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诗词教学生活化策略与课程资源开发

2021-05-30汤振纲

语文建设·上 2021年11期
关键词:课程资源开发生活化策略古诗词教学

汤振纲

【摘要】要让古诗词真正成为学生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研讨古诗词教学生活化的内涵,总结古诗词教学生活化的策略,注重开发古诗词教学生活化的课程资源,这也是在课程教学领域促使中国传统文化现代转型的现实诉求。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生活化策略,课程资源开发

教育“回归生活”是当今世界教育变革的总体趋势。课程教学生活化也是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文化最美的精神遗产之一。然而古诗词的教学由于时代的隔膜和文体格式的特别,往往在教学过程中难以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经验接通。同时,与现当代散文及诗歌相比,学生学习古诗词时较难产生情感体验和文化认同。因此,古诗词教学生活化就成为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当研究的重要课题。但在中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由于评价方式欠缺、教学观念落后、传统教学方法(朗读背诵)等因素的交错影响甚至束缚,导致古诗词教学与学生现实生活相背离,出现了顺应考试鉴赏的模式化教学及注重知识抽测的趋势。教学如果过于功利化,古诗词就难以真正成为学生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此,我们需要研讨古诗词教学生活化的内涵,总结古诗词教学生活化的策略,开发古诗词教学生活化的课程资源,这也是在课程教学领域促使中国传统文化现代转型的现实诉求。

一、古诗词教学生活化的内涵

众所周知,生活一般包括满足基本生理需要的物质生活和具有更高价值意义的精神生活两个层面,而人更多追求的是具有丰富内涵的精神生活。所谓教学生活化,就是把教学活动转变为现实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把教学内容转变为学习主体真实的体验和感受。

古诗词教学生活化的内涵应当包括如下几点。一是充分挖掘古诗词中的现实生活内容,引发学生的生活体验,使学生与古诗词形成情感共鸣。二是善于运用古诗词的特殊表达方式,引导学生将其渗透到自己的话语表达及情感抒发中去,把古诗词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与古诗词的精神世界融会贯通,不断提升精神生活的质量。三是将古诗词教学建立在学生丰富而生动的现实生活背景之上,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学习方式理解古诗词的丰富内涵,通过涵泳、品味、化用,体会古诗词的文化魅力,培植学生厚重典雅的人文情怀,养成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使学生具备接通古典与现实生活经验,从古诗词中汲取生命智慧,进而拥有更为丰富的精神生活的能力。

二、古诗词教学生活化的策略

在新课程理念下,学校所提供的教学内容只有做到现实生活学习化、日常生活课堂化,才能真正调动起学生学习和吸纳知识的主动性、积极性,也只有在学习内容生活化的过程中,学科知识才有可能真正成为每一个学习主体自我激发的强烈现实需求。当然,教学活动生活化是一种受教学对象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以及所处教学情境等因素影响,而呈现出不同层级互动水平的复杂教学状态。古诗词教学的生活化,也因为现实生活的瞬息万变,要求教师具备丰富的教学智慧。因此从理论上来看,教学生活化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可以借鉴,但我们或可从几个方面展开古诗词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尝试。

1. 从现实生活出发,跨时空勾连

丰富的现实生活是古诗词教学的源头活水。一方面,现实生活可以是古诗词教学的“活教材”,进而赋予古诗词以时代内容。古诗词教学也只有融入鲜活生动的现实生活中方能重焕生机,因为只有获得现实生活的证明和体认,古诗词所蕴蓄的精神魅力和情感内涵才能被激发出来。另一方面,现实生活也是进行古诗词教学最好的“催化剂”,学生因为现实生活的需要,而从古诗词中汲取人生智慧,获得情感熏陶,为其走向未来美好生活奠基。

