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也谈语文教师的文学素养

2021-06-16陈元峰

语文教学之友 2021年6期
关键词:基本素养文学素养语文教师

陈元峰

摘要: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可以归结为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四个层面,这四个层面素养的实现都离不开文学教育。因此文学素养是语文教师的基本素养,表现为语文教师应具有诗性气质,有良好的文学理论修养和较高的人文素养等。文学素养的高低决定着语文教师受欢迎的程度和语文课程所能达到的高度。

关键词:语文教师;文学素养;基本素养

2020年修订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归结为四个发展层面: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在这四个层面中,课程标准尤其突出“审美鉴赏与创造”这一文学教育的美育功能,为其列出了低、中、高的不同层级,并分别制定了每一层级的内涵目标。比如,高级目标规定:“在鉴赏活动中,能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鉴赏文学作品,能具体清晰地阐释自己对作品的情感、形象、主题和思想内涵、表现形式及作品风格的理解。能比较多个不同作品的异同,能对同一作品的不同阐释发表自己的观点,且内容具体,依据充分。能对作品的艺术形象及价值有独到的感悟和理解。有文学创作的兴趣和愿望,愿意用文学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追求正确的价值观、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品位。”这种对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中文学素养的强调符合语文教学尤其是中学语文教学的实际。因此,文学素养必然成为语文教师的基本修养。

一、语文教师的诗性气质

诗是什么?诗是说出来的东西之外的东西。诗性气质是指在欣赏文学作品的时候要有敏感的心灵。一个只会讲现成答案的语文教师是不合格的,其缺点是只能做固有观点的传声筒,不敢也不能引领学生在文学的浩瀚海洋里自由遨游。从这个意义上讲,语文教学对教师的遴选要求是很高的。比如,阅读废名的小说《桥》时,一天早晨起来,女主人公琴子推开屋门,看到奶奶的拐杖没有拿进屋里而让它落在院子里遭了露水。作品写到:“琴子拿起了拐杖。‘你看,几天的工夫就露湿了。另一个女孩听了,说:‘奶奶的拐杖见太阳多,怕只今天才见露水。琴子说:‘你这话叫人伤心。”一支拐杖值得两个女孩子为其大动感情吗?在此,这支拐杖仿佛有了生命,它成了一只小猫、一条小狗甚或一个小孩,在清冷的夜里忘记将他抱进屋里而致使他挨了露水受了冻。这里是在写拐杖吗?是,又不是。奶奶在世的时候,她的拐杖肯定每天要拿到屋里,如今奶奶刚刚去世,就把她的拐杖忘了。这段对话借助一支拐杖表现对奶奶去世的感伤,比直接表达不知要高明多少倍。中国古人讲究“景外之景”“象外之象”,如果此處读者仅仅把拐杖当成一支拐杖,而不能敏感地把握这一意象背后深蕴的情感,文学鉴赏的任务就没有完成,一部充满诗情画意的作品会被鉴赏得味同爵蜡。再比如,阅读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小说《象棋的故事》时,其中有一个细节会让读者怦然心动:奥地利被德国占领了,一个奥地利人被德国人抓起来关在一问囚室里,这问囚室空空如也,徒有四面空空的白墙。这个奥地利人长期被关押在这里,他的感觉产生了高度的饥渴。一天他被提审,审讯室里审讯官还没有来,他忽然看到挂在衣架的一件皮衣上,正有一颗晶莹的水珠沿着衣服的缝隙向下徐徐滚动。他对这颗水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目不转睛地盯着它,心里异常激动。在他看来,这水珠滑落的景象太生动了,太迷人了。面对这样的小说细节,粗心的人可能会一扫而过,甚至可能会有人认为这是小说家的闲笔。只有具有诗性气质的人才会对其怦然心动。能对一颗水珠产生如此浓厚的兴趣,这个囚徒的感觉是何等饥渴啊!老舍在谈及创作经验时说:“一点风一点雨也是与人物有关系的。”对于那一点“风雨”,我们有什么理由不重视呢。

文学是人学,非读文学无以深刻地理解人生。语文教师是学生文学的引路人,学生对文学的感觉、兴趣、爱好甚至迷恋与语文教师关系密切。语文教师理应有一颗善感的心、细腻的情感,能够感知和体悟文学的高妙,能够戚戚然于人生的苦乐,将诗意和远方灌注于学生的心灵,从而引领学生走上一条充满诗意的人生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课题组指出,核心素养是中国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对文学的爱好,不正是学生终身发展所必需的品格吗?试想,语文教师如果不能培养起学生对文学的爱好,甚至反而增加了学生对文学的厌烦和畏难情绪,那是怎样的一种悲哀啊!

