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留守初中生学习倦怠影响因素问卷的初步编制

2021-05-11王承清崔立中李存峰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1年11期
关键词:学习倦怠农村中学生留守儿童

王承清?崔立中?李存峰

〔摘要〕依据倦怠相关的理论文献、访谈和问卷调查,提出我国留守初中生学习倦怠影响因素的结构。通过对668名留守初中生学习倦怠问卷的探索性因素分析和668名留守初中生学习倦怠问卷的验证性因素分析,再通过调查和分析,发现主要有八个因素影响着留守初中生的学习倦怠,它们依次进入回归方程的次序是:学习自我效能感、师源性因素、亲情与管教的缺失、学习方法与目标、学校和班级因素、社会不良影响、个性因素、学业压力。结果表明,本研究编制的农村留守初中生学习倦怠影响因素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关键词〕留守儿童;学习倦怠;问卷编制;农村中学生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21)11-0017-04

一、问题的提出

学习倦怠的概念最初来自职业倦怠的研究。胡俏、戴春林[1-2]在职业倦怠研究基础上,依據国内外有关倦怠理论,通过现场访谈和问卷调查,提出我国中学生学习倦怠的概念结构,并编制出中学生学习倦怠问卷。国外关于学习倦怠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是从环境和个体两个方面进行的。其中在研究对象的问题上,主要针对的是大学生,在以中学生为对象的研究中,研究者主要集中在对其学习倦怠的原因以及预防措施的研究上。当下,留守儿童的研究已不仅是教育领域关注的问题,它是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衍生出来的一个必须予以关注的社会问题[3]。本研究在已有研究基础上,依据国内外有关学习倦怠影响因素理论,通过现场访谈和问卷调查,提出我国留守初中生学习倦怠影响因素的概念结构,并编制出留守初中生学习倦怠问卷,为中学生学习心理辅导提供支持。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选取安徽省宁国市宁阳学校、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石桥中学和星甸初中三所学校的七至九年级12个班级的280名农村留守初中生为被试进行施测,回收问卷265份,回收率为94.6%,剔除无效问卷后,得到有效问卷255份。其中男生131人,女生124人。

选取安徽省宁国市的宁阳学校、港口初中、汪溪初中,合肥市巢湖市的柘皋初中、苏湾初中,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的永宁初中、兰花初中七所农村初中的共1400名留守学生,作为正式施测对象。问卷回收后剔除无效问卷,收回有效问卷1336份,回收率为95.4%。其中,男生660人,女生676人。被试构成如表1所示。选择其中一半进行问卷的探索性因素分析,另一半进行问卷的验证性因素分析。

(二)量表编制

在国内外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编制了一项开放式测验[4-6]。基于问题——“假如你觉得自己确实存在一定程度的学习倦怠,那么你认为可能是哪些原因造成的?请你尽可能全面地列举出你认为的原因所在”,测验要求学生尽可能地列举有关倦怠原因的不同答案,并对倦怠的原因以及出现频次进行统计。研究者对开放式问卷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并将重复的结果进行归类合并,加上文献中收集到的一些题项,经文字整理和总结后,形成原始题目列表。 统计发现,农村留守初中生学习倦怠的原因在内容上主要涉及十二大类。

研究者通过进一步的分析,对部分留守初中生和班主任进行了深入访谈,加上文献中收集到的一些题项,经文字整理和总结后,形成原始题项。再进一步根据研究构想、开放式问卷以及访谈调查的结果,编制了农村留守初中生学习倦怠原因探索的原始问卷。

原始问卷的题项主要来源于问卷和访谈中有代表性、普遍性的回答和理论构想中所界定的各因素以及一些相关研究所用的相关量表的有关题项,项目编完后请有关专家(心理学专家、家庭教育工作者、中学老师、心理学方向研究生)对问卷的内容效度进行评价(主要是对条目是否符合中国广大家庭的实际生活、条目的语句是否恰当等方面进行评价),并据此修改,最后确定农村留守初中生学习倦怠原因原始问卷共82个题项。问卷的题目使用陈述方式,题目根据随机排列构成。采用Likert自评式5点评分法,“非常不符合”计1分,“非常符合”计5分。

通过项目分析和探索性因素分析,根据探索性因素分析的结果对农村留守初中生学习倦怠原因探索的原始问卷进行修订,最后得到正式问卷。

初测问卷经过项目分析和探索性分析后,得到八个维度,共计36个题目,各维度分别命名为:学习的成败经历和自我效能感;学习方法与目标;亲情与管教的缺失;社会不良影响;师源性因素;学校和班级因素;个性因素;学业压力。

