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军队医院新聘文职人员军事素质调查分析

2021-05-14健,郭显,张

西南国防医药 2021年3期
关键词:文职文职人员军事训练

王 健,郭 显,张 刚

卫勤保障力量是军队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军队医院卫生专业文职人员是卫勤保障体系中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1]。根据《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职人员条例》规定,文职人员根据需要,参加军事训练和非战争行动,承担相应的作战支援保障任务,依法服现役[2]。军队医院新聘文职人员作为卫勤保障队伍的新生力量,其军事素质养成,是保证军队医院向“打仗型卫勤”力量转变的关键节点[3]。本课题组以2019年参加岗前培训的军队医院社会招聘文职人员为研究对象,对其军事素质进行了调查,并进行统计分析,力图准确描述现实情况,寻求提升军队医院文职队伍军事素质的方法和途径。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取整群抽样方法,选取2019年参加岗前培训的两批军队医院新聘文职人员在岗前培训结束前进行问卷调查和现场调查,参训人员共406人,参与现场调查人员共406名。随机发放调查问卷400份,回收问卷392份,回收率98.0%,其中有效问卷390份,有效率为99.5%。其中男性118名(30.3%),女性272名(69.7%),有部队医院工作经历185名(47.4%)。

1.2 研究方法

1.2.1 现场调查法 通过座谈形式,了解参训人员报考军队文职岗位的初衷。通过考核,对参训人员的单个军人的队列动作、战备与战术基础、战伤救护、轻武器操作、野外综合练习、军事理论等课目的培训效果进行了检验。

1.2.2 问卷调查法 自行设计问卷调查,结合本单位组训实际情况,经专家论证后制定问卷。问卷主体共8道题,分别从3个方面调查:对军事训练的认识;军事训练的基础;对战场环境的认识。结合现场调查,总结出10个影响军事训练的因素作为陈述选项,运用李克特量表(Likert Scale)[4],对每一个陈述选项按照没有影响、稍微有点影响、有些影响、影响相当大、影响非常大5个级别进行评价,分别记0~4分。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3.0统计软件分析,调查数据采用单选题的描述性统计及χ2检验。当理论频数<5时进行Fisher精确检验。检验标准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现场调查结果 座谈结果表明,关于选择军队医院文职岗位的动机,390人中有248人(63.6%)选择向往军营,46人(11.8%)选择保卫国家,有96人(24.6%)选择工作需要。从考评成绩来看,男性和女性轻武器射击考核合格率分别为75人(63.6%)、108人(39.7%)。有287人(73.6%)在战术基础考核中未达到大纲规定的合格标准,进一步调查发现主要原因是基础体能不足,导致动作变形、疼痛等多种影响因素。

2.2 问卷调查结果

2.2.1 对军事训练的认识 针对军事训练对于未来岗位必要性的调查发现,316人(81.0%)认为必要性很大,进一步分析了结果与性别(P=0.072)、年龄(P=0.031)及在军队医院工作年限(P=0.057)的相关性,其中年龄的影响因素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认为必要性很大的人数占本群体人数比例:29岁以下占78.3%,30~39岁占84.6%,40岁以上占87.5%(表1)。

表1 军事训练对于文职岗位的必要性调查结果[n(%)]

2.2.2 军事训练的基础 现场调查发现,大部分文职人员是地方院校毕业后通过考试应聘至军队医院,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体能和军事训练,有军队医院从业经历的人员进入医院后也缺乏相应的强化训练[5]。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从未参加过军事训练的有148人(38.0%,表2)。进一步分析发现,有部队医院工作经历的185人当中,仍有72人(38.9%)的人员从未参加过军事训练。

表2 军事训练基础的调查结果

2.2.3 对战场环境的认识 对未来战场上,文职医护人员可能面临的危险进行调研发现,在军队医院工作经历对该结果的影响较大(表3)。入职前在军队医院工作时间越久,对未来战场上卫勤保障人员面临的危险的认识越深入。

表3 对战场环境的认识调查结果

2.2.4 影响军事素质的综合因素分析 运用李克特量表对有军队医院工作经历的185人调查结果显示,有6个因素平均得分较高,依次是实际需求、缺乏指导、装备限制、时间限制、兴趣爱好和身体素质(表4)。