例如教学《关雎》,很明显不能回避诗歌所描写的爱情主题。当今初高中学生进入青春期较早,他们对于爱情有着美好的憧憬和朦胧的向往,但对爱情的美好内涵和表达方式却没有深刻的认知体会,而几千年前的古人却通过诗词,将这种美好的体验和对于爱情的向往与追求完美地表现出来。作为《诗经》之首章,《关雎》的主题历来有多种说法,其中一说是“歌咏后妃之德”(《诗序》),一说是“大臣(毕公)刺周康王好色晏起之作”(《鲁诗》)。后世研究者中有人认为这是一篇祝贺新婚之作,也有人认为是写上层社会男女恋爱的作品。这些学术观念都有一定的道理,但笔者还是认为闻一多先生的观点最具体而生动,也最接近当代人的生活体验:“女子采荇于河滨,君子见而悦之”(《风诗类钞》),也就是说,这是写一个男子追求他所爱慕的女子的过程。因此,教学设计以此为切入点是最合适的,也最能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此外,《关雎》“文字上的隔膜,有些字就不认得,即便看了注解,查了字典,也体悟不到诗意,至于这个经典究竟经典在哪里,还是没有感觉”[1]。

如何消除孙绍振先生所描述的这种文本隔膜,是古诗词教学必然要面对的问题,而教学生活化的策略则为消除这类困惑提供了方法。教师可从学生关注的现实生活出发,设计这样的问题:男女相悦是人类千古以来最美好的情感之一,《关雎》就表达了这样一种美好的情感,假如你对一个同学产生了这样的好感,你将怎样表达这种好感呢?你会怎样正确处理这种情感呢?然后再用这些来自现实生活的问題引导学生领会并讨论《关雎》中君子“寤寐求之”“琴瑟友之”“钟鼓乐之”的具体内涵,并由此延伸到对学生美好爱情观的启发和讨论。富有人文内涵的古诗词教学更应当注重情感和价值观教育,如果《关雎》的教学不从生活出发,开展跨时空勾连,就可能无法拨动学生的心灵,也无法触发学生美好的情感体验,这首诗歌中最动人心弦的教育内容和价值也就难以展现。

2. 古今诗词对照,超时空类比

我国古典诗歌本来就是歌诗一体,诗就是歌,歌就是诗,只是由于古代没有留声技术,很多诗歌的乐谱已经失传,仅传歌词而已。而今天的流行歌曲即相当于以前的古诗词,例如柳永的词在宋代非常流行,所谓“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宋叶梦得《避暑录话》)。流行音乐是当今中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影响力不容小觑,因此古诗词教学应当充分利用这一生活化的资源,适时适当地将古诗词教学内容与流行歌曲结合在一起,古今相互对照,就能超越历史时空的局限,将古诗词所抒写的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体验连通起来。例如,讲到《关雎》中君子追求淑女夜不能寐的场景,就可以与周华健的歌曲《孤枕难眠》中的歌词对照。很显然二者表现的内容是相同的,不同的是前者直写君子追求淑女的痴迷与情深,而后者则曲写了对爱情的美好向往,以呼告语的形式描写歌者甜蜜的猜想,侧面表达了追求者的一往情深。二者各有妙处,但相比之下《关雎》更加精练含蓄。此外,在学习李煜《虞美人》时,可选用邓丽君的歌曲《虞美人》导入,充分发挥音乐的审美作用;学习苏东坡《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则播放王菲所演唱的同名歌曲……这种超时空类比,古今诗词对照的方法,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也能让学生重新感受到中华歌诗文化的悠久传统和无穷魅力。

3. 古今诗文对照,穿越式引申

诗和文虽是两种不同的表达形式,但内容上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很多时候,诗和文的内在情理是相通的。古诗词教学生活化的一个做法是,教师引导学生用现代语体表述古诗词的内涵,但这个方法有一定的局限,因为很多古诗词的意境是无法用现代汉语翻译出来的。而现代很多散文小说则可以作为古诗词教学的扩展阅读内容,这样可以从不同层面阐释古诗词蕴含的微妙内涵。例如,讲解唐代张继的《枫桥夜泊》,就可引入现代作家汪曾祺的小说《侯银匠》作为阅读材料,小说末尾有这样一段耐人寻味的描写:侯银匠不会打牌,也不会下棋。他能喝一点酒,也不多,而且喝的是慢酒。两块从连万顺买来的茶干,二两酒,就够他消磨一晚上。侯银匠忽然想起两句唐诗,那是他錾在“一封书”样式的银簪子上的(他记得的唐诗并不多)。想起这两句诗,有点文不对题: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女儿出嫁之后的侯银匠孤独寂寞,他虽然没有读过什么诗文,但来自他生活的体验却是真实而具体的,他人生暮年的寂寞孤苦况味,与张继诗中所写的羁旅者的孤孑清寥是完全相通的。因此小说中这个由生活(银匠錾工)自然生发的生命体验的唤醒和共鸣,并不是“文不对题”,而恰恰表现了经典诗歌所蕴含的某种人生体悟的共通感。这个例子也说明了生活化是我们感受经典诗歌意境的重要途径。

