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古诗阅读教学有效策略探究

2021-06-16李党辉

语文教学之友 2021年6期
关键词:审美意识有效性

李党辉

摘要:2017年版新课标提出:“注重审美意识的培养和提升,传承中华经典文化,提升语文素养。”古诗词是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结合教学实践,探讨在古诗阅读教学过程中紧扣古诗特点、探寻古诗的美感,从而有效提升高中生古诗阅读能力。

關键词:古典诗歌阅读;审美意识;有效性

“审美鉴赏和提升”是语文四大核心素养之一。品析古典诗歌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有着重要作用。在当前古诗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具体如下:其一,过分注重活动,忽略对文本语言的品味。一些教师只注重设计各种形式的活动,缺少以文本语言品味为抓手,激活学生的思维,致使课堂空有形式,内涵不足。其二,注重方法技巧的讲解,忽视对文本内涵的解读。有的教师在讲解过程中抛开对诗歌诗意和内涵的解读,去空洞地讲解方法,学生难以理解。其三,脱离古诗的文体特点,空洞地进行文本解读。古诗词阅读鉴赏有独特的方法,教师需要带领学生把握古诗的语言特点,抓住古诗的文体形式展开有效解读。分析共性问题,并在教学实践中解决问题,笔者认为古诗阅读鉴赏应该回归语文阅读,以语言为抓手,借助朗读、语言品析、对比等有效方式感知古诗的独特性,从而有效进行古诗阅读鉴赏。

一、借助朗读,感知古诗的音乐之美

古诗是一种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它以独特的语言形式表达丰富的情感。古诗语言节奏鲜明,简洁精炼、生动形象、平仄相间,教师可借助朗读引导学生把握古诗的语言特点,感受古诗独特的音乐之美,提升学生古诗阅读的有效性。

借助朗读,把握古诗的节奏,有效解读古诗意韵。古代诗歌与音乐的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它是伴随着音乐和舞蹈而产生的。在古诗阅读中,教师可借助朗读引导学生掌握古诗的语言形式,从而体会古诗的音乐美,为有效解读奠定基础。比如,学习《涉江采芙蓉》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朗读诗歌,寻找诗歌的韵脚“草”“道”“浩”“老”。然后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发现韵脚的规律。学生会发现诗歌偶句押韵,且都是仄声调,读起来情味绵长。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断句,把握节奏。学生会发现这首诗的节奏点在每句第三个字上面,“涉江/采/芙蓉”“采之/欲/遗谁”“长路/漫/浩浩”等。教师可联系一般的五言诗歌再让学生练习断句,比如“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学生会发现一般的五言诗节奏点通常落在第二个字和第四个字上面,而这首诗却落在第三个字上面。教师引导学生品析诗歌的音韵、节奏的美妙。学生得出《涉江采芙蓉》一诗结构优美,节奏鲜明。学生在反复的品读中读出诗歌的节奏感,甚至歌唱成曲,让诗歌以另一种有效的形式传承,进而理清了这首诗的思路,理解掌握了诗歌内容。

二、品析语言,体悟古诗歌的抒情之妙

首先,品析诗歌中表达情感的语句,体悟其抒情之妙。古诗通过含蓄的语言表达情感,诗人根据需要运用显性或隐性的语言来表达丰富的情感,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捕捉显性语言,从而体会作者的情感。比如,学习《涉江采芙蓉》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扣住“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一句,让学生填写“这是一首____的诗”。学生抓住“同心”“离居”两个词语,认为这是一首彼此思念,彼此牵挂,甚至彼此相爱却又不能在一起的忧伤诗歌。有的学生联系前面的“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认为这是一首思乡的诗歌,游子独自离开了家乡,望着故乡,无不产生思念之感。还有的学生认为这是一首怀人的诗歌,联系“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可以看出是一位佳人思念在外的情人或者丈夫。学生紧扣诗歌显性的语言内容,结合前后的语境,从而分析出了不同的情感,体会出了诗歌独特的抒情方式。

其次,品析诗歌中典型的意象,体悟作者的情感。比如,《涉江采芙蓉》一诗中紧扣核心的意象“芙蓉”描绘江南夏秋季节特有的风景,日暖花香、和风徐徐、荷花飘香等,典型的意象构成了唯美的意境。教师可以紧扣这些意象,让学生进行构图,并为画面写脚本,拍摄MTV。有的学生这样构图:美丽的佳人涉足江边,采集了鲜艳的荷花,鲜润的花草,伴随左右,佳人俯下身子随手摘取了芬芳的兰草。学生在构图中体会出诗歌高洁、清幽的意境,同时也展现了一位遗世独立、忧伤孤独的主人公形象。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品味古诗中言语内容,从而体会出质朴而含蓄的语言精妙之处,体悟诗歌的美好意境。

三、比较阅读,深挖古诗歌含蓄的情感

把握情感的内在关系,探究深层内涵。一般在解读杜甫《登高》一诗时会概括出杜甫忧国忧民,对人生信念、理想的执着。张克中老师在讲解这首诗的时候,抓住其中的几组关系和对象,深度研读文本。张老师让学生找出诗歌中的意象,然后引导学生比对研读。具体片段如下:

生1:诗歌“万里”“天高”“无边”是空间无限,在这样无限的空间中,作者作为显得无比渺小。从而解读出了广漠的时空与个体生命的渺小两者之间的相对性,从而突出诗人的孤独感。

生2:“乌飞回”“滚滚来”“独登台”推断出诗人在天地面前的渺小,与面对现实的无奈和绝望,这些意象隐喻了作者性格坚贞与不屈,巧妙地与作者的孤独形成了映照,突显诗人在困境之中“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执着。

生3:“落木萧萧”“长江滚滚”一联中,“长江”“落木”本事无声的,而加上了“萧萧”“滚滚”诗歌画面有一种雷霆万钧的气势,而这与作者作为一个渺小的个体,两者力量形成了悬殊,从而突显出了诗人作为一个老儒在人生失意之时的一种无奈的悲叹。

生4:如“风”是“急”的,“木”是“落”的,“万里”是“悲秋”,“猿啸”是哀。这些意象中都暗含相对的关系,有一种人生志向不可实现的哀痛,在广阔的天地之间自己只是一个被抛弃的弃物。

学生围绕古诗的独特性,寻找内容之间的对比,从而体会出杜甫内心的凄凉和绝望。有的学生认为《登高》是诗杜甫用一首哀歌表达余生无梦的悲凉,此诗是杜甫抚慰人生伤痛和延续生命的支撑。有学生认为此诗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有血有肉的杜甫,面对人生困境时发出的哀叹。由此,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激发,从寻找意象,构造意境的读法,跨越到寻找每一篇诗歌内容的独特性。

总之,在古诗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古诗歌的音乐美,在语言的品析中体悟抒情之美,在对比阅读中体悟作者的深层情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古诗意蕴,体会出作品独特的魅力,进而提升古诗阅读的有效性。

猜你喜欢

审美意识有效性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提高幼儿美术活动有效性的支持策略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高三数学复习课堂有效性初探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浅谈情感在声乐演唱中的重要性及表达
谈高中美术教学渗透健康审美意识之优化策略
世纪末的赞歌——比亚兹莱插画艺术风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