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影《罗生门》的艺术美探究

2021-05-06王志鹏

艺术科技 2021年4期
关键词:罗生门艺术美电影

摘要:《罗生门》讲述的是一个日本武士被杀的故事,故事本身并没有什么传奇性色彩,但是却开启了日本电影的新时代。电影直面人性善恶,每个人物都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角度出发进行叙述,展现了人性的自私与悲哀。本文从电影赏析的角度出发,分析其独具一格的艺术美。

关键词:《罗生门》;电影;艺术美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04-00-02

0 引言

电影艺术自诞生以来,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完善与发展,实现了世界范围内的文化互通。继欧洲先锋主义、意大利新现实主义之后,第三次具有世界性影响的新浪潮式电影运动爆发,宣扬以现代主义精神彻底改造电影艺术。而日本电影作为非欧美式的电影逐渐受到影响,在影片创作、形象构建等方面都展现出同构性,也进一步实现了新浪潮的模式化——反抗好莱坞的主流文化。因此,日本本土性的新浪潮电影模式被载入世界电影史册。基于此,本文对黑泽明导演的《罗生门》进行简要概述,从叙事艺术、细节表现等方面分析影片,旨在深入研究电影,引发人们的思考。

1 《罗生门》的历史背景

二战之后,人类对传统历史产生了一定程度上的崩溃,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到迷茫与彷徨,甚至陷入苦闷绝望的境地。这期间,大批青年导演站了出来,他们渴望重新认识现实,决定改变传统电影注重导演资历的陈旧制片方式,以一种极其大胆的拍摄手法,加上创新的电影艺术技巧,创造出了属于新生代的现实主义电影,在电影界掀起了新浪潮运动。事实证明,这是一场运动,也是一场奇迹,不仅仅促进了欧洲电影的发展,更促进了全世界电影的发展[1]。

罗生门,即罗城之门。在这里,你可以看见战乱纷飞,可以看见生灵涂炭,可以看见遍地尸野,可以看见阴森恐怖,可以看见人性鬼魅。罗生门是生死的分界线,是生死的大门,令人谈之色变、遇之色变,它隔绝了人的生死、人世和地狱,其含义丰富而具体,而电影也聚焦人性的善恶,指向人性的生死,指向更深处[2]。自此,日本电影对现实主义思想发起了新的抨击,无论是对日本军国主义的批判,还是对好莱坞式电影主流文化的反抗,都是日本本土脉络中的文化反思与文化再现。

2 《罗生门》的叙事艺术

2.1 倒叙发展,层次多元

在传统的一元化思想下,真相只有一个,但在现实中,真相不止一个,有多少人见证,便能产生多少种主观意识。事实经过个人主观思维的运作,成为个人对真相的认识。一宗谋杀,在电影的叙述过程中并没有多复杂,各位经历者、见证者都陈述着自己的事实。每个人讲述的事件都是对亲眼看见的事件的个人意识的再现,故存在较强的主观能动性,造成了众说纷纭、真相难辨的局面[3]。导演黑泽明恰到好处地抓住了人类的主观现实表现,平等地给参与叙述的七个人物分配镜头,使其在利益的驱使下面向观众、说服观众。世界总是荒诞的,说谎的究竟是谁,每个人的证词各不相同,一个人一个故事,这正好印证了那句话:适合自己的才是最真实的[4]。荒山上的惨案陷入了一团看不清、猜不透的迷雾中[5]。

第一,强盗的供词。强盗说自己只是见色起意,诱骗武士上山,袭击了武士,然后又诱骗武士的妻子,决定对其实施强奸,但事实上强奸未遂。想要离开时,武士的妻子开始挑拨离间,武士与强盗争斗,经过多个回合的斗争,武士被杀,强盗获胜[6]。在强盗的叙述中,杀人并不是他的本意,他只是一個勇敢无畏的角斗士,为爱决斗,一切都是那么理所当然。

第二,真砂的供词。真砂直言被奸污后愧对丈夫,自己跪地祈求原谅,失声痛哭,但丈夫给予的只有鄙视与冷漠,她不得已递过短刀给丈夫,愿以死明志,然而换来的只有丈夫的抛弃。自杀还是同归于尽?而后,她昏死,丈夫死亡……对于女人而言,廉耻、贞洁比生命更加珍贵,真砂认为自己不仅仅受到了强盗的极大伤害,还受到了丈夫冷酷的侮辱。她也承认杀人,但在叙述之中,她巧妙地强调丈夫可能是受羞耻心的驱使主动受死,试图洗脱罪名[7]。

