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学诊改推动下的高职塑料模具设计课程改革实践

2021-05-27薛春娥

科教导刊 2021年7期
关键词:改革实践成效

薛春娥

摘 要 基于学校的教学诊改工作,对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在诊改历程中的现状、问题、措施、成效等展开分析、总结与思考,阐述了课程改革实践的思路与方法,体现了诊改工作对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性。

关键词 诊改 塑料模具 改革实践 成效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21.03.062

The Reform Practice of Plastic Mold Design Cours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under the Promotion of Teaching Diagnosis Reform

XUE Chun'e

(Changjiang Polytechnic, Wuhan, Hubei 430074)

Abstract Based on the teaching reform work of the school, this paper analyzes, summarizes and thinks about the current situation, problems, measures and effects of the plastic molding process and mold design course in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reform, expounds the ideas and methods of curriculum reform practice, and reflects the importance of the reform work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Keywords diagnosis reform; plastic mold; reform practice; effects

这些年来,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始终没有停止过,而课程改革更是其中教师最易发力最见成效的一项,广大的一线教师们在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教学团队、教学资源、教学评价、教学效果等方面各显身手,为培养建设生产一线的技术技能人才做出了诸多努力。我校的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在多年的探索与实践中,人才质量稳步提升,塑料模具设计课程的改革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近几年在教学诊改的推动下,课程改革的颗粒度越来越细化,通过对照标准查找问题、制定措施实施诊改,实践中成效渐显,课程教学越来越自信。

1 塑料模具设计课程现状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是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核心课之一,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培养本专业学生的核心能力之一:塑料模具设计能力,包括塑料成型工艺编制及中等复杂程度的塑料模具设计、装配、调试与维修。我校有很好的实训条件支撑,配备有注塑成型机和三十多套拆装和注塑用模具。

建设规划方面,在不断实践、改革、创新与发展中,本专业结合学校和学院的十三五规划,该课程形成了目标明确,思路清晰,符合学校发展实际,可操作性强的课程建设规划和建设方案,建立了层级分明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教学资源方面,经多年积累与磨炼,该课程教学团队稳定,实力逐年增强;教学资源丰富,包括模具动画、国家标准规范、现行行业标准、模具设计案例等,在学校的网络平台上得到了充分利用。

课程教学方面,我们采用“实训先行,项目引领、任务驱动、融教、学、练、做为一体”的方式,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

教学效果方面,本专业团队指导学生参加了2017年湖北省“首届华中模具城杯”塑料模具工程的比赛,取得团体第二名的成绩,两名学生因此获得晋升模具二级工(技师)的资格;2017年底,学生参加首届“益模科技杯”全国职业院校模具技能网络大赛注塑模具CAD/CAE/CAM赛项获三等奖两项。

2 发展中对照标准找问题

2.1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不准确

职业教育要求的五个对接之一就是“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但一直以来,由于社会对证书的认可度不高,学生缺乏积极考取职业资格等级证书的意愿,教师很少关注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技能鉴定的等级考试,导致教学中的知识技能考核点与职业标准有一定偏差。

2.2由于教师知识技能的局限造成模具设计类与制造类课程脱节

模具设计与制造本身是相互联系,彼此成就的,教学上的脱节造成学生进行模具设计时只考虑如何遵循相关的设计原则,而少有关注加工工艺性,制造时也只是盲目地照图加工,缺乏根据成型工艺优化结构、保证精度的前提下提高效率的灵活性,这是在指导学生参赛中的经验总结与体会,因为是两人团体赛,两名学生分工明确,一人做设计,一人做加工,造成两人很难站在队友的角度优化自己的那部分任务,更别说完成队友的任务了。

2.3课程资源的建设成效不显著

作为专业核心课程,学习资源有了相当部分的数量积累,但没有整理序化,给学生的学习造成一定的盲目性,特别是本次疫情期间的网络授课更是凸显了实训教学资源的不足,直接导致实训课停开,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理论课的理解消化。

2.4塑料模具理论知识比较陈旧

该课程属传统课程,教材上編写的相关理论经过了实践检验,其正确性毋庸置疑,但随着技术的日新月异,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推陈出新,产品成型新工艺和模具新材料的应用在现有教材上基本未涉及,教师也少有涉猎。

2.5教学内容的呈现上趣味性不足

该课程基于实践的理论性分析较多,虽然也配有丰富的模具动作动画视频,但课堂上还是有大量的模具设计的原则、方法、计算等需要用文字和公式进行展示,学生通常缺乏兴趣,课堂教学抬头率不高。

