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021-06-10李静静墙力

家庭教育报·教师论坛 2021年50期
关键词:创新能力兴趣

李静静 墙力

【关键词】创新能力、年龄特点、兴趣、开放性问题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之力。因此,面对二十一世纪的挑战,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势在必行。但是,许多人认为数学教学只要教给知识和方法,让学生掌握数理知识并能自如应用,教学目的就达到了,若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发散思维,那是其他学科的事。孰不知,学习数学的正确方法就是再创新,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再创新,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老师应依照数学思想规律,根据学生年龄特点,采取启发、讨论、游戏、多媒体或讲授等方法,让学生学会对问题进行逻辑、辩证的思考。学生在学会思考的方法的基础上,去发现、探索、思考解决问题获取知识,从而培养创新能力。下面就自己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探索的几点尝试和体会与同行交流:

抓住年龄特点,动静交替,在课堂中创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综合能力。

爱玩,可以说是儿童的天性,好动是儿童的年龄特征之一。在课堂上让他们正襟危坐、“老老实实”听讲,犹如捆住了他们的手脚,使他们失去了主动权。根据儿童这一年龄特点,发挥儿童好玩好动的特点,例如在《10以类加减认识》巩固训练中,借助小金鱼吐泡泡的游戏,以开火车的形式回答,学生根据泡泡的加减算式,迅速说出答案。在游戏中,学生的眼、口、脑并用,加强了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思维能力的培养。

再如《认识方位》孩子对左、右喜欢弄混淆,为了加深巩固,以游戏互动:请摸摸左眼;请举起你的右手;请跺跺你的右脚......等学生对左右概念加深后,加深游戏难度。请用右手摸摸你的左耳;请用右手摸摸你的右眼;请你站在某某小朋友的右边;请你站在某某小朋友的前面.......学生在互动的游戏中注意力得到集中,学习兴趣浓厚,同时让学生多种感官为学习而动,玩中有学,学中有玩,加深了对左右的正确分辨,教学效果也得到改善。

创设问题,激发兴趣,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状态,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数学课的内容较之其他学科往往是抽象和枯燥的。因此,营造一个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对于激发学生对数学内容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就显得非常重要。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因为遇到问题而且需要解决时而引起的。学生对于遇到的问题有兴趣,才能产生要解决的问题的愿望和要求,才能积极地思维,迅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如在学习《找规律》中,学生通过学习对找规律的特点有了一定认识,为了检验学生的理解情况进行实践操作 ,要学生对一组空白花朵进行有规律的颜色设计,比一比,看哪位小设计师设计的最美,还要说說你是以什么有规律重复排列的。孩子们得到任务后,都非常开心,因为涂色是孩子们最喜欢做的活动,学生们积极思考,教师在巡视中及时肯定他们的想法,当要求他们用语言说的时候,更大胆地表现了。因这个问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通过展示和学生们语言表述,对找规律的认知有了更深刻的认知,在动手动口的表达上得到锻炼,创新的欲望也得到加强。

设置数学开放性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意识和能力。

在教学中适度加入一些开放性问题,引入创新思维境地。比如:教一年级学生认识数时,题目是“2、4、6、7、10”从这五个数中找找,那个与众不同?学生大多数回答是“7”,因为“7”它是单数,其它数是双数;也有同学说“10”,因为“10”是两位数,其它的数是一位数。再如:小明家离学校45米,小红家离学校55米,小明家与小红家之间有多少米?这道题就不是简单的45+55=100米。

而有几种解法:画图在一条直线表示

(1)小明家和小红家相距10米,如图:

(2)小明家和小红家相距100米,如图:

(3 )如果不在一条直线上,小明家和小红家就无法计算,如图

象这种类型,答案并非唯一,如果学生不肯动脑经,将会得出一种结果,但是如果学生开动脑筋,将会觉得数学知识趣味无穷,同时,也会知识转化为能力,增强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智力是不言而语的了。

借助辅助教学设施,训练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

小学生年龄小,知识面窄,他们的认知规律往往是由直观——表象——抽象。特别是教学抽象的数学知识,就必须要有丰富的感性材料,而直观教学就是提供这些感性材料的重要途径。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将生活中的客观事物形象逼真的展现出来,不仅可以解决教师找寻或制作教具的困难,还可以把教学的难点一一展现给学生,让学生一目了然地了解所学知识。如:教学《图形的认识》一课中,学生已经能在一些形体中找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但是对于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特点还有一定的困难。在以往教学中,教师只是拿着模型演示讲解,而运用多媒体技术效果就不一样了,绘出的图形形象逼真,还可以使颜色进行变换,形成动态化的立体图形,直观且生动有趣,利于学生直观中的化难为易、突破重点,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首先在屏幕上出现了长方体的立体图形,通过“闪烁”使学生知道什么是相对的面;再分别移动、重叠前后面、左右面、上下面进行比较,通过观察,学生很快的就能得出“相对的面大小相等”即长方体的特征;在教学正方体的特征时,同样通过“闪烁”,重叠的方法来比较正方体6个面的大小,最终得出正方体的6个面都相等......这样把立体图形变静为动,在形象直观的演示中教学重点突出了,难点也迎刃而解。

总之,不断激发学生兴趣,适时适度地引导,鼓励学生进行创造学习,教师大胆创新教学方法,借助辅助教学工具,让学生乐学、爱学!

猜你喜欢

创新能力兴趣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教研协同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新课改下构建高效课堂的研究
巧用游戏构建快乐体育课堂研究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巧用多媒体技术,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