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渭南市传统村落民俗节庆空间保护与更新研究

2021-05-06张蔚萍石喜乐

艺术科技 2021年4期
关键词:传统村落

张蔚萍 石喜乐

摘要:渭南市作为关中地区民俗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其传统村落的分布较为广泛,传统民俗节庆活动也非常丰富。近年来,传统村落由于保护力度不够而出现了一些空间问题,民俗节庆活动的开展受到限制,民俗文化的传承面临问题。本文以合阳县南长益村为研究对象,从设计学的视角出发深入剖析民俗节庆空间的问题,分析总结节庆活动对空间的需求,探索适合南长益村民俗节庆活动开展的空间保护与更新方法。

关键词:南长益村;民俗节庆空间;传统村落;保护与更新

中图分类号:TU982.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04-0-02

0 引言

从2012年我国开展传统村落的申报与评定工作至今,渭南市先后有33个村落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该地区的传统村落保存着许多有特色的地方性民俗节庆活动,例如庙会活动、社火表演、戏曲表演等,然而随着村民外出务工以及搬迁,村落内部的空间逐渐出现不同程度的坍塌、损毁、空废化等现象,民俗节庆空间也面临着各种问题,传统节庆活动因没有物质空间载体而逐渐消失,因此,对传统村落民俗节庆空间的保护与更新显得极其重要。

南长益村的民俗节庆活动及其节庆空间在渭南市有一定的典型性,本文在研究过程中对该村进行深入调研,探索村落民俗节庆空间现存的问题,并从设计学角度进行问题思考,以期寻求民俗节庆空间保护与更新的解决之道。

1 南长益村概况

1.1 地理位置

南长益村位于渭南市合阳县同家莊镇,距离县城东北大约21km,东临黄河(图1)。从村落的地形地貌条件看,该村位于黄土台塬上,村子并不大,东、南、北三面环沟,只有西侧连着平地,地势条件优越。村子整体形状神似一条巨龙盘卧,半条龙身藏于台塬之中。村子东南角为药王庙,庙内砖塔高耸,酷似龙头。村子周围有国道和高速公路经过,交通便利。

1.2 历史发展

南长益村大约有300多年的发展历史,在清末年间,为了防止土匪和战乱的骚扰,村民利用村子三面环沟的自然优势,在西侧修建了一道梯形夯土台状城墙,城墙高1米多,墙外有壕沟,深约6米,城墙大致呈南北走向,在南北处各设置有一个城门,城门布置为里外两道,坚如磐石,城墙的修建为南长益村建立了一道屏障。据说,当时南长益村周围的村子都在不同程度上遭受土匪和战乱的影响,唯独其未遭到损失,避免了灾难的发生,之后,村子逐渐演变为今天的格局。至今,在南长益的村子内部依然可以看到城墙的遗址。

1.3 村落空间格局

南长益村的整体空间格局由传统村落保护区(老村)和新村两部分组成。历史上的南长益村仅有老村部分,后来随着村子向西搬迁,老村中的大部分居民搬到新村居住,由此形成了目前南长益村新、老两村并存的空间格局。传统村落保护区位于村落东侧偏北,区域内的建筑风貌较为原始,由于村民搬迁,该区域的保护和发展现状不容乐观;其余范围为新村部分,新村区域内的建筑风貌较新,质量较好(图2)。

1.4 传统街巷现状

南长益村老村区域内只有东、西两条南北走向的踅巷,且南高北低。老村街巷空间的道路大部分还是原来的土路,道路的现实状况较差;同时,在村内举办庙会等重大的节庆活动时,如果遇上阴雨天气,该区域的土路会变得泥泞不堪,影响街巷空间中锣鼓队巡演等活动的正常开展。而新村是新建部分,道路由水泥铺面,道路两侧稍作绿化,区域内整体状况良好。

