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使用与满足视域下抗疫剧《在一起》热播原因探析

2021-05-06靳雯雁

艺术科技 2021年4期
关键词:使用与满足

摘要:抗疫时代报告剧《在一起》以单元剧的新形式分别讲述了疫情期间抗疫一线的真实人物事迹,以其真实性和专业性打动了受众,获得了收视率和口碑的双丰收。本文采用文本分析法,从使用与满足理论出发,分析抗疫时代报告剧《在一起》成功的原因,为现实题材电视剧总结部分创作启示。

关键词:使用与满足;《在一起》;抗疫剧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04-00-02

0 前言

2020年9月,在國家广播电视总局全程组织指导下,首部抗疫题材时代报告剧《在一起》在多家卫视和网络平台同步热播。据中国视听大数据统计显示,《在一起》播出10天,全剧到达率15.326%,每集平均综合收视率1.045%,连续两周进入当周黄金档电视剧综合收视率前三。在疫情期间,《在一起》除收视极高外,口碑也很好,截至2020年11月,在一向以严苛著称的豆瓣上评分高达8.8分,54.6%的打分者打出了五星,同时“在一起”微博话题阅读量破20亿。

《在一起》作为一部反映真实的抗疫时代报告剧,以《生命的拐点》《摆渡人》《同行》《救护者》《搜索:24小时》《火神山》《方舱》《我叫大连》《口罩》《武汉人》这10个故事为单元,相对独立又互相影响,真实地反映和还原了疫情期间发生的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战疫”故事,讲述了抗疫一线人员的奋战与坚守,获得了观众的认可,满足了观众的需求,获得了口碑和收视的双丰收。《在一起》是将医疗剧、职业剧糅合起来的现实题材电视剧,其获得成功的原因有迹可循。因此,本文从使用与满足理论视角出发,结合《在一起》的医疗题材电视剧特征,分析《在一起》的受众心理并探究其成功的原因,为现实题材电视剧提供可借鉴的启示。

1 使用与满足理论

使用与满足的理论研究开始于20世纪40年代,在1944年哥伦比亚大学广播研究室的赫佐格针对美国家庭妇女收听广播连续剧的动机进行了调查,主要的研究取向是了解受众使用媒介的动机[1]。70年代以前,大众传播研究的主流是探寻媒介信息对受众的效果,使用与满足研究作为一种研究新趋势流行开来。在此基础上,使用与满足理论在美国传播学者卡茨1974年发表的论文《个人对大众媒介的使用》中被首次提出,并将受众对大众媒介的接触行为总结为“社会和心理的需求—引起媒介期待—进行媒介接触—需求满足”的使用与满足研究的基本逻辑。

使用与满足理论是从受众的需求和满足的角度出发,将受众看成一个有特定需求的个体,把他们的媒介接触活动看成其出于个人心理或者社会的需要,有目的地使用媒介,从而使其个人心理或社会需要获得满足的过程。基于此,大众传播媒介应满足受众的需求,才能被受众主动选择和接受。《在一起》作为医疗题材电视剧和时代报告剧的结合,不仅需要体现职业的专业性和人文关怀,也需要快速及时地反映时代主题、时代精神,并使创作建立在真实基础之上。只有满足受众的需求,才能被受众主动选择。

2 受众接受心理

从使用与满足理论出发,受众特定需求的满足程度决定电视剧收视率和口碑,且受众接受完成和反馈才是艺术创作的结束。《在一起》这部特殊题材电视剧之所以能获得口碑与收视的双丰收,是因为满足了受众的3个心理需求。

2.1 求知心理需求

求知是人本能地对自己所需知识和信息的追求,求知心理则是基于这种追求而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基于此观察《在一起》这部医疗题材抗疫报告剧热播的现象不难发现,其通过真实再现和影像化的表达向受众传播了基本医疗防疫知识,在疫情肆虐的2020年,充分满足了受众对基本医疗和预防疫情传播知识的求知心理。受众通过观看电视剧,可以了解真实科学的医疗卫生知识,其对于传染病预防和医疗知识获取的求知心理需求在观看电视剧的过程中获得了满足。