第三,武士的供词。强盗不仅仅见色起意,强奸了自己的妻子,而且在奸污后对其进行言语诱惑,想要妻子跟从他,抛弃丈夫。妻子并没有表现出痛苦与绝望,反而言听计从,而且胁迫强盗杀了自己,毫不顾忌夫妻感情。面对妻子的冷酷与无情,武士痛不欲生,只能选择告别这个荒诞与无情的世界,他拾起短刀,对准胸口,自尽而亡。他死后,一个人轻轻地走来,轻轻地拿走了短刀。在主观叙述之下,武士否认了强盗所述的决斗失败,维护自己作为武士刚正勇武的尊严,否认了妻子的哀求原谅,指控出妻子的凶杀罪行。

而本案中的樵夫则认为这三个人都在撒谎,从新的视角对整个案件的经过进行叙述。第三人称增强了故事的客观性,打开了故事讲述的超叙述层次,但这是樵夫窃取短刀后,精心编造的新的主叙述层次[8]。作为叙述的受众,我们在故事的发展过程中被不断说服,不难看出,那一声声振振有词的自我辩护,都是为了一己私利,都是在美化自我。

2.2 未知结果,判断思考

当事人不同的供词,让我们深陷于迷雾之中,反观世界,人类只有真正认识到自己的渺小、未知的伟大,才能因此而伟大。电影通过多重叙述构造了一个谜团,叙述人物、叙述情节、叙述形式等的差异,导致事件真相扑朔迷离,让人不知何为真,何为假[9]。但细细想来,真相真的重要吗?在现实社会中,人类通过简单的对错、真假的一元化思想,判断事情的所谓真相,从道德、法律等层面对真相进行评价。也许事物的发展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果。一声婴儿的啼哭将迷雾吹散,雨过天晴,樵夫抱着婴儿向夕阳深处走去,至此,电影散场,真相散场,人性散场,新的人性复苏也在夕阳的深处重新入场[10]。无论是叙述者的言语行为,还是接受者的主观认知,都在整体的构建之中相互融合、相互串联、相互分散,要用心灵去反思认识,用心灵去寻找永生[11]。

3 《罗生门》的细节艺术

3.1 画面表现

传统电影大多以黑白影像的形式出现,现代电影以色彩语言的增强、以光影的变幻、以视觉上的冲击,增添了愉悦的因素,用一种精神鸦片似的色彩习惯,吸引观众的眼球[12]。在彩色影片时代,很难看见纯粹意义上的黑白电影。一部好的电影,色彩的表达会成为主题与人物的延伸,光和影的对照、黑与白的展现,都源于故事叙述与情感表达的需要。环境的变化能体现出心中的情感,影片的大部分画面充斥着低垂的天空和灰蒙蒙的雾气,将危险、黑暗、压抑的主题展现得淋漓尽致,将受众自然地带入日本12世纪真实而黑暗的社会之中,带入阴暗逼人的审讯室中。接受审讯时,人性曝光灯之下的每一个当事人,都展现了自己阴冷的一面,看似无比合理的解释,进一步体现出了其灵魂的丑恶。灯光照亮了武士,照亮了强盗,照亮了妻子,照亮了樵夫,照亮了日本的普通大众。二战结束后,生活本该是充满希望的,本该是充满活力的,但是这些希冀却与现实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艺术来源于生活,也应该还原生活,以一种贴近生活的心理表达方式,奠定日本本土电影残酷、阴冷的情感基调,但是内心的人性终将得到自我救赎,终将在现实之下走向温情,走向人性复苏的未来[13]。结尾黑白表现的落差再次直击观众,究竟是黑暗取得了胜利,还是白色带来了光明?电影走向高潮,走向落幕,走向未来,未来将是阳光灿烂的、美好的、有希望的[14]。

