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服务“双创”能力培养的统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应用
——以东华理工大学为例

2021-06-17胡桂开

关键词:数据挖掘双创统计学

胡桂开

(东华理工大学 理学院,江西 南昌 330013)

高等学校是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 创新和创业教育备受关注,各高校也加大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力度,旨在培养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双创型”人才[1,2]。统计学是一门研究如何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资料并为实际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的方法论学科,在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生物医疗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作为一门应用学科,如何基于“双创理念”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创业人才成为统计学专业的热门问题。因此,国内相关学者围绕统计学专业的建设开展了许多工作,如围绕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实践能力的培养、实验教学的开展、统计软件课程的开设、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和实践[3-7]。本文拟在对统计学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构建我校服务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统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并提出实践教学有效实施的若干保障措施。

1 统计学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分析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海量数据如何收集、分析与处理,相关统计软件如何操作使用等都已成为统计学专业的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技能。然而,这些基本技能的掌握和运用需要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通过实践教学和应用来实现。同时,在“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也需要通过实践教学来提高。因此,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提高成为统计学专业办学的主要目标。然而,现有统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很难达到“双创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在培养过程中普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8-10]:第一,现有人才培养方案缺乏围绕创新创业主题教育的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课程体系; 第二,培养过程只重视理论教学,轻视实践教学,实践教学课时相对较少,实践环节对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支持不足;第三,教学实验课侧重于验证性实验,案例陈旧,缺乏创新,实践课程分散,没有形成完整的综合性训练,学生也较少深入企业进行实践; 第四,缺乏对师资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培训,“双创型”教育师资严重不足。虽然经过多年的努力,部分高校的师资在知识更新和学历层次上得到很大的提升,但是在新引进的教师队伍中,仍有相当一部分青年教师缺乏实际工作的锻炼,没有直接参与过产品的研发和改进,因而他们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心得体会相对较少,自然难以适应创新创业教育工作。

东华理工大学统计学专业办学时间相对较短,在培养过程中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上述的一些问题。例如,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理论课程安排较多,实验课程设置偏少;由于办学经费有限,或出于学生安全考虑,学生校外实践的机会偏少;实验案例简单、陈旧,侧重于验证性实践,学生往往只会进行简单的描述性统计分析,深入的统计建模和数据分析能力不够。此外,由于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宣传、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不够,教师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不深,积极性不高。这些突出的问题势必影响本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为改变现状,促进发展,结合统计学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和东华理工大学实际,在2018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过程中,通过深入调查、专家论证、集思广益,最后形成了东华理工大学统计学专业服务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

2 服务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2.1 以能力培养为导向,加大创新创业教育的比重

为更好地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和能力,统计学专业课程设置在大力压缩学分的基础上,坚持开设了5门创新创业教育类课程。其中,在通识教育中设置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基础、大学生职业发展和就业指导等四门课程;在专业教育中安排了“专业+”创新教育课程,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双创教育的比重。

2.2 明确培养目标,增大实践教学课程的比重

在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中,统计学专业始终坚持以行业发展和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创新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优化课程体系,增加实践教学课程在整个培养环节的比重,使集中实践教育课程达到42学分,占总学分比例的25%。

2.3 完善实践教学体系设置,建立系统化的实践教学体系

统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贯穿于人才培养方案的各个课程模块,与多元分析类(数理统计与SPSS软件应用、回归分析、多元统计分析、时间序列分析、计量经济学、非参数统计)、经济统计类(统计学概论、抽样调查、国民经济核算、经济统计、统计预测与决策、金融学)和统计计算与数据挖掘类(计算方法、统计模拟与R语言应用、数据挖掘、统计软件选讲、定性数据分析、大数据处理技术、机器学习)三个理论课程群相融合,通过教室上课、校内竞赛和校外实践三个课堂[11]相结合的方式渐近展开,逐步提高学生的统计调查和数据分析能力,具体包括课程实验与课程设计、专业技能训练、学科竞赛、社会调查和校外实习等环节,见图1。

