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弹性及社会支持对医务人员负性情绪的影响

2021-05-19韩秋凤陈海城张馨遥刘豫瑞

关键词:负相关负性条目

韩秋凤,林 霄,陈海城,张馨遥,刘豫瑞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医院感染管理与疾病预防控制处,福建 福州 350005)

2019年12月,湖北省武汉市陆续出现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患者。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有突发性和不可预测性等特点[2],公众常常会出现疫情相关的负性情绪。焦虑抑郁是心理学研究最多的负性情绪,也是压力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3]。医务人员是焦虑抑郁的高危人群。在疫情流行期间,医务人员作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直接参与者,承担着高强度和长时间的诊疗工作,面临着感染风险,易产生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影响其心理健康状况[4]。心理弹性是指个体对重大生活逆境的积极应对,是一种动态过程[5]。心理弹性是保护心理状态免受外部不良环境因素的干扰,缓解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的一种保护因素[6]。有研究证实,社会支持与负性情绪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7];与心理弹性正相关,健全的社会支持可促进个体心理弹性的发展,为其提供积极的情绪体验[8]。笔者通过评估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一线医务人员负性情绪,探讨心理弹性、社会支持及其交互作用对医务人员负性情绪的影响,为医务人员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工作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福建省某三级甲等医院的医务人员作为本次调查对象。纳入标准:(1)2020年2月在感染性疾病科、发热门诊及急诊科工作的一线医务人员;(2)能正确理解并亲自填写问卷内容,保证所填问卷能反映本人真实情况;(3)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参与本次调查的医务人员共184名,排除14份填写不完整的无效问卷,合格问卷共170份,合格率为92.3%。170名医务人员中,男性32名(18.8%),女性138名(81.2%);年龄为22~53岁,平均年龄(31.28±6.01)岁。

(二)问卷与量表

1.心理弹性量表(the 14-Item Resilience Scale, RS-14中文版)。该量表是Wagnild根据RS-25量表重新编订的14条目简表[9],每个条目采用Likert 7级评分,所有条目均为正向计分,总分最高为98分,最低为14分,得分越高说明心理弹性越好。量表条目内部一致性为0.928,重测信度为0.820,能够较好地测量成人的心理弹性[10]。

3.社会支持评定量表(The 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SSRS中文版)。该量表由肖水源于1986年编制,1990年修订,由10个条目组成[12]。量表包含3个维度,分别是客观支持(3个条目)、主观支持(4个条目)和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3个条目)。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及效度,能较好地反映个体的社会支持水平[13]。研究表明,心理弹性高的人更倾向于积极寻求社会支持,即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较高[9]。因此,调查采用“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维度的条目来分析心理弹性和社会支持的相关性关系。该维度3个条目均为正向计分,总分4~12分,得分越高表明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越高。

(三)数据处理

二、结 果

(一)医务人员的焦虑、抑郁及压力等负性情绪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一线医务人员焦虑得分(1.86±2.99)分,抑郁得分(1.89±2.83)分,压力得分(2.03±3.27)分。已婚医务人员抑郁得分高于未婚医务人员(P<0.05),中高级职称医务人员的压力得分高于初级或未定级医务人员(P<0.05),不同性别及专业医务人员的焦虑、抑郁及压力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1)。

表1 医务人员的焦虑、抑郁及压力情况

(二)医务人员的负性情绪、社会支持利用度及心理弹性情况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一线医务人员的负性情绪得分(5.78±8.72)分,社会支持利用度得分(8.39±1.965)分,心理弹性得分(68.15±18.01)分。男性医务人员心理弹性得分高于女性医务人员(P<0.05),中高级职称医务人员的心理弹性得分高于初级或未定级人员(P<0.05),不同专业医务人员心理弹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状态、社会支持利用度及心理弹性情况

(三)医务人员的负性情绪、社会支持利用度及心理弹性相关性分析

医务人员的焦虑、抑郁及压力间呈高度的正相关,相关系数r为0.86~0.92。用心理弹性×社会支持利用度表示社会支持利用度与心理弹性之间的交互作用,三者之间存在高度的正相关关系(P<0.001)。心理弹性、社会支持利用度、心理弹性×社会支持利用度与焦虑抑郁压力得分呈负线性相关(P<0.001)(表3)。

表3 医务人员负面情绪、心理弹性及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系数

(四)心理弹性、社会支持利用度、心理弹性×社会支持利用度共线性诊断及主成分分析

年龄、性别、专业、职称、心理弹性、社会支持利用度、心理弹性×社会支持利用度等变量进行共线性诊断结果(条件数>30且方差扩大因子VIF>5)显示,心理弹性、社会支持利用度、心理弹性×社会支持利用度之间存在共线性问题。采用主成分分析解决共线性问题,主成分即为拟合的综合指标。分析结果发现,第一个特征根值为2.49,且第一个主成分的贡献率为83.0%(表4),故选取第一个主成分作为3个变量的综合指标,即将3个变量拟合成一个心理社会因素综合变量(0.870×心理弹性+0.861×社会支持利用度+0.996×心理弹性×社会支持利用度),计算每个研究对象的心理社会因素变量值(表5)。