此外,教学王维《鸟鸣涧》,可以用郭枫散文《空山鸟语》展开鸟鸣声中的人生畅想;教学欧阳修《秋声赋》,可以与峻青《秋色赋》或郁达夫《故都的秋》等比较阅读,来体验文人笔下的不同秋意;教学孟郊《游子吟》,则可以用老舍散文《我的母亲》将诗中所写的母爱具体呈现……总之,这种古今诗文对照的目的,就是通过引申式的阅读,让古诗词的丰富意涵与现代人的人生体验相关联;通过这种互文式的教学设计,使经典古诗词转化为学生的精神滋养。

4. 古调谱新声,模仿创作

古诗词教学生活化的重要策略之一,就是通过教学引导学生模仿创作,使古诗词这种传统的言语形式也能成为抒写学生生命体验和情感的重要手段。事实上,现代以来旧体诗词创作一直未曾断绝,进入新世纪,更是有嘘堂等人提倡的“文言实验”及其优秀创作,使得当代诗词逐渐为人们所重视:“进入新世纪以来,以网络为载体的诗词写作异军突起,以悲悯凝重的人文情怀、自由深邃的思想取向、守正开新的艺术追索刷新着当代诗词写作的面貌,给人带来诸多‘驚艳,甚至‘惊为天人式的阅读体验。”[2]正像作者所论,这种古调新声已然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成为融汇当代人生命体验和情感的艺术佳作。例如下列两首李子的诗词创作:让花欢笑,让石头衰老。让梦在年轮上跑,让路偶然丢了。

让鞋幻想飞行,让灯假扮星星。让碗钟情粮食,让床抵达黎明。

——《清平乐》

南风吹动岭头云,花朵颤红唇。草虫晴野鸣空寂,在西郊,独坐黄昏。种子推翻泥土,溪流洗亮星辰。

等闲有泪眼中温,往事那般真。等闲往事模糊了,这余生,我已沉沦。杨柳数行青涩,桃花一树绯闻。

——《风入松》

李子的这两首词作,形式虽是旧体,思想感情却是极为现代的。词中意象和情感不隔不碍,妙合无垠,所用语词虽然简单,却表现得含蓄隽永,意味深长。由此可见,古诗词的教学非常有必要引导学生模仿创作。虽然当前中考和高考作文命题还没有接受这种文体的具体方案,但语文教学不能过于功利化,完全以考试评价为准绳的教学活动,恰恰是与教育生活化的理念背道而驰的。在古诗词教学中,模仿创作就是言语形式生活化的重要途径,语文教师完全可以在这方面多作引导和鼓励。事实上已经有不少教师在教学中作了这样有益的尝试,我们也完全有理由相信新世纪的年轻一代会继往开来,活用经典,守正创新,再谱新曲。

三、古诗词教学生活化课程资源的开发

古诗词教学要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接通现代社会生活和文化观念,就要有丰富的多层次的课程资源。但从目前来看,古诗词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待加强。

1. 树立对古诗词“二次开发”的意识,多方搜集相关课程资料

所谓的教材“二次开发”,主要是指“教师和学生在实施课程过程中,依据课程标准对既定的教材内容进行适度增删、调整和加工,合理选用和开发其他教学材料,从而使之更好地适应具体的教育教学情景和学生的学习需求”[3]。我国优秀的古诗词浩如烟海,丰富博大,与语文教学的其他内容相比,这一特点更为鲜明。因此,教师和学生更要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大胆地对教材中的古诗词进行“二次开发”,充分利用学校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广泛搜集生活化的课程资料,以充实古诗词教学的内容,丰富古诗词教学的形式。