二、语文教师的文学理论修养

语文教师仅知道一部文学作品好在哪里是远远不够的,其必须知道为什么好,即必须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个过程文学理论修养的重要性就充分体现出来。文学理论修养是对语文教师提出的更高要求,它要求语文教师不仅仅是文学作品的欣赏者,还应该是文学作品的分析者、研究者和评论者。文学欣赏主要是围绕文本的内容和形式在文本之内进行的,而文学评论则需要由文本延伸到社会、生活、人生、文学史、文学思潮等文本之外的因素来考量。这样,一个文学评论者的文学理论修养就应该包括社会生活阅历、历史知识涵存、文学理论资源等诸多方面。这样的语文教师就不再仅仅是一个教书匠,而将一步步变成一个教育家。

老舍被誉为“人民艺术家”,被称作“描绘市民社会生活的艺术大师”,其代表作《骆驼祥子》将20世纪文学领域的庶民文学推向高峰,是典型的带有京味特色的作品。要理解老舍作品的京味特色,没有一定的文学理论基础是做不到的。分析老舍作品的京味特色首先要懂一点音韵学知识。北京话的特点十分鲜明:其一是四声匀称,平仄和谐,律动感强;其二是保有大量轻声字,轻重适度,节奏明快。有人对老舍的几部作品做过统计,文本中的一声占17%,二声占20%,三声占20%,四声占26%,轻声占17%。由此可见北京话声调之和谐。老舍先生运用北京话开展写作,除了体现北京话的声调和谐特点之外,还特别追求音节的“律动”,他认为“一段文字的律动音节,是能代事实道出感情的,如音乐然”,他力图“把白话的真正香味烧出来”。比如在《骆驼祥子》中,虎妞终于和祥子结婚了,她每天心里都特美,作品这样写到:“虎妞很高兴,她张罗着煮元宵、包饺子,白天逛庙,晚上逛灯。”根据范亦豪先生的分析,这段话每句最后一个音节分别是仄平轻仄平,音调两次起伏,听起来自然、舒服;整段话落于平声——“晚上逛灯”,烘托了虎妞新婚后高兴的心情,如果颠倒过来以仄声收尾——“晚上逛灯,白天逛庙”,则大煞风景。就句式看,节奏短促,与虎妞那忙活劲儿相配合,恰恰表现了虎妞的兴奋。就平仄对仗看,“煮元宵”——仄平平,“包饺子”——平仄仄,“白天”——平平,“晚上”——仄仄,词义跟平仄对仗工整,音乐性与情绪表现完美结合。与这种愉快的情绪相对照,小说中写到了祥子在杨家辞工回家的一段:“拉着铺盖卷,他越走越慢,好像自己已经不是拿起腿就能跑个十里八里的祥子了。”三句话结尾两个仄声一个轻声,而且最后一句长达23个字,其中包含9个仄声、8个轻声,读起来就觉得阴郁沉重。对老舍先生的作品做这种音韵学上的解读是十分有意义的,既可以使学生理解白话文的经典性,又可以为学生起到示范效应,同时也培养学生咀嚼文学语言的能力。

