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良根尖冷冻疗法对根管预备术后疼痛影响的研究

2021-05-14宋鑫磊丁玉宝孙彤晖

西南国防医药 2021年3期
关键词:患牙生理盐水根管

宋鑫磊,丁玉宝,孙彤晖,潘 玲

根管治疗作为临床最常见的治疗方法之一,其术后相关性疼痛的发生率却高达3%~58%[1],其中根管预备术后第一天疼痛最为剧烈[2]。临床主要通过麻醉药、止痛药、激素的使用,以及调牙合等方法来缓解疼痛,但同时也增加了药物毒副作用的发生。Vera等[3]于2015年将冷冻疗法引入根管治疗之中,通过体外试验初步制定了经典的根尖冷冻疗法操作规范,即使用的2.5℃生理盐水,利用EndoVac负压冲洗系统,以4 ml/min的流速对根尖区持续冲洗5 min。有学者通过在体试验验证了该方法的疗效[4-5]。但因为EndoVac系统临床普及率低、生理盐水难以精确控温、冲洗时间过长等因素使得该方法在临床实践中尚未广泛开展,同时其疗效的确切性也还需进一步验证。

本研究针对经典冷冻疗法的不足,提出改良设想:(1)使用侧方开孔冲洗针头(NaviTip 31-G)替代EndoVac系统,在离根尖孔1 mm的根尖区进行的持续冲洗;(2)使用0℃的冰生理盐水替代2.5℃的冷生理盐水进行根管冲洗,并将冲洗时长缩短一半;(3)使用0℃的氢氧化钙代替20℃的氢氧化钙进行根管封药。本研究通过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改良冷冻疗法对于根管预备术后疼痛反应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及设备 次氯酸钠(朗力生物医药,武汉)、EDTA(朗力生物医药,武汉)、Ca(OH)2(朗力生物医药,武汉)、根管糊剂(上海二医,上海)、K锉(登士柏,德国)、根管测长仪(PROPEX PIXI登士柏西诺德,德国)、SANI机扩系统(萨尼,成都)、Navi Tip针头(31-G皓齿,美国)、恒温冰箱(769 SNOWSONG雪颂,广州)

1.2 研究对象筛选和随机分组 纳入标准:(1)患者为全身健康状况良好的成年人;(2)患牙诊断为龋源性根尖周炎[6];(3)患牙为单根管恒牙;(4)术前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 VAS)≥7分[5]。VAS评分:0分表示无痛,分数越大,疼痛越强,10分表示最疼。排除标准:(1)患者为未成年人;(2)全身健康状况不良,或是患有严重的药物过敏、自身免疫性疾病、怀孕等等;(3)患牙为多根管牙、乳牙,或是根尖孔尚未发育完全的恒牙;(4)患牙伴有牙周病、牙根纵裂、外伤脱位、颌骨肿瘤等疾病;(5)患牙为根管再治疗、异物留存、器械分离;(6)患牙为化学性根尖周炎或伴有内吸收和外吸收等疾病;(7)诊疗前使用过止痛药或是抗生素等药物;(8)治疗过程中发生意外或并发症。

试验开始前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选取2019年11月1日~2020年12月25日在医院行根管治疗患者863例,同时满足纳入和排除标准,最终共计100人。采用Excel随机区组法,区组长度为5,将纳入研究的100名患者随机、平均分配成5组(图1,表1)。采集所有患者的基本信息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表2),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表1 试验分组及干预情况

表2 试验患者基本情况

图1 试验流程

1.3 试验方法 所有根管预备工作由同一名拥有10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主治医师A进行操作。球钻开髓,10号K锉疏通根管,根管测长仪和根尖片测量并确认工作长度。使用SANI机扩系统行机扩预备,500 r/min转速,2.5 N/cm扭力,预备至04/35。镍钛锉更换前,使用NaviTip 31-G针头在距根尖孔1 mm处使用次氯酸钠冲洗(1%、5 ml、20 s),接着使用EDTA冲洗(17%2.5 ml 30 s)。

医师B利用恒温冰箱,精确配制2.5℃的冷生理盐水;利用冰水混合物水浴法配制0℃冰生理盐水。并根据分组情况,对5组分别进行不同的根管冷冻疗法。其中,C组在距根尖孔1 mm处,使用20℃生理盐水以4 ml/min流速持续冲洗5 min。纸尖干燥根管,并以20℃、0.1ml氢氧化钙封药;T组则用2.5℃生理盐水,以4 ml/min流速持续冲洗5 min,并以20℃、0.1ml氢氧化钙封药;K1组用0℃生理盐水,以4 ml/min流速持续冲洗2.5 min,并以0℃、0.1 ml氢氧化钙封药;K2组用20℃生理盐水,以4 ml/min流速持续冲洗2.5 min,并以0℃、0.1 ml氢氧化钙封药;K3组用0℃生理盐水,以4 ml/min流速持续冲洗2.5 min,并以20℃、0.1 ml氢氧化钙封药(如图1)。