以《在一起》的第9—10集《搜索:24小时》中主要展现的流行病学调查(简称“流调”)为例,受众普遍对流行病学调查这一名词比较陌生,也对流调员这一职业很陌生。虽然在公布某地疫情确诊病例的行动轨迹相关的新闻报道中常常提到“根据疾控中心出具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显示”,但受众对流调工作依然比较陌生,甚至与《搜索:24小时》中的商场负责人、蒋云英老太太一样,对流调员的工作有抵触情绪,认为流调员没有资格限制他人人身自由,也没有资格探查其个人隐私。但通过《搜索:24小时》中北京菁荟商场聚集性感染事件的流行病学调查过程的影像化叙述,受众可以得知其工作是为了确认重点人员的行动轨迹、密切接触对象,从而寻找传染源、理清传播链、准确判断密切接触者、有效控制疫情传播,这能满足受众对于流行病学调查工作机制的求知心理,从而使其在现实生活中支持和理解流调员的工作,使流调工作顺利开展,防止新冠肺炎疫情扩散蔓延。下图为此单元海报。《同行》单元中,村民因将两种消毒水混合在一起使用而中毒险些丧命的事件,也表现出疫情期间受众防疫知识的缺失滋生的安全隐患,在这一集中,《在一起》通过影像化的叙事普及了“混合消毒水有害”这一防疫知识。因此,求知心理能提高受众对防控疫情相关问题的认识能力。

2.2 审美心理需求

审美心理是指人在对客观对象的审美过程中获得情感愉悦的主观感受,而电视剧的视听享受和完整的故事内容能够满足受众的审美心理需求。《在一起》作为一部抗疫题材电视剧,其受众的审美需求建立在疫情以来的集体记忆基础之上,因此呈现的审美需求更高。剧中各单元“拼盘”式的合作丰富了剧情内容,展现各行各业发生的事件。首先是对场景的还原。《在一起》力求再现真实,还原了全民抗击疫情的景象,为受众营造身临其境的现场感。《方舱》这一单元为了还原武汉方舱医院的情景,摄制组在嘉定体育中心几乎1∶1复原了武汉方舱医院[2]。其次,《在一起》对典型细节的刻画真实有力。《救护者》单元还原了疫情初期医院里奔跑的医护、挤满病床的病房。疫情暴发初期,武汉各个医院的一次性防护服紧缺。为了保持防护服的医疗防护效果,其一旦脱下就不能二次使用。而医护人员为了减少防护服的消耗量,不能吃饭,不能喝水,也不能上厕所,长时间佩戴护目镜和口罩,脸上被压出的难以消除的勒痕都清晰可见。《我叫大连》单元中,大连小伙宋小强在厕所里打算脱下防护服上厕所,男医生屈峰阻止了他在重污染区域“裸奔”且浪费防护服的行为,并且向他示范了穿着防护服上厕所的方法——在防护服内解决。宋小强解决了上厕所问题后,感到窘迫和别扭,而这都是医护人员每天经历的家常便饭。这样无比真实的一个个细节和各个职业的鲜活形象,使受众获得了真实的审美感受,有现场感,展现全民抗击疫情的价值取向,令人动容。

2.3 卷入心理需求

电视剧是根植于生活的艺术表现形式,反映真实现实世界的艺术作品能使受众对其产生亲近感,抗疫题材电视剧更是能使受众回顾共同记忆、汲取精神力量的艺术作品。《在一起》中,每一个单元的主角都是平民英雄,如逆行的医护人员、白天送药晚上接送医护的外卖小哥、上错了高铁来到武汉做志愿者的大连小伙……在这部剧中,人物设定和细节刻画都非常真实,没有将人物塑造成好莱坞式的完美英雄,而是突出人物的多面性,对他们最真实的矛盾、挣扎、犹疑到最后的挺身而出进行了立体的还原。剧中刻画的平民英雄形象也满足了受众对疫情中涌现的一批平民英雄的崇敬、赞美心理,同时受众还能在剧中人物形象身上找到自己在疫情防控中的影子,满足了受众内心渴望接近英雄甚至成为平民英雄的卷入心理[3]。

例如《摆渡人》单元的主角——武汉外卖小哥辜勇,在工作中凭借敏锐的嗅觉,在口罩和酒精用品日渐稀缺的1月,他就预感不妙。在武汉通知“封城”的那天,他本来要与妻子一同离汉,但看着拥堵的离城车道,挣扎过后,他最终选择了留下,白天接外卖订单,晚上义务接送医护人员回家。