20世纪西方文学理论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文学批评走向多元化、专业化、系统化。俄苏形式主义文学批评、英美新批评、精神分析批评、神话原型批评、读者接受美学批评、结构主义文学批评、解构主义文学批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新历史主义文学批评、文化研究批评、后殖民主义文学批评等等,使文学理论由重点研究作家向重点研究文本继而向重点研究读者接受转移。新的文学理论给文本解读和文学批评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一些经典文本因为有了新的阐述武器而被重新认识。作为语文教师,了解、精研这些新的文论思潮是十分必要的,教师应主动运用这些新的文学批评方法分析文本、辅助文学教学。林徽因1934年发表的短篇小说《九十九度中》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小说舍弃完整的故事情节,在张宅寿筵、喜燕堂阿淑的婚礼、点心店、拘留所、报馆等大场景中穿梭,人物有四十余个,可谓人物众多、场面纷呈。如果我们依据形式主义文论来分析这篇小说,会获得更为独特深刻的认识。形式主义文论认为“一切形式皆内容”,所谓“写什么”和“怎么写”是同一个问题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不存在可以与形式相剥离的纯粹内容或者与内容相剥离的空洞形式。小说《九十九度中》的两个主要事件——张老太太寿筵和阿淑婚礼,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实则体现了作者巧妙的构思和深入的思考。张老太太的七十寿诞,女主角本应充满幸福,但作者却没有让人感到她有任何的幸福感,相反,在表面的浮华中隐约地表达出了她的无奈和无聊。文中有这样的文字:“这个妇人,今早由两个老妈扶着,坐在床前,拢一下斑白稀疏的鬓发,对着半碗火腿稀饭摇头……”“老太太颤巍巍地喘息着,继续维持着她的寿命。杂乱模糊的回忆在脑子里浮沉……”至于另一个喜事的主角阿淑,她的婚礼变成了“一鞠躬,一鞠躬地和幸福作别”。阿淑甚至在婚礼上想到了自己的结婚完全是为了讨好可怜的父亲,甚至想到了自己青梅竹马的九哥。这喜事中蕴藏着寂寞、悲哀和无奈。仔细思考,这两件事并不是孤立的,作者通过情节结构的循环,造成了人事间的对比、映照和衬托。张老太太表面幸福长寿却内心寂寞,暗示阿淑被嫁以后漫长的寂寞岁月;阿淑婚礼上“一鞠躬,一鞠躬地和幸福告别”,暗示了张老太太当年也是这样悲哀地走向了毫无爱情的婚姻。这种循环对照的结构形式带来主题上的升华:在当时的社会环境里,妇女的不幸命运不是偶然现象,它几乎是命定的、任何女人都难以逃脱的命运。可以说,正是作者在情节结构上采取了循环对照的形式,使得小说层次感增强,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和品味空间,这很好地体现了形式主义文学批评“一切形式皆内容”的思想。

文学作品是精神产品,优秀的文学作品绝不仅仅只有一种解读方法,只有教师多掌握几种理论武器,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开阔学生的思路,深化学生的认知,令学生的思想变得丰富而深刻。

三、语文教师的人文素养

文学即人学,人文主义是优秀文学永恒的主题。人文素养是文学修养中应有之意。语文教师不只是教书匠,其是先进文明的传播者,同时也是愚昧、野蛮思想的抵制者和批判者。没有起码人文素养的人,无法谈文学,更不能做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

长篇小说《狼图腾》曾经风靡一时,从普通读者到专家学者都赞不绝口,人们认为这部小说体现了伟大的民族自省精神,赞扬它是“力透纸背的大书”,是一部“奇书”。作品昭示,我们必须将民族性格中这种孱弱温顺、任人宰割的“羊性”完全克服掉,代之以长期被儒家文化所漠视和压制的“狼性”,即把狼作为我们这个民族的“图腾”,我们的民族才有振兴的希望。作者自豪地说:“我总算用游牧民族狼图腾这把梳子,把中国史家用儒家精神故意弄乱的历史重新梳通了。”然而,从人文主义的观点看,这一命题本身是值得商榷的。恰如评论家李建军所说:“对狼来讲,弱肉强食从来就是天经地义的真理,而動物学意义上的生存则意味着一切;母亲的眼泪,爱人的忧伤,弱者的痛苦,无辜者的牺牲,都可以被当作手段服务于强者的生存这一至高无上的目的。《狼图腾》赞美的就是这种庸俗的生存哲学和‘轻薄的伪价值。它把野蛮当作文明,赞美那些杀人越货、无恶不作的强盗。”这是赤裸裸的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体现了作者思想中人文主义精神的淡薄。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不能被作者的气势所吞没,也不能被一些读者的欢呼所裹挟,我们要旗帜鲜明地站在人文主义的立场,将正确的价值观念传递给学生。

总之,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需要具有多方面的素养和才能,如写作能力、朗诵能力、演说能力、幽默气质等,然而,在这些众多的素养中,文学素养才是居于核心地位的素养,文学素养的高低决定着语文教师受欢迎的程度和语文课所能达到的高度。文学素养是语文教师之所以成为语文教师的关键。

猜你喜欢

基本素养文学素养语文教师
探讨中学化学教师应具备哪些基本素养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的基本教学要求
电视法制节目的特点及主持人的基本素养
浅议英美文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浅谈英美文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如何适应新课改
新常态下教师进修学校语文教师培训模式的分析
农村中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困惑与思考
做一名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语文教师
戏剧导演应具备的基本素养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