由医师C记录每例根管冲洗和封药的总时长。嘱患者分别于根管预备术后6 h、24 h和48 h,由一名不知晓本研究的有经验高职医师利用VAS法进行疼痛评分,由医师C记录,同时统计术后疼痛总时长,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所有患者一周后复诊,由主治医师A完成患牙的根管充填和树脂修复。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0.0分析数据。对于服从正态分布的连续资料,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进一步的两两比较,则采用Bonferroni法。对于不服从正态分布的连续资料,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多重比较则采用DSCF法[7]。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组临床冲洗、封药的总时长比较 C组和T组的总时长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K1组、K2组和K3组3组间比较也无显著差异(P>0.05);C组和T组的总时长显著长于K1组、K2组和K3组(P<0.05)。见表3。

表3 各组临床操作时间比较

2.2 各组根管预备术后VAS评分比较 术后6 h,C组、K2组和K3组间VAS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T组和K1组间也无显著差异(P>0.05);但C组、K2组、K3组的VAS评分显著高于T组和K1组(P<0.05)。术后24 h,C组和K2组的VAS评分显著高于T组和K1组(P<0.05),但K3组与其余各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48 h,各组间的VAS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4。

表4 各组根管预备术后VAS评分比较

2.3 各组根管预备术后疼痛总时长 C组、K2组和K3组的疼痛总时长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T组和K1组间比较也无显著差异(P>0.05);但C组、K2组和K3组的疼痛总时长显著长于T组和K1组(P<0.05)。见表5。

表5 各组根管预备术后疼痛持续总时长比较

3 讨论

根管预备后因机械、化学、微生物等多种可能的原因,往往导致根尖组织的急性炎症,引发术后疼痛。同时,该疼痛又可能受到患者年龄、性别、牙位[8-10]、术前牙髓状态、疼痛程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本试验首先将目标患者设定为成人单根管、龋源性根尖周炎,且VAS≥7分;其次,通过随机分组各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牙位等基本情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以减少对最终试验结果的影响。

根管预备术后疼痛的原因虽然众多,但病理表现均为急性根尖组织炎症。冷冻疗法可通过降低血管通透性[5,11]、减少化学介质的释放[12]、减慢疼痛信号的传递[13]、减少组织的耗氧量[14]等方式缓解急性炎症反应引发的疼痛。因此,Vera等[3]制定了经典的根尖冷冻疗法操作规范,可使根尖区降温10℃以上,并维持4 min。Cangül等[4]证实冷冻治疗可有效降低一次性根充术后疼痛。Jorg等[5]证实冷冻疗法可有效降低有症状根尖周炎患者根管治疗术后疼痛。

经典冷冻疗法因多种原因导致其尚未在临床实践中广泛开展。首先,对临床硬件设备要求较高。在我国Endo Vac冲洗系统[15-16]并未普及,因此本研究使用NaviTip 31-G侧方开孔专用冲洗针头加以替代。通过在距离根尖孔1 mm处进行冲洗,将低温冲洗液输送到根尖区域,同样起到了冷冻作用。该方法已经得到了相关研究的可行性验证[4]。同时,本试验中T组良好的镇痛效果也证明了该法可行性和有效性。另一方面,经典法需要价格昂贵的恒温冰箱来制备2.5℃的冷生理盐水,而改良法则仅需使用冰水混合物(0℃)进行水浴,即可获得0℃的冰生理盐水。总之,改良法对临床硬件设备的要求较低,降低了临床试验难度。其次,经典法临床操作耗时较长。本试验中改良组均显著缩短了冲洗、封药时间,节约了椅位时间,降低了患者持续张口的负担。最后,改良法(K1组)具有同样显著的临床镇痛效果。本试验结果显示,T组和K1组显著降低了术后6 h和24 h的VAS评分,同时还有效缩短了术后疼痛总时长。对比K1组、K2组和K3组的实验结果,发现单纯降低冲洗温度和时间,或是单纯降低封药温度,均不能达到理想的镇痛效果。究其原因,可能是难以持续、有效地降低根尖区组织的温度,因此难以获得满意的镇痛效果。

综上所述,K1组的改良根尖冷冻疗法可以更加简单、快速、有效的缓解根管预备术后急性期疼痛峰值,同时缩短术后疼痛的总时长。

猜你喜欢

患牙生理盐水根管
Physiological Saline
生理盐水
用椅旁树脂嵌体/高嵌体在对第二磨牙远中龈下缺损进行修复中的应用效果
根管显微镜联合超声技术治疗阻塞根管的效果观察
意向性牙再植治疗重度牙周炎患牙的临床研究
自制生理盐水
锥形束CT结合显微超声技术诊治老年钙化根管的应用
不同根管预备方法对根管再治疗术后疼痛的影响
0.9g/dl生理盐水稀释解决EDTA依赖性血小板假性减少的方法研究
两种修复方法对已做根管治疗并单端游离缺失前磨牙折裂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