在形成正式的农村留守初中生学习倦怠原因调查问卷时,研究者对问卷稍作修改,正式问卷包括39个项目,其中增加了2道测谎题和1道确认题,它们在统计时不加入计分,还包括5个反向题,计分时再做相应转换。正式问卷采用Likert自评式5点评分法,“非常不符合”计1分,“非常符合”计5分。

(三)统计方法

使用 SPSS 13. 0 和 Liserl 8.7 进行统计分析,采用相关系数法对预测样本进行项目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斜交转轴法,对预测样本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采用最大似然法对正式施测样本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并进行效标效度检验,计算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

三、研究结果

(一)项目分析

本研究采用“临界比率”( critical ratio,简称CR值)来计算区分度,根据此标准,删去了5个题目。二是根据各题项与调查表总分的相关系数,对于相关系数小于0.20的项目,应予以删除。据此标准,有6个题目被删除。根据上述标准,预测问卷共删除了11个题项,余下56个题项。随后对问卷数据转入探索性因素的分析。

(二)效度检验

1. 探索性因素分析

首先对数据的适应性进行检验,结果显示,本研究中调查数据的KMO值达到了0.801,Bartlett检验差异极其显著,表明数据适合进行因子分析。但因子负荷结果不是很理想,由于题目较多,因子数也较多,需要对问卷的题目进行删减,以提高问卷的可信度。

本研究对条目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并根据以下标准来选择项目组成正式问卷:第一,题目的负荷。本研究以一个题目在相应因素上的贡献率不足0.40为判定标准,对贡献率不足0.40的题目予以删除。另外,1个题目在2个或2个以上因素上的负荷如果均高且负荷值近似,这样的题目应剔除,本研究以同一题目在两个因素上的负荷同时大于0.45为删除标准。第二,因素必须符合陡阶检验。抽取出的因素在旋转前至少能解释2%的总变异。第三,小维度。探索出的维度如果包含的题目过少,则说明这些题目不足以组成一个维度,要考虑删除此维度和题目,或增加相应题目。本研究以维度包含题目不足3个者为删题标准。

根据上述原则,随后对56个题目运用方差极大法旋转法,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经四次旋转后,共剩余36题目,分布在8个因素中,并且每个因素中至少包含3个题目,8个因素共解释了总变异率的约50.59%。具体见图1。

本问卷各个因素之间的相关以及因素与分问卷之间的相关见表2 ,表中的相关系数都达到了非常显著水平。可见各因素之间具有中等偏低的相关,分问卷总分与分问卷内的各因素之间具有较高的相关,其他也多为中等偏低的相关。说明各因素既有一定的独立性,又反映了相应的归属。问卷的结构与理论构想较为一致,即问卷的构念效度较好。

2. 验证性因素分析

用另一半的668份数据对形成的正式问卷做验证性因素分析,研究采用LISREL8.7软件分析。 采用最大似然法对问卷因素结构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从而检验理论或构想模型的正确性。

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χ2/df值为3.618,小于5;GFI、CFI、NFI、NNFI值都大于0.90,RMSEA值为0.06。说明该问卷的结构效度较为清晰。具体结果见表3。

经检验,农村留守初中生学习倦怠影响因素八个结构假设与实证数据之间有較好的拟合。因此,我们认为,本问卷结构在农村留守初中生中是适应的。

四、讨论

学生的学习倦怠已经是一个普遍的事实,是长期的学习过程中个体、环境和行为三者交互影响造成的负向结果。引发学习倦怠的因素源自多方面的综合影响,本研究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在影响农村留守初中生学习倦怠的八个主要影响因素中,依次进入回归方程的影响因素是:学习自我效能感、师源性因素、家庭原因、学习方法、学校和班级因素、社会不良影响、个性因素、学业压力。由此可知,这些因素轻重不同地影响着农村留守初中生的学习倦怠。

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是指人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7]。回归分析表明,自我效能感是影响农村留守初中生学习倦怠的首要预测变量。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越低,学习倦怠现象越严重,反之亦然,即个体的学习倦怠越高,其自我效能感会越低。这一结果符合有研究者以大学生为被试对象进行的研究发现。其实,每个人的心里都渴望成功,希望获得成就感,一个人如果在某一方面经常失败,找不到在这个领域的成就感,就会对这个方面的学习产生倦怠,从而把精力转向其他方面。因此,自我效能感低是影响学习倦怠心理的一个重要因素。