2.6教学效果的评价机制有待完善,还没有形成有企业参与的三方评价机制

目前教学效果的评价主要来自督导、同行教师和学生,均来自校内主体,有一定片面性和局限性。

3 制定措施实施诊改

(1)以《模具工国家职业标准》中“技能要求”和“相关知识”为依据,优化学习型工作任务的设计;过程性考核中,补充职业道德和安全法规方面的考核内容,各考核内容的占比参照“模具中级工”的要求进行。

(2)专业教师把指导学生竞赛作为难得的契机,设计和制造类教师互相取长补短,开课前深入交流沟通探讨,相关的设计制造类课程通过完成共同的项目实现无缝对接,讲授上相互渗透,将职业岗位的内容按工作过程在设计制造课程中得到阶段性的完整呈现,让学生在课堂上就能真实地体验专业岗位任务的连贯性、协作性与反复优化的必要性,增强获得感,培养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3)对课程资源进行分类整理,方便网上查阅;为了提高学习兴趣和效率,对本课程的重点内容“注塑模具设计”进行微课录制,预计经过两到三年积累,形成一套完整的优质注塑模设计微课学习视频。针对实训教学资源不足的现状,按以下措施实施诊改:在后续实训课中,加大实训学时量,当实施一定学时、学生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对注射成型原理和注射模具结构有了一定了解之后,每个小组分工协作完成一套典型注射模具结构展示、拆卸、装配的视频并配以讲解,其间会涉及编稿、拍摄、讲解、剪辑等多项工作,完成实训资源积累的同时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4)专业教师应加强学习,参加模具专业性的省培与国培、或到企业顶岗锻炼、参加专业性的会议交流研讨、积极参加各种技能竞赛,学习最新的模具设计新理念、产品成型新工艺、模具新材料、制造新工艺,并将这些最新的前沿技术充实到课程的教学中。

(5)在PPT的制作上多下功夫,尽量避免以静止的文字和公式展示枯燥的内容,适当配以动画图片吸引学生注意力;加强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力度,充分利用网络优质资源;探索多样化教学方法的灵活应用,增强教学效果。

(6)继续加强校企合作的深度与广度,鉴于企业对学历教育参与度不高的现状,采取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的方式,以他们的亲身体验对在校接受的专业教育培养进行评价,结果更客观真实,形成有效的三方评价体系。

4 实践中成效初显

(1)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更准确了,教学效果明显提升,毕业生对专业的信心增强,就业对口率提高了,本专业2017年度学生毕业率为84%,2018年度毕业率为94%,2019年的毕业率达96%。

(2)专业学生参加2018年第45届世赛省选拔赛塑料模具工程的比赛,两名参赛学生分别获得第二名和第五名的好成绩,其中塑料模具设计模块第一名的学生为我校选手,他们也因此获得申报高级技师和高级工证书的资格。2020年的第46届世赛省选拔赛塑料模具工程赛项也取得不错的成绩。通过指导学生竞赛,对教师个体来说,自身的设计制造方面的综合知识及应用技能大大提升,对各自的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3)对网络平台的课程资源进行了分类整理,方便学生针对自身不足有选择性的学习;目前已建优质注塑模设计微课两个,其中“注射成型与模具动作原理”获第二届全国机械行业职业院校微课大赛一等奖,录制了塑料(下转第156页)(上接第153页)模具CAD经典案例两套;后续教学中,实训资源的录制已提上日程,初步计划录制6套典型注射模的拆装讲解视频,以备不时之需。

(4)建立了教师、学生、社会的三方评价体系之后,教学效果的评价更客观真实,有利于教师根据反馈进行全方位的课程内容优化和课堂教学的改革。

5 结语

课程诊改就是不断发现問题、解决问题、提升教学效果的过程,几轮下来,教师从抵触到被动诊改,从接受到主动诊改,当看到努力改革实践之后逐步彰显的成效,深刻体会到:诊改促使教师深入剖析问题,寻求改变,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这是一项“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真正实施以后能形成自身的“免疫与修复”系统,随着技术的进步、政策的调整及诊改理论的不断完善,诊改工作正从点到面、从上到下全面展开,诊改永远在路上,课程改革无止境。

参考文献

[1] 贾志欣,李继强,许少峰,等.塑料模具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模具制造,2020,20(3):90-92.

[2] 曹芳,肖光春.模具类课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系统设计与实现——以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课程为例[J].大学教育,2020(8):5-8.

[3] 李灼华,张发廷,郭彦宏,等.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核心课程建设与教学方法改革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20,(16):207-208.

猜你喜欢

改革实践成效
医学院校教学管理模式改革创新的实践研究
羁押必要性审查的实践应用探讨
学前教育专业统一集中实习模式改革实践与反思
美国大学与中小学合作形式的嬗变与改革实践
《微生物与遗传育种》课程改革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