表4 心理弹性、社会支持利用度、心理弹性×社会支持利用度主成分分析

(五)医务人员心理弹性、社会支持及其交互作用对负性情绪的多因素分析

表5 主成分系数矩阵

表6 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三、讨 论

(一)疫情期间医务人员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突出

个体在面对危险情况时,会出现身心紧张状态,产生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压力则是个人无法适应环境时产生的负面感受和消极观念。医务人员是焦虑、抑郁的高发人群。据统计,我国医务人员忧郁症的患病率为25%~30%,是普通人的4倍[14]。刘贤俊对3 665名医务人员调查显示,超过1/3的医务人员长期处于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15]。本次调查显示,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医务人员焦虑得分(1.86±2.99)分,抑郁得分(1.89±2.83)分,压力得分(2.03±3.27)分,负性情绪得分(5.78±8.72)分,均高于临床医学本科生的测试得分[16]。医务人员的焦虑抑郁常来自于压力,而压力与工作的高风险和高负荷有关。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护人员处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第一线,承受着巨大的工作和精神压力,因此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也更加突出。

(二)心理弹性与负性情绪呈负相关,可缓解负性情绪

心理弹性具有普遍性,属于个性特征,是个体在压力情景下保持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在个体经历挫折时发挥着积极的作用[5]。调查显示,医务人员的心理弹性得分为(68.15±18.01)分,高于倪倩钰对446人医务从业人员及社区居民所测得分(62.93±14.88)分[10],这可能与研究对象不同有关。心理弹性是一种压力反弹能力,增加心理弹性可提升压力下的积极情绪,也可缓解消极情绪。张杰等学者在探讨空巢老人心理弹性与负性情绪的相关关系探讨中发现,心理弹性高,则焦虑、抑郁的得分低[17]。本次调查以医务人员为对象,发现心理弹性与负性情绪存在负相关关系,这与方跃艳[18]调查结果一致,但与黄悦调查结果有所不同,黄悦认为心理弹性与抑郁呈负相关,是由于护士在工作过程中对自我身心的关照和觉察,帮助个体保持较好的心理适应状态;而心理弹性与焦虑呈正相关是由于护士在工作中易习惯性地产生一些个人评判,在情绪方面不能恰当地处理,从而表现出较明显的负性情绪[19]。

(三)社会支持与负性情绪呈负相关,提供积极情绪体验

社会支持作为环境中介因素,具有缓冲应激压力、维持良好的情绪体验功能。社会支持感与压力感呈负相关关系。有研究发现,社会支持与大学生的抑郁状态呈负相关,在遇到压力时,社会支持能有效减轻压力的消极影响[20]。这与本调查结果是一致的。从生理学的角度来分析,社会支持主要是提供情绪支持,进而影响与情绪相关的诸多生理过程。曾玲伟的研究结果显示,在社会支持良好的军校大学生面对压力环境时,更倾向于采取解决问题、求助的积极应对方式[21]。因此,社会支持有助于医务人员身心健康。

(四)心理弹性与社会支持有交互作用,共同促进身心健康

调查发现,社会支持与心理弹性间存在交互作用,且与负性情绪呈负相关。心理弹性是个体的内在潜能,健全的社会支持可促进心理弹性的发展,为个体提供积极的情绪体验[8]。有研究证实,急性心梗患者心理弹性与社会支持呈正相关;社会支持是心理应激的主要中介因素,与心理弹性成正比;有稳定社会支持的医生具有更好的心理弹性,面对挫折和困难时,能采用积极应对的方式来适应环境的变化[22-24]。社会支持属于个体心理弹性的外部保护性因素之一,有利于人们对逆境的适应及心理健康的恢复,因此改善社会支持可作为提高心理弹性的方法之一。

四、建议及总结

目前,我国医师总量不足,且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与医疗服务处于不平衡的状态。医务人员长期处于高强度的工作负荷下,当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尤其是新发重大传染病时,广大医务人员承受着更大的心理压力,更易出现一些心理问题。医务人员应重视自身的心理健康,加强心理建设,增加社会支持和提高心理弹性水平,自觉调整精神状态、心理压力,保持情绪稳定,维护身心健康。医疗机构应注重医务人员的心理状况,开展心理健康培训,促进心理弹性发展;重视社会支持对医务人员群体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根据医务人员情况,增加亲人、朋友和党团组织等社会支持来源,鼓励医务人员在可能获得社会支持时,积极主动利用这些支持;在出现负性情绪时,提供心理健康服务,指导其积极寻求恰当的帮助与支持,缓解其负性情绪。

猜你喜欢

负相关负性条目
无痛分娩用于初产妇的临床效果观察及对负性情绪的影响
以患者为主的炎症性肠病患者PRO量表特异模块条目筛选
安宁疗护对老年肿瘤临终患者主要照顾者负性情绪及心理应激的影响
共患难, 更同盟:共同经历相同负性情绪事件促进合作行为*
非负性在中考中的巧用
《词诠》互见条目述略
惠州地区脑卒中发生与天气变化的相关性分析
幼儿教师职业倦怠及主观幸福感状况研究
翻译心理与文本质量的相关性探析
技术应用型本科院校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英语学习焦虑的调查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