2 南长益村民俗节庆活动概况

南长益村地处的渭北高原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沉积最深厚的地方之一,特殊的地理环境孕育了独特的地方风俗,在村中至今保留着一些有特色的民俗节庆活动。

2.1 庙会活动

南长益村的庙会活动远近闻名,其中最著名的是每年农历二月初五的药王庙会和七月初七的娘娘庙会(如下表)。

南长益村庙会活动表

庙会 举办时间 民俗节庆活动 活动场所

药王庙会 农历二月初五 祭祀活动、社火表演、跳戏 药王庙广场

娘娘庙会 农历七月初七 扎“纸人”、祭祀 娘娘庙

在农历二月初五举行药王庙会时,村中会用当地传统的社火、跳戏、花馍等形式来祭祀药王孙思邈,届时村民会来药王庙前举办祭祀活动。在药王庙会的节庆活动中,最隆重的仪式为请神出殿后的巡演活动,巡演队伍会走遍村中的各个街巷,根据习俗规定,巡游队伍在村中不走回头路线[1],巡演活动从上午8点开始,历时一上午,最终将神位送回药王庙,巡演活动才算完成(下页图3)。

2.2 社火表演

社火表演是一种用来祭祀、迎春、驱瘟的狂欢性质的大型民俗活动[2],在每年的庙会活动和正月十五之际,南长益村的广场都会举行社会表演,由于参与社火表演的人数较多,需要在开阔的空间中进行,药王庙广场以及村口广场便成为社火表演的主要场所,每到耍社火之时,邻村的村民都会赶来聚集在南长益村中的广场上,村中广场便热闹起来。

2.3 戏曲表演

南长益村所处的合阳县是有名的戏曲之乡,该地区戏曲种类繁多,除了秦腔之外,还有跳戏、提线木偶戏等。在历史上,老村的东巷曾有一处戏台,在举办庙会活动的时候,村中的戏台便会上演戏曲表演,戏台广场挤满观众。然而随着历史的变迁,村中的戏台早已不见踪迹。

2.4 面花制作

在南长益村中,每当举办庙会祭祀活动,前几日,村中的妇女便会聚在一起制作面花,面花的主题多表达风调雨顺、多子多孙、健康长寿等愿望。等到庙会活动当天,制作完成的面花会摆放在药王庙的祭台上,随即展开祭祀仪式。随着时代的发展,面花逐渐成为吉祥的象征。

3 南长益村民俗节庆空间概况

公共建筑及其附属空间是民俗节庆活动开展的场所,也是村民日常活动的主要地方,村中每年的庙会活动、社火表演等民俗节庆活动都是在公共建筑空间中举行的。

3.1 药王庙

药王庙位于村落的东南角,始建于清代,是村民为了纪念药圣孙思邈而修建的,庙宇坐南朝北,三面凌空,依照地势而建,由于险峻的地势而被称为渭北“小蓬莱”。整个建筑群长约20米,宽约5米,布局紧凑,自北向南依次为牌坊、正殿、次殿、后殿、三层砖塔等建筑。药王庙是村中举办庙会活动的核心场所,也是村内最大的祭祀空间,每年农历二月初五是药王庙会的举办时期,会有5000人聚集在庙宇前的广场上进行祭祀,场景十分壮观。

3.2 马王庙

马王庙位于老村中东巷与北街交汇的位置,庙宇不大,进深约为4米,高度约为5米,底部为一个高约1.2米的高台,使庙宇的整体形象更为突出。由于该庙宇位于街巷空间的丁字路口位置,庙前空间局部开阔,在药王庙会的社火表演中,巡游队伍行进至此会停留进行表演。然而,随着老村逐渐没落,传统街巷空间遭到破坏,马王庙出现荒废现象,庙前空间已丧失开展节庆表演的功能。