外卖小哥是一个比较庞大的社会群体,受众在日常生活里常常能见到,从而在这一单元的观看过程中,将其与自己的生活聯系起来,产生一种似曾相识却又比现实更加精彩的亲近感。同时,剧中人物对于危险时期容易职业暴露的工作的无畏和志愿接送医护人员上下班的行为打动了受众。与剧中人物一样,受众都经历过疫情下的“至暗时刻”,对疫情的蔓延感到恐惧和绝望,但在无数平凡英雄做出的每一个力所能及的举动中,受众能够感知到人性的微光聚集形成的一股暖流,温暖着逆行的医护人员和所有为抗击疫情而努力的人,也使受众对其传递的价值观产生触动,联想到自身为抗击疫情所做过的微小的力所能及的事,产生卷入感,产生齐心协力抗击疫情的价值共鸣。

3 对现实题材电视剧的创作启示

现实题材电视剧致力于反映社会现实事件,因此,应在创作时贴近热点、丰富创作的内容,同时坚持所选题材的专业性,注重细节刻画,将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有机结合,满足受众的心理需求,才能获得口碑和收视的双丰收。

3.1 贴近热点,反映现实

在影视作品“井喷式”涌现的当下,受众掌握了绝对的观剧选择权,因此,只有贴近生活、反映现实的现实题材电视剧才能被受众选择。以《在一起》为例,2020年的抗疫经历是全社会的共同经验,受众在观剧的同时可以从中汲取一份精神力量。但很多现实题材电视剧只是披着现实题材的外衣,现实题材变成了恋爱剧情的点缀,同质化严重,在反映现实时本末倒置,不仅口碑和收视率不高,也算不上真正的现实题材电视剧。在现实题材电视剧的创作中,要结合社会热点选择主题,将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有机结合,才能获得受众的认可。

3.2 内容丰富,从多角度出发

在一些特定的现实题材电视剧中,不乏“高大全”的英雄形象刻画,但忽视了人物的多面性和生活化,脱离现实。《在一起》中,从医院院长到武汉外卖员,从大连志愿者到口罩厂老板,他们都有自己的坚持,有自己想要守护的东西。他们面对选择时,有挣扎,有迷茫,甚至想要放弃,但通过剧情的推进,人物逐渐成长,变成立体鲜活而不是单一片面化的人物形象,引起观众的共鸣。另外,《在一起》所采用的单元剧形式,从多个行业角度出发,塑造了“战疫”时代的英雄群像,展现了各个职业群体为抗击疫情作出的努力和斗争,揭示了疫情下跨越职业身份的共同精神感召,能使观众获得对各种职业的了解和对人物多维精神世界的感知。

3.3 制作精良,注重细节

现实题材电视剧的源泉和生命就是真实,因此在创作现实题材电视剧时,要注重环境真实性和细节真实化的打磨。许多国产现实题材电视剧的通病是专业性的戏份太业余,难以使人产生代入感。在创作《在一起》时,有专业的医护人员参与创作,并指导演员的专业动作,同时在创作时非常注重细节的刻画。例如抗疫一线医护人员脸上因长时间佩戴口罩和护目镜而产生的伤痕、防护服上的医护人员的名字、加油的口号等,这些常常出现在“战疫”新闻中的细节,都在剧中得到了生动的再现。《在一起》中生活化、专业化的真实再现,带给观众身临其境的真实感,使其能与剧中人物同呼吸、共振颤。

4 结语

抗疫剧《在一起》以单元剧的呈现形式,全景还原了面对疫情迎难而上的各行各业平民英雄们团结一心抗击疫情的斗争过程,展现了“战疫”时代的英雄群像,通过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的统一、医疗知识的普及、时代英雄群像的刻画满足了受众的心理需求。作为一部具有职业性的现实题材电视剧,《在一起》因其内容的丰富性和制作的专业性,为现实题材电视剧的创作提供了一定的启示。

参考文献:

[1]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51-54.

[2] 张熠.以真实为底色——小议抗疫剧《在一起》的成功[J].上海艺术评论,2020(06):44-45.

[3] 李宝华.热播反腐剧受众接受心理分析——以《人民的名义》为例[J].传媒,2017(10):44-46.

作者简介:靳雯雁(1998—),女,山东济南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广播电视艺术。

猜你喜欢

使用与满足
网络社区用户的媒介使用研究
微信红包传播中的用户心理分析
使用与满足理论下2016春晚解读
从“使用与满足”看网络流行语的病毒式传播
新媒体语境下大学生对电影预告片的使用与满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