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爆裂性眶壁骨折整复术治疗爆裂性眶壁骨折的效果探究

2021-05-28文毅

系统医学 2021年6期
关键词:上颌优良率眼球

文毅

云南省西双版纳州人民医院颌面外科,云南景洪 666100

爆裂性眶壁骨折在近年来的临床发病率有逐年 上升的趋势,这种病情很容易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在临床治疗时选择一种切实可行的治疗方式是保证患者康复的关键[1]。爆裂性眶壁骨折也是现代人群的常见病症,这种病症不仅会影响人群的身体健康,还会导致人的眼部功能和视觉功能受到影响,对于人群的正常生活造成影响[2]。在患者发病后,患者的眼眶边缘相对较为完整,但大多数患者在外力的冲击下会出现眶内软组织脱出或嵌顿的情况,严重时还会出现继发性复视和眼球内陷的状况,故而在对患者进行手术时,应当尽可能修复患者的爆裂性眶壁,这样能够使患者的眼部功能恢复正常,降低对患者视力造成的影响[3]。该次研究将2017年4月—2019年5月作为研究时段,录入其中42例符合要求的爆裂性眶壁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在对爆裂性眶壁骨折进行治疗时,选择爆裂性眶壁骨折整复术进行治疗的方式,评价其临床可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数据库基本资料进行分析后录入其中42例符合要求的爆裂性眶壁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21例。对照组患者年龄58~75岁,平均(65.4±4.1)岁;男10例,女11例。实验组患者年龄59~76岁,平均(66.1±4.8)岁;男12例,女9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实验操作在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下进行,患者或患者家属对实验知情且自愿签署同意书。

纳入标准:患者基本资料具有可信度;患者入院后病理表现、诊断结果与临床诊断标准病症相符合;患者入院后可耐受该次实验;患者机体功能稳定。

排除标准:在3个月内接受过相关实验或其他疾病治疗;患者处于妊娠期内;患者基本资料不接受调用;患者不签署知情同意书或家属不接受该次实验。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选择框壁上颌窦填充术进行治疗,患者保持全麻状态,手术切口于患者的下眼睑下2 mm以及内龇联合进行联合切口,对患者的骨膜进行常规分离,完全暴露患者的骨折部位,随后将嵌顿至骨折缝以及周围的软组织进行合理复位,对患者进行骨膜下分离,在患者的上颌窦前凿一骨口,应当完全暴露患者的上颌窦上壁,仔细观察患者的软组织脱落和突入状况,保留患者上窦黏膜的完整性,在其中填入典仿油纱条,合理测定患者的框壁骨折缺损范围,随后根据患者的骨折缺损状况,将厚度为1.5 mm的硅胶板进行合理修剪,确认与患者缺损部位相吻合后,直接填充于患者的骨缺损部位,随后对患者的眼球突出度进行测量,进行被动牵拉实验,分析患者的眼外肌松紧状况,随后合理调整患者的填充物,使患者患侧眼球呈现过矫状态1~2 mm。手术完成后3~5 d,将填充物去除,手术后7 d,对患者的上颌窦腔进行冲洗完成手术。

实验组患者选择爆裂性眶壁骨折整复术,在手术开始后,患者保持平卧位,采用浓度为2%的利多卡因进行阻滞麻醉,随后对患者的内龇部进行皮下浸润麻醉,待麻醉起效后,在患者距离内龇5 mm处,作一长约15 mm的弧形切口,将患者皮下组织进行钝性分离,充分暴露患者的内龇韧带以及眶缘的骨膜。将患者内龇韧带完全切除后,对其进行合理标记;随后将骨膜切开合理分离患者的泪前嵴、泪囊窝以及泪后嵴,充分暴露患者的骨折区域;对患者出现骨折区嵌顿的软组织进行合理复位,随后对患者的眼肋直接进行牵拉,观察患者的眼球活动情况。在对患者进行骨折整复手术时,需要明确患者的骨折部分状况,对其进行合理修补应当完全或尽量完全遮挡患者的骨折部位缺损,确认患者眼球活动状况良好且突出度正常的状况下完成手术,对患者手术切口进行充分止血,手术完成后应用抗生素进行感染预防。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骨折恢复优良率。优:治疗完成后,经过治疗后,患者的复视状况完全消失,患者眼部功能以及周围外观恢复正常,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良:治疗完成后,患者的复视状况完全消失,患者眼部功能基本正常,外观有瘢痕,但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差:治疗完成后,患者的复视状况未见改善,患者眼部功能受损或眼部有明显缺损状况。优良率=优+良。