表4 影响军事素质的综合因素调查评分

3 讨论

调查发现,有24.6%的新聘文职人员出于工作需要选择文职岗位,且年轻文职群体对军事训练的重要性认识,以及对可能面对的严酷战场环境的理解,相对于年长群体有明显的不足。结合影响军事素质的综合因素调查结果,实际需求作为主要影响因素,既说明新聘文职人员对于军队医院文职岗位的认识不足,等同于地方医院岗位,义说明其对军队卫勤保障力量的战斗属性,对现代战争要求卫勤人员具备的军事素质了解不够。主要原因包括年轻群体在军事理论方面的短板,以及单位开展军事理论教育工作存在不足。以上问题导致新聘文职人员对军事理论学习及训练不够重视,新鲜感过后,常会滋生消极抵触情绪。因此,必须紧贴使命任务加强宣传教育,引导文职人员深切意识到只有成为战斗型卫勤保障人员,才能适应未来信息化战争[6],尤其是针对年轻文职群体,面对当前新兴信息平台众多,价值导向庞杂的情况,要积极占领舆论高地,主动利用院校培训、军事职业教育等平台持续开展岗位职责教育[7];强化文职人员的条令意识、保密意识,使文职人员认识到军队医院不但担负着医疗院所救治任务,更重要的职责是在战场上实施卫勤保障,必须时刻绷紧敌情意识这根弦;在开展专项军事训练时,注重丰富组织形式,合理安排训练内容,激发参训人员训练热情[8]。在开展卫勤综合训练时增加实战氛围布设[9],引进模拟对抗系统、虚拟现实等信息化手段,提升实战化训练强度,增进参训人员对军事训练重要性的认识。

军事科目考核的成绩以及曾参加军事训练时间的调查结果显示,新聘文职人员的军事能力基础普遍较薄弱。有军队医院工作经历的新聘文职仍然有38.9%从未参加过军事训练。组训机构对军事训练不够重视,训练组织不力是影响文职队伍军事素质的重要原因[10]。因此,尽快转变思想,积极将文职队伍纳入卫勤保障训练框架内,完善军事训练组织机制是改变现状的主要方式。现场调研发现,日常性业务工作影响军事训练的问题依然存在,在军队医院工作重心转向一线作战官兵,转向保障打仗的背景下,矛盾已得到很大缓解[11-12],落实按纲施训的条件逐步完备。但主观上,受消极保安全和闭门造车思想的束缚,有些单位将军事训练科目随意压缩,以条件不成熟为由偏训、漏训,或是在协调友邻单位借用训练设施场地,开展协同训练方面存在“等、靠、要”现象,缺乏主动性。针对这些问题,首先上级应当强化监管力度,确保按纲施训的落实。其次,经常性抽查考评军事训练效果,并将考评成绩作为单位和个人评价的重要标准,形成以考促训机制[13]。同时,上级应尽快建立卫勤保障单位与作战单位挂钩组训,军事医学综合演习[14],卫勤训练基地组织轮训等训练机制,为各单位开展军事训练做好条件铺设和法规依据。

调查发现,影响军事素质的主要因素包括实际需要、缺乏指导、装备限制、时间限制。其中“实际需求”“装备限制”“时间限制” 与之前的调查可以互相印证,不再赘述。“缺乏指导”主要体现在医院缺乏军事专业人才,据调查,许多医院的卫勤部门领导及参谋,以及分管卫勤训练的副院(所)长大多并非军事人才,或未经过专业军事培训,导致自训当中缺乏专业指导[15]。对此,应采取邀请作战部队及院校专家授课、网络课程学习等方式加强训练指导,同时,通过选拔军事专业人才、外部选调、交叉代职等方法,为军队医院配备和培养专业的军事训练人才。

猜你喜欢

文职文职人员军事训练
军队文职人员制度规范完善探讨
新形势下文职人员实战教学能力生成的研究
关于加强文职人员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强化文职教员职业认同的四个维度
解读世界“第二军人”:外军文职人员你知多少
军事训练中要做好健康维护
军队院校非现役文职人员管理浅析
“军事训练要走在现代化战争的前面”——叶剑英军事训练思想概述
战国时期的军事训练及其时代特色
建国以来我军的军事训练法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