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典名著教学阅读策略的运用

2021-05-31郑宏娟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21年4期
关键词:古典名著周瑜诸葛亮

郑宏娟

三到六年级的统编本教材中设置了四种阅读策略,分别为猜测、提问、有一定的速度和有目的的阅读。实际上阅读策略绝不止这些,教材编排这四种策略的价值,在于帮助学生先积累必要的阅读方法,并将其作为引子,形成基本的阅读能力,在遇到不同阅读要求和情况时,能够合理地加以运用。比如在五年级下册就专门设置了古典名著单元,教师就需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方法,提升学生的整体阅读素养。

一、激活多维经验,精准把握文本意蕴

学生内在的认知经验都不是以机械方式存在的,在阅读和学习过程中,遇到相关的内容时,就能够自觉地调动自己固有的认知经验。在教学中,教师应激活学生的原始经验,可以从文本的故事情节入手,也可以从人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入手,还可以从书本中的人物与自身感受之间的关系入手,甚至可以借助影视剧作品所形成的经验,推动学生阅读的不断深入,深化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比如这个单元中的《草船借箭》一文就是根据经典名著《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的相关内容改写的。课文开篇直接交代“周瑜对诸葛亮心怀妒忌”。诸葛亮究竟有怎样的才干?周瑜究竟是怎样嫉妒的?这些问题看似直接指向内容,但对于后面梳理情节、感知人物,都能提供资源的支撑。教师需要从整体观照的视角,鼓励学生联系整本书的前后情节,感受诸葛亮的神機妙算以及周瑜想早日除掉诸葛亮的用心,在前后关联中,不仅对周瑜的嫉妒之心了然于胸,同时逐步认识到周瑜要诸葛亮三天之内造出十万支箭并立下军令状,就是故意设置的圈套。让学生了解诸葛亮在这三天中,其实是非常凶险的,但他仍然能够保持如此冷静的态度来处理问题,足见其冷静机智的特点。如此一来,故事发展的起因和这篇课文人物的表现,都与“周瑜对诸葛亮心怀妒忌”密切相关。

上述案例中,教师没有仅仅局限在教材课文中,而是运用关联的方式,让学生深切感受周瑜的嫉妒之深,为整个故事设定了巧妙而丰富的情境,让学生学会从更广阔的视域来关注文本,体现了文本表达的真实框架。

二、借助精妙设问,立体感知人物形象

真正主动的阅读,可以从文本自身生发出相应的问题。四年级教材专门设置了“提问策略”单元,旨在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并且学会适度地在归类与整理中筛选出富有价值的问题。因此,面对故事性极强的名著阅读单元,教师就需要从传统教学的反复提问中抽离出来,激发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并让学生逐步过渡到善于提问的层面。

五年级下册的古典名著单元,明确提出了“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这就决定了整个单元的学习都应该以此为基础。事实上,对于小学生来说阅读古典名著确实存在着一些障碍,比如几篇课文中都存在学生较难理解的生僻词语,同时因为语言表达习惯不同所导致的隔阂,这些问题再正常不过了。因此,教师可以在学生阅读时大胆地提出问题,并在本单元语文园地的交流中,紧扣语文要素进行整体的归类和细化指导,并以不同方式和策略来对待不同的问题。比如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在不影响学生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不需要耗费太多的精力和时间去理解;一些与当下语言表达习惯有差异的文言文类语句,也不需要逐字落实,学生能够联系上下文,整体了解语句的意思就可以了;对于一些与文本内容、主题内涵密切相关的问题,则需要进行充分挖掘,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强化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将问题整理为清单,引导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探寻和判断,提炼出更加富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提出的问题以更加直观的形式呈现在思维之中,以期训练学生提问时思维的深刻性。比如,三天造出十万支箭这种根本无法完成的任务,为什么诸葛亮还要答应?这很明显是周瑜设的圈套,难道诸葛亮就没有发觉吗?这样的问题背后蕴藏着丰富的训练学生深度思维的资源。再比如,周瑜以为诸葛亮中计了,却不知诸葛亮早已经有了破计之策。这种人物之间内在的纠缠,就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重要资源。

