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典诵读,应传承文化与培养情怀并重

2021-06-06孙军民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21年4期
关键词:中华文化感情文章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生生不息,而在中华文化的摇篮中,文学经典作品诵读与欣赏则是向学生传递文化的最佳方式之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家教育部门越来越注重学生中华传统文化的培养和情感态度的提升。伴随着国学热的不断兴起,经典诵读已经成为了社会上常见的一种活动形式,并且因其独特的魅力已经走进了中小学生的课堂当中。

一、经典诵读的多重意义

我们说的经典都是经过成百上千年历史的文化沉淀、能够禁得起推敲和历史考验的经典作品,而这种经典作品同样也是符合学生朗读的作品,学生诵读经典,培养的不是学生的读文嚼字能力,而是学生的民族情怀和对祖国文化的喜爱敬仰。在诵读的过程中让学生来接受中华文化的熏陶,培养民族荣誉感。经典诵读,诵读的不仅仅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文字,更多的是中华民族的沧桑历史和坚韧毅力。诵读经典更能够让学生通过文字和语言看到中华历史的长河漫漫,更能够激起学生内心的民族荣誉感。让学生通过字里行间去感受中华文化的坚强和毅力,从而提升自身的情感和素养。

二、经典诵读在学校的真实情况

“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一直是我国教育的指导方针,其中学生“德”的培养放在了第一位,由此可见学生的德育培养至关重要,“德”不仅仅包括学生的品德,更包括学生的思想素质和文化素养。各个中小学校开设有关经典诵读活动不仅仅是对传统文化的宣传,更是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用优秀的文化来培养学生,提升学生的自我境界。调查发现,有很多中小学生已经将“经典诵读”活动加入到学生的必修科目当中,作为一种学科活动鼓励学生积极支持和踊跃参与,并且不同学校的经典诵读活动形式不一,可谓是百花齐放,各有特色。但是也有一些学校對于活动的开展比较困惑,不知道该怎样通过经典诵读活动来最大程度发挥优秀文化对学生的积极作用,同时重复的活动内容、形式也使得学生越来越厌烦,无法激起学生学习的乐趣,这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经典诵读活动的效果,进而影响学生自身人文素养的培养和提升。所以创新经典诵读也是我们语文老师要做的课题。

三、经典诵读要合理选取诵读篇目

诵读经典的前提就是有经典可供学生进行诵读,不一样的经典诵读会对学生产生不一样的影响,因此如何选取诵读的文章和素材也是老师需要注意的。对于学生经典诵读的文章选取应该考虑到学生的自身接受能力和自身感悟能力,也就是说不同年级的学生需要不同种类的经典素材。

对于小学生来说选取的经典读本应该更加通俗易懂一些,并且其中所选取的内容也要尽量符合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这样才能发挥经典诵读对学生的积极作用。对于中学生或者是更高年级的学生来说,经典诵读的读本选取在内容和道理上的难度应该适当加强,以此来促进学生对诵读经典内容的理解,加强经典对学生素养和境界的提升作用。

四、经典诵读形式要多样化

对于很多学生来说,经典名著距离我们的时空比较遥远,所以读起来难免会觉得晦涩难懂,比较陌生,这就使得学生对经典存在陌生感和距离感,在诵读一段时间之后产生懈怠和厌倦也是情理之中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其实这种古典的美还在沉睡当中,而学生不断的诵读和接触只不过是在努力唤醒着古典文化与传统,经典是美的、经典也是文雅的,但是这种美和文雅并不会主动呈现,它一直在等待,等待唤醒它的人。因此,鼓励学生诵读经典其实就是在帮助学生唤醒历史文化中的美和雅,老师应该开展多种多样形式的诵读,在让学生诵读和感受经典的同时也能激发最大的学习乐趣。

1.游戏式诵读。游戏式诵读形式适合小学生和初中生,目的就是通过游戏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诵读乐趣,比如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成语接龙”或者是“历史故事接龙”,诵读经典不一定只是诵读经典文章,诵读经典涵盖的范围比较广,包括成语和历史名言也都属于经典诵读中的一部分。

2.剧情式诵读。剧情式诵读是很多学生都比较喜欢的一种诵读方式。老师可以选取一些影视剧中符合历史的场景让学生进行场景的模仿,并且进行不同的朗读练习,让学生在表演中感受古人的智慧和古人情感,这样更容易使得学生沉浸其中,接受文化的熏陶。

3.举办“经典诵读”比赛。不管是小学生还是中学生,举办“经典诵读”比赛都是一种非常好的鼓励学生诵读经典的方式,可以允许学生挑选不同的题材的经典著作进行诵读,可以两人共同参加,最后以评委的得分作为最后的奖项排名标准,学校可以把经典著做为奖品,在发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对学生来说也是一种肯定和激励,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

五、方式上要做好读、诵、吟

整体说来,对于“读”这一方面,首先要求是要能够通顺地读下来,锻炼口感,那么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利用领读的方式来带领学生进行古文的“读”,多媒体里的领读模式,领读者感情饱满,而且充满新奇,所以会大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大家对于内容的感情色彩有了初步的掌握,以及对于课文内容也能够有一定的记忆感。对于“诵”这一方面,就在读的基础上增加了一定的感情要求,要求在朗诵的过程当中是带有感情色彩的,是饱含感情的,在已经能够通畅读下来的基础上,要在课堂上给学生朗诵的机会,通过结合多媒体,利用合适的音乐背景,去朗诵文章,在这个过程当中,大家能够对文章中的景色有自己的描绘,可以很清晰地勾画出文中的风景。对于“吟”这一方面,是境界最高的一个步骤,除了能够对文章的感情色彩掌握于心,在吟诵的同时,学生会把自己置身于文章当中,仿佛自己就是诗人,在面对文中的景色,抒发着自己的感情,或悲或喜,或悲喜交加,来更深刻地体会文章所写,文章所感。

经典诵读活动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也并不是立竿见影的,关键就在于坚持,坚持诵读经典,坚持对文化的执念。诵读经典就是一种长期的浸润,不知不觉,潜移默化,学生的情感自然会变的柔软和细腻,人生也会变得开阔和诗意。

孙军民,甘肃省武山县桦林初级中学高级教师。

猜你喜欢

中华文化感情文章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汉字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带着感情
带着感情
感情强烈的叹号
你永远等得起一份对的感情
中华文化传承创新的路径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