产业发展基金,重点用于食用菌产业特别是竹荪菇产业的扶持和奖励,宜黄县现拥有竹荪菇生产专业合作社12家,竹荪菇栽培专业户和熟练菇农达2 000多户,有近200名竹荪菇产业经纪人提供竹荪菇产前、产中、产后服务[9]。第二等级千亩规模区域,主要是竹木资源丰富,有利于竹荪产业发展。第三等级百亩规模区域、第四等级十亩规模区域,均为辐射带动区域,或者扶贫驱动,缺乏规模效应与政策扶持,产业发展缓慢,时有波折萎缩。

2.3 江西竹荪品种结构

目前,江西生产的竹荪品种主要有棘托竹荪、长裙竹荪,均引自福建省,详见表5。

表5 2020年江西竹荪品种结构情况表Tab.5 Structure of Dictyophora spp.variety of Jiangxi in 2020

如表5所示,棘托竹荪栽培面积约占70%、长裙竹荪栽培面积约占30%。这两种竹荪品种均来自福建省,其中棘托竹荪品种有D89、D1等,由福建省农林大学培育;长托竹荪品种有D-古优1号,由福建古田食用菌研究所培育。

此外,红托竹荪气味清香、质感厚实,耐储存,菌帽、菌裙、菌杆、菌蛋、菌托、菌液等全身是宝,其市场价格是长裙竹荪3倍~4倍。红托竹荪为中低温型,适合江西山区气候与环境,具有较大的发展前景。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由省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赣中试验站引进贵州的红托竹荪,在贵溪试种成功。

2.4 江西竹荪生产经营情况

2.4.1 栽培模式

目前国内竹荪栽培模式主要有大田栽培、箱栽、架栽[10]。根据江西省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岗在江西的调研,江西竹荪栽培模式主要为大田栽培,即在大田作畦后,将发酵充分的培养料与菌种均匀地铺地畦面上,上面搭建大棚。由调查得知,竹荪鲜菇每公顷平均产量为13 500 kg~15 000 kg,最高达2 2500 kg;干菇每公顷产量为1 125 kg~1 800 kg。

但是竹荪栽培存在连作障碍,若连续3年在同一地块上进行栽培,产量将减少40%,品质明显下降,因此菇农只能每年更换新土地进行栽培。同时,大田栽培的环境条件难以进行控制,遇到天气恶劣的情况时,还会造成减产甚至绝产。据研究报道,竹荪箱栽、架栽模式生产效率均高于大田栽培[11],是未来发展趋势,江西应加强这方面的研究。

2.4.2 经营模式

根据调研,江西竹荪以小规模经营模式为主,经营规模大都在 0.67 hm2~1.33 hm2之间,有极少达6.60 hm2以上。据江西省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岗位调研,宜黄县竹荪产业经营规模在0.67 hm2~1.33 hm2之间的占 60%,1.33 hm2~2.00 hm2之间的占25%,2.00 hm2以上占15%。鹰潭市竹荪产业经营模式可概括为2类,第一类是小面积栽培经营模式,占全市竹荪规模的约20%,该模式以家庭为单位,一般 2 人~3 人栽培竹荪 0.33 hm2~0.47 hm2,除采收季节,其余环节都不需要另外雇佣劳动力,大大减少了人工成本。第二类是大面积栽培经营模式,占全市竹荪规模的约80%,该模式一般每个栽培点面积1 hm2以上,个体经营或股份经营,经营主体为管理者,不干或少干具体农活,全程雇人。

2.4.3 生产成本效益情况

竹荪较之其他普通食用菌,生产成本较高,但是总体效益也大于普通食用菌。据江西省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岗位项目调研发现,不同经营模式,单位面积效益情况略有差异。竹荪栽培成本产生的环节主要包括田租、菌种、培养料、机械翻料、大田下料、大田播种、机械覆土、搭建荫棚、采菇烘菇等。以鹰潭市为例,该地竹荪产业效益分析见表6。

表6 2020年江西(鹰潭)竹荪效益分析Tab.6 Benefit analysis of Dictyophora spp.of Jiangxi(Yingtan)in 2020

