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历史培养学生读思达能力的思考

2021-04-28李华凉

考试周刊 2021年29期
关键词:读思达高中历史导向

李华凉

摘 要:伴随着教育的不断深化改革和发展,全面落实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了教育的基本理念与方针。因此,在越来越重视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历史教师应当积极地对高中历史课堂教学重心进行转移,将以前重点关注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和理解的精力逐渐投入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勇于表达等能力的达成上,让学生成为自己学习的掌舵者,深入分析和思考历史知识,真正地体会其中的内涵和价值。基于此,文章将以核心素养为基本向导,重点挖掘出高中历史教学的三个着力点,即培养学生的信息输入能力、知识加工能力和信息输出能力,也就是余文森院长所提出来的“读思达”教学理念,促使学生形成“读思达”的学习能力,从而推动高中历史对新课标所提出的核心素养教学任务的落实,希望能够给高中历史教学带来一些新的思考。

关键词:高中历史;核心素养;导向;“读思达”;思考

一、 引言

自2016年以来,以林崇德教授牵头为代表的核心素养课题科研团队取得了相应成果之后,我国教育在教学方式和内容上发生了明显的转变,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重视知识”的教学方式转变为“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方法,部分教师积极投入到对该教学方式的探索与研究之中,经过实践证明,想要有效地落实这一基本思想必须要做出以下几方面的转变:第一,“知识教学为基础,能力培养为目的”教学思想的形成;第二,“教师辅助,学生主动”教学形式的构建。笔者认为以上内容与“读思达”能力的培养过程不谋而合,想要完成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目标可以等同于培养学生的读思达能力。于此,文章将围绕“读思达”三个着力点,提出高中历史教学策略。

二、 以读为前提,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是信息输入最重要的一个途径和过程,不仅教师在教学之前需要对教材资源进行阅读和分析,以此领会教材中具有教育价值的内容,从而制订出符合学生需求的教学计划,为课堂的有效教学打下基础。同样学生也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阅读。高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学习历史的方式和方法,对历史问题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和理解,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能够达到这样几个效果:第一,学生能提前熟知课文内容,有利于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更好理解和吸收。第二,通过阅读学生能够了解到自己需要重点掌握和学习的地方,避免学生浪费大量时间在一些不重要的知识点上。第三,能让学生自主对历史知识点进行整理和归纳,有利于学生内心燃起学习的信心和动力。因此,阅读环节的设置是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教师要充分地利用这一教学策略,促使学生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的形成与发展。针对培养学生的历史阅读能力,笔者有以下建议。

(一)课前阅读教材资源,完成思维导图

以高一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教学为例,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组织者,首先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情勾勒出适应的思维导图框架,一方面是让学生有明确的阅读方向,另一方面保护学生的自信心,避免太难的思维导图打消学生自主阅读的积极性。学生完成的思维导图框架,即以“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为思维导图的中心词,并延伸出四个小的分支结点,教师可以列举出“孔子与老子”的这一个分支,其余三个让学生进行补充和完善。之后教师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或者擅长的阅读方式对教材内容进行阅读,教师所勾勒出来的思维导图对学生而言相当于阅读提纲,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对其进行完善,这样一个过程能够有效地激发起学生阅读的兴趣,给予学生阅读的满足感,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形成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出在完成思维导图时所遇到的问题,并择其重点、典型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析,以便解决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疑惑,避免问题的积累给学生的理解造成制约,另外,这一环节的设置,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使学生的阅读效果得到充分的保障。

(二)课中整合资源,提高阅读速度

以“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这一课内容为例,该课知识点众多,历史课堂教学的时间非常有限,必须要加快学生阅读的速度才能顺利地完成教学的目标。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重视对学生阅读速度的训练,同时还要保证学生阅读的质量,一味地追求速度反而会丧失阅读的价值,而即要追求速度,又要保证质量,只有让学生培养整合、处理资源的能力,才能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对阅读材料进行分析和了解。首先,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梳理:本节内容主要分为西汉的建立、西汉的强盛、东汉的兴衰以及两汉的文化四部分内容,其中最重要的内容就是西汉的强盛,其中又重点讲述了汉武帝治国的一系列措施和意义。通过教师有效的引导能够让学生准确地了解到阅读的重点和目的,这样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才知道哪些内容可以进行快速阅读,哪些内容需要精读,从而使学生阅读的整体速度得到有效提高。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教材中提供的文献资料进行仔细阅读,阅读该部分内容能够让学生认识到治国理念的形成、文学作品的特点与当时社会背景的内在联系,能够让学生对文本的内涵有大体的把握,对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的内涵有非常积极的作用,有利于学生阅读速度的提升。

三、 以思为核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是学生将知识进行内化和吸收最主要的手段,只有对历史知识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究,才能真正地领悟历史知识的内涵和价值。因此,教师要将学生思维能力的形成视为教学活动开展的核心,创造一切条件为学生提供思考的机会和平台,让学生能够参与到思考和探究的活动中去,确保学生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思维是活跃的、发散的,促使学生知识掌握和思维提升两不误。针对思维能力的培养,笔者认为巧妙提问、合作探究这两种教学方法是不错的选择。

(一)创设情境,提出适宜问题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为例,该节内容的学习重点是了解旧石器时代的含义,以及它与中华文明起源之间的密切关系。这对高一的学生而言有一定的学习难度。因此,教师可以设计出问题情境,需要学生将实际解决的问题与真实的情境有效地融合在一起,既能提高学生回答问题的主动性,对学生思维的激发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同时还能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思考问题,有利于學生迅速找到准确的答案,对学生参与其他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有提升效果。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情景表演,邀请学生观看旧石器时代人们的生活场景的电影片段,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行新课的引入,不仅能够让学生认真地观看教师播放的内容,加深学生对原始聚落这种生活特点和形式的理解。然后,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提出问题:1. 思考原始人类农耕的主要标志和意义是什么。2. 通过对原始人类遗志的观察,其分布情况有什么特点。通过提问引发学生进行自主思考,让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深入的学习和探究,最终完成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这样的教学过程相比直接呈现出知识点更具有意义,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给学生的成长提供了巨大的教育价值。

猜你喜欢

读思达高中历史导向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偏向”不是好导向
“读思达”教学法的数学学科实践
浅谈“读思达”教学法之思与行
营造“六和”数学课堂 彰显“读思达”魅力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需求导向下的供给创新
犬只导向炮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