3.3 其他公共建筑场所

据村中老人回忆,在历史上南长益村曾拥有多个公共建筑,如邹氏祠堂、老爷庙、老古戏楼、娘娘庙等建筑,这些建筑是村中举办民俗节庆活动的重要空间,然而由于战争、“文化大革命”的影响,这些建筑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有些甚至早已消失,对民俗节庆活动的开展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同时对于历史文化的传承也是很大的损失。

4 民俗节庆空间保护与更新策略

4.1 延续村落空间结构

作为有300多年历史的传统村落,南长益村的民俗节庆文化已和村落空间形成了共生关系,对于民俗节庆空间的保护与更新,需建立在保护村落传统空间结构的基础上,要控制传统空间的整体风貌,保持传统空间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特别是传统村落保护区,应对该区的历史建筑文化与空间特色进行重点管控,严格控制传统街巷空间的肌理与尺度,维护村落的整体风貌和空间格局。

4.2 重点打造民俗节点空间

村落中的节点空间是民俗节庆活动重要的观演场所,且大多位于道路交叉口处,其中,药王庙就位于老村东巷与南街的交叉口处,马王庙、城墙遗址、村委会等民俗节庆表演空间也都处于道路交叉口位置。对于民俗节点空间的保护更新,可适当扩大节点空间的规模,地面可以采用条石或青砖等地方材料铺设,周围设置文化设施小品以及景观树池,提升节点空间的品质,景观小品的布置应与村落的整体风貌相协调,保持文化氛围的统一性。

4.3 再现历史空间场所

随着历史的发展,南长益村中许多的历史性公共建筑都已杳无踪迹,例如老村东巷中的戏台、涝池旁的王家祠堂、老爷庙等建筑,这些建筑及前广场是举行民俗节庆活动的重要场所,也是村落历史文化的印迹,因此,需要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再现村落中原有的历史性公共建筑空间和场所,为戏曲表演、祭祀活动的开展提供空间。

4.4 再生民居建筑空间

庙会祭祀活动所用的面花是在建筑空间中制作完成的。对于老村中已经坍塌损毁的民居建筑,需要进行再生利用,在保持传统建筑原真性、整体性的基础上,运用传统材料对已损毁的民居建筑进行修复,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对其空间进行更新利用,使其在满足村民日常生活需要的同时,在举办民俗节庆活动的时候,可对其中的建筑空间进行功能置换,适应活动对空间功能的需求。

4.5 传承街巷空间传统风貌

街巷空间是药王庙会巡演仪式开展的主要场所,对于街巷空间的更新,重点是要提升其空间品质,传承街巷空间传统风貌。在道路铺装上可采用青砖或硬质夯土等地方性材料,保持街巷空间的历史肌理;对于街巷两侧的建筑外墙,应保持现有的文化元素符号,考虑到巡游仪式的路线,可在外墙上合理运用历史文化符号指引巡游动线,增强空间的导向性;同时,在街巷两侧可适当增加绿化和景观小品设施,与传统村落的整体风貌相协调。

5 结语

近年来,随着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工作逐渐受到重视,保护特色民俗文化的呼声越来越高,然而由于许多传统村落中节庆空间遭到破坏与荒废,部分民俗节庆活动未能很好地传承下来。因此,对于保护与更新传统村落民俗节庆空间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南长益村为研究对象,对民俗节庆活动及其空间进行了探索,同时分析了空间面临的现实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保护与更新策略,这些策略同样适用于渭南市其他传统村落,为该地区其他传统村落民俗节庆空间的保护与更新提供了可借鉴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靳颖超.非物质文化影响下的南長益村传统村落结构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6:34.

[2] 温媛.关中渭北地区传统村落的空间形态特色及其延续[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26.

作者简介:张蔚萍(1970—),女,河南西平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建筑与文化遗产保护。

石喜乐(1995—),女,山东聊城人,硕士在读,系本文通讯作者,研究方向:环境景观。

猜你喜欢

传统村落
传统村落整体人文生态系统构成分析及保护策略
民族地区传统村落文化安全建设的新视角
国内传统村落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