如表6所示,2020年小面积栽培经营模式成本约为 68 775.00元/hm2,折合干菇成本约为 45.86元/kg;大面积栽培经营模式成本约为133 275.00元/hm2,折合干菇成本约为88.86元/kg。小面积栽培经营模式成本约为大面积栽培经营模式成本的51.60%,主要是因为采菇烘菇成本大部分是用人工,小面积栽培经营模式人工主要来源为家庭成员,不需要额外开支,节省大量诸如采菇烘菇、大田下料、大田播种、机械覆土等人工成本。

在单位面积利润方面,按近3年干菇最低价为140元/kg、产量为1 500 kg/hm2计算,销售收入为14 000元/hm2,减去成本,则小面积栽培经营模式利润达141 225元/hm2,是大面积栽培经营模式利润(76 725元/hm2)的1.84倍。虽然小面积栽培经营模式单位利润高,但由于缺乏规模效应,生产份额还是远低于大面积栽培经营模式。

江西竹荪的销售渠道主要依靠福建古田收购商上门收购。随着电商的蓬勃发展,部分企业、合作社、菇农也开始采用电商模式进行销售,虽总体占比较小,但发展势头较猛。因此,完善江西竹荪流通体系,增强市场定价权,是提高竹荪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

3 江西竹荪产业发展潜力

3.1 土地资源相对丰富

竹荪的主要栽培模式是大田栽培,且不能连作。根据2020年中国统计年鉴分地区耕地面积显示,江西与福建相比,江西耕地总面积308.6万公顷、是福建的2.31倍,且福建因长期栽培竹荪,土地利用效率正在不断下降,相对而言,江西土地栽培竹荪时间较短、规模较小,未来江西承接福建竹荪产业转移的空间越来越大。另外,随着竹荪林下栽培、与其他作物间套作技术的成熟与推广,江西较大的林地与农作物面积,使栽培竹荪的土地资源优势更加突出。

3.2 原料资源相对充足

竹荪栽培的主要原料为竹屑,其次为木屑、谷壳。江西森林覆盖率达63.05%,居全国第2位,仅次于福建省;同时江西是我国竹类资源中心产区之一,竹林面积103.77万公顷,资源总量居全国第2位,仅次于福建省;此外江西是全国水稻主产区,谷壳、稻草等资源十分丰富[12-13]。随着竹荪培养料配方研究进展,许多替代原料如甘蔗渣、木薯秆、果树修剪枝条等农林下脚料可以得到利用,将进一步扩展江西竹荪原料的总量。

3.3 环境条件相对适宜

江西土壤、气候条件适宜竹荪生长,是野生竹荪分布区。根据调研,由福建培育的棘托竹荪、长裙竹荪喜好微酸性土壤与高温、高湿环境,与江西土壤、气候环境条件相当匹配。如地处武夷山的周边地区的宜黄、鹰潭等地,竹荪产量高、品质好,正是因为当地土壤、气候环境条件的优越所致。而湖南、浙江等地,竹荪产量、品质均较江西、福建为逊,且栽培成本也高于江西。根据对经营主体的调查,如湖南竹荪(干菇)每公顷产量一般在900 kg~1 200 kg,而江西一般至少1 200 kg以上,可见江西竹荪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3.4 产业基础相对较好

受福建辐射带动,江西竹荪栽培历史较长,上世纪90年代宜黄县就开始规模栽培。根据实地调查数据显示,现拥有竹荪生产专业合作社12家,竹荪栽培专业户和熟练菇农达2 000多户,有近200名竹荪产业经纪人提供竹荪产前、产中、产后服务。2001年贵溪市白田乡、文坊镇等部分菇农开始自发学习竹荪栽培技术,现有全市规模栽培户100多家,竹荪栽培达6 hm2规模的经营主体3家,规模和技术水平不断增强。

