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食用菌栽培学课程思政教育探索

2021-06-15国淑梅牛贞福

安徽农业科学 2021年10期
关键词:举措课程思政

国淑梅 牛贞福

摘要 为深入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将德育元素融入专业课程,以食用菌栽培学课程为例,阐述了课程思政育人的目标及必要性;提出了通过修订课程教学大纲、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打造优质教学团队、加强过程考核、整合教学资源、课后评价反思提升等措施进行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思路。

关键词 课程思政;食用菌栽培学;举措

中图分类号 S-0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1)10-0256-02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1.10.065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Exploration o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Edible Fungi Cultivation Course

GUO Shu-mei,NIU Zhen-fu (Shandong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Jinan,Shandong 250100)

Abstract In order to carry out the basic task of cultivating people with morality and integrate the elements of moral education into professional courses, the goal and necessit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edible fungi cultivation course was discussed.The construction ideas of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were put forward by the measures of revising the course syllabus,reforming teaching methods and means, building a high-quality teaching team, strengthening the process assessment, integrating teaching resources, and reflecting and improving after-class evaluation.

Key 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Edible fungi cultivation;Measures

为深入学习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构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1],在专业课的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促进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更能润物无声地实现立德树人的目的。

食用菌栽培学是生物、园艺、植保、食品等專业的专业特色课程或选修课程,食用菌行业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食用菌本身具有“可食、可药、可赏、可园艺、可科教”等功能,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食用菌栽培学课程蕴含了丰富的德育资源,是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效融合的载体。针对该门课程的思政教育,笔者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尝试,根据课程特色,教学中选择适合的思政素材,将其融入课程教学内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食用菌栽培学课程的教学目标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在掌握食用菌栽培学基本知识体系的同时,培养学生尊重科学、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培养学生正确的价

值观、人生观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提高观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联系食用菌产业实际、关注产业前沿,增强“四个自信”[2]。

2 食用菌栽培学课程思政育人目标及必要性

2.1 思政育人目标 食用菌栽培学课程蕴含着许多爱国主义和人文精神的教育要素,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引入我国科学家在食用菌研究领域取得的成就,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专业课程、探究科学的热情,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传播者和践行者。

2.2 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在讲授食用菌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专业技能和创新思维的同时,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渗透德育,寓德育于教学之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专业课程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专业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统一,建立全方位立体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是当今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也是培养新农科背景下卓越农业人才的必要途径[3-4]。

3 食用菌栽培学课程思政建设思路

根据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确定课程定位和教学目标,修订课程大纲,充实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加大过程考核力度,深度挖掘课程思政资源,打造一支专业教师、思政教师结合的师资队伍,构筑全方位立体化的食用菌栽培学课程思政体系。食用菌栽培学课程思政建设思路如图1所示。

4 食用菌栽培学课程思政建设举措

4.1 修订课程教学大纲

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职业能力培养、课程知识传授于一体的课程目标,在教学内容上,立足食用菌学科的知识体系和发展前沿,发挥食用菌栽培学课程的特色,提炼文化自信[5]、生态环保、人文精神、社会责任、爱国情怀等要素,通过载体有效融入新的教学大纲和教案中,课程思政教学大纲和教案建设思路[6]如表1 所示。

4.2 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根据课程的新教学大纲制作能体现“课程思政”特点的新课件、新教案;建设、完善食用菌栽培学的课程网站,增加思政元素,将课程育人功能由线下拓展至线上;探索开展食用菌栽培学课程翻转课堂,部分章节试行“学生讲、老师听”的新模式,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设立食用菌栽培学课程学生助教岗位,让学生参与项目开发、作业批改、创新创业资源挖掘等教学环节,加强课程互动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3 打造优质教学团队

加强食用菌专业教师的培训培养,强化教师的“德育意识”,培养和提升教师的“育德能力”,进而养成在课程教学中主动探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自觉意识。在食用菌栽培学课程教学团队中可以引入思政教师作为顾问,打造一支具有较强“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的师资队伍[7]。

4.4 加强过程考核

在课程目标、课程教学大纲等重要教学文件的审定中考量“知识传授、能力提升、价值引领、成果产出”同步提升的可操作性。过程考核比重增至50%~60%,过程考核内容和形式多样化,可采取上课回答问题、小组协同作业、论文、实践操作、辩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平时的教学活动(制作课件、演讲/路演、问题讨论等),更加注重知识应用[8]。

4.5 整合教学资源 食用菌栽培学课程应依托学校在产教融合、科教融合、专创融合等“教、学、研、创”一体化的实践平台,在产业认识、实习实训、创新创业[9]等方面实事、实时、实地进行思政教育;在师资队伍、校企协同育人等方面,也应有配套的体制机制做保障。

4.6 课后评价反思提升

为检验专业课德育育人效果,教师应定期对课程思政教学进行评价、课后反思,不断改进食用菌栽培学课程思政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学生可以设计相关调查问卷或针对某一热点问题撰写感想;教学效果可由学生、专家、同行共同评价,以提高专业课程思政的效果。通过课后评价反思,进一步提升德育育人课程效果。

5 食用菌栽培学课程思政预期效果

通过调整食用菌栽培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在讲授食用菌知识的同时,结合现实热点问题告诉学生做人做事的原则和底线,学生学习食用菌栽培学课程的积极性明显提升。通过发掘食用菌栽培学课程思政资源,将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家国情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理念融汇其中,帮助学生明晰人生目标和奋斗方向,将食用菌栽培学课程思政写在祖国大地上。

参考文献

[1]

张烁.习近平: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 2019-03-19(01).

[2] 国淑梅,牛贞福,高霞.产业融合视角下“食用菌+”跨界发展探讨:借鉴“茶+”融合发展之经验[J].食用菌,2018,40(5):7-8.

[3] 牛贞福,国淑梅,董仲国,等.基于食用菌产业转型升级的创新型人才队伍培养[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6,33(1):45-47.

[4] 聂小军,高英,史雪.新农科人才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探索[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2(4):88-90.

[5] 牛贞福,国淑梅,殷兴华.文化视角下食用菌产业的创新发展研究[J].中国食用菌,2018,37(5):87-89.

[6] 牛贞福,国淑梅,张鹤,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下的食用菌课程教学模式创新[J].安徽农业科学,2017,45(19):253-255.

[7] 马金柱,王北艳,王彦杰.以导师制为核心多元化教学方法对食用菌方向人才培養模式探讨[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9(6):87-89.

[8] 牛贞福,国淑梅,徐金强,等.基于职业能力的《食用菌》课程形成性考核评价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安徽农业科学,2015,43(23):383-385.

[9] 牛贞福,国淑梅,颜亚男,等.互联网背景下食用菌课程的创新教育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6,44(30):243-244.

猜你喜欢

举措课程思政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