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联意识形态的嬗变与启示

2021-05-12邹明宇

公关世界 2021年8期
关键词:意识形态

邹明宇

摘要:意识形态关乎党的方向、党的航线,后斯大林时期,苏联开始出现意识形态上的问题,从赫鲁晓夫到勃列日涅夫再到戈尔巴乔夫,苏联一次次失去意识形态的阵地,在意识形态领域里迷失自己,逐渐放弃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放弃无产阶级专政,最终推动着苏联解体,给苏联人民以及社会主义阵营带来巨大的影响。通过对苏联三个时期的研究,在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新时代可以吸取苏联所犯的错误,加强意识形态管控,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轮提供正确的航向。

关键词:意识形态 苏联解体 我国启示

一、“三夫”意识形态的举措

(一)赫鲁晓夫:意识形态的松动

苏共二十大的最后一天晚上,赫鲁晓夫做了长达4小时的《于个人迷信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标志着苏联第一次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开始。这份报告从七个问题对斯大林进行无情的批判,从根本上否定斯大林,导致人们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打破,进一步导致将斯大林所代表的共产主义与人们的联系打破。社会上开始出现批判、揭露斯大林“丑行”的文章、恶意诋毁扭曲斯大林的功绩,甚至提出“打到共产党”“打倒苏维埃”的口号。赫鲁晓夫这一行为,给苏联人民意识形态领域造成了极大的混乱,人民信仰的斯大林不再是为苏联人民奋斗的斯大林,而成了个人独裁者杀人狂魔。苏共二十二大,赫鲁晓夫更是提出“全民党”理论,用“全民党”代替“共产党”,政党的消亡本应随着阶级的消亡而消亡,此举造成的后果就是阶级对立和阶级斗争消失、意识形态多元化,苏共走上了改旗易帜的道路。

(二)勃列日涅夫:意识形态的摇摆

勃列日涅夫上台后加强意识形态工作,重新纠正赫鲁晓夫关于对斯大林的错误评价,平反冤假错案,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其一,增加舆论宣传力度,“报纸一次发行的份数约1亿4000万分,杂志有1亿5000万多分”,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其二,建立“条块”意识形态管理系统,“条条”指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机关,共四层,“块块”指与意识形态工作有关的部门,通过“条块”方式中央牢牢抓住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其三,坚持“党管干部”,所有意识形态岗位上工作人员的任职,必须由上次党委决定等措施。但是此时苏联的意识形态工作只是停留在表面现象,勃列日涅夫及其高层领导人员思想封闭、顽固不化、教条主义严重,苏联在意识形态工作中所形成的锢疾非但没有及时解决,反而愈演愈烈,企图回到”斯大林时代“,并且继续执行苏共二十大和二十二大有关错误的决定,走向了修正主义的道路。

(三)戈尔巴乔夫:意识形态的崩塌

1.民主化、公开化、多元化

《改革与新思维》一书的发表,“标志着戈尔巴乔夫将前期改革失败的原因归结为僵化的政治体制,改革的目光从经济体制改革转向政治体制改革。”他认为改革就是为了体现苏联制度的人道主义性质。但新思维一提出来就是为了否定社会主义,彻底瓦解党在国家统治中的合法地位,“基本准则就是资产阶级人道主义”。

其一公开化。戈尔巴乔夫认为苏联不应该有不受批评的禁区,要最大限度的公开。在公开性指导思想下。但是公开化的实行,使得舆论部门为了各自的利益,不追求文章的真实性,大量事实被扭曲,激进派、反对派打着“重评历史”的旗号开始攻击斯大林、列宁,恶意抹黑、编造领袖,颠覆苏联历史的文章在各大报刊中出版,马克思主义的地位一点点被排挤沦落到无法维护苏共权威性的地步。

其二民主化。戈尔巴乔夫上台之初的苏共权力集中、官僚主义横行、领导人思想陈旧、机构运行缓慢,于是“试图矫正权力过分集中的问题”,却将苏共推向深渊。戈尔巴乔夫提倡议会制、自由选举、多党制,全民党、三权分立制,过分强调民主否认集中,放弃苏共执政地位的合法性,致使各种党派竞相参加选举,夺取苏联的领导权。

其三多元化。多元化是公开化和民主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分为思想多元化,要让持不同政见的阶级人民充分表达自己思想;利益多元化,不同的政党有不同的利益,改革就是协调各种利益关系;政治多元化,苏共不能一党独大独揽政权,各党派在政治上是平等的都有参与国家事务管理的权力。

2.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提出

苏共二十八大正式确立“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的行动纲领,指出苏联由工人阶级专政改成多党制、全人类价值与马克思主义没有关系、共产主义不再是苏联的奋斗目标、取消苏共的领导地位。“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这一思想的确立,标志是苏共发生质的改变,朝着资本主义方向堕落下去。