3.2 非语言符号运用

非语言符号是影视作品的重要内容,影片创作通过对视觉符号的艺术化处理最大限度地传递信息。《黑天鹅》通过女主人公服饰的变化展现其破茧而出的过程;《末代皇帝》从溥仪的视角出发回忆往事,以强烈的色彩凸显出溥仪跌宕起伏、悲惨灰暗的人生[15]。回到《罗生门》电影本身,作者巧妙地利用黑白两色,将观众与电影片段中刀的符号联系在一起,恰到好处地使用了刀这个符号,实现了共性与个性的结合,由个性特征推及共性价值[16]。

刀,在电影开篇就成了影片的视觉载体和构成基础,是故事的开启者;刀,插在死去的武士身上又离奇失踪,是案件的见证者;刀,在武士和强盗的缠斗中成为凶器,是社会的被害者;刀,在妻子奸污后被出现,引发决斗骚乱,是谋杀的导火索;刀,在武士死后被樵夫带走,是罪恶灵魂的救赎者。刀在黑与白的光影中,从开篇到見证最后的救赎,通过不同场景的结合,构造出了具体的符号形象,成功推动了情节的发展,深化了主题[17]。与此同时,其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影片整体节奏的把控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把刀反映了社会百态,以小见大,折射出了人文关怀,体现了影视中非语言符号的传播策略[18]。刀,剖开的是自私本我的人类、扑朔迷离的人性、荒诞离奇的世界,影片从谎言重新回到真实,说明人与人之间还是存在信任的[19]。

4 结语

人性的考量没有对与错,正如黑泽明导演所言,世界很复杂,人把它想得太简单了。人类在真真假假、有有无无中走向人性解放,唯有不断对自身进行反思,保持善良的心,才能战胜自己,走向更远、更深处。

参考文献:

[1] 许家睿.《绿皮书》:钢琴键上的“黑白配”[J].艺术科技,2020,33(1):81-82.

[2] 姚佳.浅析小说日剧《绝叫》中阳子悲剧的原因[J].艺术科技,2019,32(09):105-106.

[3] 彭楠.从电影《赛德克·巴莱》看赛德克族人的血性[J].汉字文化,2020(04):88-89.

[4] 侍渝杰.浅论《罪与罚》的伦理观[J].大众文艺,2019(7):45-46.

[5] 徐亦鑫.从《驿路》看人性的复杂性[J].汉字文化,2019(11):97-98.

[6] 李晓薇.浅析《水形物语》的叙事策略及主题表达[J].艺术评鉴,2019(8):157-158.

[7] 陶野.从纪录片《流亡的故城》看顾城和谢烨的爱情悲剧[J].汉字文化,2020(06):87-89.

[8] 顾亮.浅析《肖申克的救赎》中“关不住的鸟”——安迪[J].汉字文化,2020(6):99-101.

[9] 侍渝杰.《推拿》:模糊与清晰[J].戏剧之家,2019(20):100,102.

[10] 魏中华.浅析《局外人》中的荒诞世界与对本真的追求[J].汉字文化,2019(10):41-42.

[11] 顾雯清.浅析电影《夜宴》中的插曲《越人歌》[J].黄河之声,2019(19):138-139.

[12] 余雅雯.浅谈《小鞋子》里苦难生活中的人性之光[J].汉字文化,2019(16):102-103.

[13] 刘高扬.对电视剧配乐的几点思考[J].中国电视,2019(02):97-100.

[14] 侍渝杰.《野草莓》:忏悔与重生[J].汉字文化,2019(08):37-38.

[15] 孙远轶.浅析电影中钢琴美学的特点与表达[J].黄河之声,2019(19):137-139.

[16] 朱卉.由《楼下的房客》浅谈人性的悲哀[J].汉字文化,2019(11):121-122.

[17] 宗桢,刘雪芹.影视作品中非语言符号的应用与传播——以电视剧《都挺好》为例[J].汉字文化,2019(20):70-71,73.

[18] 刘新元.浅谈电影《小森林》美食背后的生活智慧[J].戏剧之家,2019(26):97-98.

[19] 巢千丽.浅析电影《龙虾》中的婚恋观与人性的冲突[J].汉字文化,2019(11):91-92.

作者简介:王志鹏(2000—),男,江苏扬州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戏剧文学。

指导老师:郑仁霞

猜你喜欢

罗生门艺术美电影
海报设计中的自然美与艺术美
产妇自杀的“罗生门”
自然美与艺术美的关系探析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的艺术美
三株 人事变动罗生门
论小说《罗生门》的叙事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