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名著导读教学的心得与体会

2021-06-06罗涌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21年4期
关键词:文学名著名著初中语文

文学名著是人类思想的精华,不同的文学名著也是作者对社会问题和作者所处时代社会情况的思考。所以,进行名著阅读就是同无数先哲文豪的思想进行触碰,名著阅读让人不必出门行千里,便能看到社会百态,遍尝人生百味。初中语文名著导读教学课程的存在,就是通过激活名著阅读来润泽学生的心灵,不仅有利于学生积累写作素材,而且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也要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和学生一起探索名著中的奥秘。

一、初中语文名著导读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1.从认识论的角度出发

由于在过去的很多年都深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所以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不太重视文学名著的阅读。首先,站在教师的角度。虽然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创新和新课改教学的不断深化,很多教师教学方法也进行了改变,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依然比较古板,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都比较片面,其实也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而教学过程中教师也缺乏对有效教学方法的钻研,比较常见的方式就是按照大纲要求将文学名著阅读内容布置下去,最后以检查学生读后感的形式结束。名著导读教学过程中也只是侧重于传统的中心思想、文章结构、表达方式等内容,并不能真正发觉名著所蕴含的丰富内容。

其次,站在学生的角度来看。学生们普遍都觉得阅读文学名著会让他们本就紧张的学习时间更加紧张,而很多文学名著在写作的时候都涉及到了所在地区和所处时代的内容,学生在文学名著阅读过程中,由于教师的引导不足,以及学生对于文学名著导读重要性的认识不够深刻,往往不会下功夫去深挖文学名著所产生的时代背景,也不会去深入了解作者想要通过文字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阅读只是为了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而不会通过思考去对名著的内容进行批注和摘抄。其实都不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也降低了初中语文名著导读教学的有效性[1]。

2.从阅读兴趣和关注点的角度出发

文学名著导读教学相比较于整个语文学科来说,其实占比并不大,所以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不认为名著导读教学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练习内容。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宁愿花费大量的时间对学生进行阅读理解训练,也没有意识到名著导读教学和阅读理解训练之间的联系,以及名著导读教学对于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提升的重要。而学生则普遍认为很多文学名著所描述的时代离自己太过遥远,而比起内容直观,读起来不用费脑子的网络文学和新文学,文学名著的阅读太过晦涩枯燥,而且阅读周期比较长,所以也缺乏对文学名著阅读的兴趣。

二、提高名著导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教师要深入挖掘名著内容

打铁还需自身硬。教师想要让名著导读教学发挥应有的作用,首先自身就需要有非常深厚的名著阅读功底。这样才能够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将自己脑海中的东西化作教学的实际,结合教学内容加深学生对名著的理解,同时将自己对文学名著的理解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带着学生一起在文学的海洋中获得乐趣与知识[2]。

首先,教师需要不断的积累自己的阅读量。要想在名著导读课程中向学生传授更加科学的名著阅读方法,教师自己就必须在平时的工作和学习中,尽可能多的阅读文学名著,增加自己的阅读量和对文学名著知识的积累。通过大量的阅读不断增加文学名著量的积累,阅读中探索和总结名著阅读的方法。这样才能够在实际的导读教学中有东西可讲,用更加丰富的课堂内容培养学生对于名著阅读的兴趣。其次,教师要以身作则,為学生做好名著阅读的表率。教师在名著导读的授课过程中,要将自己对于文学名著的理解和想法也就是大家常说的读后感,在授课的过程中和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看到教师自己的文学名著阅读过程及方法,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启发和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深入的解读。再次,教师需要转变教学观念,不断的提升自己在名著导读教学方面的业务能力。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状况,将文学名著内容与学生实际的理解能力结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带领学生进一步深挖文学名著的内容,用更加适合学生实际情况的科学的教学方法提升名著导读教学课堂的有效性。

