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践

2021-04-21陈奕鹏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1年48期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实践核心素养

陈奕鹏

摘要:培养核心素养是现阶段教育发展的要求也是教育发展的大方向。数学学科注重抽象力、逻辑推理力、数学运算力等核心素养的养成。学生具备核心素养后可以更好的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提高学习水平,对此教师要在教学时关注学生状态,着重促进其自身素养的养成。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学生;核心素养;实践

引言:现阶段经济基础不断增强,教育事业高速发展,高素质人才在社会中十分重要,这就需要教育事业更加注重人才的培养,培育全方面、高素质的人才。对此,在教育大发展的社会现状下,不断优化教育结构,加大素质教育比重,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使学生不单单为传统应试教育进行理论知识学习,更应该注重个人技能的培养。学生只有将理论知识与个人技能相结合,才能取得学习的进步和个人的提高。

一、培养兴趣,重视核心素养

兴趣推动学生学习,激发着学生探索知识的愿望,若想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就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兴趣。高中数学知识点较难并相对枯燥无味,学生一但没有兴趣的推动将会大大降低学习效率与学习成果。对此,针对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先决条件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此来达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目的。教师通过改变与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学习自主性,使学生在进行核心素养的掌握下产生学习乐趣。例如,教师首次提出核心素养的概念时,学生多数会对此产生疑问,什么是核心素养?核心素养可以干什么?教师可以采取故事、图画等形式通过轻松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学习。

二、建立数学模型,培养运用能力

在数学规则的应用下,表达某一类数学知识的总体运用技巧就称之为数学建模。数学建模是通过数学语言使人们处理现实问题的高效方式,对此,数学建模在高中阶段就应该被重视。这就需要教师通过行之有效的方式合理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建模的学习与运用。通过数学建模的学习使学生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将课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结,同时使学生了解数学学习的整体性与关联性。在学习时教师可以从现实出发,引入生活实际例子,使学生建立数学建模观念。例如,教师对一家饭店进行信息收集,收集该饭店的日盈利额、成本额以及一日的食材损失量。在实际教学中通过情景再现来引发学生注意力,学生可以通过情境再现了解数学建模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引下对饭店的日盈利进行数学建模在此期间教师要观察学生状态,注意学生的参与度于接受度,从而使学生学习掌握数学建模。数学建模的学习不仅仅要提高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还可以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解决实际问题。学生通过自身学习获得成就感,有利于学生更进一步将学习与生活相结合,增加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愿望,培养学生使用数学文字的核心素养。

三、寻找方式方法,提高运算能力

运算在数学学习中占比较高,高中阶段学生高水平的运算能力运是学生进行数学知识学习的首要条件,学生通过数学法则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称其为数学运算。高中数学中运算占比重,其学生的数学水平更多的体现为学生的运算能力。但一部分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存在思路明确运算困难的问题,经常因为运算失误而丧失分数,这也说明这些学生的运算能力较低。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环节要注重学生运算能力的提高,通过对一些经典题目的讲解使学生掌握解题技巧。与此同时学生自身应加强练习,提高自身运算能力。例如:在高中数学中等比等差数列的学习中,其运算量十分大,但一些数列可以通过转化从而减轻运输能力,这就需要教师传授经验学生进行练习和熟练掌握从而提高运算效率。

四、指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其思维探索能力

数学核心素养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个时间的积累,是一个积年累月的过程,学生通过长时间对数学的学习,从而形成自身的数学思维定势和数学学习方法。学生在学习期间其自身的独立思考能力,思维探索能力都将有显著的提高。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时应关注学生学习状况,尊重学生个性化思维,对学生进行引导与鼓励,从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逻辑性是理科学科的显著特点,数学更加体现了知识的逻辑性,学生在学生数学的时候必然会产生自己的思维方式,所以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要掌握方式方法、优化教学方案、改变教學模式以及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以此来激励学生进一步对知识探索意愿,更加能培育学生自身学科素养。学习知识是为了应用于实际在生活中立足,高中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其数学学习形成的思维有利于学生在生活中立足。学生在学习数学中形成的思考习惯将有利于学生日后的工作与学习和解决日常的生活问题,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具有现实意义。

五、利用概念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概念教学是数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基础和关键。数学问题的解决一般基于数学概念的理解,若学生不能很好的掌握数学概念将不利于学生处理数学中的实际问题。在高中阶段学生要想熟练的掌握数学建模必须打好数学概念的基础,同时数学学习中形成的数学概念、数学建模、思维能力可以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因此教师要把握教育教学方向,创新教学模式,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一)通过实际问题诠释概念

数学知识点具有抽象性特点,高中数学更加提现了数学的抽象性,其数学概念难以理解。如果教师只通过书面意义进行概念讲授,将不利于学生对此概念的理解。因此,教师在高中数学概念讲解的时候要结合实际问题,通过生活中普遍现象诠释数学概念,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抽象的概念。但在现象引用时要注意例子的合理性,若要引用不合理将不利于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使学生产生怀疑和降低知识的权威性,不利于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从而降低学习效率。例如:在进行概率这一章的讲解时,将事件关系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进行讲解,如:基本关系中的和事件,和事件指某一事件发生是事件一与事件二中至少有一个发生的充要条件。引用生活中掷骰子事件解释为事件一为出现3点事件二为出现6点,其和事件就为出现3点或6点。再如互斥事件其含义为事件一与事件二在任何一次试验中不会同时发生。引用生活中比赛的实际若二人不出现平局那么一人获胜与一人失败就是互斥事件。

(二)着重讲解概念形成过程

数学知识点具有关联性,数学概念的学习不仅仅是单纯的概念结果学习更应该是概念过程的学习,对此教师要把握知识间的关联性,在讲解新概念的同时对之前学习的知识进行复习,学生也可以通过教师的讲解,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例如:在空间点、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一章的学习时,教师要把握点线面本身就具有关联性,在进行空间点、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讲解时注意融会贯通,把握它们知识点间的相同点,如平行关系与垂直关系的判定。

结束语:在教育不断发展的今天,高中阶段的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更应该体现在其自身核心素养的提高,因此教师改变与提高教学方法,培育学生的抽象力、逻辑推理力、数学运算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与核心素养,为学生步入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开琴.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0(2):1.

[2]万立秋.高中数学概念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21(4):2.

[3]干吉苗.高中数学概念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J].科学咨询,2021(5):1.

[4]李智通.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核心素养的视角之下[J].数学教学通讯,2021(27):2.

猜你喜欢

高中数学教学实践核心素养
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与反思
解析情景教学对高中数学教学的积极影响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中应用算法教学的研究
高中数学任务型教学模式下分层教学的应用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