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引燃学习力,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2021-06-15孙方友

教育界·中旬 2021年1期
关键词:学习力主动学习小学数学

【摘要】学习力的引燃逐渐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的学习力被引燃了,就可以主动、积极地进行学习,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不过很多教师对学习力了解得还不够深刻,不仅没有引燃学生的学习力,还使课堂教学的效率受到了影响。本文从生活原型、教学方式、主体地位和教学铺垫四个方面入手,阐述了如何引燃学习力,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力;主动学习

学习力主要指的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毅力、能力和创造力。学习力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需要教师采用一定的方法才能对学生的学习力进行培养。那么,教师应该怎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力呢?笔者尝试了几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利用生活原型,培养学生的学习力

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最为密切,教师与其在教学时一味地灌输知识,倒不如想办法将其与生活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发现生活与知识的联系,并从生活经验入手进行学习,有效地将学生的学习力激发出来[1]。

例如在教学“某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时,可以进行这样的改编,创设出具体的问题情境:“小红的妈妈给了小红五块钱,小明的妈妈给了小明三块钱,请问小红手里的钱和小明手里的钱是几比几呢?小明的钱与小红的钱是几比几呢?小红的钱是小明的钱的几分之几?小明的钱是小红的钱的几分之几?”这样,原本抽象的数字就融入了生活化的情境中,学生就可以发现数学原来与生活有着一定的联系,并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解答。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够被有效地调动起来,学生会发现原来数学学习并没有自己想象中那么难,并且逐渐对学习产生一定的兴趣,还能从中感受到成功,让学生的学习动力有效地被激发出来。

二、转变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力

相较于其他科目来说,数学比较抽象、枯燥,如果教师并不重视课堂教学方式的改变,对知识进行灌输,会使学生觉得课堂教学枯燥乏味,让学生逐渐丧失学习的乐趣。那么教师应该怎么去开展课堂教学呢?教师可以将教学过程趣味化,让学生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究,学会科学思考,从而达到以趣激趣、以趣启智,智趣共生[2]。

例如在教学“加法、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时候,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题目:57×4×5,25×(3×8),这样的题目如果按照其原本的顺序进行运算会很难,很容易出现错误,所以一般会给“4×5”加一个括号,把“3×8”的括号给去掉。如果教师直接告诉学生,遇到某些特殊数字的时候直接加括号或者去括号进行运算,学生会觉得很抽象,也很无聊,在遇到类似的题目时不知道要怎么做。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改变自己的说话方式,如:“在看到这类题目的时候不要慌,我们可以将括号当作一座房子,在想要先計算4×5的时候,就需要盖一座房子给它们(加一个括号),因为如果按照运算顺序一步步进行运算的话是轮不到它的。如果想要先算25×8,我们就需要把3×8的房子拆掉,因为25在房子外面,想要让它们俩见面就得先让它们自由。”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可以使原本枯燥乏味的数学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可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从而为课堂教学的高效奠定基础,为学生的学习力培养做好准备。

三、突出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学习力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不能再把知识的教授当作重点了,而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敢于表达,要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3]。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上,并在教学知识的同时让学生将这样四句话学会。第一句话是“我不懂”。学生并不是看到一道题目就会做的,也不是听完教师讲解就能立马把自己的思路理清,进行有效解答的。如果学生不敢说“我不懂”,那么其在教师讲解了一遍之后就会不懂装懂,在做题的时候频频出错,而教师就会认为学生明明掌握了知识还出错而责骂学生。因此,为了让学生能够真正地掌握知识,为了让学生学会学习,教师要帮助学生克服恐惧心理,要使他们主动地提出自己不明白的东西,要主动地向教师、同学提问,哪怕问题很简单,也要大胆地说出来。这样一来,就能有效地将学生的学习内驱力激发出来。第二句话是“我懂了”。对知识点的掌握并不是学生说自己懂了就是懂了。因为在传统的教学中经常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学生感觉自己已经完全掌握了知识,但是在做题的时候仍会出现很多问题,而这表明了学生并没有学懂。那么教师应该怎么去教学呢?教师可以在教学完知识点之后布置给学生一些题目,让学生去做、去说,只有学生能够做出来、说出来,才是真正的学懂了。第三句话是“我不同意”。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存在差异的,所以其在面对同一道题目的时候会出现一些分歧。这样的情况很正常,但是有些学生明明想的是对的,但是在大部分学生都持与其相反的意见时会选择随波逐流,这对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因此,教师在某些学生回答完问题后可以进行询问:“请问还有其他同学的答案与他不同的吗?”如果学生不敢举手回答,教师可以给予一定的鼓励。如果某些学生举手发言了,但是答案很明显是错误的,教师就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鼓励,并给予其一朵小红花。通过教师这样的行为,其他学生会慢慢发现,只要自己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就会给予表扬,其就会逐渐地敢于发言。时间一长,学生就会敢于质疑。第四句话就是“我来说”。很多情况下,学生会提前对知识进行学习,所以教师在讲述知识的时候学生会觉得很无聊,并且容易走神,这样学生就会忽视教师所讲的重点内容。想要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教师可以让学生上讲台来讲,成为一个“小教师”。这样的教学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力。

四、做好教学铺垫,培养学生的学习力

培养学生的学习力,教师需要把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但不是放任不管,在适当的时候,教师是要进行引导的、提示的。教师还要明白,提示也并不是说得越少越好的,其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进行[4]。太难的知识若只给予一两次提示,学生学半天也学不明白,所以教师要将教学铺垫做好。

例如在教学“表面涂色的正方体”这一数学主题活动时,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将长度为2厘米或者3厘米、表面涂了颜色的正方体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进行观察,然后将其进行切割,变成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在做完这些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质疑:“表面有三面涂有颜色的正方体有几个?两面的呢?一面的呢?”在学生回答完后,教师可以将4厘米、5厘米的涂色正方体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想一想切割后会有多少个一面涂色的正方体?会有多少个两面涂色的正方体?会有多少个三面涂色的正方体?由于学生的能力有限,所以教师要进行一定的引导,让学生根据位置关系进行探索。在学生得出规律之后,教师不要直接把答案告诉学生,可以将6厘米的正方体、7厘米的正方体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进行补充。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可以有效地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真正地理解了知识、掌握了知识,学生的学习力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培养,更重要的是学生对学习产生了一定的兴趣,愿意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数学学科的学习并不是很容易的,因为学生在上课的时候能够紧跟教师的步伐做对每道题目,但是一旦离开了教师就会出现很多错误。因此,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不仅要对知识进行教学,还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力。上文提供了几种简单有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力之利用生活原型、培养学生的学习力之转变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力之突出主体地位以及培养学生的学习力之做好教学铺垫,教师可以将其运用于实际教学中。这样一来,就能让学生改变观念,发现学习的乐趣所在,才能让学生将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构建起来,才能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为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苏德强,刘晓虎.高校辅导员在学生学习力提升中的作用探究[J].高校辅导员,2010(04):30-33.

[2]孙方友.智趣共生:小学数学生本课堂的应然追求[J].数学教学通讯,2020(13).

[3]柯丽.浅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J].中外交流,2019(005):320.

[4]郑培云.提升小学生数学学习力的三大策略[J].教育实践与研究,2020(013):23-25.

猜你喜欢

学习力主动学习小学数学
谈初中科学实验教学“三种”策略应用
轻摆渡,济江川
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策略研究
数字电路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及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