具体表现为:其一,政治改革。取消苏共专政,极端扩大民主化、公开化,推崇西方议会制体制,一切权力归苏维埃而不是归苏维埃人民,实行总统制,苏共不再拥有专政的权利;其二,取消马克思主义的领导地位,苏共的指导思想不再是马克思主义,而是“进步的思想成果”。意识形态的放松,导致各种攻击苏联、否认斯大林、否认十月革命的文章大量出现;其三,取消生产资料公有制。戈尔巴乔夫形式的非国有化经济政策,是以资本主义制度相结合,以多元化主体和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为前提,实行国有资产分散化、私有化、混合化,本质上打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放弃了国有经济的领导地位。

二、苏联解体对新时代中国意识形态领域的启示

改革開放以来,中国向世界敞开了大门,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瞄准时机抓紧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和平演变。主要表现为“历史虚无主义”,抹黑、诋毁国家领导人,丑化英雄人物,美化、洗白汉奸卖国贼,其目的是动摇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历史地位。“去意识形态化”,这种观点认为,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已经没有了解释力,只有资本主义思想才适合中国的发展,提倡“价值中立”“普世价值”“宪政民主”,企图瓦解广大中国人民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资产阶级自由化”,专门攻击我国社会主义四项基本原则,否认党的指导思想、否认党的领导、否认社会主义制度、否认人民民主专政,企图使中国全面西化。因此,我们必须毫不犹豫的加强抵御西方帝国主义对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笔者从以下四个角度提出建议。

(一)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

马克思主义作为意识形态的灵魂与核心,决定着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的方向,苏联解体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抛弃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一元本体地位,使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想盛行并逐渐取代马克思主义在国家中的地位。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中的领导权,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一元本体论,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全面指导思想、文化建设,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深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加快构建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的社会科学建设,为意识形态领域提供基础构架。

(二)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加强意识形态教育

苏联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党员干部问题,领导的人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坚定、理论功底不深厚,信仰迷失、道德滑坡,在面对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的过程中,逐渐丧失马克思主义信仰,致使苏联一步步堕入资本主义魔爪。在新时代,一定要更加重视党员干部意识形态教育,加强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提高党员干部、尤其是高级干部马克思主义信仰。开展中国梦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强调思想内涵、注重理想信念,加强群众对中国梦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可。

(三)抢占舆论阵地,构筑网络化意识形态空间

随着科技的发展,互联网已成为西方势力对我国意识形态渗透的途径,企图通过互联网这一交互系统对我国进行和平演变。习近平同志强调“任何一个阵地,我们不去占领,一些负面的东西就会趁虚而入。”如果我们不加强对舆论阵地的管控,那么这必将为西方势力对我国和平演变提供便捷的途径。因此,必须要牢固树立网络安全意识、通过多种途径监测网络媒体信息、增大信息过滤机制自动屏蔽敏感信息,加大主流媒体在微博、微信、头条等载体中的影响力,为大家创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四)提高党管意识形态能力,落实工作责任制

我们一定要清醒的认识到,西方资本主义对我国的侵略一直没有停止,党政干部,尤其是主要领导干部,一定要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意识形态工作不止是宣传部门的工作,更是各个部门都要加以落实和遵守的使命,加强党管意识形态的能力,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各级党委要负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意识形态工作应做到中央与地方相统一、思想与行动相统一,维护党中央意识形态的权威性,加强对非马克思主义组织的引领,加强与其他党派联系,做好统战工作,牢牢把握意识形态的话语权,形成具有凝聚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地位。

参考文献:

[1]《苏联共产党第二十四次代表大会主要文件汇编》.辛华编译.三联书店.1976年版.第211页

[2]石文彦.《戈尔巴乔夫的意识形态政策对苏联解体的影响及启示》.郑州大学.2006年

[3]朱继东.《新时期领导干部意识形態能力建设》,人民出版社,2014年,240页

[4]曹宗敏.《民主化改革不能一蹴而就-也谈戈尔巴乔夫极端民主化改革的历史教训》,南京师范大学

[5]习近平.《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推进浙江新发展的思考和实践》,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年,第297页

[6]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交出版社,2014年,第156页

猜你喜欢

意识形态
官方微博舆论引导方式探究
刍论“意识形态终结论”的本质及危害
网络空间无政府主义思潮审视
新媒体时代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创新路径研究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伊格尔顿意识形态理论存在合理性解析
意识形态、文艺、宣传与百姓生活
文化软实力发展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二胎题材电视剧的多维解读
西方涉华纪录片意识形态的建构与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