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程心理护理干预在辅助生殖技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21-06-11周冰玉严翠群吕秀霞叶丽萍

医药前沿 2021年7期
关键词:生殖护理人员实验组

周冰玉,刘 洁,严翠群,吕秀霞,叶丽萍

(佛山市妇幼保健院 广东 佛山 528000)

所谓辅助生殖技术指的就是借助医疗技术和手段帮助不孕不育夫妇改善不良妊娠情况,在应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方式下开展的一项助孕技术[1]。近年来医疗技术水平不断发展和优化过程中,生殖技术已经得到了显著发展,并且越来越受到了群众的关注和重视。在相关调研工作中发现,目前对该技术的应用概率已经呈现出了逐年上升的趋势[2]。但是对于辅助生殖技术患者而言,除了需要承担高昂的经济费用之外,还要承担较大的心理、社会和家庭压力,这也将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身体负担的加重。患者在诊断出不孕不育疾病后,往往会表现出较为沮丧的情绪,焦虑、低落的心理压力较大[3]。所以,本文主要对患者开展全程心理护理干预,意在降低患者不良情绪的基础上,切实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20年1—10月接受辅助生殖技术治疗的5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50例。纳入标准:(1)无既往精神病药物服用史和人格障碍。(2)能有效与护理人员进行配合,并顺利完成本次研究。(3)肝肾功能检查正常,不存在合并心血管疾病。排除标准:(1)患者无其他严重器官性病变疾病。(2)患者无家族遗传史。对照组患者年龄24~39岁,平均(31.2±7.1)岁;135例为原发性不孕,115例为继发性不孕。实验组患者中年龄23~38岁,平均(31.4±6.9)岁。其中132例为原发性不孕,118例为继发性不孕。两组患者的年龄、不孕原因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接受辅助生殖技术治疗中采用常规护理,具体内容为治疗前后护理、治疗流程简介和健康宣导等。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全程心理干预。具体方法为:(1)治疗前认知引导。基于绝大部分患者对辅助生殖技术的了解程度有限,所以在治疗工作开始前护理人员也要提前对患者进行认知引导,改进患者和家属对辅助生殖技术的错误认知,指导和帮助患者对治疗方法进行正确理解,为患者详细讲述治疗方法、流程和用药情况等等,通过对不同阶段治疗要点和目的的明确,保证患者能积极参与到治疗工作中,通过此种方式实现治疗效果的有效提升。此外,还要选取成功案例提升患者治疗信心,只有这样患者才能在治疗中实现依从性的提升。(2)治疗环节中的心理疏导。患者在长期不孕症影响下,往往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负面情绪反应,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在治疗工作开展阶段要积极和患者进行交流,用温柔和耐心的情绪对患者进行治疗和帮助,确保患者在接受治疗的同时能更加信赖护理人员,通过此种方式实现治疗护理阶段患者依从性和参与性的提升。此外,护理人员也要积极引导患者进行问题倾诉,帮助患者解决心理问题,对于患者内心出现的苦闷也要及时帮助其进行排解。在耐心劝导的过程中,引导患者实现心理状态的自我调节,让患者意识到心理状态对疾病改善的重要影响。(3)治疗后的护理干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护理人员要及时为患者提供关怀和安慰,在情感上给予最大的帮助和支持,如果患者出现身体不适的情况也要耐心帮助患者处理和解决。在这一过程中,护理人员还要获取家属的支持,在和家属的积极配合中进行心理干预,降低家庭因素对患者产生的负面影响。同时,还应该告知患者和家属,负面情绪对妊娠的影响尤为显著,只有时刻保持良好的情绪才能实现治疗效果的提升,因此作为家属也要积极配合治疗,确保患者在更为轻松和愉悦的心理状态下接受治疗。对于有条件的医院还需要定期举办不孕不育知识课堂,通过对辅助生殖技术宣传力度的提升,帮助患者进行针对性学习,在心理和生理上给予患者支持和帮助,让患者在治疗和护理阶段时刻感受到来自护理人员和家属的关爱。

1.3 评价指标

对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进行观察比较,患者得分越高说明抑郁、焦虑情况越严重[4]。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正态分布且方差齐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HAMA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HAMA得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试验组患者HAMA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HAMA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HAMA评分比较(±s,分)

组别 例数 护理前 护理后实验组 250 31.52±9.26 20.19±8.15对照组 250 32.21±8.69 25.69±7.12 t 0.8591 8.0357 P 0.3907 <0.001

2.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HAMD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HAMD得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试验组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HAMD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HAMD评分比较(±s,分)

组别 例数 护理前 护理后实验组 250 33.59±8.62 18.31±6.59对照组 250 33.51±9.21 25.01±7.15 t 0.1003 10.8946 P 0.9202 <0.001

2.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8.4%,高于对照组的7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n(%)]

3.讨论

在当前科学技术水平和医疗技术水平全面提升背景下,一些患者已经对不孕症有了基本认识,但是认知情况仍然存在片面性,不能保证对疾病的透彻掌握。在全程心理护理干预作用下,患者可以对辅助生殖技术有着更为全面和精准的掌握[5]。只有患者在全面了解病症的同时,才能积极、主动的配合医生接受治疗,最终获取更为显著的治疗效果。相关研究提出,护理干预和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可以帮助患者更精准的掌握疾病问题,引起患者在思想上对病症的关注,此种方式不仅能切实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同时还能实现治疗效果的最大优化。在本文研究中可知,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说明,在全程心理护理干预下,患者对护理整体满意度已经实现明显提升,究其原因可能在于患者和护理人员沟通效果得到提升,在患者人文关怀程度不断提升的基础上,能帮助患者实现对疾病预后效果的正确认知,在患者自身安全感得到提升的同时,保证了患者治疗情绪的稳定,在积极配合治疗的过程中,实现了护理满意度的提高。

此外,不孕症往往会对患者造成巨大的困扰,所以很容易出现治疗过程中的不良情绪。而不良情绪造成的机体交感病理性亢进,由于机体抵抗力降低,所以很可能造成病症感染,甚至会对后续治疗效果造成负面影响。在这一过程中,护理人员就更需要加强和患者之间的正确交流,在充分掌握患者心理变化的基础上,降低患者的心理、生理和社会压力,确保患者始终用良好的心态应对治疗。在本文研究中表明,实验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评分在接受护理后明显低于对照组,这也意味着全程心理干预护理能对患者治疗过程中产生的不良情绪进行有效调节,是对患者治疗效果和结局进行改善的重要干预方式。

综上所述,全程心理护理干预不仅能对辅助生殖技术治疗的效果起到优化作用,还能在护理干预的同时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是对护理满意度进行提升的重要手段,因此临床工作中值得对此种护理方式的应用。

猜你喜欢

生殖护理人员实验组
Bone palsy eliminates granules to regulate Wnt/PI3K-AKT signaling pathway and intervene in hormonal 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 in rabbits
无抗养殖典型案例分析
愿人人享有生殖健康
生殖健康的春天来到了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Seepage simulation of high concrete-faced rockfill dams based on generalized equivalent continuum model
让生殖健康咨询师走近你我身边
生殖健康的春天来到了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团体辅导对中职护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