3.5 政府支持力度正在加大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食用菌产业扶贫的推动,食用菌产业越来越受到人民的欢迎和政府重视。《江西省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年)》把草腐类食用菌作为推进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重点任务;江西省《关于加快农业结构调整行动计划》(赣府字 [2017]96号) 把蔬菜产业(包括食用菌)发展工程作为农业供给侧结构调整“九大工程”之一,大力扶持发展。抚州市历来是食用菌大区,市、县(区)地方政府非常重视,出台了不少扶持政策,如宜黄县出台了《加快推进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意见》,明确从2015年起县财政每年安排500万元产业发展基金,重点用于食用菌产业特别是竹荪产业的扶持和奖励。鹰潭市也拟对2020年竹荪栽培户进行政策补贴。

3.6 科技支撑逐年增强

江西省于2018年成立省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按照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整合江西省农科院、江西农大以及其他院校、推广部门、企业等食用菌研发力量,开展全省食用菌产业品种改良、技术进步和经营管理等研究、示范、推广工作。针对竹荪栽培中遇到的培养料基质配方及其发酵技术、荫棚搭建技术、田间湿度管理技术、烘烤干燥技术等一系列难点、要点进行科研攻关,在周边地区原有栽培技术的基础上,参照本地土壤、气候特点,最终集成竹荪绿色、高效轻简化栽培技术。

在大力示范推广竹荪绿色、高效轻简化栽培技术的同时,体系试验站单位鹰潭市农科院连续几年聘请福建古田、邵武及鹰潭本地的“土专家”进行栽培示范、现场烘烤指导,促进了当地竹荪栽培面积、产量和品质大幅度提高。

4 江西竹荪产业存在的问题

4.1 产业本身存在缺陷

根据江西省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调研发现,江西竹荪产业发展存在以下缺陷。

1) 连作障碍。竹荪栽培不能连作,须间隔 2年~3年以上,制约了竹荪栽培规模。

2) 用工量大。采菇用工高峰期45人/hm2~75人/hm2,制约了竹荪栽培的规模。

3) 采收期长。采收期5月下旬~9月份,限制栽培户外出发展,增加了采菇成本。

4) 劳动强度大。每667平方米下料5 t以上,采菇烘菇高峰期,劳动时间从凌晨3时~5时到晚上8时~9时,每天工作15 h~18 h,采菇烘菇时气温高达35℃以上;在此条件下,栽培户身体也不能承受长时间高强度劳动,会产生抵触情绪,特别在市场行情较差时,栽培户觉得收益和劳动强度不对称。

4.2 技术操作规范差

1)存在技术缺失。在竹荪栽培技术传、帮、带过程中,师傅往往有所保留导致徒弟学到的栽培技术不全;或师傅学到的栽培技术本身就有缺失,导致徒弟学到的竹荪栽培技术不全。

2)存在技术走样。在竹荪栽培过程中,菇农逐渐改变栽培技术和操作规程,导致技术走样。

3)技术守旧。在竹荪栽培过程中,栽培技术和操作规程不断改进和完善,但菇农却因循守旧没有学习先进技术。

4.3 菌种资源问题多

1) 菌种资源受制于人。调研发现,约60%的江西菇农购买福建三明、邵武、古田等地的竹荪栽培种,近年来本地才开始生产竹荪栽培种,约占40%。

2)菌种市场不规范,菌种质量良莠不齐,致使现蕾出菇慢、产量低,甚至绝收等现象,挫伤菇农积极性。

4.4 经营模式需优化

上述小面积栽培经营模式和大面积栽培经营模式各有优缺点,2种模式各有经营需求。但不管从现阶段来看还是从产业的长远发展来看,2种模式均不是最佳模式。小面积栽培经营模式市场风险小,但劳动强度大,推广与发展空间有限;年轻人不愿从事该项工作,后继乏人。大面积栽培经营模式干菇品质低、人力成本高、市场风险大。

4.5 产业链短板突出

根据调研,江西竹荪产品主要是竹荪杆、竹荪衣,少量竹荪蛋,相关的利用竹荪加工的食品、药品、保健品、化妆品是空白。许多地方竹荪衣价格低,如加工成化妆品、保健品等,可以大幅度提高附加值;竹荪菌帽、菌托、菌液等副产品利用价值较高,也是未来加工的方向。另外,竹荪形态优美,本身观赏价值高,但是目前与第三产业融合极少,以竹荪为主题的旅游或旅游产品开发还是空白。