比较所有患者在治疗完成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主要包括:眼球内陷、创口感染、视力受损。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的表达方式为[n(%)],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骨折恢复优良率对比

治疗完成后,两组患者的骨折恢复优良率良好,实验组患者的骨折恢复优良率为95.24%,对照组患者的骨折恢复优良率为66.6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骨折恢复优良率对比

2.2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4.76%,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33.3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3 讨论

爆裂性眶壁骨折是现代临床骨科中一种常见的疾病[4],这种病症的发病率占所有骨折的3%左右,并且这种病症在各个年龄段均有较高的发病率,主要是外界因素直接作用于患者眼眶位置所导致的骨折状况,这种病症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都会造成极大的影响,如果不对患者进行及时治疗,严重时会导致患者出现失明或眼球缺失的情况,而随着近年来我国工业和交通事业的不断发展,这种病症的发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已经成为一种严重的社会健康问题[5]。

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选择爆裂性眶壁骨折整复术作为治疗方案,相较于框壁上颌窦填充术来说效果更为良好,这种手术方案能够修复患者受损的眼眶,使患者的软组织得到有效复位,保护了患者的正常视力功能和眼球状况[6-7]。而在开展这种手术前,需要对患者进行为期两周左右的保守治疗,这是现代临床医学研究公认的事实,需要确定患者骨折局部的肿胀完全消退,保证患者眶内嵌顿的组织未见纤维化和斑痕化变化,同时需要保证嵌顿组织不会与患者鼻腔黏膜和骨折区形成粘连,在这种状况下进行手术能够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降低手术的难度。而在对骨折部位较深的患者进行手术时,不可为了追求手术的完美,而过于强行的将患者骨折周围的组织剥离,避免造成患者出现视神经损伤[8]。在对患者进行手术时,需要将患者的泪囊窝分离,应当尽可能明确患者的骨折解剖结构关系,做好泪囊的保护避免患者出现医源性泪囊损伤。而在进行修补材料的选择时,应当尽可能选择medpor材料制成的修复补片,确保修复补片的应用稳定,避免出现眼球位移的状况[9]。

该次研究中对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分别应用爆裂性眶壁骨折整复术和框壁上颌窦填充术方案进行治疗,这两种治疗方式各有其优点和缺点,在对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具体的方案选择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合理调整[10-11]。在该次研究结果中,两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均在60.00%以上,而实验组中的优良率为95.24%,高于对照组(P<0.05),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爆裂性眶壁骨折整复术手术方案在进行眶内修补时,更加注重于患者的组织功能恢复,在进行材料选择时也选择medpor材料进行修补,这样能够保护患者的受损部位,避免患者出现眶内出血和眶压增高等并发症。而在刘蕾[12]的研究结果中,研究组患者在手术完成后的治疗优良率为93.00%优于对照组患者的71.00%(P<0.05),并且其研究结果与该次研究结果具有较高相似度提示,该次研究可参考性良好。

综上所述,在对爆裂性眶壁骨折患者进行治疗时,选择手术方案能够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将爆裂性眶壁骨折整复术应用于爆裂性眶壁骨折患者的治疗中,患者的康复优良率良好,同时患者不会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相较于框壁上颌窦填充术来说效果良好,临床可用性佳。

猜你喜欢

上颌优良率眼球
抓人眼球
抓人眼球
上颌第一磨牙牛牙症伴牙源性上颌窦炎一例
基于CBCT的昆明地区人群上颌磨牙MB2根管特征
翼上颌区种植相关解剖结构的影像学测量及分析研究
上颌窦口大小与上颌窦副口对上颌窦气化影响的CBCT分析
“上帝”视角回顾2017年:8张照片震撼眼球
外固定架在开放性胫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
锁定钢板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
眼球经济(yǎn qiú jīng jì)[目玉経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