2.通过多种手段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作为初中的语文教师,在名著导读教学中教师要做的不仅仅是教会学生对于文学名著的阅读方法,帮助他们拓宽阅读面,还需要通过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培养学生对于文学名著的阅读兴趣。比如前两年非常流行的一种交换阅读方式——图书漂流。在每一学期开始的时候,教师可以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向学生们列出每学期所要阅读的文学名著的目录,然后鼓励学生自由组成小组,小组成员要商议好每个人想要分别购买的书目[3]。看完一本书之后,将自己的书和其他组员的书互相交换,以图书漂流的形式在小组成员之间开展文学名著的交换阅读。为了拓宽学生的阅读面,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同一个作者的不同作品,不仅参加了漂流图书的数量,而且也有利于通过群文阅读的方式帮助学生将同一个作者不同的作品,或者将不同作者的同类型作品进行横向比较,提升阅读有效性的同时也积累了学生的写作素材。比如阅读冰心的《繁星》《春水》时,可以让学生同时阅读泰戈尔的《飞鸟集》,然后教师引导学生从内容、艺术特点等方面将名著进行横向的对比,帮助学生加深对文学名著的阅读,提升学生对于不同作品的比较分析能力。

3.合理安排阅读时间,提升阅读有效性

制定好名著阅读的目录之后,就要开始阅读学习了。一般文学名著的篇幅都比较长,但是课堂的教学时间却很有限。所以教师要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尽可能多的向学生传授文学名著导读的方法,然后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对导读方法进行实践,教师再对学生反馈上来的结果进行评价并帮助学生用更科学的方法进行阅读,提升名著导读教学的有效性。比如在进行高尔基的《童年》的导读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对作品的内容进行简要的分析。然后结合作品内容将适合这种文学名著类型的阅读方法教给学生,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按照教师所讲的方法进行名著阅读,然后让学生按照规定的时间将阅读结果以读书笔记或者读后感的方式提交给教师,教师再根据学生所反馈的情况及时的修改教学方法,在下一堂课中按照新的教学策略进行教学,尽可能的利用有限的时间教给学生更多的名著导读知识[4]。

4.利用实践教学,提升名著阅读效果

文学名著作品大部分都包含着很多的内容,而且所涉及到的阅读方法也比较多,如果仅凭教师在名著导读教学课堂上有限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名著阅读指导,学生实际上是学不到多少东西的,即便是可以全部吸收教师教的内容,但是也没有太多的时间和机会通过实践来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所以教师也要利用实践教学来帮助学生提升名著阅读效果。比如读完一部文学名著之后让学生通过情景剧的形式在课堂上将名著中的片段分小组在课堂上进行再现演绎。比如在《名人传》的导读教学结束之后,为了让学生对教师所讲述的阅读方式有深化的了解,同时加深对于名著内容的理解,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自行选择名著中的故事片段分成不同的角色将名人故事以五大六分钟的情景剧在课堂上进行演绎。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做一期以《名人传》为主要内容的手抄报,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而且可以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归纳整理资料的能力。

文学名著是人类发展史上璀璨的明珠,每一部文学名著所蕴含的意旨和作者的思想,值得所有人去细细品读。初中文学名著导读教学存在的意义不仅仅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也为了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文学名著的深入解读,让名著中所蕴含的哲理与思想润泽学生的心灵。为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实际的工作中应该勇于直面教学上的不足,积极开动脑筋、灵活采取多种方式提升名著导读教学课程效果。

参考文献:

[1]龚鸣.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探究性学习探析[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0(11):86.

[2]魏影.初中语文名著导读课堂构建策略研究[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0(10):56-58.

[3]顾丽蓉.打开心灵窗户 激发阅读兴趣——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名著导读[J].读写算,2020(29):184-185.

[4]朱琳.语文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名著阅读教学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0):269.

罗涌,贵州省贞丰县第二中学教师。

猜你喜欢

文学名著名著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浅谈新课标背景下高中文学名著课外阅读指导策略
国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
名著,我想挽着你的手
不受高考青睐的文学名著阅读
日本文学名著速读(7)——『黒い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