古典名著看似语言简洁,实则内涵丰富。作者以独特的叙述结构,并没有将所有的内容直接告诉读者,而是让读者自己从中发现和体悟,这远比直接告知更有趣味性和挑战性。比如自己身为水军都督,怎么可能不知道水上交战的时候运用怎样的兵器最好呢?诸葛亮怎能贸然就立下军令状呢?大战在即,吴国军中是不是真的缺少箭呢?……当这些问题从不同的学生思维中生发出来时,很多学生都深深地意识到,看似平淡的语言描述下,其实蕴藏着丰富的玄机。教师可以抓住学生内心意识中所形成的这些问题,将思维伸向文本的特定环境之中,从而让学生真正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揣摩身处不同阵营中人物的不同心思。

三、强化预知推测,直观再现故事情节

文本阅读的积极者和主动者,就应该意识到并不能完全从文本中获取信息,很多重要的内容其实并不完全能够在文本中直接找到,有很多有价值的资源,其实是需要利用教材中文本现有的资源去预测和推理。这种猜测所形成的答案的丰富性,不仅增强了古典名著阅读的趣味性,同时也为后续的阅读、印证,提供了鲜活的资源。

比如课文最后,诸葛亮借助大雾天气,成功利用草船借来了曹丞相的十万支箭后,要求全体士兵齐声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当曹操听到这样的话之后,又会做出怎样的反应呢?面对这个问题,学生其实并不是完全胡乱猜想的,他们对于这种想象性猜测有着基本的价值资源。比如教材课文后面的阅读链接,曾经接触过的原著小说中的内容,影视剧中曾经看到的情节,还可能有部分学生曾经听过的说书等曲艺表演……学生结合自己曾经获取的经验,在自己的思维意识中建构了当时曹操捶胸顿足的画面,并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将人物形象直观地再现出来,从而与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进行了深入的对比,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再以本单元的《景阳冈》一文为例,教师可以紧扣课文内容创设情境:假如武松来到阳谷县,遇到了自己的哥哥,他会怎样来描述在景阳冈打虎的经历呢?或者自己现在就是一位说书人,根据课文中的内容,怎样适当地加上动作、表情和动作将武松打虎的经过讲述给听众?要想高效地完成这样的综合性任务,就需要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激活自己的思维,依靠自己的思考,并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想象和推测,用具体生动的语言来再现情景,并通过自己设置的动作和神情,与文本中人物的具体言行形成对应和匹配,将思维认知与语言的建构同步起来。

当然,有预测就应该有验证,否则预测理应达成的效果并不能真正落到实处。还以《草船借箭》为例,教师组织学生重新回读课文,关注诸葛亮指挥船只有条不紊的操作时,就会发现其实这一切都已经在诸葛亮的控制之中,这不是凑巧,更不是撞大运。因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尝试运用“怪不得……原来……”的句式,让学生将自己猜测之后的内容与文本所呈现出来的信息进行对照。其实,经典的文本彼此之间有着巧妙的铺垫和暗示,前后关联紧密,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利用文本表达的细节以及存在的这种内在关联,去预测故事、印证情节,感受人物形象,洞察作者在叙事中的匠心独运。

古典名著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教师要通过教材编选的不同类型的课文,在教学中巧妙地将相关的阅读策略融入到学生的认知过程中,将所阅读的内容与学生的思维体验进行巧妙的融通,品味古典名著在情节设置、叙事方式、细节描写、彼此观照等方面的特点,借助不同的阅读策略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和传统语言的特质,从而帮助学生打开阅读经典名著的大门,将思维和阅读伸向原著,为学生从节选走向整本书的阅读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江苏徐州市铜山区娇山湖小学)

责任编辑 张 艳

猜你喜欢

古典名著周瑜诸葛亮
项目驱动,让古典名著更具生命力
诸葛亮喂鸡求学
诸葛亮没看过的书
一气周瑜(二)
一气周瑜(一)
诸葛亮隆中决策
阅读古典名著在中心校语文教学中的意义分析
古典名著在小学语文阅读中的作用
论阅读古典名著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周瑜与诸葛亮对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