教学资源的开发是一项复杂的创造性活动。一方面,教师应该围绕古诗词调动一切知识积累,帮助学生扩展阅读面,利用现实生活主题,建立各种类型的古诗词资源,例如节庆诗、送别诗、咏古诗、伤悼诗、豪放词、婉约词……并可依据类型、作家流派等与学生一起自编古诗词专题教材,在课程资源二次开发的过程中促进古诗词的阅读和学习。另一方面,也可以从其他传播媒介,如书报、杂志、广播、影视、广告、互联网等,去寻找古诗词的学习资源。此外,还需要筛选优秀的课程资源,利用古诗词网络资源平台,充分发挥资源共享的优势。

2. 组织古诗词学习兴趣小组,建立古诗词社团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社团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佳组织,也是学生展现兴趣和才能的最佳舞台。因此在班级层面,可以鼓励那些对古诗词有兴趣的同学组成学习小组,教师通过设计一些任务加以引领和指导。例如,为班级选择和布置古诗词文化墙,为班级组织召开古诗词专题学习报告会等,通过活动让那些热爱古诗词的同学在班级传播古诗词的文化魅力,形成充满诗情画意、典雅厚重的班级诗词文化氛围。在学校层面,则可以组织古诗词社团。通过社团,可以更为稳定地开展一系列的古诗词学习和研讨活动,可以定期邀请地方的相关专家作学术报告,也可以在社团组织下出古诗词专刊和创作集。汇集整理班级学习兴趣小组和学校古诗词社团的学习材料与成果,就是古诗词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内容之一。

3. 组织古诗词吟诵比赛,举办以古诗词为主题的校园文化节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三分诗,七分读”,要想领悟古诗词的深厚情韵,吟诵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方法。散见于平时教学时间的吟诵固然重要,但毕竟因为缺少仪式感而难以成为全体学生所重视的学校生活内容。因此,古诗词教学生活化实际上非常需要一些重要的教学活动仪式来完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整合,例如各种类型的竞赛活动等。专题性的古诗词吟诵比赛毫无疑问可以成为学校教育生活资源的一部分,同时也必然对相应课程资源的开发起到促进作用。例如,结合中秋节组织以月亮意象为主题的古诗词吟诵比赛,就显然更有生活气息,同时也具备课程资源开发的意义和价值。文化传播的途径是多元化的,影响传播效果的因素也由于传播环境的开放程度不同而复杂难辨,相对封闭的校园环境反而具有得天独厚的“议程设置”的有利条件。换言之,就是可以通过有組织的各种类型的主题活动安排,通过学校橱窗展示的古诗词书画展、学校广播站中国风歌曲放送、古诗词社团活动通告、古诗词主题学术报告,以及充满竞争活力的古诗词吟诵竞赛海报等,全方位地营造一种古诗词文化氛围,让学生在这样一种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中耳濡目染,温柔敦厚的中国古典诗教传统、境界又何愁不能实现?“对任何教师来说,明智的做法是要发现那些对学生来说是现实的、同时又与所教课程相干的问题”[4],与古诗词课程内容相关的校园文化实践活动,会使学生在沉浸式学习过程中,自己生发新的学习问题和学习动机,这无疑是更加智慧的教学选择。

总之,古诗词教学生活化是一个内容非常丰富的值得深入研讨的课题,它关系到我们以何种方式更有效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关系到我们如何创生更有生命活力的诗词文化。当然,古诗词教学生活化更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文化品位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孙绍振. 月迷津渡:古典诗词个案微观分析[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3.

[2]马大勇. 种子推翻泥土,溪流洗亮星辰:网络诗词平议[J]. 文学评论,2013(4).

[3]俞红珍. 教材的“ 二次开发”:涵义与本质[J].课程·教材·教法,2005(12).

[4]施良方. 学习论[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393.

猜你喜欢

课程资源开发生活化策略古诗词教学
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困境与突破
浅谈小学数学生活化策略
谈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浅谈高中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运用
高中语文课程资源开发的有效性研究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生活化策略研究
浅析古诗词教学中意象教学的策略
高中政治高效课堂生活化策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