有研究表明,师生关系与中学生的学业成绩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与教师具有良好师生关系的中学生总是喜欢上该教师的课,而对不感兴趣的课则感到压抑[2]。对于中学生来说,他们的自我概念发展还不完善,自制力还不强,因此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缺乏教师的督促与监管。但令人遗憾的是,实际教学中,由于学校和许多教师片面追求考试成绩和升学率,追求自己的知名度,只关注少部分学习好的学生,忽略了可能无升学希望的学生,尤其是学习困难的学生;或者只注重知识的教学而忽视感情的培养;或者不注意教学方法的改善,教育教学方法不得当;甚至有个别教师责任心不强等,这些都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热情,使得部分学生由于得不到尊重、关心和耐心帮助,自尊心不断受挫,于是通过不守纪律、寻衅闹事等行为寻找消极补偿,形成学习倦怠。

家庭教育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无声的力量,是最基本、最直接、最经常的教育,可以说,有什么样的家庭,就有什么样的孩子。对于许多农村留守初中生来说,父母基本都不在家,无法与孩子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对子女既不管束,也不教育,听其自然,过分依赖学校和社会。有调查表明,外出打工的留守初中生的父母几乎没有人在平时主动与学校沟通,了解孩子各方面的发展情况。

初中阶段,学生学习任务繁重,再加上处于特殊的身心发展时期,容易产生逆反、学习疲劳和紧张心理,导致学习效率降低。而留守初中生常常缺失家长在生活和心理上给予的理解、关怀和帮助,如果他们又不能从教师或同学那里得到帮助,就容易对学习产生厌倦,丧失了学习的激情和兴趣。

学习的方法和策略是影响学生学习倦怠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学习方法会影响学生学习的成绩和效率,不当的学习方法会使学生学习效率低下,成绩不好,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学习倦怠。进一步的访谈发现,由于缺乏父母有效的督促,多数学业不良的留守初中生不仅缺乏学习动力,而且学习目标模糊,学习计划性差,缺乏各种学习的策略,特别是认知策略。

目前农村初中由于实际条件限制、过多的借读生、传统习惯等原因,学校管理和教学管理与城镇中学相比普遍偏松,甚至出现影响学生学习的治安问题,滋长了学生的倦怠情绪。学校的管理方式、班级的纪律和学习氛围也是影响留守初中生学习倦怠的一个因素。这些都提醒我们,必须加强学校和班级纪律的管理,给学生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从外围上防止农村留守初中生产生学习倦怠。

社会环境的变化、机制的转轨必然对农村学生和他们父母的心理产生深刻的影响,尤其是转轨时期客观存在着的某些消极的思想观念与落后的行为方式,对中学生的心灵产生着强烈的冲击。由此许多农村家长和学生产生了急功近利的浮躁心理,常以实惠与否判断教育的价值,这些思想都影响学生对学习的态度,态度又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业压力是各级各类学生产生学习倦怠的一个重要因素。中学生的学业压力主要来自科目多、任务多、要求高、学习时间长等。作业量过大,从而延长了学习时间,再加上一些科目本身的难度很大,教师只能加大学生的学习任务以保证教学顺利进行,或者学生为了提高成绩而自我加压,剥夺了休息和课余活动的时间,这样一来,使相当一部分学生不堪重负,身心疲倦,由此而产生学习倦怠心理。

五、结论

通过对农村留守初中生学习倦怠原因的调查和分析,发现主要有八个因素影响着他们的学习倦怠,并且这八个因素依次进入回归方程的次序是:学习自我效能感、师源性因素、家庭原因、学习方法与目标、学校和班级因素、社会不良影响、个性因素、学业压力。农村留守初中生学习倦怠影响因素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以作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依据。

参考文献

[1] 胡俏,戴春林.工作倦怠研究的回顾与思考[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06,31(1):85-88.

[2] 胡俏,戴春林.中学生学习倦怠结构研究[J].心理科学,2007,30(1):162-164.

[3]吴霓.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调研报告[J].教育研究,2004(10):15-18.

[4]Freudenber H J. Staff Burnout[J]. Journal of Social Issues,1974(30):159-164.

[5]David Bass.Surfacing after Burnout[J].British Medical Journal,2000,22(1):259.

[6] 连榕,杨丽娴,吴兰花.大学生的专业承诺、学习倦怠的关系与量表编制[J].心理学报,2005,37(5):632-636.

[7] 陈琦,刘儒德.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8]李春苗,刘祖平.关于师生关系对中学生学习影响的研究[J].教育探索,1998(1):15-17.

(作者单位:1.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上坊初级中学,南京,211103;2. 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芜湖,241000;3. 安徽临泉县委党校,阜陽,236400)

编辑/张国宪 终校/卫 虹

猜你喜欢

学习倦怠农村中学生留守儿童
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学习倦怠原因分析及对策探究
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倦怠现状分析
大学生学习倦怠与专业承诺的关系研究
农村中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与纠正
浅谈农村中学生辍学的原因及对策
体育舞蹈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干预效应的实验研究
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