图1 统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3 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保障

3.1 强化师资队伍实践能力培训,提高“双师型”教师比重

东华理工大学统计学专业教师以中青年为主,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75%。教师的学术方向主要集中在数理统计、生物信息和经济统计等方面。大部分教师习惯于基于模型驱动来开展教学,而对于基于数据驱动(案例式)教学方式不太熟悉,由此导致了实践教学效果不佳,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生对各种统计方法不能够做到学以致用。为此,近年来统计学专业教研室积极组织教师参加R语言、大数据分析、数据挖掘和深度学习等专题培训,同时要求学生积极参加数学建模、市场调查分析和数据挖掘等各种学科竞赛,逐步推进统计系“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从而达到提升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目的。

3.2 注重实践过程管理与考核

当前,实践教学模式、学生学习过程管理和实践课程考核都比较单一。为此,统计系一方面要求教师编写各种实验指导书,收集和整理案例集,落实实验报告撰写与批改;另一方面,要求教师将相关资源上传到学习通等网络教学平台,加强对学生日常上课的考勤,注重课堂学习管理、线上学习和测验,提高课后作业考核比例,把以往单一的期末考试分成多个阶段的考核。期末考试方式也采用多样化,不再局限于笔试,可以是调查报告、课程论文等多种形式。

3.3 搭建校内外实践创新教学平台

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保障实践教学体系中各个实践模块得以落实,统计学专业教研室通过各种途径搭建了校内外实践创新平台。首先,在学校创新创业孵化园建立了市场调查中心,组织统计学与经济学专业学生一起开展商务统计调查项目,并与南昌市统计局、青云谱统计局、江西优兰德市场研究咨询有限公司、北京聚源锐思数据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建立了统计调查和分析实习基地,便于学生开展统计调查和分析实习;其次,结合学校地质大数据分析实验室和学院平行计算实验室,在数学建模协会组织下,统计学专业教研室开展统计建模和数据分析实践,并与广州泰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苏州高博应诺科技有限公司、中兴软件技术(南昌)有限公司、上海寰融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建立了数据挖掘和数据分析基地,便于学生进行数据分析与校外实习。

3.4 加强学科竞赛的培训力度,以赛促学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做到学以致用,达到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创业意识的目的,统计学专业教研室加大了学科竞赛的宣传和培训力度。首先,通过开设专业导论课程和专业教育(每个学期初)给学生介绍各种学科竞赛活动,提高学生关于学科竞赛的认识;其次,组织学生成立了数学建模协会、市场调查分析中心和数据挖掘协会,通过不定期地开展活动,积极鼓励和指导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另外,争取各项经费,鼓励教师做好赛前培训和指导,并给予获奖教师和学生一定的奖励。通过此种模式,一方面,学生能够认识到自己所学知识的作用,提高了学习的动力,也清楚了个人能力的不足之处,并知道了该如何去弥补和提高自己的能力,达到以赛促学的目的;另一方面,教师通过指导学生竞赛,提高了自身的实践能力,同时指导竞赛学生获奖,在年终考核和职称评定中都能够加分,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4 结语

统计学是研究如何有效地收集、整理、分析有关数据,以帮助人们正确认识客观世界数量规律的方法论科学。在培养学生过程中,其着重强调统计方法的应用,以及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通过多年的建设,东华理工大学统计学专业基本构建了较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为学生专业知识学习、自学能力培养、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形成搭建了较好的平台,并取得一定的成效。然而,时代不断前进,社会不断发展,统计学专业培养的人才既要适应社会需求,又要经得起实践的检验。为此,统计学专业人才培养要结合时代需要,对现有的实践教学体系不断完善和发展,以期达到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目的。

猜你喜欢

数据挖掘双创统计学
关于投稿的统计学要求
改进支持向量机在特征数据挖掘中的智能应用
统计学符号书写要求
统计学符号使用的说明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探讨人工智能与数据挖掘发展趋势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基于事故数据挖掘的AEB路口测试场景
圆梦星之火,助力“双创”加速跑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