5 促进江西竹荪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5.1 加大政府支持力度

需要对本地菌种生产企业加强扶持与质量监管。加强财政支持,食用菌应享受与粮、棉、油、蔬、果等产业同等待遇,如栽培补贴、生产补贴、购置生产设备补贴等。需加大、加快竹荪冷链储存物流建设力度,通过冷链储存调节菇农销售时间,从而提高销售价格,增加竹荪销售话语权。提供食用菌方面的农业险种,如遇特殊灾害,增强菇农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为菇农生产创造良好的环境。

5.2 增强研发推广

1)要加大竹荪新品种、新技术的研发、引进、试验、示范力度。如引进贵州红托竹荪和四川竹海长裙竹荪,提前或延后竹荪的采收期,达到降低劳动强度和提高经济效益双目标。

2)加大竹荪轻简化绿色高效技术操作规程推广力度,积极研发竹荪箱栽、架栽模式生产技术,提高生产效率。

3)推广新型智能化烘干设备,降低竹荪烘烤的人工成本及操作难度。

4)支持省内外食用菌相关领域的专家通过开展培训学习、现场教学、远程指导等形式,提升经营主体的文化素质、生产技能、经营水平。

5.3 创新经营模式

结合上述2种经营模式的优点,初步设想,栽培方每一栽培点选择3户~6户菇农,每户栽培0.3 hm2~0.5 hm2,总面积控制在 1 hm2~3 hm2。菇农负责竹荪的栽培和采收,不负责烘烤。烘烤方每一栽培点设一集中烘烤点,由有烘烤技术的个人或合作社或其他来负责竹荪烘烤事宜,包括烘烤设备的投资,烘烤场地的租赁以及烘烤人员的聘用。烘烤方按竹荪的当日市场收购价扣除烘烤费后收购栽培方当日的烘烤竹荪,栽培方也可在交纳烘烤费后自行出售。

5.4 打造区域品牌

面对市场的激烈竞争,借鉴福建、贵州、四川等竹荪大省经验,构建省级、市级食用菌(竹荪)行业组织,申报竹荪区域品牌,通过认证无公害产品,增强江西竹荪知名度、美誉度,提升竞争力,扩大市场占有率。

5.5 拓宽销售渠道

1) 构建竹荪行业协会,收集发布竹荪市场行情,进行预测、预报,引导菇农生产和流通,鼓励竹荪流通公司(大户)要在全国各地设立竹荪营销窗口,特别与食用菌大市场对接,提高竹荪价格话语权。

2)依靠当地的电商平台以及个人电商平台加大竹荪的销售比例。

3)依靠当地的冷库储存,选择适当时机销售,从而提高竹荪的销售价格。

4)培养本地的竹荪收购和销售队伍。

5.6 产业融合增值

积极推进竹荪三产融合,即加快竹荪栽培与加工、旅游产业的融合,提高竹荪产业附加值。在加工产品上,要迎合消费习惯与需求,研发去除竹荪异味的工艺,提高竹荪接受度,扩大消费群体;在加工层次上,要提高精深加工比例,注重挖掘竹荪高端保健价值,主打竹荪健康休闲食品开发,以及功能性活性物质的研究;在加工链上,要研究竹荪杆(衣)、竹荪蛋、竹荪盖、竹荪液等全产业链产品的加工,如竹荪衣市场价格低,竹荪盖、竹荪液一般被废弃,可以在化妆品、保鲜剂等方面进行研发。在竹荪与旅游融合上,可以在林下竹荪栽培基地与竹林旅游结合起来,与科普与体验结合起来,并设计提供竹荪旅游产品,延伸“竹林-竹荪-旅游”产业链[14]。

猜你喜欢

竹荪食用菌江西
竹荪的深加工及营养成分功能性研究进展
江西银行
江西完成老旧小区改造367个
我爱江西奶奶
“竹君”食疗菜
食用菌市场近期行情
食用菌市场近期行情
一碗竹荪汤
食用菌市场近期行情
林农的林下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