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制教具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作用研析

2021-06-11冯晓夏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1年2期
关键词:初中生物高效课堂核心素养

冯晓夏

【摘 要】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在开展生物教学时,应该以素质教育为根本出发点,使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在实际生活中得到增加。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广,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用自制教具的方式来推动教学效率的提升。另外,自制教具能够在极大程度上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生物学习能力。

【关键词】初中生物;核心素养;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1)10-0144-02

生物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各种材料制作相应的辅助教具,以增强教学效果。使用教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一些抽象的知识变得更直观,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进一步提高,增强教学效果,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创新意识,更好地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

1   激发学习兴趣,增强探究意识

教师在教学中往往需要通过举例为学生讲述或者引出某一部分知识。教师举例时需要做出最佳的选择,使用更贴近教学内容的事物或者物品为学生讲述知识,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与此同时,对于课堂教具,教师可以有不同的选择,既可以选择学校现有的资源,亦可以使用自制教具。学校的教学资源较为固定,教学效果可能达不到理想效果,同时部分学生可能对教师在课堂上使用的校内资源无法提起学习兴趣,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中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达不到课程标准的要求。自制教具能使课堂和教师教学的形式充满趣味性,使学生自然而然地产生学习兴趣,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见成效,是集中学生注意力的方法之一。在生物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讲授的内容设计有趣的活动,添置自制教具,也可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自己制作相关教具,从而使学生对生物知识产生学习探索兴趣,一定程度上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探索和创新能力[1]。

如教学“探究心率与运动的关系”时,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需要以自身为例,通过自身的变化引导学生观察心率的起伏,学生只是作为旁观者,只了解教师讲授的知识的大体框架,对其中的实验细节难以切身体会,这对学生的生物学习有很大弊端。而使用自制教具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与实验教学,先将学生分组,然后使用铃铛模拟心率,让学生在自己的胳膊或者是腿上绑上铃铛,观察在相同的运动强度、不同的肢体动作以及相同的肢体动作、不同的运动强度这两个前提条件下,铃铛声音的急促性和铃铛震动频率,以此模拟运动过程中心率发生的变化,进而使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达到理想状态,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在这种模拟实验和自制教具的帮助下,学生的课堂注意力高度集中,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次数会不断增加,学生会对生物知识产生探索兴趣,课堂效果会得到较大限度的提升。同时,自制教具的使用会调动学生的学习好奇心,使学生的学习欲望高涨,提高学生自我探索和创新的能力。

2   教学形象直观,提高理解能力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更多是采用传统教具,在课堂上不断讲解,向学生直接“灌输”知识,对教学中出现的抽象事物和微观知识无法很好表达和讲解,这对学生的学习不利。很多生物知识十分抽象,学生无法用眼睛直接观察具体实物,对这些知识,学生是依靠教师的口头讲述以及教师在课堂上所举的例子来学习和理解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困难,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充满挑战。但在现阶段的多媒体教学模式下,生物教学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这种困境。多媒体的出现,让学生对知识的了解可以与图片、视频、音频等多种元素结合,通过详细地讲解批注,学生对生物课堂上的部分知识不再是迷茫懵懂的状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自制教具更是生物课堂上的一大帮手[2]。

如“光合作用产生氧气”这一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前准备相应器材:两个密闭玻璃容器、两株绿植、日光灯、黑色布料以及两个蜡烛。具体操作如下:在两个密闭玻璃容器内分别放入两株绿植,将日光灯放置于两个容器之上,将蜡烛点燃也分别放入两个容器内,其中一个容器使用黑色布料覆盖,观察蜡烛的燃烧情况。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学生会发现黑色布料覆盖的容器内的蜡烛熄灭了,另外一个容器内的蜡烛依旧在燃烧。这一教学中使用的教具很容易找到,学生可以在教学结束后动手制作,对这部分知识进行巩固学习。另外,所需的实验时间有所减少,学生可以直观观察实验效果,在制作教具的过程中对实验原理有较深的理解。

在“生理上生男生女概率相等”这一理论知识的学习中,学生有一些无法理解的地方,甚至是会产生不同意见,如故意從里面挑出红色或者白色的小球,表明这不是随机产生的。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充分分析总结后,应和学生一起设计制作一个“模拟精子与卵细胞随机结合”的教具。使用两个同样大小的空瓶,黑白两种颜色的小球分别代表X和Y性染色体,在一个空瓶内分别装入黑色和白色的小球各十个,在另外一个空瓶内装入黑色小球20个,以此来对生物的卵细胞进行模拟。接下来对学生进行分组,让组内成员共同进行实验。在实验开始后,组内的成员将两个瓶子内的小球充分摇匀,然后从两个瓶子中各挤出一个小球,模拟生殖细胞的产生,组内其他成员记录下球的颜色以及所对应的性别。在记录完成后将球放回原来的瓶中,继续重复同样的实验。进行多轮多次尝试,最终计算出平均值,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归纳。这样既能使学生对男女出生概率相等这一理论有深刻认识,同时也能让学生参与实验,体会自制教具带来的快乐,这对学生理解抽象的生物知识有较大的帮助,能让学生对生物知识的重难点有更深层次的理解掌握。

3   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动手能力

传统教学模式下,课堂上主要是教师讲解理论知识,学生做好笔记,并根据自身情况针对教师讲授的知识提出疑问,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这种教学模式在当前教学中仍存在,固然其有特有的优点,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对本节课的知识有一个详细充分的讲解,完成教学大纲的教学要求,但学生则常有一些困惑和不解。在教学中,教师基本整节课都在不停讲课,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只是知识的接收者,其课堂参与者的角色却无法得到充分展现,同时在教师讲授过程中产生的疑问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解答,只是被动记笔记。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兴趣将降低,甚至产生“厌学”情绪。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多媒体进入课堂,极大地方便了教师的教学,同时教学模式也发生了改变,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可以通过丰富的多媒体元素理解掌握知识。多媒体教学为抽象知识的讲解提供了一个便利的平台。自制教具的出现更使生物教学的效果进一步提升,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自我探索能力,大大改善课堂氛围。学生也可以参与课堂活动,自己动手制作教具。同时,为了显示自制教具的新颖性,学生必定会做出相应的创新,这对于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都是一个很好的提升。教师要对学生在教具制作中的取材、设计以及加工进行优化指导,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如教学“人体内物质的运输——血管”这一节课时,通过学校固有的教具进行“血液在血管中流动”这一场景的模拟,促使学生对这一实验产生极大的兴趣后,教师可以趁机引导学生,鼓励学生收集相关材料,动手制作实验模型。学生可通过使用输液管、电线甚至是吸管来进行模拟实验,不同的学生有着不一样的模型制作想法,这样的制作过程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

综上所述,初中生物教师如果可以充分利用自制教具进行教学,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避免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精力不集中、动手能力不足、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缺乏等种种弊端。教师在教学中使用自制教具一方面可使课堂效果更好,提高教学水平,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深刻;另一方面可以诱导学生在课下进行模仿和创新,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初中生物教师还可以将自制教具纳入新课程内容范围中,促进生物教学不断改进,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科素养,使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韩丽英.初中生物教学中地自制教具[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4(11).

[2]张科.自制教具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作用例析[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4(6).

猜你喜欢

初中生物高效课堂核心素养
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合作能力培养初探
参与式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程理念下生物课堂教学艺术的“变”与“通”
初中生物学案编写的一些心得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如何构建语文高效课堂
“1+1”微群阅读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